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ESG周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ESG周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医药生物2023-05-30郭雪、卢璇德邦证券.***
ESG周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热点聚焦: 1)国内:5月2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会议回顾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果,围绕《公约》未来两年工作计划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框架”)的实施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国外:全球碳定价收入近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月23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年度《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收入达到约950亿美元。 政策动态: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针对低碳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工业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研制碳排放管理与评价类标准,推动工业领域深度减碳,引导相关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ESG产品跟踪: 1)债券:截至2023年5月28日,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563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56.69%。截至5月28日,本月发行ESG债券共47只,发行金额达1,313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142只,发行总金额达1.64万亿元。 2)基金:截至2023年5月28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452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5,706.58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保护主题基金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2.11%。本月发行ESG产品共1只,发行份额为0.51亿份,主要为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114只,发行总份额为643.49亿份。 3)银行理财:截至2023年5月28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366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63.93%。截至2023年5月28日,5月发行ESG产品共16只,主要为纯ESG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220只。 ESG专家观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节能降碳。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重点任务:1)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完善清单方案。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5个重点行业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印染、化纤、造纸3个行业,增加乙二醇等11个重点领域,加快开展节能降碳工作;2)严格能效管理,加快实施分类改造,一方面,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另一方面,要推动实施改造升级;3)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4)加强政策协同,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能效监督考核,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风险提示: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1.热点聚焦 1.1.国内 (1)《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 会议回顾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果,围绕《公约》未来两年工作计划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框架”)的实施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黄润秋对联席主席团成员共聚昆明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方作为主席国推进“框架”落实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和下一步设想。他指出,COP15成果,特别是达成的“框架”为各方高度赞赏,其切实执行也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高度期待。COP16召开之前,中国将继续发挥好主席国引领作用,在秘书处和主席团成员的支持下,协调各方共同推进落实“框架”。希望各主席团成员协调相关区域凝聚共识,制定出COP16前明晰务实的工作路线图,共同推动COP15大会成果落地实施,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2)《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论坛联合宣言》发布,号召政产学研金各方坚定走中国特色城市碳达峰碳中和之路。5月19日至20日,“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论坛”在南昌召开,主办方联合参会的单位、机构发布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论坛联合宣言》。宣言旨在号召牢固树立、深刻践行、有效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助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热潮;积极稳妥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发展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创新打造国际先进的绿色低碳“园区样板”,以园区作为核心载体持续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与能源体系“双升级”;全力推进智慧能源、低碳零碳及负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抢占全球低碳经济产业集群制高点;打造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合作的园区共同体,形成千帆竞渡又辅车相依的产业竞合新格局。 (3)国内首个省级电力行业碳计量中心在湖北揭牌成立。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国网湖北电力积极对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于2023年4月正式获批筹建全国首个省级电力行业碳计量中心。国网湖北电力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1)在碳计量基础网络构建方面,开展碳核查计量支撑基础网络构建与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推进电碳表、采集系统碳计量功能研究,推进电力碳计量基础网络建设。2)在碳监测设备研发方面,火电机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完成并陆续在大别山、江陵、西塞山电厂多个机组上线运行,完成电网绝缘设备六氟化硫运行、回收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样机研制;3)在碳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电力系统关键环节碳计量终端研究,研究电碳表计量测试技术,搭建温室气体测量装置检测校验平台、碳捕集装置吸附剂效率检测评估平台。 (4)全国首家省级碳计量中心于大连落成揭牌,为碳核算提供计量支撑和技术保障。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在国家电网(大连培训中心),为“辽宁省碳计量中心(电碳)”筹建和“辽宁省容量计量检定站”落成揭牌。自此,全国首家省级碳计量中心和辽宁省唯一授权的省级容量计量法定检定机构正式落户大连。碳计量中心(电碳)将以重点领域电碳为切入点,将碳计量工作和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产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效计量支撑和技术保障。 (5)新型电力系统碳排因子测量新出解决方案,助力北京市开展CCER和碳资产管理。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所属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针对火电、新能源发电混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成功研发基于北斗和5G技术的新能源微电网智能协同测量技术,研制出高实时、高准确、误差联动修正的高、低压碳排因子计量校准装置,为电力系统碳排因子测量难题提供了全链条系统解决方案,为促进北京市开展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和碳资产管理打下重要基础。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京津冀电网多个变电站及开闭站上,三年来为北京市多个重大工程、重大活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6)深圳公布2023年环境信披金融机构名单,共有银行、保险、公募、私募等161家金融机构。根据公示信息,相关机构应于2023年6月30日前按照《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有关规定对外披露上一年度的环境信息。 这也是深圳在全国推出首部绿色金融条例后,首次推出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名单。 名单显示,161家金融机构包括在深资产规模500亿元以上的银行28家;资产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8家,包括6家保险机构和2家信托机构; 在深圳市注册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家,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外,包括中国平安保险、国银金融租赁、富银融资租赁、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此外,还包括24家资产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公募基金,以及93家资产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 (7)澳门碳普惠正式启动加入中国九地区碳普惠共同机制。碳普惠共同机制发起方包括: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澳门碳普惠加入碳普惠共同机制,有助于帮助澳门建设具有国际化、高标准、管理规范的的碳普惠机制,形成落地的专案或跨区域合作案例,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和优势,以及通过碳普惠的区域协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打造区域合作的样板。 1.2.国外 (1)全球碳定价收入近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月23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年度《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收入达到约950亿美元。十年前首次发布报告时,全球只有7%的排放量被征收碳税或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而目前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23%)为73种机制所覆盖,碳市场正在高速发展。但与2021年相比,碳信用发放和退役量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状况、对碳信用和碳抵消的批评以及发放瓶颈。不过,报告也发现了各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开展碳市场合作的良好迹象。 (2)摩根大通公布2亿美元碳交易,用于去除和储存800,000吨二氧化碳当量。 5月23日,摩根大通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通过四项交易去除和储存800,000吨二氧化碳当量,帮助扩大对二氧化碳去除(CDR)技术的支持和发展。四项交易分别是:1)与Climeworks签订为期九年的协议,去除2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该银行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直接空气捕获和储存购买CDR服务的交易;2)五年内从Charm Industrial购买生物油CDR,用于去除和储存约28,500吨二氧化碳当量;3)与CO280 Solutions, Inc签订长期协议,购买CDR服务,每年最多可提供30,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去除,为期长达15年,总共可去除多达450,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4)承诺向Frontier提供7500万美元帮助该公司加速CDR技术,通过购买5000万美元的CDR碳信用和提供2500万美元的融资来帮助客户实现其气候目标。 (3)新ETF在纽交所上市,投资交易合规碳市场期货。Global X ETF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Global X Carbon Credits Strategy ETF(NYSE代码:NTRL),它是以不同地区的碳市场期货为标的,力求提供与ICE全球合规碳市场期货指数的价格和表现大体对应的投资结果。该基金通过投资交易最活跃的合规碳市场期货,提供全球多个排放交易计划的交易组合。具体而言,NTRL根据“Cap and Trade”制度下碳配额进行“实物交割”的期货中持有多头头寸,包括在欧盟、英国和美国管理的碳期货。 (4)丰田汽车拟发行过渡债券或贷款,支持日本汽车行业实现脱碳。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汽车行业是日本的一个关键行业,占该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6%。丰田汽车(TM.US)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发行过渡债券或贷款,为混合动力汽车销售的贷款和租赁应收款提供资金。这一举措一方面符合政府批准的汽车行业路线图,使该公司更容易将转型融资作为一种工具;另一方面,随着日本政府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资,此举可能为更多此类汽车制造商效仿奠定基础。 2.政策动态 (1)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针对低碳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工业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研制碳排放管理与评价类标准,推动工业领域深度减碳,引导相关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图1: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 (2)厦门银保监局联合厦门市建设局印发《关于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聚焦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领域,从支持对象、金融服务要求、风险管控及退出机制、完善政策保障等4个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资源”转换为绿色金融“资产”,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其中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为符合要求的绿色建筑项目提供满足其投资、生产、设计、建造、改造、运营维护和消费等全生命周期及绿色建材等绿色建筑上下游产业链需求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融资、绿色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