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港股市场估值要素研究:风险溢价:市场情绪晴雨表,左侧操作北极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港股市场估值要素研究:风险溢价:市场情绪晴雨表,左侧操作北极星

金融2023-05-17王学恒、张熙国信证券简***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港股市场估值要素研究:风险溢价:市场情绪晴雨表,左侧操作北极星

风险溢价:恒变股市中的不变人性之锚 我们对风险溢价的理解是: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客观风险赋予的主观定价。这意味着,在基本面、资金成本、风险溢价这三大估值要素中,风险溢价是唯一一个主观指标。同时,风险溢价也是唯一没有长期趋势的指标:这印证了“人性不变”的规律。我们在运用风险溢价时,遵循的是“物极必反”的哲学:当市场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时,接下来将大概率迎来情绪反弹。 具体到港股市场,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在历史上有鲜明的波动区间:5%-9%。 股价和风险溢价负相关。风险溢价降至5%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过度高涨,市场回调风险激增;风险溢价升至9%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过度低落,市场反弹机会较大。这个规律能提供左侧操作的建议。 根据风险溢价形成的指数强化策略 由于风险溢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波动区间,我们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定义风险溢价的“高位”和“低位”,形成抄底/逃顶和仓位调整策略: 1)风险溢价达到高位时抄底,达到低位时逃顶的策略。我们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测试,发现这个策略能提供有效的左侧操作指导,在市场顶点成功逃顶,并在市场大底左侧抄底。 2)风险溢价越高、仓位越高的调仓策略。定义风险溢价的“高”和“低”则是利用历史数据。如历史第95百分位视为高,67百分位为中高,依此类推。仅投资恒生指数的情况下,这个策略不仅能减小波动,还能从2011年来创造至多54ppt的超额收益。 3)结合经济周期的风险溢价调仓策略,这是对上述调仓策略“高”与“低”的定义方式进行进一步改良细化得出的策略。核心点在于历史上风险溢价在扩张期逐步走低,在收缩期逐步走高。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调整对高/低风险溢价的容忍度。这样便能进一步博取更高超额收益。2011年至今,这种策略最高能实现86ppt的超额收益。 风险溢价在大势研判中的日常应用 利用风险溢价,我们一方面可以推断当前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并且用以对比当前的股价。例如,当前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是7.3%,恰好处于历史上经济扩张初期风险溢价的中间水平。因此,我们便可以总结:目前港股的情绪处于中等水平,单靠情绪驱动股价明显上行/下行的空间不大,因此港股进一步行情需要基本面的改善或者利率的下降。 另一方面,将第5/95百分位的风险溢价代入模型,我们也可以测算现阶段的抄底/逃顶点位,根据最新的数据,当前模型输出的恒指抄底点位在17500-18000之间;逃顶点位在22500-23000之间。利用相似方法,我们也可以输出2023-2024年的恒指目标。 回顾近期历史,我们发现风险溢价模型战绩斐然,不仅在2022年10月底发出了左侧抄底信号,也在2023年1月末发出了逃顶信号。 风险提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系统性变化的可能性;不可预测的极端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历史规律不会在未来重演的可能性。 一、市场情绪的量化体现:股票风险溢价 1.什么是股票风险溢价? 根据Investopedia的定义,股票风险溢价(Equityriskpremium,后简称ERP)的定义如下: Thetermequityriskpremiumreferstoanexcessreturnthatinvestingin thestockmarketprovidesoverarisk-freerate. (股票风险溢价代表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市场时,在无风险收益率的基础上所要求的超额收益) 简单地说,ERP即是投资者对承担股票风险所要求的补偿,是投资者对客观风险赋予的主观定价。