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2023年06月02日 【宏观专题】 务工人员、宏观分析师、基金经理 ——经济体感的分歧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电话:010-66500831 邮箱:luyinbo@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降息概率的摸索——年内降息概率定量分析》 2023-05-31 《【华创宏观】一个主线与三个变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系列二》 2023-05-29 《【华创宏观】寻找产业现代化“排头兵”——高质量投资框架“BBT”之二》 2023-05-24 《【华创宏观】BBT:高质量时代的新投资框架·系列一》 2023-05-24 《【华创宏观】出口十大高频跟踪框架——出口再审视系列一》 2023-05-22 核心观点:经济的冷与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差别或较大。我们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群,务工人员(农民工)、基金经理、宏观分析师,来观察他们感知经济的方式和当下对经济的感受。对于务工人员 (农民工),可能主要以自身的就业、收入来感知经济冷暖,今年的感受可能是就业机会有所增多的一年(偏暖)。对于基金经理,可能主要以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感知经济冷暖,今年的感受可能是上市公司业绩压力较大的一年(偏冷)。对于宏观分析师,可能主要以宏观数据感知经济,即,更关注全国整体的情况,今年的感受可能是弱复苏之年(居中)。 一、三类人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 1)对于务工人员(农民工),可能主要以自身的就业、收入来感知经济冷暖。这类人群的一个简单画像是:数量多,收入水平不算高,30岁以上占比近80%从业分布上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 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主。 2)对于基金经理,可能主要以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感知经济冷暖。而上市公司这类主体,一个简单画像是:数量少,单户营收高,总营收占经济比重低。 3)对于宏观分析师,可能主要以宏观数据感知经济,即,更关注全国整体的情况。例如,更关注全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关注行业的整体营收情况。 二、三类人眼中的经济修复有什么不一样? (一)务工人员:就业机会明显增多的一年 主要现象:今年1季度外出务工农民工数量达到18195万人,创同期历史新 高。而过去三年,从年末外出务工农民工数量看,均明显低于2019年。 背后原因:经济恢复的环节对农民工就业帮助较大。计算农民工从就业角度感受的GDP增长(定义见正文)。1季度,农民工感受的GDP增速为5.31%,高于实际公布的GDP增速,且这一增速是2021年1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二)基金经理:上市企业盈利承压的一年 主要现象:疫情之后,上市公司业绩反而大幅回落。今年1季度,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8%,而作为对比,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3.4%、25.2%、0.5%。如果以非金融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作比较,1季度两者的差距也明显有所扩大。 背后原因:原因有多个,我们重点提示今年较为突出的两个因素。1)从消费角度,今年的特征是餐饮(接触型服务业的代表)>限额以下>限额以上。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上难以体现这一积极变化。一方面,上市公司更多代表限额以上部分的商品消费。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对很多接触型服务业的代表明显不足。2)从出口角度,今年的特征是对俄罗斯、中西亚、非洲这些新三大贸易伙伴出口更好,对美国、欧盟、东盟三大贸易伙伴出口偏弱。出口国别的变化,带来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对于A股而言,业绩上难以体现这一积极变化。我们计算A股的商品贸易海外收入,发现电子、家电、化工较为重要。而,今年以来,电子、家电、化工出口较为低迷。1-4月,重点商 品合计出口增速为-15.2%,大幅低于去年的-0.9%。增速下降幅度快于出口整体情况。 (三)宏观分析师:居民部门带动下的弱复苏之年 今年对于居民部门而言,消费和住宅购买情况预计都将好于去年。我们以消费倾向、购房倾向衡量这一积极的变化。今年1季度,消费倾向和购房倾向均有所改善,合计达到80%,好于去年同期的79.6%。提升0.4%。其中消费倾向提升0.2%,购房倾向提升0.2%。 风险提示: 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下行。房价下跌影响居民部门消费倾向。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我们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群,务工人员(农民工)、基金经理、宏观分析师,来观察他们感知经济的方式和当下对经济的感受。对于务工人员(农民工),可能主要以自身的就业、收入来感知经济冷暖,今年的感受可能是就业机会有所增多的一年(偏暖)。对于基金经理,可能主要以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感知经济冷暖,今年的感受可能是上市公司业绩压力较大的一年(偏冷)。对于宏观分析师,可能主要以宏观数据感知经济,即,更关注全国整体的情况,今年的感受可能是弱复苏之年(居中)。 报告逻辑 首先刻画三类人的简单画像。其次,分析今年对这三类人而言为何冷暖感知不一。对于务工人员,感受是就业机会有所增多。计算务工人员从就业角度感受的GDP增长,1季度,务工人员感受的GDP增速高于实际公布的GDP增速。对于基金经理,感受是疫情之后,上市公司业绩反而大幅回落,分析背后的两个原因。对于宏观分析师,感受是,居民部门消费倾向、购房倾向带动下,经济呈现弱复苏的特征。 