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银行:测算|协定存款上限调整点评与展望:自律机制与基准利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测算|协定存款上限调整点评与展望:自律机制与基准利率

金融2023-05-11邓美君、戴志锋中泰证券李***
银行:测算|协定存款上限调整点评与展望:自律机制与基准利率

核心观点:1、影响:此次协定利率上限的明晰,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2、展望: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将在存款利率调整方面持续发挥作用,监管和银行自身均有动力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下降,但基准利率调整仍较为谨慎。 《关于调整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内容:调整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国有银行(特指工农、中、建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其它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自2023年5月15日起执行。 本次调整背景:居民超额储蓄高增,行业息差下行,在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且存款持续高增的情况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1Q23银行业累计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8bp,其中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6bp,负债端成本环比上升2bp,存款占比生息资产持续提升,1Q23存款占比环比提升0.9%个点至77.8%;并且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存款上限调整影响及测算: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负债成本,降低行业资金成本压力。 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其中,股份行受益最大,负债成本缓释达到5.68bp,利润将提升4.9%。另一方面协定存款上限明晰可以限制高息揽储,规范行业竞争。 下阶段存款政策及利率展望:1、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将在存款利率调整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加快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改革,但基准利率调整仍较为谨慎。关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及历次存款利率调整的梳理,详见《银行的存款利率及政策展望——银行的负债端跟踪》。2、居民超额储蓄高增、消费复苏较慢、银行息差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一方面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从而增加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信贷支持的动力。另一方面,银行自身方面,资本市场和理财缓慢回暖,居民避险情绪仍位于高位,存款持续高增,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两条主线。 银行股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之前要看政策预期,如今政策预期落地后,下阶段就要看经济的持续性。第一条选股主线是确定性增长逻辑:收入端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仍是优质区域城商行板块,看好宁波、江苏、苏州、南京、成都。第二条选股主线是修复逻辑:地产回暖+消费复苏,看好招行、宁波、平安、邮储。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 1、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的定义 事件: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监管部门已发布针对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根据通知,一是调整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国有银行(特指工农、中、建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其它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二是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三是自律上限调整自2023年5月15日起执行。 协定存款定义:根据人民银行于2010年颁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定义,协定存款为指企业单位通过与银行签订合同约定合同期限、确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对基本额度部分的存款按结息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超过基本存款额度部分的存款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协定存款利率或合同约定利率计息的存款。简单理解,就是对公客户留存的活期资金,其中超过基本额度(普遍银行与客户商定的基本存款为50万、优质客户为10万)的部分,经客户与银行商议,银行按高于活期存款的合同约定利率单独计息。基准利率:协定存款的基准利率自2012年7月以来,便一直维持在1.15%的水平。 通知存款定义:根据人民银行于2010年颁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定义,指存款人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存入资金或货币,由金融机构出具存款凭证,办理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金融机构,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的存款。存款人既可以为个人客户,也可以是公司客户,通知期限为1日、7日两种。基准利率:其中1日的基准利率为0.80%,7日的基准利率为1.35%。 2、此次存款上限调整背景 行业息差下行,在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且存款持续高增的情况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息差:1Q23银行业累计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8bp,其中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6bp,负债端成本环比上升2bp,主要是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降,同时负债端成本也有小幅上升。资产端:由于重定价和新发贷款利率下行,同时零售贷款投放偏弱,整体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负债端:存款占比生息资产持续提升,1Q23存款占比环比提升0.9%个点至77.8%;并且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截至2022年末个人定期存款占比环比提升1.5%,推动综合负债成本提升。 图表1:上市银行单季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 图表2:上市银行单季年化收益付息率 图表3:上市银行存款结构 自2022年以来,存款利率自律机制不断发挥作用,多次出台存款利率调整相关指导,商业银行先后跟进调低存款利率。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利率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出重要一步。2022年9月:大行及股份行先后调整存款挂牌利率。2023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挂钩MPA考核,具有了惩罚性。随后鼓励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bp,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幅度多在10bp左右。2023年5月:5与4-5日,浙商、恒丰、渤海三家股份行集中调低多项存款挂牌利率,5月10日,自律机制电话通知调整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 图表4:关于存款相关政策及事件梳理(2022年初至今) 3、此次存款上限调整影响及测算 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负债成本,降低行业资金成本压力。在减轻银行负债成本方面,目前上市银行协定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在13%左右,其中股份行占比相对较高,达到17.5%,农商行占比最低,仅有3.7%。根据线性测算,重新规定协定利率上限后,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其中,股份行受益最大,协定存款上限明晰后将对负债成本缓释达到5.68bp,利润将提升4.9%;由于农商行协定存款占比较小,因此协定存款上限的调整对其业绩影响最小。 另一方面协定存款上限明晰可以限制高息揽储,规范行业竞争。在规范行业竞争,限制高息揽储方面,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存款利率一直相对较高,导致银行对公活期存款成本压力较大,无序竞争现象凸显,扰乱了市场秩序,加重了行业成本,明确协定存款利率上限后,将有效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减轻银行负债及经营压力。 图表5:协定存款上限明晰对银行净息差影响测算 4、下阶段存款政策及利率展望 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将在存款利率调整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加快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改革,但基准利率调整仍较为谨慎。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第四阶段,自2021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基准利率+基点”、“挂钩10年国债和1年LPR”等改革,改革措施相较往年力度较大,在当前形势下有望加快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基准利率作为压舱石,预计在当前环境下调整会较为谨慎,有制约因素。观察基准利率与CPI的关系,在2015年之前,基准利率虽CPI调整的幅度较大,而在2015年之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保持1.5%至今。当前,促消费、扩内需是重中之重,而促消费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收入水平的提升,考虑到存款基准利率的“压舱石”地位及下调基准利率对于人民收入水平等影响,央行对于基准利率的调整在当前环境下更为谨慎。在今年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继续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十分充足,工具箱也有足够的储备,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关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及历次存款利率调整的梳理,详见《银行的存款利率及政策展望——银行的负债端跟踪》。 多重因素叠加,监管和银行自身均有动力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下降。居民超额储蓄高增、消费复苏较慢、银行息差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一方面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从而增加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信贷支持的动力。另一方面,银行自身方面,资本市场和理财缓慢回暖,居民避险情绪仍位于高位,存款持续高增,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图表6: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5、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两条主线。银行股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之前要看政策预期,如今政策预期落地后,下阶段就要看经济的持续性。第一条选股主线是确定性增长逻辑:收入端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仍是优质区域城商行板块,看好宁波、江苏、苏州、南京、成都。第二条选股主线是修复逻辑:地产回暖+消费复苏,看好招行、宁波、平安、邮储。 风险提示事件:经济下滑超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