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总量研究 强信贷能否驱动强内需? ——光大宏观3月金融数据点评 要点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刘文豪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70004 021-52523802 liuwh@ebscn.com 相关研报美联储会转向危机叙事吗?——光大宏观周报(2023-03-25) 消失的欧洲“滞胀”——解构欧洲系列一 (2023-02-28) YCC:日本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对决——流动性洞见系列十二(2023-01-18) 欧债危机2.0:市场在担忧什么?——流动性洞见系列十一(2022-11-07) 美元指数何时有望见顶?——光大宏观周报 (2022-09-25) 人民币汇率急贬,未来怎么走?——流动性洞见系列十(2022-09-05) 超常态的资金利率还能维持多久?——流动性洞见系列九(2022-08-18) LPR下行空间多少:投资回报率的视角——流动性洞见系列八(2022-06-30) 房地产的涟漪效应:经济增长、融资与就业 ——流动性洞见系列七(2022-05-24) 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汇率怎么走?——流动性洞见系列六(2022-04-11) 如何宽信用:空间、方向、节奏——流动性洞见系列五(2022-03-31) 区域失衡上篇:资金往哪里流淌——流动性洞见系列四(2022-01-25) 当我们谈及流动性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流动性洞见系列三(2021-12-23) 人民币汇率见顶了吗?——流动性洞见系列二(2021-12-06) 周期不止,宽松不息——光大宏观周报 (2021-12-05) 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三重预期差——流动性洞见系列一(2021-11-21) 事件: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89万亿元,前值1.81万亿元,预期3.09万亿元;社 融新增5.38万亿元,前值3.16万亿元,预期4.42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10.0%,前值9.9%;M2增速12.7%,前值12.9%,预期11.9%;M1增速5.1%,前值5.8% 核心观点:3月新增融资再超市场预期,信用周期回升强度有赖居民预期继续回暖。企业端,经营预期改善、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驱动企业信贷供需两旺;居民端,消费和购房活动回暖驱动居民信贷改善,但居民存款保持高增速指向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购房回暖的持续性也有待验证。金融数据反映的实体经济短板仍在居民端,居民部门对资金的过度沉淀,降低了资金的循环效率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力。因而,若要实现从强信贷到强内需的过渡,需要重新激活居民部门,畅通金融和经济的循环通道。 一、强信贷未必能够驱动强内需,需求回归需要重新激活居民部门 强信贷能否驱动强内需,关键在于强信贷的持续性。信用周期的持续回升一般指向需求的强劲复苏,但是在社融增速连续回升2个月,并且新增信贷连续3个月大超市场预期后,为何市场对经济复苏乏力并陷入通缩的担忧却与日俱增,以至在大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公布后,债市尾盘甚至走出了利空出尽的行情。我们认为,虽然2 月和3月的金融数据在总量和结构层面均有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几点瑕疵,提醒着投资者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会随时落下,而这几点瑕疵也是我们后续观察金融和经济数据的关键。 一是,新增融资的持续性尚难证实。在政策层较强的稳信贷诉求下,国内金融条件持续宽松,资金的供给端并不是问题。新增融资持续性的关键在于需求端,政府融资需求受制于财政预算,而今年财政预算在“两会”期间已基本确定。企业融资需求自2022年以来总体维持较高景气度,叠加信贷、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企业融资需求的稳定性较高。居民融资需求却难有定论,表观上,居民融资服务于消费和购房行为,但在持续回暖2个月后,4月上旬的商品房销售数据并不乐观;实质上,居民行为取决于负债强度和收入预期,而当前居民收入和就业形势明显分化,边际消费倾向较强的青年群体,失业率持续处于接近20%的历史高位,拖累消费复苏节奏。 二是,资金从企业部门持续流向居民部门,而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回流明显乏力M1增速(6MMA)已持续收缩5个月,而M2增速(6MMA)却已持续扩张19个月。M1与M2增速的背离,存在两重可能性,一是,资金从企业活期账户向定期账户转移;二是,资金从企业账户向居民账户转移,而存款数据证伪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证实了第二重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经营和贷款获取的资金,以薪酬等方式转移至居民部门后,由于居民消费复苏乏力,便将企业转移来的资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的方式使其回流企业账户,表现在数据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企业,居民“超额储蓄”高烧难退。 二、新增信贷连续三个月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预期改善和政策引导驱动新增社融连超预期,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因素。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4.42万亿元,上沿在5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7235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 同样明显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3.09万亿元,上沿在3.6万亿元左右), 同比多增7600亿元。预期改善和政策引导仍是主要驱动因素,信用扩张的强度和持续性,仍依赖于居民预期和房地产链条融资的进一步改善。 融资方式方面,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多增7211亿元和1503亿元,是3月新增社融的主要贡献项;另外,企业债券新增 净融资同比收缩462亿元,理财赎回风波和信用债收益率调整,对企业债券融资的影响有所减弱,但在信贷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仍在向信贷需求转化。 融资主体方面,居民和企业部门新增净融资,分别同比扩张4908亿元和3379 亿元,共同驱动3月新增社融维持强劲态势。其中,企业部门主要源于疫情过峰后产需预期改善、信贷政策引导和产业政策扶持等多方合力;而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在连续15个月同比收缩后,已连续2个月维持同比扩张,指向居民预期可能正在筑底。 三、企业部门:供需两端驱动企业新增净融资同比大幅扩张 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增强融资需求,叠加银行较强的信贷投放诉求,供需两端驱动企业新增净融资同比连续大幅扩张。