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4月18日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持续关注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及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核心观点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持续关注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 从2021Q3开始,医药板块估值已回落到历史低位,虽然在2022Q4有所反弹,但目前估值水平均仍处于低位。随着价格风险、研发注册风险、商业化风险等陆续暴露落地,资本市场对此均有充分预期,医药行业的主要风险已经被资本市场充分认知、预期和消化。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已有明显调整改善,预计未来将持续回暖。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CSI)发布于2019年4月22日,选取主营 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按照市值排序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成分股主要来自生物医药、化学制药、医疗服务行业,整体研发支出占比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4月14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的市盈率为34.08,市净率为3.77,均处于发布日以来较低分位。从估值来看,医药板块经过深度回调,当前已经具备配置优势。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2015年以来的年化收益为9.01%,年化夏普比为0.44。高于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展现出较高的收益弹性。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CNY00.CSI)发布于2018年8月14日,指 数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行业。截至2023年4月14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市盈率为25.22,市净率为2.98,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同样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及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投资价值分析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是广发基金发行的一只以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为目标的ETF基金,于2020年12月3日成立,基金经理为 罗国庆先生。截至2023年4月17日,该ETF的份额为48.93亿份,规模为35.88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以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为目标,于2022年7月1日成立,基金经理为刘杰先生。截至2023 年4月17日,该ETF的份额为20.63亿份,规模为20.13亿元。 广发基金产品线齐全,旗下产品覆盖主动权益、债券、货币、海外投资、被动投资、量化对冲、另类投资等不同类别。截至2023年4月14日,广发 基金ETF(不含联接基金及尚未成立基金)数量达到34只,总规模为798.47 亿元。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统计结果基于客观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金融工程·数量化投资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021-60933159 zhangxinwei1@guosen.com.cn S098052006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基金百宝箱系列-永赢基金高楠:从长期视角寻找确定性的成长标的》——2023-04-16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与优质Beta共舞—景顺长城量化先锋投资价值分析》——2023-04-11 《金融工程专题研究-哪类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穿透算法下的ETF机构持仓行为分析》——2023-04-09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科技变革的双引擎——华夏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投资价值分析》——2023-03-31 《基金百宝箱系列-南方基金金岚枫:一位周期基金经理的恪守与思变》——2023-03-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内容目录 持续关注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4 创新药行业万亿规模空间广阔4 创新药行业边际改善,风险回归理性认知4 政策明显改善,预计未来逐步回暖5 创新出海再扬帆,寻找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5 创新药板块较大回调后,整体估值回到合理偏低的位置6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投资价值分析7 指数编制规则介绍7 成分股主要来自生物医药、化学制药、医疗服务行业7 注重研发投入,成长潜力高8 估值处于较低分位,盈利能力较好8 成分股平均市值略高于中证500指数9 重仓股集中度较高,包含行业龙头公司10 长期收益较高,展现出较高的弹性10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投资价值分析12 指数编制规则介绍12 成分股主要来自生物制品、化学制药行业12 重仓股集中度较高,包含行业龙头公司12 估值处于较低分位,盈利能力较好13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及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投资价值分析14 产品介绍: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14 基金经理简介:罗国庆先生14 产品介绍: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15 基金经理简介:刘杰先生15 基金管理人简介16 总结17 风险提示17 免责声明18 图表目录 图1:创新药产业链4 图2:医药行业2023年3月涨跌幅6 图3: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信二级行业分布情况7 图4: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信三级行业分布情况7 图5:不同研发支出占比区间内成分股的数量分布8 图6: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市盈率及分位点8 图7: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市净率及分位点8 图8: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历史市盈率9 图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历史市净率9 图10: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营业收入及增速9 图1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净利润及增速9 