目录 一、三类人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5 二、三类人眼中的经济修复有什么不一样?6 (一)务工人员:就业机会明显增多的一年6 (二)基金经理:上市企业盈利承压的一年7 (三)宏观分析师:居民部门带动下的弱复苏之年9 图表目录 图表1务工人员、基金经理、宏观分析师的视角区别5 图表2农民工收入低于城镇私营、非私营就业人员6 图表3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偏高6 图表4务工人员眼中的GDP与实际的GDP6 图表52020-2022年,外出农民工有所减少7 图表6今年1季度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加7 图表7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利润与名义GDP8 图表8今年增速:限额以上社零<限额以下社零<餐饮8 图表9上市公司对限额以下、接触性服务业代表不足8 图表10主要商品出口:电子、家电、化工偏弱8 图表11A股海外收入:重点是电子、家电、化工8 图表12居民部门:(居民消费+住宅销售)/收入有所回升9 图表13政府:支出倾向有所回落9 图表14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回落9 一、三类人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 经济,从统计上讲,一般通过GDP来衡量。但不同的人对经济的感知方式并不一样。总理在两会答记者会也提到,“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 我们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群,务工人员(农民工)、基金经理、宏观分析师,来观察他们感知经济的方式和当下对经济的感受。 1)对于务工人员(农民工),可能主要以自身的就业、收入来感知经济冷暖。这类人群的一个简单画像是:数量多,收入水平不算高,30岁以上占比近80%,从业分布上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主。根据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农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2)对于基金经理,可能主要以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感知经济冷暖。而上市公司这类主体,一个简单画像是:数量少,单户营收高,总营收占经济比重低。截止至5月29日,A股 非金融上市公司5063家,其2018年的平均收入是81.7亿元,总收入是41.4万亿。而规 上工业企业,2018年数量是37.8万个,平均收入是2.8亿元,总收入是104.9万亿。全 国二三产法人单位,2018年数量是2178.9万个,平均收入是0.135亿元,总收入是294.6万亿。即,从收入角度,非金融上市公司,代表的经济体量,可能不足14%。(注:此处未考虑全国经济中的非法人单位、一产情况)。 3)对于宏观分析师,可能主要以宏观数据感知经济,即,更关注全国整体的情况。从居民收入支出(需求)的角度,既关心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与支出,也关心中高收入者的收入与支出。例如,更关注全国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从企业(产出)角度,既关心头部企业的产出,也关心中小企业的产出,例如,更关注行业的整体营收情况。 图表1务工人员、基金经理、宏观分析师的视角区别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图表2农民工收入低于城镇私营、非私营就业人员图表3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偏高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华创证券 二、三类人眼中的经济修复有什么不一样? (一)务工人员:就业机会明显增多的一年 对于务工人员,今年的感受可能是就业机会有所增多的一年。 我们计算务工人员从就业角度感受的GDP增长。该指标计算方法为:对行业增速重新加权,行业权重为农民工的行业分布,而非各个行业的GDP体量。以住宿餐饮业为例,从增加值的角度,其2022年占GDP的权重仅为1.5%左右,但其2022年解决了6.1%的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因而,对于农民工而言,住宿餐饮业的权重或应取6.1%。 1季度,务工人员感受的GDP增速为5.31%,高于实际公布的GDP增速(4.5%)。这一增速是2021年1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与之对应的,我们看到,今年1季度外出务工农 民工数量明显增多,达到18195万人,创同期历史新高。而过去三年,从年末外出务工 农民工数量看,均明显低于2019年。 图表4务工人员眼中的GDP与实际的GDP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测算 图表52020-2022年,外出农民工有所减少图表6今年1季度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二)基金经理:上市企业盈利承压的一年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今年的感受可能是上市公司业绩压力较大的一年。 我们以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衡量上市公司的业绩,今年1季度,A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8%,而作为对比,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3.4%、25.2%、0.5%。如果以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作比较,1季度两者的差距也明显有所扩大。疫情之后,上市公司业绩反而大幅回落,这难免会给基金经理们带来经济偏冷的感受。 上市公司业绩压力加大的背后,影响因素较多。我们重点提示今年较为突出的两个因素。 1)第一,从消费角度,今年的特征是限额以上增速低于限额以下低于餐饮(接触型服务业的代表)。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上难以体现这一变化。 一方面,上市公司更多代表限额以上部分的商品消费。例如,制造业,基于2018年的经济普查,目前上市公司的收入的体量仅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6%,这一比例甚至低于限额以上占全部社零之比。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对很多接触型服务业的代表明显不足。例如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业,这些行业上市公司的体量占全部法人单位之比分别仅为2.1%、4.6%、7.9%、9.5%、0.1%。 2)第二,从出口角度,今年的特征是对俄罗斯、中西亚、非洲这些新三大贸易伙伴出口更好,对美国、欧盟、东盟三大贸易伙伴出口偏弱。出口国别的变化,带来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对于上市而言,业绩上难以体现这一变化。 我们计算A股的商品贸易海外收入,发现电子、家电、化工较为重要。重要性既体现在占其自身营业收入高,2022年,这三个行业的海外营收占比分别高达47.9%、36.6%、23.9%。也体现在占A股整体的商品贸易海外收入之比较高。2022年,合计占比达到37.2%。 而,今年以来,电子、家电、化工出口较为低迷。1-4月,重点商品合计出口增速为-15.2%,大幅低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