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资产负债系列研究报告2023年第2期:降低存款利率还有哪些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资产负债系列研究报告2023年第2期:降低存款利率还有哪些招?

金融2023-04-25王一峰、董文欣光大证券能***
银行资产负债系列研究报告2023年第2期:降低存款利率还有哪些招?

近年来银行存贷利率运行不匹配加剧银行息差收窄压力,23Q1银行营收增速出现转负趋势,进一步管控核心负债成本必要性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2019年下行29bp;17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71%、1.92%,较2019年分别下行31bp、9bp,银行业资产端定价明显下行,而负债成本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刚性特征。负债成本压力延续主要是由于:①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持续生效,核心负债持续向高成本负债迁徙,核心负债竞争压力不减;②结构性存款与定期存款的“跷跷板”效应、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久期持续拉长;③高成本、主动型创新一般存款层出不穷。2023年以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受滚动重定价影响延续下行,负债端则由于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显效而再度上行苗头,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大,提高了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的必要性。 近年来负债成本管控政策频出。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在改善银行负债成本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重点就银行高成本、主动性负债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打击带有靠档计息特点的创新存款产品、对结构性存款实施“压量控价”、加强互联网存款管控、规范协议存款业务、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改革压降利率点差、MPA考核引导银行下调部分定期类存款利率上限、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等。政策在改善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并未未对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创新存款形成有效约束,对公活期存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 2022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付息率为1.02%,其中大型银行为0.96%,股份制银行为1.19%,分别较2017年上升30和42bp,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存款定价同时纳入MPA、EPA考核,引导中小银行降息“胡萝卜”变“大棒”。 今年4月,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最新修订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EPA,2023年版)正式下发。办法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纳入考核,要求1、 2、3、5年期新发生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的月度均值,须较上年同期下降合意水平,否则将在“定价行为”得分基础上扣分。同样,存款定价要求纳入MPA考核,实施“一票否决”。当前中小银行考核达标压力整体高于国股银行,部分中小银行考核得分离及格线的安全边际不足,考虑到此次EPA、MPA均引入存款利率定价作为扣分项,整体考核趋严,预计会有相当部分中小银行执行定价下调要求。 存款成本管控仍有后手牌,“类活期”存款是重要抓手。我们预计后续对于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①将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创新类活期存款纳入自律机制管理。现阶段,对核心定期存款而言,同时有EPA和MPA进行约束,但“类活期”存款缺少政策指引,未来或将对这类产品比照活期存款进行规范; ②同业存款套壳协议存款需继续纠正;③期权价值过低的“假”结构性存款仍须规范,后续或将结构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权价值)合计同时纳入自律机制上限,进一步压降结构性存款利率。2012年以来活期存款利率未发生变化,但自2018年开始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已升破2013年的高点,并持续走高。测算显示:若全部企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2013-2018年0.70%左右的平均水平,则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加权平均降幅在30bp左右,将提振息差5.5bp左右,影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2.3pct。 风险分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款成本管控政策不及预期。 疫情以来,监管引导银行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但负债成本仍旧高位运行,导致银行业息差持续收窄。特别是今年以来,银行资产端面临较大滚动重定价压力,叠加市场化负债成本抬升、核心负债定期化延续,银行体系营收增速出现转负趋势,迫切需要控制负债成本上行,增强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 本文将对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回溯回顾历史上负债成本管控的制度安排,对下一阶段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管理方向和思路进行展望。 1、现状:存款定期化、企业活期存款成本上行推动银行负债成本持续走高 1.1、近年来存贷利率运行不匹配加剧银行息差收窄压力 资产定价的弹性与负债成本的刚性,使得近年来银行体系NIM出现了持续的收窄迹象。2020年疫情以来,监管从“量”、“价”两个维度引导银行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受信贷供需矛盾加大、LPR报价下调影响,银行体系资产端定价持续下行。而从负债端来看,存款竞争压力不减则使得负债成本仍处高位。在资产、负债定价双重挤压之下,银行体系NIM持续收窄。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2019年下行29bp;17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71%、1.92%,较2019年分别下行31bp、9bp,银行业资产端定价明显下行,而负债成本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刚性特征。 图1: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图2:城农商行付息负债成本率有所改善,国有大行相对承压 综合负债成本改善依赖于市场类负债成本下降,核心存款利率则“易上难下”。 从负债成本结构来看,2022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市场类负债成本率分别为1.79%、2.34%,较2019年分别变动4bp、-58bp;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存款成本率分别为1.71%、2.03%、2.06%,较2019年分别变动9bp、-11bp、1bp。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的下行主要依赖于市场类负债成本的改善,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与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有关,而在负债结构中占比较高的存款利率则“易上难下”,其中国有大行存款成本率相对承压。