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2023-05-17何婉怡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CT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作者:何婉怡 行业:头豹分类/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港股分类法/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关键词:64排CT、电子束CT、移动CT、医疗保健业/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医疗健康 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在CT领域,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优势领先,产品线齐全,国产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存在差距,导致可生产高端CT产品的国产品牌较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65.8亿元人民币,未来受价格市场排量占比变化影响,预计到2026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27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 1.CT设备行业定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CT与X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最后形成灰阶图像。CT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及大小与数量方面是敏感且可靠的,由于其密度分辨力高、检查方便、可克服传统X线影像重叠等特殊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CT设备行业分类 根据检查所对应的适应症进行分类。 类型名称 类型说明 神经系统病变 其诊断优势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常见类型、症状为颅内肿瘤、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脑出血、椎管内肿瘤、血管发育异常、脑血管闭塞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 其诊断优势为心脏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类型、症状为心包肿瘤、心包积液、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胸部病变 具有高分辨率CT对显示肺部病变具有其优越性,诊断价值高的诊断优势。常见类型、症状为肺部创伤、感染性病变、肺部肿瘤、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纵隔肿瘤等。 腹部器官病变 其诊断优势为对实质性器官显示清晰,对腹部肿块的诊断与病变分期具有较高价值。常见类型、症状有肝、胆、胰、脾、腹膜腔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 盆腔脏器病变 盆腔脏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放射治疗设计重要手段。常见类型、症状为卵巢、宫颈和子宫、膀胱、精囊、前列腺、直肠肿瘤。 肝脏病变 诊断优势为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形态、轮廓、坏死、出血及生长方式等均可显示。常见类型、症状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存在可疑病变或肝癌等 骨与关节病变 对对骨、肌肉内细小病变、结构复杂的骨、关节优势明显,常见类型、症状为骨、肌肉内细小病变、关节面细小骨折、软组织脓肿、髓内骨肿瘤等。 3.CT设备行业特征 技术壁垒高 中国厂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现阶段,中国CT市场仍由国际厂商主导。整体而言,中国CT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第一梯队:传统国际巨头GPS,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优异的产品性能与优秀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中国CT行业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东软、联影、安科、明峰等国产厂商领导者,初步具备高端CT设备生产能力,但未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第三梯队:产品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占比低。 中国CT设备行业呈现出技术壁垒高、国产代替进口正当时和临床应用广的特征。 国产代替进口正当时 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 市场占有率上看,2020年,GE医疗以23.79%的市场占有率蝉联榜首,但占有率大幅下降;联影医疗以23.23%的微弱差距排在第二名,联影医疗智能天眼CT广泛应用于2020年抗疫一线;西门子、飞利浦以19.98%及14.23%排在第三、四位,进口CT市场占有率都有下降趋势;第五名东软医疗市场占有率上升至8.73%。 临床应用广 疫情常态化,终端应用上升 CT帮助确定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阶段的成像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患者入院时进行CT扫描,每3天重复一次。确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和随访CT的图像变化,可以帮助患者确认病症及康复阶段。重复CT检查对COVID-19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CT设备发展历程 从1970年第一代CT检查设备诞生至今经历了50余年,CT设备行业已从萌芽期发展为成熟稳定期。CT检查设备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萌芽期和启动期,十余年发展历程使CT设备从第一代发展成为第四代,对于心脏扫描问题的探索使得CT逐步发展变革。八九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该阶段诞生电子束CT机、螺旋式CT机,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的出现被认为是CT的两次重要技术革命。1993年至今,CT设备已进入成熟发展期,在螺旋CT机基础上技术进一步革新,诞生出透视扫描仪、能谱CT机等设备。未来,随着疫情常态化对CT需求的增长、国家政策加速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AI医学影像在中国医疗的广泛应用,CT设备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开始时间:1970结束时间:1972阶段:萌芽期 行业动态:第一代CT检查设备:平移-旋转式诞生。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和一名神经放射科医生合作,把他发明的一种扫描设备安装在伦敦城外的一所医院里:一个简易的扫描仪,可以增强X射线的辐射源。10月4号,该医院成功地对首例病人进行了头部CT扫描,标志着CT在临床上的应用。 开始时间:1972结束时间:1983阶段:启动期 行业动态:1972年,诞生第二代CT机:平移-旋转式,将X线束改为扇形扩大了扫描范围。1975年,诞生第三代CT机:旋转-旋转式,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与相对的X线管作旋转运动。1978年,第四代CT机诞生,控测器增加至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且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该阶段对于心脏扫描问题的探索使得CT逐步发展变革,CT机不断推陈出新,技术水平提升促进CT机一代一代地发展。 开始时间:1983结束时间:1993阶段:高速发展期 行业动态:1983年,诞生第五代CT机——电子束CT,并应用于临床。第五代CT机将扫描时间缩短到50毫秒,解决了心脏扫描。1985年,滑环技术在CT上的应用,使CT的扫描达到了单向、连续地转动。1989年,在滑环技术的基础上螺旋扫描方式问世。1992年,ELSCINT公司开创了多层螺旋扫描先河。