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2022&1Q23综述:继续聚焦中药、创新药和器械、服务的疫后增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2022&1Q23综述:继续聚焦中药、创新药和器械、服务的疫后增长

医药生物2023-06-02财通证券笑***
医药生物行业2022&1Q23综述:继续聚焦中药、创新药和器械、服务的疫后增长

制造产业链:CXO估值进入底部区域,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增速。2023Q1合同负债同比增速14%,有低位企稳迹象;2023Q1扣非净利润增速10.02%,慢于13.86%的收入增速。板块扣非后 TTM -PE估值28倍。CXO板块估值进入底部区域,未来积极因素依然是国内外创新药投资持续回升;此外,仍需关注美国制药产业链政策的干扰。原料药板块: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刺激了医疗终端的复苏,需求的回升预计今年二季度传导到上游;此外,原料药上游的化学品价格的下跌,使得成本端得到改善。关注金城医药、仙琚制药、司太立和东亚药业等。 制药公司:创新药2022年受到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回调。创新药属于典型的风险资产,港股创新药一年左右时间普遍跌幅在80-90%。目前创新药有利因素偏多:美联储加息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开始弱化,美元指数走低;港股医疗保健指数和美国XBI指数有低位企稳迹象;创新药今年一季度海外授权总交易额持续创历史新高,创新药国内销售加速,市场对创新药信心恢复。仿创药企:由于绝大多数是以仿制药盈利为主,近些年受到集采和收购后商誉减值等影响,盈利能力停滞不前。转型创新又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板块盈利能力较差。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康宁杰瑞、科伦药业、海思科、贝达药业、泽璟制药、人福医药、京新药业、亚虹医药、云顶新耀、永泰生物、润都股份等。 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扣非后 TTM -PE估值55倍。建议关注以下两类:1)依靠医保支付但有出海逻辑,或者进口替代空间大、受益集采;2)消费型高值耗材,如医美、口腔等领域。建议关注福瑞股份、新华医疗、迈瑞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南微医学、惠泰医疗、山外山和鱼跃医疗等。 中药:消费中药板块扣非后 TTM -PE 41倍。2021、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11.63%、7.54%、20.40%,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71%、19.08%、28.78%。消费中药近两年利润增速远高于制药行业平均,主要原因是品牌有自主定价能力,受到医保干预较少。中药处方药和配方颗粒板块扣非后 TTM -PE 43倍。2021、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3.12%、1.20%、13.39%,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14%、9.85%、34.54%。中药处方药企业此前受到医保支付限制,且大多数公司此前以中药注射剂为主,盈利能力较差。疫情后,中医药受到了国家的再重视。2021年开始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包括医保支付和新药审批等。中药板块仍有投资机会,精选低位、低估值、业绩兑现度高的公司。后续新版基药目录的推出,对于中药独家品种也是一个潜在机会,二三级医院提高基药使用比例的最大受益者。建议关注达仁堂、天士力、济川药业、柳药集团、健民集团、寿仙谷、华润三九、东阿阿胶、同仁堂等。 医药流通:药店板块扣非后 TTM -PE估值21倍。医药零售行业2021年由于疫情带来的感冒类等药品销售减少,同时估值下降带来并购交易的不活跃,2021年业绩增速为-6.89%。2022年开始新一轮增长,业绩增速26.13%,2023Q1因疫情因素增速继续提升至33.10%。处方外流的逻辑依然存在,药房和互联网药店同时瓜分处方外流市场;行业逐渐回暖也会带来并购交易的活跃,目前处于估值性价比较高的阶段,建议关注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 医药批发板块扣非后 TTM -PE估值25倍。批发板块受到医药工业增速下滑的影响,近两年收入复合增速约7%,利润慢于收入增速。市场风格因素,资金倾向于低估值低成长的价值板块,建议关注国药股份和九州通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新药销售不达预期风险;基本药物目录推出时间不确定性风险等。 1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财通医药组根据研究需求,将医药行业分类六大部分,如下: 1)医药制造产业链上游(CXO、科学服务、原料药和制药装备); 2)制药公司(创新药、综合大药企、仿创药企、疫苗、血制品和儿童药); 3)医疗器械(高值医疗耗材、医疗设备、家用医疗、低值医疗耗材、IVD和IVD服务商); 4)中药(消费中药、中药处方药与配方颗粒); 5)医疗服务; 6)医药流通(医药零售、医药批发) 下文将分析各个细分板块的业绩、估值与影响行业的观点。 1.1医药制造产业链上游(CXO、科学服务、原料药和制药装备) 1.1.1CXO估值进入底部区域,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增速 CXO板块2023Q1扣非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0%;合同负债90亿元,同比增速14%。合同负债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从2023Q3同比增速52%,下滑到全年的7%的增速,2023Q1合同负债同比增速14%,有低位企稳迹象;2023Q1扣非净利润增速10.02%,慢于13.86%的收入增速。板块扣非后 TTM -PE估值28倍,板块总市值5723亿元(截止到5月10日,下同)。CXO板块估值进入底部区域,未来积极因素依然是国内外创新药投资持续回升;此外,仍需关注美国制药产业链政策的干扰。 表1.CXO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2.CXO公司合同负债变化情况名称 表3.CXO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1.2科学服务板块抗风险能力较差 科学服务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受益于新冠疫情。疫情后诊断试剂需求锐减,上游原材料需求变差,大多数公司业绩下滑严重。板块总市值890亿元,板块整体 TTM -PE估值63倍。 表4.科学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5.科学服务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1.3原料药板块成本降、需求增 原料药板块总市值3455亿元, TTM -PE估值34倍。我们预计原料药今年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刺激了医疗终端的复苏,需求的上升预计今年二季度传导到上游;此外,原料药上游的化学品价格的下跌,使得成本端得到改善。建议关注金城医药、仙琚制药、司太立和东亚药业等。 表6.原料药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7.