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机械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自主可控,AI赋能制造,一带一路和中特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机械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自主可控,AI赋能制造,一带一路和中特估

机械设备2023-05-11孟鹏飞、熊亚威开源证券小***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机械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自主可控,AI赋能制造,一带一路和中特估

证券研究报告 自主可控,AI赋能制造,一带一路和中特估 机械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 姓名孟鹏飞(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60001 邮箱:mengpengfei@kysec.cn 姓名熊亚威(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4 邮箱:xiongyawei@kysec.cn 2023年05月11日 核心观点 1、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安全与效率并重,自主可控是贯穿全年的重要主线 近年来在地缘因素、货币紧缩等多重因素加码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进一步抬头。自主可控在国家安全、政策支持、确定性强等多重逻辑共振下,将会是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穿越周期的投资主线,且具有较高的估值容忍度。关注技术壁垒高、国产渗透率低和市场空间的细分领分领域。 (1)工业母机:看好母机核心资产:高端机床(五轴、磨床)以及数控系统、编码器、光栅尺、滚珠丝杠、主轴国产替代,核 心逻辑由周期性转向自主可控。 (2)半导体设备:看好核心卡脖子环节,容易落地兑现业绩的零部件,以及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设备 (3)核工业:核电加速提振下景气度高、确定性强,看好国产化率低的核燃料运输容器、乏燃料处理设备、电机、冷却塔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的细分领域。 2、AI赋能制造业,机器人将成为最佳载体 AI开启新一轮生产力增长浪潮,将在工业软件、控制系统、机器视觉等多领域赋能,实现降本增效,加速智能工厂普及,重塑生产模式,加速技术突破。作为AI的最佳载体,AI+机器人有望实现0-1的高速成长。 作为AI的最佳载体,机器人有望实现0-1的高速成长;看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国产供应链切入机会。 3、一带一路制造业出海,“中特估”估值重塑 政策催化“一带一路”加速推进,相关国家对化工、电力、轨交等基建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出海迎利好。 中特估方面,一些央企具备明显估值优势,国企改革等带来盈利能力等基本面边际改善,高胜率基础上带动赔率提升。 核心观点 4、顺周期有望2023Q2探底,持续看好经济复苏和制造业升级。 (1)工控自动化:新一轮“智能制造”有望提升景气度。看好技术壁垒高的流程自动化中大型PLC,以及平台型细分龙头。 (2)机床、刀具:看好自身具备强α、有望突围的细分龙头。 (3)激光设备:自2018年以来的价格战或接近尾声,产业出清带来新一轮国产激光器格局重塑,高端激光器利润率有望提升,龙头强者恒强。看好龙头和设备出海。 (4)工程机械及其他:看好叉车、高空作业车、矿山智能化。 5、投资主线:自主可控、AI+制造、一带一路和中特估 自主可控:(1)工业母机:工业母机:华中数控、奥普光电、宇环数控、秦川机床、科德数控;(2)半导体设备:金海通、 宇环数控、快克智能;(3)核工业:科新机电、景业智能、佳电股份 AI+制造:看好方向:工控系统、机器视觉、测试设备(标的后附) 机器人:埃斯顿、步科股份、江苏雷利、鸣志电器、汉宇集团、丰立智能、兆威机电 一带一路&中特估:(1)一带一路:博实股份、卓然股份、兰石重装、中铁工业、铁建重工、中国通号、青达环保、东方电气、科新机电、海鸥股份、华荣股份、纽威股份、川仪股份、中控技术;(2)中特估:中国重工、中铁工业、铁建重工、柳工、中粮科工 顺周期:(1)工控:汇川技术、伟创电气、信捷电气、英威腾;(2)刀具:鼎泰高科、欧科亿、新锐股份、中钨高新;(3)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豪迈科技;(4)激光:华工科技、柏楚电子、维宏股份、锐科激光、杰普特(5)其他:杭叉集团、安徽合力、联德股份、浙江鼎力、华铁应急、法兰泰克 风险提示: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量产情况、AI赋能制造进度不及预期;一带一路出海情 况不及预期;顺周期复苏不及预期 目录 CONTENTS 1 安全与效率并重,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2 AI赋能制造,机器人将成为最佳载体 3 一带一路制造出海,“中特估”估值重塑 4 顺周期2023Q2探底,关注制造业升级,静待复苏 5 风险提示 1.1 安全与效率并重,自主可控线具备穿越周期的高成长潜力 近年来地缘因素、能源短缺、货币紧缩等多重因素加码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进一步抬头。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主线。党的二十大强调安全与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核心环节国产替代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 可控核心方向 工业母机 我们认为,自主可控在国家安全、政策支持、确定性强等多重逻辑共振下,将会是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穿越周期的投资主线,且具有较高的估值容忍度。我们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国产渗透率低和市场空间的细分领域,看好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及核工业等不可或缺、确定性强的技术端、政策端自主可控核心方向。 核工业 看好不可或缺、确定性强的自主可控核心方向 图1:看好不可或缺、确定性强的自主 数控系统:整体国产化率≤35%,高端渗透率低 编码器、光栅尺:编码器整体国产化率70%以上,高精度产品国产渗透率较低主轴:中端30%上下,高端10% 丝杠导轨:中端30%上下,高端10% 半导体设备 五轴联动机床:高端装备及精密制造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20%以下精密磨床:核心零部件精度突破所需的核心设备,国产化率20%以下刻蚀设备:国产化率约8.3% 光刻机:国产化率约1% 离子注入:国产化率约1.7% 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国产化率约13% 涂胶显影设备:国产化率约5%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15% 新燃料运输设备:站在国产化的起点,国产化率较低 乏燃料运输设备:相关项目在研,国内暂无生产能力 核工业智能设备:已形成一定国产能力,渗透率有待提升 数据来源:中亿科技、盛美上海年报、华海清科招股书、中商情报网、华经产业研究院、《A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姜乃群2022年、 《机床功能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发展》周吉贞2022年、开源证券研究所 1.3\ 1.2.1政策顶层设计,工业母机自主可控属性增强 政策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高端制造顶层设计及资金支持两方面深化赋能工业母机产业。