重点更新:AI监管核心标的人民网 事件:4月11日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8日《人工智能法草案》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AI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有望持续落地。 解读:我们预计2023年内 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将海量落地,做为未来支柱性产业以结合AI生成式内容的复杂影响,相关配套监管措施必将紧密同步。除法律层面外,AI科技手段则 重点更新:AI监管核心标的人民网 事件:4月11日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8日《人工智能法草案》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AI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有望持续落地。 解读:我们预计2023年内 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将海量落地,做为未来支柱性产业以结合AI生成式内容的复杂影响,相关配套监管措施必将紧密同步。除法律层面外,AI科技手段则是未来监管的核心要素。 我们预计相关应用放行与监管落地节奏日益临近。为什么是人民网? AI监管全部3要素形成公司竞争力天然壁垒: 强大的AI研发能力:旗下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获科技部批准、人民日报社主管,依托人民网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管领导均为相关产业资深学术专家,研发能力深厚。 国家背景的意识形态背书:公司为人民日报社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平台,也是其旗下唯一具备“传媒+AI”整合能力的平台,与未来AI监管核心部门具备天然的接口优势,同时背景其公信力也是其他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深厚的产业资源积累:从2018年开始公司便已搭建内容审核云平台,通过智能+人工审核方式覆盖了行业众多头部客户。 目前已推出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智晓助”和“白泽”两个内容风控系统,并在百余家机构使用,效果良好,全网数据积累优势明显。人民网AI监管产品进展如何? 全范围监管大模型稳步推进: 语料语义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利用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包括通过提供可编程接口等方式支持他人提供服务),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 这意味着AI应用运维内容监管将成为刚性需求。 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于2023年3月推出国内首个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AIGC-X并已开始试用。 AIGC-X可快速区分机器生成文本与人工生成文本,目前对中文文本检测的准确率已超过90%,后续还会扩展为对AIGC图像乃至视频的通用智能识别模型。 模型应用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需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履行算法备案等手续。 这意味着模型应用推广前需证明其底层代码与数据集是否合法。 公司目前相关监管模型研发有序推进,已与科大讯飞、百度等厂商进行联测。 AI监管盈利模式如何?独特壁垒叠加超级蓝海: 在产品落地之前盈利模式的细节自然也在摸索之中。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无论语料语义还是模型应用监管都属于C端与G端的双向刚性需求,而提供服务者兼容市场与体制的独特能力,则可以带来无以轮比的竞争壁垒。 面对万亿级海量的市场需求,其赛道质检员的基础盈利模式其实非常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