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药表现强于大盘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同比上涨0.76%,表现强于大盘。其中医疗服务子行业上涨2.1%;化学制药子行业上涨1.46%,医疗器械子行业上涨0.42%,医药商业子行业上涨0.41%,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0.23%;中药子行业下跌0.83%。受美国加息预期有望下降、AACR和ASCO大会有望读出重磅临床数据等因素影响,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迎来估值修复。 下周展望:关注AACR临床数据及年报/一季报披露情况 美国时间4月14-19日召开的AACR会议上将有多家药企披露临床或临床前数据,创新药热度有望持续提升,继续推荐恒瑞医药,建议关注和黄医药、泽璟制药;ADC赛道持续火热,启德医药与Pyramid Biosciences达成大额交易,AACR大会将有恒瑞医药、和黄医药等多家药企的ADC产品数据公布,继续推荐恒瑞医药,建议关注和黄医药、泽璟制药;CXO有望随创新药热度提升迎来估值修复,建议关注九洲药业、昭衍新药、药康生物、药石科技、皓元医药、奥浦迈等。 2023年以来,医疗器械细分子行业有部分调整,已经披露2022年业绩的公司,包括开立医疗、惠泰医疗、怡和嘉业等,均有亮眼表现,板块价值或将重新被挖掘。随着年报/一季报的陆续披露,预计一季度部分医疗设备公司业绩有望高增长,重点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怡和嘉业、海泰新光、澳华内镜。 我们关注到3月医疗服务终端的业绩正在逐步改善,考虑到相关公司2022年二季度业绩为低基数,建议关注二季度的恢复性增长,重点推荐华厦眼科、瑞尔集团、爱尔眼科,建议关注美年健康。受益于院内常规诊疗活动恢复、院外感冒类产品需求持续,2023年一季度中药相关品类有望高增长,推荐具备独家优势品种的康缘药业、以及配方颗粒需求高增长的华润三九。 年报/一季报披露情况 已经披露年报的160家医药企业中,有51家企业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109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增速>100%、50%<增速≤100%、0%<增速≤50%的公司分别为23家、18家和68家;已披露一季报的7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建议持续关注一季报表现超预期个股及高增长细分赛道,如内窥镜、电生理等。 4月月度金股 怡和嘉业(301367):公司为国产家用呼吸机龙头,布局全球呼吸健康市场,自竞争对手飞利浦产品召回以来,公司凭借产品和渠道优势抓住机遇,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业绩持续高增长。同时发布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以2022年营收为基数,2023和2024年收入增长不低于30%和60%,彰显公司信心。对应4月14日收盘价,2022-2024年PE分别为 35X/27X/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企业经营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政策性风险。 1行情回顾与下周投资策略 1.1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同比上涨0.76%,表现强于大盘。其中医疗服务子行业上涨2.1%;化学制药子行业上涨1.46%,医疗器械子行业上涨0.42%,医药商业子行业上涨0.41%,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0.23%;中药子行业下跌0.83%。受美国加息预期有望下降、AACR和ASCO大会有望读出重磅临床数据等因素影响,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迎来估值修复。 本周化学制药子行业(本周涨幅为+1.46%,下同)表现较好,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创新药企行情到达阶段性低点,有望迎来估值修复;2)4月14日起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议召开,叠加6月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预期,创新药情绪整体向好;3)生成式AI有望提升创新药研发成功率,进一步催化创新药利好情绪。 