我们认为,本轮政策与以往的支持性政策具有本质区别: •其一为,二十大报告强调安全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工业母机已从传统周期性行业转变 为自主可控、制造升级的核心资产,相关政策的纵深性、延展性都与此前不同。 •其二为,国内技术已经抵达突破节点,尤其是中高端机床领域,以核心零部件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核心技术突破有望从制造业根部,推动新一轮高端装备革命。相关专项基金的设立更加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的资金保障。 表1:高端制造顶层设计叠加资金支持,工业母机产业深化赋能 日期 来源 核心内容 2015.05 中国制造2025 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加快高档数控机床等前沿技术、装备的研发 2018.05两院院士大会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 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2022.7.26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产业基础创新 发展目录(2021年版)》 新增工业基础软件,构成了“五基”(即,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2022.8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入股了苏州长城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城精工具备先进的精密轴承生产技术,为北京精雕、海 德曼、爱贝科等国内机床工具优秀企业供货。 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 2022.9.6工信部 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9.18证监会首批两只中证机床ETF获批,其追踪的中证机床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50只业务涉及机床整机及其关键 零部件制造和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涵盖机床主机、数控系统、主轴、刀具等供应链关键环节。 2022.9.27-首个中国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SO23218-2正式发布,表明我国在04专项支持下建立的“高 档数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能够助力国产数控系统企业产品的推广。 2022.10.16党的二十大报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调将国家安全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军工领域的自主可控,包含军工制 造装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的自主可控。 资料来源:工信部、新华网、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版)》、中国证券报、中国工业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2023.2.10国资委《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产业快速发展。 1.2.2 下游需求驱动,工业母机由量转质,逻辑重塑 机床行业消费量世界第一,具备高端化成长土壤。根据GardnerIntelligence及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数据,我国2020年机床消费额占比32%,2021年机床产值占比30%,均为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销售额615.8亿元,同降9.25%; 下游构成方面,电子、汽车、航空航天、模具仍为工业母机主要下游,2022年下游占比分别为25.5%/23.2%/11.2%和9.8%。 景气度方面,电子行业设备更新周期快,需求分散,今年逐渐疲软;新能源板块的风电、光伏以及航空航天、军工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医疗等平行产业处在大的产品形态和加工装备升级周期中,模具等中间产业受下游需求带动(如新能源车等),总体占比稳定。 图2:电子、汽车、航空航天、模具为我国数控机床主要下游(按销售台数划分)图3: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 2021 电子 汽车 6.9% 5.7%4.7% 27.6% 2022 电子 汽车 4.7%5.0% 7.8% 25.5% 70000 台 60000 50000 通用机械10.0% 航空航天模具 航空航天9.8% 通用机械模具 40000 30000 20000 医疗 工程机械其他 10.2% 12.5% 22.5% 医疗 工程机械其他 12.8% 11.2% 23.2% 10000 0 数据来源:MIR、开源证券研究所 202020212022 数据来源:MIR、开源证券研究所 1.2.2下游需求驱动,工业母机由量转质,逻辑重塑 我国工业母机此前几轮提振分别源于燃油车和消费电子的需求爆发。我们认为,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民用市场和以航空军工为代表的高景气需求将成为工业母机的新一轮驱动,以五轴机床、高精度磨床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速大幅跑赢行业。 图4:2021-2022年,数控系统下游中军工、新能源领域热度高 资料来源:数控系统论坛发那科演讲、开源证券研究所 1.2.2 下游需求驱动,工业母机由量转质,逻辑重塑 其中,数控机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电驱和电机,电池电源,智能驾驶电控(包括相关的连接件或执 行件、线动、底盘等),和一体化车身。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还包括和电相关的一系列部件。按加工制程时间测算,预计新能源车四大系统或三电系统,在1-2年内就会产生量的需求。 图5:新能源NEV为工业母机新赛道图6:新能源NEV下游包含多种零部件 资料来源:数控系统论坛发那科演讲 1.3本土机床中低端为主,国产母机向高端化迈进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大致可以分为3个梯队: (1)以DMG、山崎马扎克、牧野等为代表国际性机床企业基本垄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