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该阶段CT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电子束CT及螺旋式CT诞生,并随后研发出多层螺旋CT机,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的出现被认为是CT的两次重要技术革命。 开始时间:1993结束时间:2022阶段:成熟期 行业动态:1993年推出第一台CT透视扫描仪,随后几年推出移动式CT大大方便了一些危重和手术中患者的检查需要。2005年西门子推出首台双源CT扫描仪,它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心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83毫秒内获得与心电图同步的心电信号和冠脉信号;同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能量成像,可以获得反映组织化学成份的CT影像,也就是CT能谱时代的开始。2009年能谱CT应用于临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CT以单一CT值为标准的成像方式。2016年全球首台基于双层探测器的光谱CT诞生,实现探测器端的能量解析和彩色光谱成像。2020年,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先后发布了光子计数CT的相关进展,标志第三次CT革命正在到来。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该阶段CT设备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在螺旋CT机诞生后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诞生出CT透视扫描机、双源CT扫描机、能谱CT机等新型CT机,推动了行业进一步的发展,使CT设备更好地应用于医疗。 5.CT设备产业链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元器件供应商与CT设备供应商,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国产厂商CT配置仍以16排及以下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供应商有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型企业,通过向CT供应商提供设备或直接供给医疗机构进行销售。中国CT检查行业中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其中独立影像中心迎来发展机遇,可减轻三级医院负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中国厂商大多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的方式。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患者,由于高度老龄化与患病人数增加均导致对CT检查的需求增加,国家医保政策可涵盖住院期间与诊断性质产生的CT检查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上游环节 上游说明 上游参与方 元器件供应商 元器件供应主要供应CT设备所需的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滑环和数据传输、探测器、飞利浦、Dunlee、Trixell、西门子、亚德采集系统,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元器件成本较大,占成本构成的60%以上。主要供应商诺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瓦里安、德州仪有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型企业,通过向CT供应商提供设备或直接供给医疗机构进行销器 售。 CT供应商 CT供应商主要供应两种CT设备:16排CT:国产产品<400万,进口产品400-500万元。波影医疗、东芝、东软、联影医疗、安科64排CT:国产产品600万元,进口产品1,000万元。其生产方式分为一体化生产、零部、明峰、赛诺盛威、贝斯达、西门子、佳件全球采购和贴牌三种方式。而中国厂商大多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能医疗、万东、GE通用、飞利浦、康达洲凑)的方式。际、日立 中游环节 中游说明 中游参与方 各级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方面,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三级医院,CT检查业务负担重。为提升基层医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疗卫生服务能力,减轻三级医院诊疗压力,国家提出“分级诊疗”政策。数据显示,2019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年,二级及以下医院占比92%,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将释放CT检查需求。民营医院方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面,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背景下,2005年-2019年,中国民营医院从3,200多家增长到医院 20,404家。民营医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公立医院负担,承担部分CT检查工作。独立影像中心及线上影像平台,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独立影像中心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分配。受制于政策、成本等因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配置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独立影像中心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帮助医学影像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线上影像平台,线上影像平台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远程阅片服务,将专家与患者需求对接。 下游环节 下游说明 下游参与方 患者 产业链下游端主要是对CT检查存在需求的患者,在中国城市与农村疾病死亡构成中,排患者名前四位的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CT在心脏及大血管的 疾病检查中,应用广泛,同时高分辨率CT对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优越性,诊断价值高。高度老龄化与患病人数增加均导致对CT检查的需求增加,CT检查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CT设备行业规模 中国CT设备行业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参与者逐渐增加,行业地位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65.8亿元人民币,未来受价格市场排量占比变化影响,预计到2026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27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 6. 自2016年-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96.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65.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1.42%。2020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150.3亿元, 2013-2015年,受医疗器械反腐政策影响,国内CT机销售滞缓,2016年之后市场好转,销量增速较快增长,过去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201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3年中国MRI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机械设备
头豹研究院2023-04-21
hot

2023年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5-19
hot

中国CT设备行业报告

机械设备
头豹研究院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