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通全产业链,转型文体旅产业赋能的平台型企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通全产业链,转型文体旅产业赋能的平台型企业

2023-05-30开源证券小***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通全产业链,转型文体旅产业赋能的平台型企业

大丰实业:国内领先的文体旅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丰实业以文体装备为主业,连续25年为央视春晚创制舞台系统,全国知名剧院、艺术中心等案例丰富。2022年累计获得专利933项。2017年开始,公司向外拓展至数艺科技+旅游演艺+剧院运营领域,致力于成为集文体旅创新科技和文体旅赋能于一体的平台型企业。2023年为公司产业链多业务花开元年,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39.8/48.4/56.6亿元,同比增长39.9%/21.7%/16.9%,归母净利润4.61/6.09/7.37亿元,同比增长60.7%/32.2%/20.9%,当前股价对应14.5/10.9/9.0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行业概况:文体产业“十四五”目标明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体产业:2021年,我国各类文化设施数量合计超过5万个,体育产业总产出3.1万亿元,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前者将达到7.7万个,后者将达到5万亿元,空间广阔。文旅产业:2019年我国旅游演艺票房收入68亿元,6年CAGR 20.1%,增长迅速。沉浸式演艺是未来的产业升级方向,2018年市场规模4亿元,“又见”系列为代表,优质作品稀缺,政策推动下,未来有望实现高增长。 文体装备龙头地位稳固,数艺科技率先兑现,演艺和场馆运营打通全产业链 (1)文旅装备:2022年11月疫情放开后,公司中标情况稳中向好,体现了公司优秀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预计2023年签约金额有望超过30亿元。(2)数艺科技:是公司向文旅运营商转型的最快一环,2022年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主题中庭项目完成交付,订单金额2.33亿元,对公司业绩贡献显著。(3)文旅演艺:切入文旅产业上游高附加值环节,《今夕共西溪》3月焕新回归,我们测算,常态化运营之下,有望达到年收入6468万元、净利润2248万元,2023年公司获得《流浪地球》小说IP独家版权,未来业绩弹性可期。(4)场馆运营:向下打通文旅运营全产业链,与公司其他业务产生联动,参考保利和中演,我们测算,2023年有望实现收入1.5亿元、净利润0.14亿元。 风险提示:中标不及预期、疫情散发导致出行减少、场馆运营项目拓展受阻等。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大丰实业:国内领先的文体旅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1.1、打通全产业链,向为文体旅产业赋能的平台型企业转型 大丰实业致力于打造集文体旅创新科技和文体旅赋能于一体的平台型企业。大丰实业前身为余姚市视听器材厂,于1991年成立,最初主营电源接插件、配电箱、摄影器材等销售。1993-1996年,公司抓住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机遇,业务转向组合玻璃舞台、公共座椅等影视设备。1996年,公司在活动看台、体育场馆座椅方面市场逐步扩大,同时在2004年承揽雅典奥运会7个主场馆,迈向全球。2005-2010年,大丰先后成立体育设备公司、设备维保公司、舞台设计公司,成为文体设施整体集成供应商。2013年,大丰文体创意及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成,促进公司研发与智能制造实力全面提升。2017年,公司上市,同年成立大丰数艺科技公司、大丰文化传媒公司,业务拓展至数艺科技和文体场馆运营,开始向内容创意与运营领域转型。2021年5月1日,公司重点文旅演艺项目《今夕共西溪》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首演,并于2023年3月全新升级回归,公司转型进入新阶段。 图1:大丰实业发展历史,深耕文体装备业务30余年,2017年向文旅运营转型 丰氏家族共同高效管理,股权结构稳定。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丰华,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24.2%,实际控制人为丰华及其家属,股权结构稳定,丰华掌握公司控制权,主导经营决策,降低与管理层的沟通成本。 图2: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丰华家族拥有绝对控制权(截至2023Q1) 高行权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2021年9月,公司正式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覆盖高管及核心员工共96人,强化员工与公司的利益一致性,充分调动管理层与员工积极性。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目标,若2023年能够达到100%解禁标准,则对应营业收入/净利润至少为43.4亿元/5.0亿元。 表1: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 1.2、传统主业增长稳定,新业务盈利能力强 收入和利润同频稳定增长,疫后有望重回正轨。2012-2022年营业收入CAGR为10.6%,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28.42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26.6%;2012-2022年净利润CAGR为10.4%,毛利率29.9%,净利率10.1%。2022年因管理费用率提升以及坏账(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导致净利率有所下降,常态化年份公司净利率保持在13%左右。 文体装备为基,向创意属性更强的文旅融合方向拓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文体科技装备、数字艺术科技、轨道交通设备,并依托多年的文化产业资源积累,向文体场馆运营、演艺项目拓展。分业务来看:传统业务文体装备/轨交设备增长稳定,2018-2022年营收CAGR分别为8.03%/15.87%,2022年占比分别为77.9%、5.5%,毛利率分别为29.1%、26.0%。内容创意属性更强的数艺科技业务利润率更高,2022年毛利率为36.6%,占比从2021年6.1%提升至2022年14.1%。 图3:公司业务结构涵盖文旅产业全产业链 图4:2012-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10.6% 图5:2012-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CAGR 10.4% 图6:公司费用率保持稳定 图7:公司利润率较为优秀 图8:公司文体装备业务营收占比较高 图9:公司数艺科技业务利润率较高 2、行业分析:文体旅产业共同迈向新的征程 2.1、文体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明确,一带一路发展空间广阔 2.1.1、国内文体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明确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文旅部,2021年,我国各类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合计超过5万个,其中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馆3093/5772个,2015-2021年CAGR为6.31%/6.97%,增长较快。2022年,我国文化艺术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4065亿元。文化产业承担着公共教育的重任,长期来看,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刚需。