这个指标实际代表的是市场情绪,它的观测价值如下: 1)股票市场的风险是不因人的意志而变化的、客观存在的现实; 2)但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愿意主观上降低承担风险所需要的补偿,即ERP下降,推高股票的估值; 3)而当市场情绪低落时,投资者会对承担股票市场的风险要求更高的补偿,即ERP上升,压低股票的估值。 2.如何计算股票风险溢价? 理论上,ERP是现金流折现法下计算公司价值的一个要素,具体公式如下: FCF r+ ERP−g FV= f 其中,FV0代表公司当前的公允价值;FCF1代表公司在未来12个月产生的自由现金流;rf代表无风险收益率;g代表长期平均增速。 现实中,我们使用上述公式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FCF1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上提供自由现金流一致预期的样本股票较少,未必能准确表达出市场或者指数的全貌。考虑到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中长期会趋同,我们可以将FCF1替换为EPS1(即股票未来12个月产生的每股收益)。接下来,我们假设市场的定价是有效的,即将FV0替换为P0(即股票的当前价格)。具体公式变为: EPS r+ ERP−g P= f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公式转换为: EPS 2)P0为对应个股/指数的现价; 3)EPS1/P0为前瞻市盈率的倒数; 4)rf为无风险收益率,根据不同的市场选取的参考标的可能会有所不同,比较典型的是10年美债收益率。 等式的左侧是ERP-g,其中ERP代表股票风险溢价,g代表隐含长期增速。但是,公式推导至此,我们发现ERP-g难以进行进一步拆分。原因是市场上没有任何一项客观存在的高频数据可以代表长期增速g。 但是,我们认为,ERP-g不能拆分,并不影响我们运用这个模型判断市场情绪: 1)如果市场隐含的g是变化的,那么g并不是一个理性预期,而是情绪的一部分——正如乐观和贪婪、悲观和恐惧往往是相生相伴的。因此,我们可以把ERP-g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2)如果假设长期g是理性的,那么g应该是一个定值,所以ERP-g的变化将完全由ERP的变化进行解释,我们没有拆分ERP-g的必要。 因此,我们在观测市场情绪时,没有必要剥离g。接下来,为了表述简洁,我们可能将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把ERP-g简称为ERP,或者风险溢价。 3.补充:无风险收益率的选取 总体来看,无论是价格数据还是EPS数据的选择均不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对于港股来说,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首先,在离岸市场上,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所使用的典型资产便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和汇率相对独立的市场,也可以采用当地的中央政府债券收益率)。但是,随着港股通的开放,在岸市场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因子有了进一步的交集,我们便可能需要考虑中国国债收益率对港股定价所产生的影响。 处理方式上,我们认为中美国债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是一个选择。 图1:10年期美国国债和中国国债收益率(%) 以恒生指数为例,我们测算了港股通开放以来,恒生指数成分股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并以指数成分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求出了港股通持有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占比。 (由于市场上仅有2017年以后的港股通持股数据,在2017年以前,我们用一个等差数列替代空值) 接下来,我们以恒生指数中,港股通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比例作为中国国债的权重,剩余权重赋予美国国债,求得恒生指数的加权平均无风险收益率。 从结果来看,由于在岸(港股通)资金对恒生指数成分股的持股比例还比较低,所以美债收益率是影响港股无风险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加权平均后的无风险收益率基本与美债收益率重叠。因此,就当前的港股市场而言,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直接采用美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图2:恒生指数港股通持股占比 图3:加权平均无风险收益率对比10年美债收益率(%) 4.补充:其他估值要素和风险溢价展示 基于这种方法,我们拆解了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的估值要素。 