受创新药利好情绪影响,医疗服务中医疗研发外包子行业(+3.38%)迎来反弹,主要由以下原因:1)从已公布年报/一季报的企业来看,CXO企业仍然具有较高业绩增速,在手订单充分,短期业绩确定性较高;2)CXO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个股方面,迈威生物(+23.33%)、艾迪药业(+22.45%)、首药控股(+18.81%)、百奥泰(+17.22%)、盟科药业(+16.63%)、神州细胞(+14.44%)等在创新药领域有较好产品管线布局或近期在新药研发有关键性进展的药企表现亮眼;受“AI+基因检测”概念影响,诺禾致源(+28.64%)和贝瑞基因(+21.26%)涨幅靠前;医疗服务子行业的美迪西(+18.47%)与中药子行业的西藏药业(+15.75%)本周也表现较好。 1.2下周投资策略 展望下周,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条投资主线: 1)美国时间4月14-19日召开的AACR会议上将有多家药企披露临床或临床前新药数据,包括恒瑞医药的两款ADC产品与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继续推荐恒瑞医药,建议关注和黄医药、泽璟制药;创新药行情催化下创新产业链有望持续回暖,建议关注九洲药业、昭衍新药、药康生物、药石科技、毕得医药、皓元医药、奥浦迈等。 2)随着年报/一季报的陆续披露,预计一季度部分医疗设备公司业绩有望高增长,重点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怡和嘉业、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持续看好受益于需求复苏的医疗服务公司,推荐华厦眼科、爱尔眼科;受益于院内常规诊疗活动恢复、院外感冒类产品需求持续,2023年Q1中药相关品类有望高增长,推荐具备独家优势品种的康缘药业、以及配方颗粒需求高增长的华润三九。 分各个子行业来看: 1)药品:AACR会议上将有多家药企披露临床或临床前新药数据,如恒瑞HER2ADC和TROP-2 ADC的I/II期临床数据,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治疗MET扩增胃癌或胃食管连接腺癌的II期临床数据、贝达药业三功能双抗、引进的EGFRⅹcMET双抗等品种的临床前数据,泽璟制药的KRAS抑制剂和双抗ZF005(PD-1ⅹOX40)等品种的临床前数据。我们继续推荐恒瑞医药(多品种谈判进医保、ADC数据催化、未来或有的诸如一季度EZH2抑制剂的对外授权合作),建议关注和黄医药和泽璟制药。 2023年国内ADC产品对外授权合作热度不减。继上周映恩生物与BioNTech就两款ADC产品签订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后,4月13日启德医药与Pyramid Biosciences就其潜在的best-in-class靶向TROP2 ADC管线GQ1010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包含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与10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建议关注拥有领先的ADC产品设计平台和差异化适应症布局的创新药公司,如科伦药业、迈威生物、康诺亚、康宁杰瑞、百利天恒。 针对君实生物、百济神州PD-1药物“出海”申请延期的情况,我们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FDA将来华对相关药品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核查,预计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有望在美获批上市,建议关注百济神州和君实生物。 2)创新产业链:CXO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短期业绩确定性较高,有望在创新药行情催化下迎来估值修复,重点推荐九洲药业、昭衍新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等,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恢复属性的临床CRO,如泰格医药、诺思格等。创新药升级迭代下,上游科研试剂/耗材有望迎来需求复苏,重点推荐药康生物、毕得医药、奥浦迈等。 3)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整体在22年受负面影响较小,22年Q4以来,设备贴息政策促进,设备加速采购,对全年销量有所提振,带动板块标22年年报及23年一季报超预期。23年以来,医疗器械细分子行业有部分调整,已经披露22年业绩的公司,包括开立医疗、惠泰医疗、怡和嘉业等,均有亮眼表现,板块价值或将重新被挖掘,我们预计一季度部分公司业绩可能高增长,或将受到市场重点关注。 设备板块持续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怡和嘉业、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建议关注开立医疗;诊断板块重点推荐新产业、亚辉龙,建议关注普门科技、赛科希德等受益于诊疗量复苏标的;高值耗材建议关注惠泰医疗、微创电生理、南微医学、心脉医疗等。 