图12: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指数分布10 图13: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10 图14: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净值(20141231-20230414)11 图15: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情况12 图16: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申万三级行业分布情况12 图17: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历史市盈率13 图18: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历史市净率13 图19: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份额14 图20: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份额15 表1:中国创新药出海历程5 表2: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本信息及选样方法7 表3: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10 表4: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主要指数业绩比较(20141231-20230414)10 表5: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基本信息及选样方法12 表6: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13 表7: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基本概况14 表8: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基本概况15 表9:广发基金非货币ETF产品列表16 持续关注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 创新药行业万亿规模空间广阔 创新药不同于仿制药,创新药强调首创性,研发难度大,需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和严格的审批。创新药产业的上游为原材料生产商,中游为创新药研发及生产企业,下游为医疗机构、药店。 图1:创新药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绘制 随着医保谈判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市场对于药品价格已经合理调整了预期,企业也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研发端的投入、积极转型创新1。 创新药行业边际改善,风险回归理性认知 随着价格风险、研发注册风险、商业化风险等陆续暴露落地,资本市场对此均有充分预期、甚至过度担忧。与医药行业相关的以下几个主要风险,已经被资本市场充分认知、预期和消化。 价格风险:2021年市场对药品、器械各大类集采风声鹤唳;2022年之后随着主要品类集采落地,市场逐步消化,部分品类集采规则优化、结果发布等事件,引导市场修正此前过度悲观的预期。 研发注册风险:2022年初,中国创新药出海面临阶段性挫折,多款创新药被FDA拒绝或延迟批准;但随着2022年创新药重启对外授权合作,尤其是国内新药物形态、新器械技术等领域研发蓬勃发展,市场对研发、注册风险重新回归理性认知。 商业化风险:2021年以来,由于部分创新药、创新器械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市场对研发型企业能否顺利转型为商业化企业产生了担忧;但2022年来,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部分企业在研发管线、战略、架构等方面出现调整转型。 1参考国信医药团队《2022年9月投资策略暨中报总结:疫情与政策影响明显,板块景气度分化》 政策明显改善,预计未来逐步回暖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已有明显调整改善,预计未来将持续回暖。 1.医保支付端:规则改善优化、降幅趋于理性。 2022年6月底,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首次公布“简易续约”的降幅规则,对于续约品种的价格降幅具有指导意义。 2023年3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开始执行,年初通过谈判进入医保或续约的品种开始以新价格执行。此次医保谈判成功的品种多、谈判成功率高,创新性强且切实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的价格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持;并且续约谈判的重点品种降幅普遍较小,体现出了创新药支付端的边际向好2。 2.产品供给端:新产品不断批准上市。 虽然2021年CDE提高了审批门槛,但2022年,国内外创新药审批仍保持较快速度,多款国产创新药(或新适应症)批准上市;此外,众多国内外创新器械也获批上市,涵盖机器人、内窥镜、心脑血管介入、电生理、大型影像设备、体外诊断等众多细分赛道。 3.市场需求端: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医疗设备行业快速发展3。 创新出海再扬帆,寻找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 结合国内外的支付能力以及市场空间的差异,海外市场仍是国产创新药未来的发展目标。经历了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出海遇到的波折,海外研发和监管的风险已经被市场认知;头部的创新药公司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丰富海外的布局。国产创新药有望遵循从模仿、到跟随、到赶超的升级路径,创新出海、进入广阔的专利药市场、打开市场份额是大势所趋4。 表1:中国创新药出海历程 时间进展 2010年前后中国本土第一批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或合作开发的模式,开始尝试出海战略。 2015-2018年中国创新药集体出海的第一阶段;多个项目的合作方已启动注册临床试验. 2017年传奇生物与强生进行全球合作开发BCMACAR-T,中国创新药在细胞治疗浪潮下取得的跨越式进展,也拉开了中国创新药集体出海的浪潮。 2020-2021年 对外授权或合作开发的交易案例迅速增多,涵盖了小分子、单抗、双抗、ADC、CAR-T等药物形态,中国本土创新药不断获得全球认可;其中PD-1、CD47、TIGIT、BTK、HER2等高价值靶点首付款超过1亿美元,全球商业化价值越来越高。 2022年来创新药出海与授权合作交易重启:自2022Q2起,授权数量与金额环比大幅增加,2022Q4AK112 创下本土创新药对外授权的总交易额历史记录;我们预计未来授权合作交易将明显回暖。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对于偏同质化和偏差异化的创新药,均有适合的未来出海逻辑,主要体现在: 2参考国信医药团队《—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政策面向好,关注中药、疫后复苏板块》 3参考国信医药团队《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4参考国信医药团队《2022年6月投资策略:关注业绩确定性,以及疫情后复苏弹性》 同质化、跟随式的创新走向亚非拉:具有广泛的人口和患者基数、复杂的疾病谱、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虽然全球仿制药企业满足了这部分市场的化学仿制药需求,但欧美专利药企业由于价格差异缺乏商业化积极性,更优质优效的化学专利药、生物类似药、生物专利药以及更复杂的药物形态(细胞基因治疗等)供给存在明显的临床需求缺口;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领域,部分出海成功的国产企业正在满足这部分缺口。 差异化、高质量的创新走向欧美日:规范市场的合作伙伴、监管机构、临床医生非常欢迎me-diffe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