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减污降碳政策进一步发力。1、4月26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方案》制定了7项具体任务,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方案》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此举涉及固废污染物处理、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有望增加相应市场需求,推荐关注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的高能环境。2、4月2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统筹开展综合调查监测,开展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等调查监测评价,建立多要素、长序列、高精度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同时要保护生态多样性,《方案》涉及大气治理、空气监测、可再生板块,有望增加环境监测设备等市场需求。 当周碳交易行情:当周(4.24-4.28),当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11万吨,总成交额61.11万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11万吨,周成交额61.11万元,最高成交价56.00元/吨,最低成交价53.40元/吨,当周五收盘价为55.0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3.00%。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当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4亿吨,累计成交额107.18亿元。 景气度向上,关注整体资源回收新机遇。过去三年环保板块表现低迷,估值、持仓等仍均处于低位,当前环保景气度向上,节能降碳目标下资源回收有望加速,再生资源需求释放确定性高,看好细分领域资源回收板块。推荐关注:1、切入危废资源化,业绩望迎拐点的惠城环保;在手项目丰富,危废资源化技术强壁垒高的高能环境。2、检测、磁材并行的中钢天源。 行业新闻:1)4月24日,工信部组织编制了《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2)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互联互通接口技术规范》3)4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 板块行情回顾:当周环保板块表现较好,跑赢大盘,跑赢创业板。当周上证综指涨幅为0.67%、创业板指跌幅为0.70%,环保板块(申万)涨幅为1.65%,跑赢上证综指0.98%,跑赢创业板2.35%;公用事业涨幅为3.27%,跑赢上证综指2.61%,跑赢创业板3.98%。 监测(-0.52%)、大气(0.34%)、水处理(1.37%)、固废(1.96%)、水务运营(2.37%)、节能(-1.13%)。A股环保股涨幅前三的个股为安车检测(18.74%)、奥福环保(10.21%)、玉禾田(9.01%),周涨幅居后的个股为汉威环境(-14.52%)、云投生态(-12.16%)、博天环境(-9.90%)。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及督查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重点标的 股票代码 1当周投资观点 1.1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 4月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稳步推进我省“无废城市”建设,根据《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推动贵阳市、安顺市开展“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其他市(州)及有条件的县级行政区积极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及“无废细胞”建设,形成贵阳市、安顺市率先突破,其他城市梯级推进的“无废城市”集群,为“十五五”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打好基础。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重点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科学指导“无废城市”建设。坚持统筹谋划,协同一体推进。科学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吸纳省内“十四五”相关规划、行动方案等关于固体废物管理内容作为主要任务,强化统筹谋划理念,一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培育“无废细胞”,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各地创建“无废园区、无废医院、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乡镇”等“无废细胞”,全面提升公众参与度、认知度和满意度,厚植全民“无废理念”,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难点、堵点,开展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综合利用路径,加快形成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工业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鼓励产废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固废处理工艺,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品质,降低综合利用难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按元素价值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井下充填、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实施一批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 加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力度,推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研究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集成推广“畜—粪(肥)—果(蔬)”“稻鱼鸭”等模式。 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抓手,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按照“前端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垃圾“三化”水平。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以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引领,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式。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加强收集站(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设施,加大运输环节监管力度,防止运输过程“抛、滴、漏”,杜绝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30户以上自然村寨为单位,集中解决收集站点布置缺漏、重复布置、破损严重等问题,按照《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规范合理配置收集站点。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加强分类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加强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和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应用,加大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依托优质再生资源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点,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延长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实现应收尽收、再生利用。 聚焦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资源化利用建材应用。在建设工程中推广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材料的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普通混凝土制品及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推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区域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以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中心城区和贵安新区直管区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积极推进地区,其他区域为鼓励推进地区。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积极培育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项目。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工程应用。加大绿色建材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带动本地建材企业按绿色建材要求转型升级,引导绿色建材评价向绿色建材认证转变,积极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建材认证,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开展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落实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强化危险废物处置和风险防范。依法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化规模化布局,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产能与本省需求相匹配。 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系。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构建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切实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力度,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相关城市根据“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加大资金支持。省级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资金统筹,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力度。建设“无废城市”的城市要完善政策体系,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将“无废城市”建设相关资金纳入政府预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强化技术支撑。积极引入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团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用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推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成果共享和转化。支持产废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重点突破源头减量、过程减害与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以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强化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辅助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快速掌握辖区内固废现状,为其监管决策、预警响应等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 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及“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资源,积极宣传“无废城市”理念与意义,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方式。 降低固体废物影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推动贵阳市、安顺市开展“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为“十五五”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打好基础。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此举涉及固废污染物处理、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有望增加相应市场需求,推荐关注危废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的高能环境。 1.2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4月21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事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为防范和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高效统筹减缓与适应、发展与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提升,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