2022年,商业银行NIM收窄17bp,远高于2020年、2021年的10bp、1bp。 如未特别指明,上市银行统计样本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兴业、中信、民生、平安、光大、北京、宁波、渝农商、重庆、郑州、青岛和张家港行。 图3: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持续走高 图4:股份行、城农商行市场类负债成本率改善,国有行走高 1.2、久期拉长与创新存款推动存款成本持续走高 从微观层面来看,银行体系存款成本的刚性主要源于平均久期的持续拉长、机构间负债结构的差异,以及存款创新带来各类存款尤其是公司活期成本率持续上行。具体而言: ①存款定期化驱使存款平均久期拉长。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1~5Y存款占比持续走高,相应存款端平均久期不断拉长,由2019年末的7.3个月升至2022年末的9个月,主要由于: 1)结构性存款与定期存款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2020年,银行体系新增定期存款8.9万亿,同比多增5.1万亿;结构性存款则减少3.2万亿,同比多减3.1万亿。结构性存款多为1M~1Y的定期存款,伴随着2020年监管开启对结构性存款的“压量控价”,结构性存款的配置资金一定程度向期限更长的其他定期存款转移,从而出现了定期存款占比并未明显提升,但存款久期持续拉长的情况。 2)2022年以来,银行存款出现明显的定期化特征。2022年,上市银行定期存款新增12.8万亿,同比多增6.8万亿,全年新增存款的同比多增规模超9成由定期存款贡献;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为54.1%,较2021年提升3.0pct,呈现明显的存款定期化特征。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下滑,货币贮藏性需求提升,加之资本市场景气度不佳,导致微观经济主体资产配置更倾向于安全性与经济性兼具的银行定期类存款。同时,也不排除在贷款利率显著下行情况下,企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而出现的资金空转。 表1:上市银行客户存款按剩余到期日划分 表2: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定期化现象明显 图5: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存款平均久期持续拉长 图6:结构性存款与定期存款增速呈现“此消彼长”态势 ②负债结构差异导致机构间负债成本走势出现分化。从负债结构来看,2021年国有大行存款占比高达83%,远高于其他银行68%的平均水平,相应市场类负债占比仅为17%,远低于其他银行32%的水平。这一方面使得国有大行受存款定期化拖累更为明显,同时也意味着国有大行难以享受到资金利率下行对于市场类负债成本的改善。负债结构的差异导致机构间负债成本走势出现分化,尽管2022年股份行、城农商行综合负债成本有所下行,但受国有大行影响,上市银行整体负债成本仍呈现上行态势。 ③存款竞争压力不减,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持续走高。目前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为0.35%,2021年6月自律上限优化后,国有行、股份行活期存款利率上限分别为0.45%、0.55%。但从上市银行2022年公布数据来看,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73%;部分上市银行远超上限水平,如中信(1.21%)、民生(1.17%)、兴业(1.13%)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公活期存款中包含诸如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创新类活期产品,进而推高了活期存款成本率。2022年,市场化融资需求偏弱,但在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下,银行体系仍保持较强信贷投放力度,核心存款竞争压力不减,头部银行因更多承担“稳信贷”任务,通过提高创新存款利率给付加强存款留存,推动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持续走高。 图7:国有大行存款占比更高,市场类负债占比相对偏低 图8:国股银行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持续上行 表3: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远高于自身挂牌利率及自律上限 1.3、2023年:银行息差面临资产、负债两端挤压,营收增速出现转负态势 今年以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受滚动重定价影响出现持续下行,而负债端由于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显效,存款成本率出现再度上行苗头,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巨大,我们预估上市银行23Q1营收增速或降至-3%左右。具体来看: ①资产端,一方面,在市场化融资需求仍偏弱背景下,当前政策性需求主导的信贷扩张将进一步加剧信贷供需矛盾,使得新发放贷款定价继续承压;按揭贷款需求尚待修复,首套房利率或仍有下行压力。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3年4月20日,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利率为4.01%,较2022年12月下行8bp。 另一方面,滚动重定价因素对存量贷款到期续做影响巨大,1Q23以按揭贷款为代表的存量贷款集中重定价压力,也将对银行体系资产端收息率形成显著影响,测算显示仅按揭重定价因素即可导致上市银行NIM收窄6 bp。 图9:2020年以来,新发生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图10:2023年以来,首套房贷款利率延续下行态势 ②负债端:受超储率低位、存单集中到期与配置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国股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呈现“量价齐升”,国股银行1Y NCD发行平均利率从2022年的2.33%上升至23Q1的2.65%,市场化负债成本有所走升;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尚未扭转,协定、通知、协议等存款高成本存款并未进行系统性管理,由此带动核心负债成本较去年末继续小幅走高。 图11:23Q1企业定期存款新增规模或显著高于上年同期 图12:2022年下半年以来,NCD发行利率持续走高 表4:2023年以来,多数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有所上行 2、历史:兼顾“促让利”与“控风险”,负债成本管控政策频出 2.1、近年来负债成本管控的制度安排 银行净息差承压导致银行业营收与盈利下降,不仅会加大银行内生资本补充压力,而且会弱化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在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加强银行负债成本管控势在必行。 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改善银行负债成本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重点就银行高成本、主动性、一般负债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政策在改善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未对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创新存款形成有效约束,使得对公活期存款利率持续走高,推动存款成本率居高不下。 表5:近年来监管在加强银行负债成本管控方面出台的政策 图13:2019年以来负债成本管控制度安排 图14:负债成本管控政策对公司存款成本影响相对有限,上市银行对公存款成本率持续上行 图15:负债成本管控政策在改善零售存款成本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上市银行零售存款成本率稳步下移 2.1.1、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 结构性存款的高成本特征,使之成为差异化营销揽存“利器”。结构性存款本质为“存款+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