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全国各类文化设施数量将达到7.7万个,文化设施年服务人次达到48亿。同时,根据智研咨询,2021年我国舞台机械与自动控制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80.5亿元,2015-2021年CAGR为5.33%,预计场馆数量和投资规模的增长同时带来了装备需求的增长。 图10:2021年我国各类文化设施超过5万个 图11:2022年我国文化艺术业固投完成额超4000亿元 图12:2021年我国舞台机械与自动控制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80.5亿元 我国体育产业场地设施建设行业空间容量大,年增加值超过2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3.1万亿元,增加值1.2万亿元,2015-2021年增加值CAGR为14.29%。其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值达到236亿元,2015-2021年CAGR达到37.25%,随着体育场地建设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其在体育产业总增加值的占比也不断提升,2021年占比达到1.93%,已形成庞大的市场容量。 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快速增长,有望为场地建设带来更大市场空间。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央视网,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2.41平方米,远低于日本(19平方米)和美国(16平方米)。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至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将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6%,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后受疫情冲击有所下降,随着后疫情时代出行逐步恢复,体育行业需求逐步回暖,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GDP有望快速增长,体育场地建设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图13: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增加值超万亿 图14:2021年,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值达236亿 图15:近年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值占比快速提升 图16:近几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0.9-1.3% 2.1.2、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文体装备海外发展空间广阔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为我国建筑类企业和设备制造类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根据商务部,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中,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合同额1296亿美元,占比达到51.2%,2015-2019年占比提升趋势明显,疫情期间有所下滑。202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金额2531亿美元,占比17.9%,近几年有明显的提升趋势。截至2023年1月6日,我国已和1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合作文件,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将会持续向好,为我国建筑类和设备制造类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17: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超过50% 图18: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逐年提升 我国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推动文体装备出口与场馆建设业务出海。截至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节会,在沿线国家设立了17个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以文化场馆、文化节会为载体广泛落地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2021年,文旅部(2018年为文化部)累计为148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进行了扶持,主要扶持方向包括拓展数字文旅产业合作、加强创意设计合作、推动旅游演艺合作、促进文化和旅游投资合作、建设文旅产业国际合作服务平台等,扶持方式包括投融资支持、搭建平台、宣传推广、开拓渠道、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具体来看,重点项目名单中主要包含文化演艺、文化场馆建设等项目类别,大丰的“舞台装备海外推广”项目(系大丰在菲律宾的KINGDOME综艺馆项目)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体场馆设施专业化设计及服务”曾入选文旅部2018年、2020年重点项目名单。 表2:2018-2021年部分重点扶持项目,包含较多文化场馆建设、文化演艺项目 2.2、文旅产业:高度景气&政策加持,新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旅游行业景气度高。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收入常年保持10%以上增速,2019年规模突破5万亿元,景气度居高不下。2017年以来,国家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持发行文旅专项债,对优质旅游项目重点建设,文旅专项债发行规模增长迅速,2021年发行规模达到1348亿元,资金层面的支持力度毋庸置疑。 图19:我国旅游行业收入长期保持10%以上增速 图20:近年来文旅专项债规模增长迅速 2.2.1、文旅演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集中度高 旅游演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集中度高,也反映出旅游演艺获得成功的难度大。 根据道略演艺,2019年,我国旅游演艺票房收入68.02亿元,旅游演艺节目共340台,平均每台节目年收入2001万元,2013-2019年,票房收入CAGR 20.1%,快速增长,同时,根据新旅界、道略演艺,以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山水系列、长隆系列为代表,2021年,四大系列合计占据59%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反映出目前我国优秀的旅游演艺项目稀缺,大部分项目难以获得可观的收入,能够实现盈利的旅游演艺项目仅占比20%左右。 分类方面,旅游演艺形式包括剧场/主题公园/实景,2018年,票房收入占比47%/27%/26%,节目台数占比58%/15%/27%,主题公园以较少的节目台数贡献更多的票房收入。 图21:2019年,我国旅游演艺票房收入68.02亿元 图22:长期以来,旅游演艺市场份额较为集中 图23:2018年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票房收入占比27% 图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