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 2023年06月01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601 国都证券 昨日市场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204.56 -0.61 沪深300 3798.54 -1.02 深证成指 10793.85 -0.70 中小综指 11523.23 -0.39 恒生指数 18234.27 -1.94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6163.34 -1.92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42.13 0.63 标普500 4179.83 -0.61 纳斯达克指数 12935.29 -0.63 MSCI新兴市场资料来源:wind 958.53 -1.22 昨日A股行业 【财经新闻】 促基建、稳增长,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量呼声渐起 5月制造业PMI显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证券研究报告 多项数据显示物流运行向好,供应链循环改善 国办发文,医保基金迎更严监管 【国都策略视点】 策略观点:现实-预期双弱或有望破局 排名行业名称成交量 (百万) 涨跌% 1计算机6831.361.51 2传媒6501.571.27 3休闲服务1096.531.19 4通信2536.970.81 5电子5234.680.55 资料来源:wind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67.57 -2.83 纽约期金 1981.00 1.13 伦敦期铜 8110.00 -0.06 伦敦期铝 研究员:韩保倩 电话:010-87413610 Email:hanbaoqian@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2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晨会报告 【财经新闻】 促基建、稳增长,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量呼声渐起 【上海证券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被视为带动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一招”,自去年6月实施以来,已推动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针对眼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这一现象,上海证券报获悉,近期业内呼吁新出台一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稳基建稳投资保驾护航,以促进经济稳增长目标实现。 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量呼声渐起 两批共计7399亿元金融工具落地、2700多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自去年6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以来,已为一大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了资本金补充,助力各地稳投资、拼经济。 “去年基础设施基金投放的项目,提款进度基本和预期相符合,今年陆续在为项目提供配套贷款,项目总体上不缺资金。”一名政策性银行分行人士称。 今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实现同比大幅多增,专项债发行整体前置,为基建项目注入所需资金。然而这却与基建投资实际情况形成“背离”:多个迹象表明,近期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较1至3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据市场机构推算,4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月回落 0.9个百分点。 天风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宋雪涛认为,基建投资的回落是政策发力主动放缓的结果。如果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致使财政收入承压,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可能还会面临预算不足的压力。 预计今年7月为政策窗口期 当前经济复苏内生动力略显不足,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维持基建投资高增尤为必要。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当前以居民消费、民间投资为代表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基建投资还需保持较高增长水平。这是现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上的一个主要发力点,也是宏观政策延续稳增长取向的直接体现。 为拉动基建投资稳步增长,近期业内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量呼声渐起。 记者从多位政策性银行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还未接到启动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通知,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对此前投放资本金的重大项目提供后续配套贷款等支持,力争实现资金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实物工作量。 “考虑到地方财力紧、基建支出承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为专项债项目搭桥且撬动倍数更高,政策性金融工具继续扩容仍有必要。”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虽有下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下可用于专项债项目资本金的资金来源或不足,可继续适当下达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 至于具体实施的时点,宋雪涛表示,为了实现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预计今年7月是增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出台概率较 大的政策窗口期。在额度安排上,袁海霞认为,假设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为8%、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倍数为12倍,2023 年需新增5300亿元至8800亿元。还需财政货币政策加力配合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较大发力空间,将视经济修复力度相机而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被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机联动,这一“准财政”工具也应结合当前形势适时“加量”。 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据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分析,2022年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的背景包括经济短期承压、一般公共预算存在约束、土地出让收入下行幅度较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空间有限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2023年上半年依然显性存在。 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亦得到了金融管理部门的明确。5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另外,实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需要资金来源。除了发债筹资,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也是资金来源之一。2022年9月,人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重启,就是旨在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设立金融工具和提供信贷支持。“在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进一步扩容的背景下,预计抵押补充贷款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袁海霞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以抵押补充贷款作为新增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以稳基建稳投资、提振微观主体信心活力托底经济,仍是今年的重要方向。 5月制造业PMI显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 【上海证券报】最新出炉的5月制造业PMI继续回落,但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行业的景气度回升,显示产业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专家分析,当前市场新增需求不足,应更大力度推进惠企政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 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服务业稳步恢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5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制造业PMI为48.8%,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生产活动放缓。 不过,PMI数据中也体现诸多积极因素,如就业相对稳定,企业成本压力继续缓解。数据显示,5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8.4%,处于相对正常水平;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0.8%和41.6%,较4月下降5.6和3.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 多数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扩张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保持乐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预期指数连续5个月位于60%。 今年以来,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始终保持在54%以上景气区间,延续恢复性增长。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月虽回调 1.3个百分点至53.8%,仍高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恢复态势。从行业看,在“五一”节日效应带动下,旅游出行、线下消费等较为活跃。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且调查的全部行业均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恢复发展持续看好。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制造业行业景气度呈现一定程度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制造业21个行业中,5月有11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4%、50.5%和50.8%,景气水平均比4月有所回升。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5.8%,较4月下降2.1个百分点,是导致制造业PMI整体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从今年以来的指数走势来看,传统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处于持续下行势头,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 服务业新动能行业也发展向好。5月,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持续高于服务业总体水平。 市场新增需求不足,扩需求政策力度需加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5月制造业PMI继续在荣枯线下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全面回升态势仍在聚力之中。要着力落实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工作,显著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持续提高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正成为经济继续复苏的掣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企业调查也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8.8%,需求收缩的问题仍然突出。 针对如何提振需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下一步政策面在稳投资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促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 文韬认为,下一步需要继续落实稳增长、扩内需、稳外贸等工作,更大力度推进惠企政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提升市场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平稳恢复。 “政策仍需适时适度加力。应通过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适度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适时推进降准降息等方式,发挥传统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温彬说。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多项数据显示物流运行向好,供应链循环改善 【上海证券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物流需求恢复性回升,物流服务供给相对充足,行业运行处在景气区间,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增长,供应链循环畅通性改善。此前,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行业件量同比增幅持续为正, 4月全行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04.1亿件,同比增长36.4%。对此,华泰证券分析师沈晓峰认为,经济修复和消费复苏带动快递行业需求持续回暖,看好行业中长期格局改善。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日多个电商平台开始“618”预售,短期来看,随着各大电商平台活动拉开帷幕,快递市场将同步进入一个小旺季。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观察,随着市场进一步畅通,物流趋于活跃,物流业总收入呈现加速恢复态势,物流供给规模稳步上升。1至4月份,物流业总收入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仓储服务、快递领域贡献显著,拉动物流业总收入增长超过5个百分点。 从行业景气水平看,物流行业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8%,物流业新订单指数为52.3%,均位于相对较高景气区间,显示物流供需联动恢复,仍呈增长扩张态势。 并且,从物流循环来看,物流仓储周转加快助力产销衔接水平提升。4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商品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仍位于52%左右的较高水平,物流周转有所加快。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来看,截至3月末工业存货、产成品存货增速分别回落1.7和1.6个百分点,显示工业多领域进入去库存阶段,特别是汽车、电气设备等领域存货明显回落,显示产业链上下游运行逐渐恢复常态化、供应链循环趋于畅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认为,综合来看,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常态化运行,物流运行恢复向好的基础逐渐巩固,企业预期相对乐观,物流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位于55%以上的较高水平,随着物流营商环境、保障条件改善,物流运行有望延续稳定恢复的发展态势。 国办发文,医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