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2023年中国ADC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ADC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2023-04-07王子姝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中国ADC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ADC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作者 摘要 王子姝 行业头豹分类/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抗体类药物港股分类法/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 ADC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即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类通过化学接头将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数目小分子细胞毒素(效应分子)偶联起来的药物。ADC药物结合了单克隆抗体靶向性强和小分子毒素高活性等优点,既可以降低小分子细胞毒素的毒副作用,又可提高药物疗效。现阶段,在中国上市的ADC药物共有四类,分别是罗氏的KADCYLA、武田制药的ADCETRIS、辉瑞的奥加伊托珠单抗以及荣昌生物的维迪西托单抗。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ADC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有望达到74亿元,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292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5.71%。 1.ADC药物行业定义 偶联反应,又名耦合反应。偶联反应是由两个有机化学单位,进行某种化学反应,而得到一个有机分子的过程。ADC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即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类通过化学连接子(Linker)将小分子细胞毒药物(Drug/Payload)与抗体(Antibody)偶联而产生的药物。ADC分子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进入靶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ADC分子可通过化学或者酶促作用释放出效应分子,以达到消灭靶细胞的目的。ADC药物结合单克隆抗体靶向性强和小分子毒素高活性等优点,既可以降低小分子细胞毒素的毒副作用,又提高了药物疗效与药物特异性,改善治疗窗口。 2.ADC药物行业分类 非定点偶联法是早期ADC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是在不对抗体进行改造或修饰的情况下,利用化学方法直接将药物与抗体上氨基酸残基进行偶联,其偶联的小分子毒素个数和偶联位置都不能确定,产生的ADC差异极大,应用面逐渐缩小。 非定点偶联 类型说明 类型名称 不同的角度,类别也有所不同。本文按ADC药物的偶联方式进行划分 定点偶联是利用化学方法,直接确定小分子和抗体氨基酸的偶联个数和位置。通常这种偶联方式会引入反应性半胱氨酸、工程化突变非天然氨基酸偶联技术、糖基偶联技术、特定赖氨酸的氨基定点偶联技术、多肽酶促偶联技术等。连接子优化,活性载荷增高,增加治疗窗口。 定点偶联 3.ADC药物行业特征 ADC药物 中国癌症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的上升将导致市场规模扩大,进而带动对ADC药物的需求 的需求逐现阶段上市的ADC药物适应症集中于乳腺癌、血液瘤和膀胱癌。据统计,在临床候选阶段的ADC药物中,大约有12%开发用于治疗乳腺 渐增加癌,10%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7%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7%用于多发性骨髓瘤。2020年男性发病率前10的癌症包括膀胱癌、非霍奇金淋 巴瘤与白血病,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为发病率排名首位的癌症。中国癌症发病率仍持续上升,这将带动ADC药物的需求。 ADC药物研发壁垒高,上市标准严格,准入门槛高 研发壁垒ADC抗体偶联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先需将肿瘤药物带向肿瘤组织,防止脱靶现象;其次找到肿瘤组织后需及时将化疗药物卸载,保证药高物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化疗药物剂量能够较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上述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撑,药企必须具 备超高研发实力,确保ADC药物真正有效地作用于靶细胞。因此该行业壁垒十分高。 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是全球共识,政策推动ADC药物行业的发展 政策利好加速创新药物研发已成为全球共识,创新药物能否成功注册上市是其商业化进展中重要的一环。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以支 持本土药企的发展,鼓励创新药的研发,提供药品审批质量,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将创新药、临床急需用药等药品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ADC药物行业特征为需求端不断增加、高研发壁垒以及政策利好性行业。 4.ADC药物发展历程 ADC药物的发展历程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第一代ADC药物)、启动期(第二代ADC药物)以及目前的高速发展期(第三代ADC药物)。萌芽时期第一代药物从概念的提出到研发上市历经100年。但是此时的ADC药物较为落后,使用的是小鼠的单克隆抗体,这一代的药物活性稳定性都较低,且外源抗体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总体的药效低毒性也大。第二代药物也是当前市场上广为流通的药物,抗体靶向性提高,小鼠单克隆抗体也被人源抗体替代,可切割型连接子以及更为有效的小分子细胞毒素被使用,ADC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第三代是单克隆抗体被进一步优化,连接子和小分子药物的进一步开发。 开始时间:1900结束时间:2000阶段:萌芽期 行业动态:PaulEhrlich在1900年代就已经提出“魔法子弹”的概念,可特定攻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组织,即为ADC药物的雏形。1980年第一次对人类肿瘤尝试使用ADC药物,但并未成功。1991年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局限了ADC药物的发展。2000年,辉瑞推出CD33靶向药物-吉妥珠单抗奥佐米星(Gemtuzumabozogamicin)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的ADC,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第一代ADC药物时期。从最初提出的魔法子弹概念,到落地研发成功上市的药物,期间历时100年。辉瑞的研发出第一代的ADC药物,由于副作用较大,因此在市场中并未受到较大的欢迎。 开始时间:2001结束时间:2017阶段:启动期 行业动态:2011年,美国的SeaGen与武田制药共同开发的CD30靶向ADC药物-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vedotin)被批准用于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2013年,罗氏开发的HER2靶向用于乳癌治疗的ADC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也叫Kadcyla)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癌(2021年销售额最高的ADC药物)。2017年,辉瑞Mylotarg获得FDA批准重新上市,用于治疗新确诊的CD33+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此阶段为第二代ADC药物。