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金诚]:煤炭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煤炭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化石能源2023-05-06何阳东方金诚市***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煤炭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2023年3月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煤炭行业信用风险回顾与2023年展望 行业信用质量:2022年显著提升,2023年虽有回落,但仍位于历史高位 煤炭样本企业主要盈利指标(亿元、%) 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盈利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iFinD,东方金诚整理 分析师:何阳 ●2022年,上半年疫情扰动制约电煤需求,下半年经济修复、新旧动能转换,叠加极端高温天气带动电煤需求增加,地产下行与生铁产量减少拖累焦煤需求。2023年经济持续复苏,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增长提升动力煤需求,地产调控政策放松、融资支持力度加大,生铁和焦炭产量有望企稳,提振焦煤需求。 ●2022年,在保供增产政策影响下,全国煤炭产量 44.96亿吨,同比增长9.00%。预计2023年,保供增产政策持续,晋蒙陕疆主产区部分临时保供产能转为永久产能,生产弹性增强,国内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澳煤进口恢复,煤炭进口量和煤质将有所改善,煤炭供给小幅增加。 ●2022年,煤炭供需偏紧,价格高位趋稳。2023年,电力化工耗煤需求增长,主产区优质产能继续释放,动力煤供需略有改善;焦煤主产区山东、贵州、安徽等地持续减产,澳煤进口恢复或不及预期,焦煤供需仍偏紧,叠加国际能源紧张、国际煤价支撑,国内煤炭价格将维持高位。 ●2022年以来,受益于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煤企收入和利润保持增长。2023年,大型国有动力煤企业受长协价格覆盖率提升和供给弹性增强影响,利润增速回落;炼焦煤和无烟煤企业的洗精煤价格高位震荡,利润保持增长。 ●2023年主产区优质产能将继续释放,煤炭供给弹性增强,动力煤价格中枢有所回落,动力煤企业信用质量有所回落。“双碳”目标下,煤企资本支出意愿不足,盈利和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整体资产负债率趋于下降,但部分煤企历史债务负担较重、安全生产压力较大,负债率和利息支出仍将位于较高水平,未来去杠杆与偿债压力仍较大。 请务必阅读本报告正文后之免责条款 一、煤炭行业信用基本面 受国际能源供需偏紧、国内火电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仍偏紧,预计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国内经济复苏,二三产业用电需求和化工行业耗煤需求增加,煤炭需求保持增长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散点多发,深圳、上海等地深圳、上海等地疫情封控,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放缓,叠加水力和新能源发电增长,火电需求下降;下半年,经济修复,传统高载能行业和高技术及装备、新能源设备等新兴产业用电需求增加,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长江下游汛期返枯,水电发力不足,水电大省四川阶段限电,火电发电量恢复增长带动电煤需求增加。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同比增长3.6%,但受上半年疫情及高基数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滑6.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5.70万亿千瓦)和第三产业用电量(1.49万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2%和4.4%,增速同比分别下降7.9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从电源结构来看,2022年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69.77%,是我国电源供应的主力,经济增长带动的用电需求仍主要依赖于火电增发电量来满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4.3%。2023年,疫情防控优化,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基建投资保持增长,宏观经济加快恢复,传统高载能工业、新兴产业等制造业用电量和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用电量将明显提升。但水电修复和新能源装机容量上升,部分挤出火电需求,预计2023年火电发电量增速将由0.9%恢复至3%,火电行业耗煤增速将提高至6.5%。 图表1全社会用电量与火电发电量及增速 (单位:亿千万时、%) 图表2火电行业动力煤消费量及增速 (单位: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东方金诚整理。 近年,在双碳目标约束和高油价驱动下,煤炭和化工企业扩大对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气等煤炭清洁利用产能的投资,现代化煤化工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煤和无烟煤消费量增长。根据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煤制油产能931万吨/年,煤(甲醇)制烯烃产能1672万吨/年,煤制气产能61.25立方米/年,煤(合成气)制乙二醇产能675万吨/年。2022年化工行业动力煤消费量2.29亿吨,同比增长3.71%,化工行业无烟煤消费量0.57亿吨,同比增长3.42%。根据《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十四五”我国将形成3000吨/年煤制油、15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10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100万吨 /年煤制芳烃、2000万吨/年煤制(甲醇)制烯烃的产业规模,未来煤化工将有较大发展空间。2023年,经济恢复和原油价格维持高位,叠加原料用煤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范畴,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行业利润空间充裕,生产动力较强,带动动力 煤和无烟煤需求增加。 图表3近年煤化工产能规模图表4化工行业动力煤与无烟煤消费量及 增速(单位: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东方金诚整理。 2022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房企”三道红线”政策影响,地产新开工、销售和投资均超预期下行,拖累钢铁需求,同时,“双碳”背景下短流程电炉钢占比上升,钢厂和独立焦化企业开工率下行,生铁产量同比下降4.10%,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10%。9月以来,在稳增长政策和稳地产政策支撑下,地产和基建投资有所好转,下游市场回暖,钢厂和焦化厂开工率上升带动焦炭和焦煤需求增加,全年焦煤消费量同比增长1.97%。2022年《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确保钢铁行业到2030年前碳达峰,相比2021年征 求意见稿,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推迟5年,粗钢产量压减节奏有所延缓,预计未来粗钢减产政策对生铁、焦炭和焦煤影响趋弱。 图表5生铁、焦炭产量及增速 (单位:万吨、%) 图表6近年钢厂和焦化厂开工率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东方金诚整理。 2023年,在央行和银保监会“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融资、稳地产融资“三箭齐发”,以及地方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等支持下,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销售面积和投资降幅有望收窄,生铁和产量有望企稳回升,提振焦炭和焦煤需求。