3月非金融企业部门新增信贷2.68万亿元,同比多增2104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252亿元,显著 高于往年季节性水平,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连续两个月稳定在68%以上(6MMA),信贷资金的主要流向应为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 一则,疫情过峰后,企业产需两端景气度连续三个月明显改善,生产扩张驱动信贷需求升温。3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生产、新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均呈现环比扩张,同时,建筑业和服务业PMI也指向相关经营活动持续改善,在实体企业产需两旺的驱动下,企业融资需求也出现升温。 二则,政策层稳定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强烈,国常会和信贷座谈会多次强调稳定信贷。1月10日,央行等部委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表明政策层对于稳定合理信用扩张的诉求依然较强。 四、居民部门:贷款和存款同时多增,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贷款端,消费信贷和按揭贷款均实现同比改善,但居民预期改善的持续性,仍有待于后续数据验证。3月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同比多增4859亿元,其中,短期信贷同比多增2246亿元,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2613亿元。 一方面,疫情对居民生活半径和消费意愿的影响均在逐渐走弱,3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进一步扩张至58.2%,伴随着居民消费的持续修复,居民消费信贷也呈现出环比改善态势。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日均零售5.39万辆,较2019年至2022年同期均值多售0.89万辆。同时,由于新增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存量房贷利率,部分新增居民短期信贷或用于置换存量房贷,因而,居民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和斜率仍有待于后续数据验证。 中庚基金 另一方面,从3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2-3月商品房销售连续两个月呈现环比扩张态势,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同样呈现改善态势,但由于按揭贷款利率远高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按揭贷“早偿”倾向愈发明显,导致以按揭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弱于商品房销售数据。但进入4月以来,商品房销售数据明显走弱,因而,居民购房预期能否持续企稳回暖,仍需进一步观察。 存款端,居民存款保持较高增速,“超额储蓄”并未出现释放迹象。1-3月居民累计新增存款9.9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08万亿元,3月住户存款存量同 比增速较2月下行0.3个百分点至18.0%,表明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依然强劲,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并未出现释放迹象。居民新增贷款和存款同时维持高位,一方面,可以说明居民消费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可能指向居民收入分化加剧。 五、政府部门: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基调 3月政府部门新增净融资同比收缩1052亿元,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 基调。2023年跟2020年和2022年类似,同是“稳增长”诉求较强的年份,财 政部也均在前一年度末提前下达了次年的部分专项债务新增额度,因而,政府债 券发行节奏都有明显的前置倾向。同时,由于前两个月发行进度较快,3月发行节奏略有放缓,一季度政府债券融资累计同比多增2478亿元,前置发力仍是政府债券融资的主基调。 六、货币:M1与M2增速趋势分化,资金在向居民部门转移 M1与M2增速趋势分化,资金在向居民部门转移。通过观察M1和M2增速的6个月移动均值,可以发现,M1同比增速已经持续收缩5个月,而M2同比增速则已持续扩张19个月。M1与M2增速的背离,存在两重可能性,一是,资金从企业活期账户向定期账户转移;二是,资金从企业账户向居民账户转移,而存款数据证伪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证实了第二重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经营和贷款获取的资金,以薪酬等方式转移至居民部门后,由于居民消费复苏乏力,便将企业转移来的资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的方式使其回流企业账户,表现在数据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企业,居民“超额储蓄”高烧难退。 向前看,宽货币力度随着经济复苏会渐趋缓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有望回落,资金利率中枢也将围绕政策利率震荡。在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宽货币的发力强度将会逐渐收敛。同时,在去年 财政发力的过程中,消耗了部分往年财政结余资金和央行结存利润,推动了财政存款和央行结存利润向私人部门的转移,今年财政结余资金向私人部门的转移力度将会明显走弱。因而,宽货币力度趋缓、财政结余资金转移走弱,叠加高基数效应,将会共同推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显著回落。 七、展望:新增社融的强劲态势有望放缓。 新增社融的强劲态势有望放缓,但短期内仍有望持续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回升的斜率有赖于居民预期改善。一则,疫情扰动消退有望驱使生产经营预期继续 改善,叠加新增专项债支撑基建配套融资需求,企业融资需求有望延续旺盛;同时,政策层对于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的诉求仍在,但3月以来政策曾先后表态“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和“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信贷资源投放可能会更加注重平滑增速波动。 二则,居民部门仍是当前融资的短板,引导其合理改善预期是社融增速趋势性回升的重要条件。3月居民部门净融资的环比改善,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春节错位对居民消费和购房活动的扰动,考虑到今年2月之前,居民部门新增净融资已经连 续15个月同比收缩,并且居民存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短期融资数据的改善难以表征居民预期的扭转。 图1:本币贷款仍是新增社融的主要驱动因素图2:企业和居民部门新增信贷全面改善 万亿 表内融资 表外融资 直接融资 5.0 当月新增去年同期同比多增(右) 亿元 10,000 万亿 2.4 当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