第二代药物特点是抗体靶向性提高,小鼠单克隆抗体也被人源抗体替代,可切割型连接子以及更为有效的小分子细胞毒素被使用,ADC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目前,市场中大部分药物都属于第二代药物。 开始时间:2017结束时间:2022阶段:高速发展期 行业动态:2018年FDA批准Lumoxiti用于既往已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疗法(包括嘌呤核苷类似物)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毛细胞白血病(HCL)成人患者的治疗。2019年美国SeaGen与阿斯利康共同开发的Padcev上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同年,阿斯利康和日本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HER2靶向的第三代ADC药物DS-8201临床数据惊艳全球,打开了HER2肺癌、乳腺癌、胃癌以及肠癌治疗的新格局。 行业影响/ 阶段特征:第三代ADC药物。第三代的优势在于,单克隆抗体被进一步优化,连接子和小分子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成为了各大药企的研发重点和竞争目标。新一代ADC药物的研究重点分别是:根据不同的肿瘤选择更为适合的抗体、能够被酶解或溶酶体酸性不稳定的可切割型连接子,以及能够更有效抑制细胞分裂的细胞毒素上。 5.ADC药物产业链分析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eagen、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游药物开发与研究中,会涉及原材料、医用设备及生物工程技术。原材料包括细胞库、白蛋白、生物酶、牛胚胎血清以及人体血清。医用设备及耗材,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灭菌设备以及生产罐。在研发技术上面,会涉及重组DNA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开发流程从细胞株开发到细胞株建库,再到最后的纯化等后续工艺。上游具有定价权,抗体原料和生物反应容器市场份额大都被国外产家所占有,且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ADC药物开发企业基本不享有对其定价权。 技术开发及临床研究 上游参与方 上游说明 上游环节 国家政策降低上市风险和注册审批时间,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上游负责技术开发及临床研究,中游主要涉及合同定制生产。下游主要涉及医药销售外包,以及对上市产品有需求的肿瘤患者。上游具有定价权,抗体原料和生物反应容器市场份额大都被国外产家所占有,且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ADC药物开发企业基本不享有对其定价权。中下游则相反,由于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偏低,尤其是下游医药销售外包。当前中国上市的ADC药物仅4个,中游企业能够快跟上市场,将会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但从整体上来看,中游生产端毛利率相对于研发及销售端要偏低一些。 瓴路药业(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健安集團有限公司、诺凡麦医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Seagen 下游主要涉及医药销售外包,以及对上市产品有需求的肿瘤患者。在销售环节中,销售外包组织 (CSO)的服务属于轻资产,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行业准入较为简单。当前中国上市的ADC主要针对乳腺癌、淋巴癌与胃癌肿瘤患者。2020年披露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三位,新增病例达到33.16万例。因此在ADC药物的需求端,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 医药销售及应用 下游参与方 下游说明 下游环节 无锡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东曜药业有限公司、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臻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llporeSigma、安腾瑞霖 (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晟国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三星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中游参与者为合同定制生产组织(CDMO)。由于ADC药物的复杂性,需要抗体、细胞毒素分子以及连接子。因此通常情况下,ADC创新药企需要与三个CDMO供应商合作。能够一站式全部承包下来的CDMO企业需要具有跨越行业、跨越知识领域的丰富实战经验,门槛十分高。在中国,东曜药业是最早介入ADC的CDMO企业,拥有巨大的生产基地,以及完整的制药平台,覆盖了从单抗生产、ADC药物原液生 产、再到制剂生产的全过程。“一站式”解决是ADC药物CDMO企业吸引客户的关键,而且随着ADC的逐渐热门,这种需求会被放大。2022年2月披露中国ADC药物(处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总管线153条,当前中国上市的ADC药物仅4个,中游企业能够快跟上市场,将会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但从整体上来看,中游生产端毛利率相对于研发及销售端要偏低一些。 合同定制生产 中游参与方 中游说明 中游环节 6.ADC药物行业规模 ADC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主要是由国家政策支持,内部ADC药物行业更新,化学药竞争加剧,传统肿瘤治疗方式局限性四方面因素所驱动。国家扩大集采范围,荣昌生物的维迪西托单抗已经纳入医保目录。其次规范性和支持性的行业政策逐年出台,引导ADC药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新一代ADC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得到优化,肿瘤细胞靶向性提高,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种类更多,药物显示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20年-2025年,因新品上市以及患癌人数不断增加,因此从市场规模也随之上升。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ADC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有望达到74 亿元,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292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5.71%。中国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20-2030E 中国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ADC药物年度销售额头豹研究院 7.ADC药物政策梳理 政策名称:《关于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颁布主体:国家药监局生效日期:2018-07影响:9政策性质:指导性政策 政策内容: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报注册时,接受申请人采用境外临床试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3年中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5-11
hot

2023年中国眼科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5-25
hot

2023年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6-06
hot

2023年中国肝癌治疗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5-22
hot

2023年中国抗帕金森药物行业词条报告

医药生物
头豹研究院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