随着钢铁高质量转型发展,高炉大型化趋势对焦炭反应强度(CSR)提出了更高要求,主焦煤配比量与焦炭反应强度(CSR)存在正相关性,炉容提升将进一步拉动主焦煤需求。同时,“十四五”期间,高强钢作为重点发展的特钢品种,对铁水含硫量的要求提高。未来具备低硫、中挥发分、中胶质层厚度(25mm)、高粘结只数煤质特性的主焦煤、肥煤煤种的市场竞争力将更强。 图表7下游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和基建投资增速 图表8炼焦煤消费量及增速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整理 《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现代煤化工业将有望成为煤炭需求增长点。中长期来看,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远景目标下,国家将强化节能减排、大气环境治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消费的替代作用增强,预计中长期煤炭消费量将“稳中有降”,但在电力安全保供、系统调峰需求下,煤电仍将承担国内电力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基础保障作用。 2022年,国内煤炭需求向好,煤炭铁路和港口运输量同比增长,增速有所放缓,预计 2023年煤炭消费量保持增加,带动煤炭运量平稳增长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生产与消费呈逆向分布,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从而形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由于水运成本最低,但地理条件限制较强,公路运输灵活,但运输成本较高,铁路运输较低,适合长途干线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西煤东运”和以水运为主的“北煤南运”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煤炭运输方式。“西煤东运”铁路线路主要包括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唐呼铁路和瓦日铁路。2022年,全国铁路继续发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疆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作用,并与港口、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电煤保供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煤炭发运量26.82亿吨,同比增长4.24%,全国煤炭铁路日均装车7.45万车,同比增长6.45%。2022年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量 39882.00万吨,同比下降5.27%,主要是受春季检修、溜逸脱线事故、主产地强降雨和新冠疫情等影响所致。“北煤南运”下水港口主要包括黄骅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等。2022年1-11月,全国港口煤炭吞吐量26.2亿吨,同比增长1.8%;其中,黄骅港煤炭吞吐量1.90亿吨,同比下降2.10%,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1.54亿吨,同比下降2.01%,曹妃甸港煤炭吞吐量0.79亿吨,同比增长11.81%。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大力推进区域内货运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5年,山西、陕西、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宗货物年货运 量150万吨以上且有出省运输需求的煤炭矿区和煤炭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或专用铁路接入比例大幅提升,出省(区)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左右。预计2023年,煤炭消费量保持增加,晋陕蒙煤矿和煤炭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和专用线接入比例提升,将带动煤炭运量平稳增长。 图表9近年全国铁路煤炭运输量 (单位:亿吨、%) 图表10近年秦皇岛港、黄骅港、曹妃甸港煤炭吞吐量及增速(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整理 2022年以来,在保供增产等政策推动下,国内煤炭产能增加,晋蒙陕疆主产区部分临 时保供产能转为永久产能,生产弹性增强,预计2023年,国内煤炭智能化与数字化开采转型加速,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澳煤进口恢复,煤炭进口量和煤质将有所改善 “十三五”时期,在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我国累计关闭退出煤矿5500处,退 出煤炭落后产能10亿吨以上,同时释放优质产能3亿吨左右。2021年末,全国煤炭储量 2078.85亿吨,可采年限约46年,低于全球煤炭可采年限128.15年。2022年,在保供稳价 等政策支撑下,全国核增煤炭产能约3亿吨/年,2022年末,全国煤矿数量4618处,较2021 年煤矿数量增加275处;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产能的85%以上,全国煤矿单矿供给效率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煤炭产量44.96亿吨,同比增长9.00%。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产能利用率74.90%,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煤炭工业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煤炭利用清洁化转型,充填开采、煤与煤层气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煤矿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加速。2022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接近99%,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过800个,大型煤企原煤生产人效率提高至8.78 吨/工以上,全国百万吨煤死亡率降低至0.045以下。 近年,煤炭供给结构持续向主产区集中,2022年,煤炭主产区晋蒙陕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6.40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80.96%,区域集中度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从主产区各省煤炭产量来看,2022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煤炭产量分别为13.07亿吨、11.74亿吨、7.46亿吨和4.1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70%、10.10%、5.40%和28.60%。但受安全事故、关闭退出落后产能与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等因素影响,贵州、安徽、山东等省煤炭产量同比下降。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将控制至41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以内,大型煤矿产量占比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比97%以上。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蒙西基地担负全国煤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3年光伏行业回顾与2024年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