4)中药:受益于院内常规诊疗活动恢复、院外感冒类产品需求持续,2023年Q1中药相关品类有望高增长,如华润三九、太极集团、葵花药业、济川药业、桂林三金、康恩贝、特一药业与佐力药业等。 我们继续看好2023年或将稳健增长的中药行业,推荐因院内门诊/急诊恢复、借基药政策增长的康缘药业,关注以岭药业、天士力、佐力药业等;考虑到感冒药全年有望持续放量,配方颗粒恢复性增长,叠加昆药集团在2023Q1起报表并入华润三九,我们持续推荐华润三九;建议关注或将迎来经营拐点的相关企业,包括业务重塑和销售系统能力重构的东阿阿胶、国企改制初有成效的太极集团与佛慈制药、以及通过股权激励提升企业活力的珍宝岛与博济医药等。 5)医疗服务&消费:我们关注到3月医疗服务终端的业绩正在逐步改善,相关公司去年二季度业绩为低基数,我们建议关注二季度的恢复性增长。重点推荐华厦眼科、瑞尔集团、爱尔眼科,建议关注美年健康。 4月10日,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发布采购文件,涉及河北、海南、青海等16个城市,采购周期为两年,OK镜采购量为1.4万片,2022年OK镜销售量约为360万片,我们认为本次集采无法带量,预计价格降幅较小。OK镜出厂价占比终端价的1-2折,预计集采伤及出厂价程度极其有限,目前行业渗透率不到2%,我们认为集采反而是带动行业的渗透率快速爬坡。眼科医疗需求相对刚性,相关公司去年二季度业绩由于疫情影响为低基数,我们建议关注二季度的恢复性增长,重点推荐爱博医疗,建议关注欧普康视。 6)疫苗:华兰生物披露一季报,业绩扭亏为盈,主要由于今年一季度全国多地甲型流感疫情呈现高发态势,去年底库存的部分流感疫苗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同时计提减值冲回,因此业绩表现亮眼,我们建议关注尚未披露一季报的流感疫苗相关公司,包括百克生物、金迪克。 2本周深度报告概览 本周共发布3篇公司深度报告(爱博医疗、瑞尔集团、惠泰医疗)。 爱博医疗:眼科耗材研发平台型公司厚积薄发-2023年4月10日 公司为国产人工晶体龙头,也是第二家角膜塑形镜(OK镜)国产企业,核心产品专注于白内障和屈光不正领域,拥有强劲的材料研发和光学设计能力,重视产品的学术推广。依托于人工晶体集采广泛中选,以及角膜塑形镜凭借终端渠道的开拓而快速放量,公司于疫情期间业绩仍能实现高速增长,根据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收入5.79亿元(同比+34%),2019-2022年CAGR高达44%,2022年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35%),2019-2022年CAGR高达52%。 2020年我国CSR(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超过3000,2012-2020年CAGR达14%,2013年日本CSR已超10000,与海外相比我国CSR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CSR提升至3500以上。未来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诊疗人次的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4亿元,2022-2025年CAGR达10%。 2019年以来集采逐步落地,平均降幅温和,预计未来价格趋于稳定,集采助力入院,公司成功以价换量,今年叠加疫后手术量复苏,高端产品的放量,公司人工晶体收入今年有望加速增长。 OK镜2020年国内渗透率1.26%,不及美国2018年的一半,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我们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47亿元,2019-2025年CAGR21%,公司为国产第二家厂商,产品适配度数最广,透氧系数较高,2020-2022年收入CAGR 105%,快速放量。公司于2021年底上市离焦镜,有效率高达68%,媲美进口品牌;于2020年收购天眼医药,进军美瞳行业,年产能达3000万片,离焦镜和美瞳逐步贡献新增量;亿元市场规模大单品PR(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预计有望最早于2024年底获批上市,打破进口厂家STAAR的垄断格局。 预计公司2022-24年收入分别为5.80/8.47/11.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4%/46%/3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3.39/4.74亿元 , 对应增速分别为35%/46%/40%,EPS分别为2.20/3.23/4.5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