原料药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2制药公司(创新药、综合大药企、仿创药、疫苗、血制品和儿童药) 1.2.1创新药营收持续新高、亏损继续增加 创新药板块的总市值10499亿元,2022年由于集采和疫情等原因板块收入下滑-3.11%,今年Q1收入增速达到6.82%,开启新一轮增长。2022年受到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回调。创新药属于典型的风险资产,港股创新药一年左右时间普遍跌幅在80-90%。目前创新药有利因素偏多:美联储加息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开始弱化,美元指数走低;港股医疗保健指数和美国XBI指数有低位企稳迹象;创新药今年一季度海外授权总交易额持续创历史新高,创新药国内销售加速,市场对创新药信心恢复。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mazdutide IBI362减重适应症III期临床)、康方生物(双抗销售高增长)、和黄医药、康宁杰瑞(KN046报产,肺鳞癌&胰腺癌相关)、科伦药业(业绩、创新药输入均创出历史新高)、海思科(环泊酚海外进展)、贝达药业(恩沙替尼高增长,贝福替尼上市)、泽璟制药(杰克替尼、凝血酶相关进展)、丽珠集团(低估值,国内临床进展最快的司美格鲁肽)、人福医药(高壁垒、快速增长的麻药)、国药股份(麻药分销龙头)、京新药业(地达西尼相关进展)、亚虹医药 (泌尿生殖肿瘤细分龙头)、云顶新耀(多个创新药上市或在上市进程中)、永泰生物(EAL相关进展)、润都股份(去甲乌药碱)等。 表8.创新药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表9.创新药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1.2.2仿创药研发投入加大、行业增长停滞 仿创药企板块总市值5254亿元,扣非后 TTM -PE67倍。由于绝大多数是以仿制药盈利为主,近些年受到集采和收购后商誉减值等影响,盈利能力停滞不前。转型创新又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所以板块盈利能力较差。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1.95%、3.34%,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87%、-1.63%。 表10.仿创药企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11.仿创药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2.3疫苗行业期待新技术和新产品 疫苗板块总市值4028亿,扣非后 TTM -PE估值31倍。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19.09%、13.14%,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92%、-5.35%,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到新冠疫苗和相关资产减值的影响。疫苗公司股价的上涨多源于爆款产品的上市,属于医药行业内的有一定周期性的超级成长板块。疫苗此前的主要投资逻辑在HPV、PCV13和新冠疫苗上,这三个产品目前已经处于兑现的中期阶段,行业处在消化估值与寻找新的超级疫苗的时间段,关注有新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如mRNA流感、狂犬和多联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 表12.疫苗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13.疫苗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2.4血制品关注供给端变化的公司 血制品板块总市值1707亿元,扣非后 TTM -PE估值35倍。血制品上一轮下跌的主要因素,第一是担心集采,第二是疫情带来采浆量下滑,刚性成本在上升,造成吨浆利润下滑。血制品依然是供需紧张的一个行业,集采降价的可能性小。 疫情后,表现为供需两旺,采浆量增速将恢复正常,医院需求端也恢复正常。 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15.31%、27.46%,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46%、27.60%。关注重点一是浆站扩展能力,二是产品线扩充能力,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等。 表14.血制品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15.血制品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2.5儿童药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儿童药板块总市值914亿元,扣非后 TTM -PE估值20倍。儿童药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涨价后的加库存周期,一般为两年,积累库存后又进入两年左右的去库存周期,而后进入下一个涨价周期。经过2017-2018年的快速增长后,2019-2020年进入去库存周期。2021、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23.86%、 12.29%、21.34%,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4.51%、31.90%、44.43%。2022年底的疫情使得加库存周期延长,建议关注渠道深耕、有品类扩张能力的济川药业等。 表16.儿童药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17.儿童药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3医疗器械(高值医疗耗材、医疗设备、家用医疗、低值医疗耗材、IVD和IVD服务商) 1.3.1高值医疗耗材寻找出海与进口替代 高值医疗耗材行业总市值4045亿元,扣非后 TTM -PE估值55倍。高值医疗耗材增速快于医药行业,2021、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33.03%、3.09%、7.81%,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67%、6.34%、8.70%。 高值耗材发展路径:1)依靠医保支付的耗材,要和创新药一样有出海的逻辑,或者进口替代空间大,受益于集采;2)具有消费属性的高值耗材,如医美、口腔等领域。建议关注,出海欧美的南微医学、电生理进口替代的惠泰医疗和血透领域高速增长的山外山等。 表18.高值医疗耗材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19.高值医疗耗材公司净利润变化和估值情况 1.3.2医疗设备寻找进口替代与出海企业 医疗设备板块总市值7477亿元,扣非后 TTM -PE估值55倍,2021、2022与2023Q1收入增速分别为13.30%、14.33%、19.70%,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5%、6.39%、28.30%。迈瑞医疗占据了半壁江山。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路径与耗材类似,要有出海的逻辑,或者进口替代空间大。建议关注福瑞股份、新华医疗、迈瑞医疗、海泰新光和澳华内镜等。 表20.医疗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21.医疗设备公司净利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