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2023年5月12日 国都证券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512 【财经新闻】昨日市场 中证报头版:扩大有效投资,地方债发行提速指数名称收盘涨跌%“新”字引领动能转换,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落地上证指数3309.55-0.29金融市场开放加速,机构积极备战“互换通”沪深3003990.66-0.16 深证成指11142.530.0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中小综指11755.530.25 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万亿税费红利加快释放恒生指数19743.79-0.09新能源车下乡获力挺,充电设施布局热恒生中国企业 指数6695.110.18 【国都策略视点】恒生沪深港通 AH股溢价139.08-0.48 策略观点:居民缩表再现,能否扩表将为复苏持续性的关键变量标普5004130.62-0.17 纳斯达克指数12328.510.18 MSCI新兴市场977.82-0.19 数据来源:Wind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收盘涨跌% 纽约原油71.42-1.88纽约期金2020.50-0.80伦敦期铜8188.50-3.48伦敦期铝2213.00-2.49 波罗的海干散 货1608.00-1.95 数据来源:Wind 研究员王双电话:010-84183312Email:wangshuang@guodu.com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0120012联系人王景电话:010-84183383Email:wangjingyj@guod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第1页研究创造价值 【财经新闻】 中证报头版:扩大有效投资,地方债发行提速 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6364亿元。 专家表示,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加快,呈现出“快马加鞭”势头。后续新增专项债料继续前置发行,第二三季度发行规模或均超万亿元,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其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 早发快发特征明显 今年以来,地方债早发快发特征明显。Wind数据显示,1至4月新增地方债共发行1951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6216亿元,进度达42.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加快。 近期,不少地区披露了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据华金证券统计,截至5月1日,已有26个省、计划单列市披露了二 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总计16315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再融资一般债、再融资专项债分别计划发行639 亿元、6529亿元、6495亿元、2652亿元。 “随着财政部将今年剩余地方债额度下达至各地,后续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并在三季度基本发完。”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量将在1万亿元左右,三季度将在1.2万亿元左右。 专家认为,预计第二三季度或均有超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发行节奏较去年更加平滑,有助于减轻地方安排使用压力,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资金用途调整的依赖。 主要投向基建领域 专项债资金投向一直备受关注。从相关数据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是专项债资金的主要投向领域。 “1至4月累计,新增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的资金为9801亿元,占比达60.5%。”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已公布发行明细的新增专项债中有1052亿元左右用作资本金,占同期新增专项债的7.8%左右,较去年的6.6%小幅提升。 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各地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超前谋划和靠前投资,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得益于专项债资金助力,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高增长。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基建投资仍是支撑经济平稳恢复的重要力量,由于其资金来源面临去年同期基数偏高、前期政策释放的增量资金边际回落等多重因素制约,需要财政政策尤其是专项债券加快发行进行补充。“预计新增专项债券将继续前置发行,短期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伍超明说。 冯琳预计,在专项债等资金推动下,全年基建投资将维持6%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用好专项债资金,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在财政部日前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表示,财政部正在持续强化专项债券管理,指导地方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发挥专项债券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包括指导地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将专项债券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范围,严禁“以拨代支”“一拨了之”等行为,防止资金挪用。 因此,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尤为重要。冯琳认为,着眼于及时发挥专项债资金的政策工具作用,有必要将专项债投向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收益性较强的项目。建议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专项债项目储备,且在报送专项债项目时加强前期评估和准备工作,避免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而引发资金闲置。 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投资方面,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分析人士建议,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资引领作用,必要时可下达部分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另一方面,可积极培育为基建投融资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降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等社会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融资支持力度。 (来源:Wind) “新”字引领动能转换,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落地 近期,不少地方掀起夏季施工热潮,一批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密集上新,相关支持举措不断完善,对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形成有力支撑的同时,也释放出加快转型升级,壮大发展新动能的积极信号。 新一批项目火热开工建设 5月10日,天津滨海新区夏季2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149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8个。 开工项目中,广东鸿图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华北基地一期项目将提升当地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能力;中海油能源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将打造海油装备核心拳头产品。“这类项目的开竣工将推动滨海新区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滨海新区副区长尹晓峰说。 眼下,多地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开工热、建设忙。仅5月以来,福建泉州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重庆一批上半年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包括新能源光伏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实现全部21栋建筑封顶,初步招引氢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入园,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从近期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勾勒出昂扬向上的活力曲线。 湖南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江苏一季度新能源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分别增长31%、29.5%,明显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吉林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倍,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111.6%……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向好,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拉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说,一方面,消费升级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空间,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等领域发展空间持续扩大,相关领域投资水平持续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带动高技术制造业需求持续提升,激发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投资活力。 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多,带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在湖北,北斗产业相关企业已达730余家。目前,湖北省聚焦北斗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级 北斗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放眼全国,各地正进一步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新动能。 仅在一个月内,河北发文提出,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率先突破千亿级;苏州出台26条措施力撑实体经济再跃升,其中集中资源保障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做大做强,对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建造以及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 产业发展环境也将持续优化。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工信部会同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下一步将发展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补短、锻长、强基,紧抓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企业,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下一步重点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资本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下足差异化特色化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布局的同时,地方也需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前,工信部表示将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出口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效应。 樊蒙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指导,定期修订出台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地方合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各地应更加注重规划布局,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度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 “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地方要结合产业基础,依托各自技术、人才、资源禀赋,推进专业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来源:Wind) 金融市场开放加速,机构积极备战“互换通” 5月15日,“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将正式启动。债券通公司网站近日公布“北向互换通”首批报价商名单,包括工商 银行、农业银行、汇丰中国、德意志中国、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20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多家机构正在为开通“互换通”积极做准备。业内专家表示,“互换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它的推出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 境外投资者参与积极性高 “‘互换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将释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衍生品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外资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说。 为了支持境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彭博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合作推出支持“互换通”交易的解决方案。 德意志银行宏观及新兴市场业务中国区销售总监陶冶青说:“目前我们已经收到许多问询,国际投资者非常希望第一时间参与‘互换通’的交易,这体现出国际投资者对于内地、香港和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认可。未来,他们也期待境内回购、期货、期权等产品的进一步开放。” 据人民银行介绍,“北向互换通”初期可交易品种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在交易额度方面,初期,全部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在轧差后的名义本金净额每日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后续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额度。 对于“互换通”未来发展计划,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未来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时增加投资品种,调整交易和清算额度,优化交易清算安排,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两地监管当局将结合各方面情况,在风险可控、对等互利的原则下,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互换通”。 更好管理利率风险 当前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程度不断深化。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共有1082家境外机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