图4:恒生指数估值要素:前瞻EPS 图5:恒生指数估值要素:市盈率倒数 图6:恒生综合指数估值要素:前瞻EPS 图7:恒生综合指数估值要素:市盈率倒数 5.风险溢价计算结果观察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我们算出了港股主要指数的历史ERP走势。观察数据不难发现,港股的ERP倾向于在一个区间内反复运动——当市场情绪达到冰点时,恒生指数ERP上升到8%-10%的区间;当市场回暖并达到情绪的顶点时,ERP下落至4%-6%的区间。 由于恒生综合指数的覆盖范围更大,指数成分更加稳定,所以其ERP的波动范围也更加鲜明。但不足之处在于恒生综合指数的历史数据不及恒生指数充分。 图8: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 图9:恒生综合指数的风险溢价 二、风险溢价在大势研判中的应用 1.风险溢价的价值和意义 恒变的市场中,唯人性不变。 当我们对估值要素进行拆解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基本面,这主要体现在EPS预期上。不难理解,EPS并不是一个长期区间波动的值,而是一个通常带有向上趋势的变量。 2)资金成本,即无风险收益率,这主要由中央政府债券收益率体现。观察历史,我们发现债券收益率也没有明显呈现出区间波动,至少不能在基钦周期的时间跨度中体现出来。 3)市场情绪,即风险溢价(ERP)。我们发现ERP的波动形式类似钟摆——在悲观恐慌和乐观贪婪之间反复摇摆。 ERP的运动特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锚点,用以进行左侧操作:港股的ERP总是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活动。这个规律帮助我们在变换的市场中找到一颗不变的“北极星”——当ERP过高时,它将有下降的势能,带动股市估值回升; 当ERP过低时,它将有向上的势能,带动股市估值回落。 图10: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 另外,我们发现,ERP在历史上解释了绝大部分的恒生指数价格波动。当然,这样说存在因果倒置的风险:毕竟ERP是通过价格、无风险收益率、EPS预期倒推得出的,如果无风险收益率和EPS预期在解释价格时能力不足,那么倒推得到的ERP会自然而然地具备很强的解释价格的能力。 图11:恒生指数历史风险溢价和指数价格的关系 2.定义“过高”和“过低” 观察历史数据,我们发现,恒生指数ERP的有效区间波动基本是从2011年开始,结合我们在经济周期的研究中将2011年3月定义为一个基钦周期的高点,我们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统计ERP的数据分布情况。 图12: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研究的有效区间 在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恒生指数ERP的分布情况。 在定义“过高”和“过低”时,我们有两种处理方式: 1)直接选取历史百分位数,如将第5百分位定义为“过低”,第95百分位定义为“过高”; 2)将分布拟合为正态分布,用均值±n倍标准差定义“过高”和“过低”,如均值-2标准差为“过低”,均值+2标准差为“过高”。 图13: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的分布情况和正态分布拟合 图14:恒生综合指数风险溢价的分布情况和正态分布拟合 3.基于风险溢价操作的单变量策略 3.1逃顶和抄底策略 如果我们划定两个极限值,在ERP达到高位时满仓抄底,并在ERP达到低位时清仓离场,那便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逃顶和抄底策略。如果信号成功触发,这种策略对于仓位灵活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实现较高的超额收益。 但是,这种策略的缺点也很明显——如果行情没有演绎到极致,信号便不会触发,这个策略将无法给投资者提供任何建议。 以恒生指数为例:恒生指数ERP的历史第5百分位是5.1%,第95百分位是8.6%。 那么,我们可以定义策略1: -ERP达到8.6%时买入恒生指数;ERP达到5.1%时清仓。 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拟合的正态分布模型,定义策略2: -ERP达到4.7%(均值-2标准差)时卖出;达到9.0%(均值+2标准差)时买入。 依照策略1和策略2,我们将能够在2011年9月26日起的一周买入恒生指数; 在2018年1月清仓逃顶(策略1和策略2的具体时间分别为2018年1月1日起的一周和2018年1月26日起的一周);随后,这两个策略将在2022年10月31日发出买入信号,指导投资者买入恒生指数。2011年3月至今,策略1/策略2的净值可以达到2.36/2.54,创造148/166ppt的超额收益。 然而,这两个策略的弱点也正如我们上文所述:2011年3月以来的12年,它们只发出了3次交易信号,虽然有用,但对于主动投资者来说在非极端行情下的指导作用并不强,甚至还遗漏了一些周期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