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 2023年3月31日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331 国都证券 【财经新闻】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预计6月推出,强制披露范围将扩大 六大国有银行去年净赚1.35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火力全开”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 证券研究报告 广期所联合多部门发布首个全国性氢能价格指数 电动智能化提速汽车零售各环节转型 【国都策略视点】 策略观点:国内经济温和复苏,中期美元步入下行周期 昨日市场指数名称 收盘 涨跌% 上证指数 3261.25 0.65 沪深300 4038.53 0.81 深证成指 11651.83 0.62 中小综指 12297.95 0.14 恒生指数 20309.13 0.58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6922.66 0.64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 137.91 0.60 标普500 4050.83 0.57 纳斯达克指数 12013.47 0.73 MSCI新兴市场 985.77 0.57 资料来源:wind昨日A股行业排名行业名称 成交量 涨跌% 1 家用电器 (百万)1507.09 3.31 2 建筑材料 769.35 1.85 3 休闲服务 1060.59 1.39 4 食品饮料 833.74 1.07 5 交通运输 1935.39 0.89 资料来源:wind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 收盘 涨跌% 纽约原油 74.37 2.14 纽约期金 1998.00 0.75 伦敦期铜 9001.00 0.23 伦敦期铝 2392.00 0.38 波罗的海干散货 1403.00 -0.28 资料来源:wind 研究员:韩保倩 电话:010-87413610 Email:hanbaoqian@guodu.com 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9040002 联系人:王王景景 电话:001100--84183383 Email:wwaannggjijningg@yjg@uogduuo.dcuo.m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第1页研究创造价值 【财经新闻】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预计6月推出,强制披露范围将扩大 【上海证券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香港上市公司关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推出的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该准则的正式版本大概在今年6月推出。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执行这些标准,届时强制披露范围也将扩大,上市公司当有前瞻性预判。 全球可持续披露准则大概今年6月推出 2023年的全球ESG市场基础环境发生了变化。马骏表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去年拿出一套全球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模板初稿开始征求意见,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1300份反馈意见。我们也是提意见的中方机构之一。” 马骏建议,上市公司应关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推出的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该准则的正式版本大概在今年6月推出。“准则推出后,有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就会开始执行这些准则的要求。”他表示,在港上市公司,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 准则要求,必须按照要求来披露碳排放的信息范围一、范围二。经过一段过渡期,还要披露范围三信息。“香港上市公司中有许多中国企业,他们需要关注这一世界趋势。这些披露要求很大程度上会助力ESG信披质量的提升, 增加国际的可比性,从而减少市场上经常担心的‘洗绿’风险。”马骏说。三措并举防范项目“洗绿”风险 “洗绿”“漂绿”是马骏在持续关注的风险。对此,他表示,可以从制定标准、强制披露、第三方认证三方面进行应对。马骏称,如果没有官方标准,一些项目很容易发生“洗绿”行为。2016年他在牵头起草绿色金融指导意见时就讨论过该问题, 目前看到的绿色金融框架里就有专门用来针对“洗绿”的要素,尤其是对绿色活动的界定标准。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项目的官方界定标准。 其次是要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他举例称,一些项目启动之前经过第三方认证,确实被认定为属于绿色目录当中的一个类别。但项目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必须要有实际情况的披露,包括每年披露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到底是多少。 马骏表示:“如果披露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想披露就披露、不想披露就不披,会影响数据的可得性和披露的质量。” 在第三方认证方面,马骏称,目前有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于绿色债券进行评价和贴标,但并不是所有的绿色资产都有第三方认证的机制。有些ESG产品未必获得第三方的认证和贴标,这一方面还需要采取措施提升ESG数据的质量。 “这三个领域做好了,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避免项目‘洗绿’和‘漂绿’风险。”马骏表示。转型金融助力高碳企业低碳转型 “去年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非常快的一年,绿色贷款增速达到38%,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增长到50%。在全球绿债发行总量下降的背景下,‘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则处于加速的状态。”马骏表示。 目前绿色金融主要支持“纯绿”或者“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马骏表示:“这些纯绿的项目包括光伏、风电、电动车、储能等行业的项目。而像钢铁、水泥、煤电等高碳行业,即使企业有很强的低碳转型意愿,有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也未必能够得到支持。如果绿色金融不支持转型活动,则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就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马骏认为,就中国高碳资产在金融业的占比来说,不同地域有高有低,地区差异较大。比如,山西对煤炭的依赖度非常高,当地的金融业对高碳产业的风险敞口就比较高。而有些地方是以服务业为主,高碳产业占比较低,金融业对这些高碳领域的敞口会比较低。“与欧洲相比,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高碳资产风险更高一些,这主要是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关。”马骏说。 针对高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马骏提出,具体表现为很多高碳企业被银行认为是“两高一剩”企业,贷款就会被压降。目前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对高碳企业没有更加精准的分类方式,银行难以识别哪些是想转型、有技术路径的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转型金融的目录,因此金融机构就难以对高碳企业及其投资活动进行“转型或非转型”细致分类。 马骏认为,要解决高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政府要努力,金融界也要参与,要形成转型金融的框架。“未来有了转型金融的目录以后,对高碳企业一刀切压降贷款的情况就会缓解。这不仅需要人民银行出台政策,新成立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也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来督促银行落实转型金融的目录。”马骏说。 此外,马骏还建议,未来在转型金融的政策框架之下,应考虑推出一个专门支持转型金融的政策工具,用较低的成本来支持符合标准的转型金融活动。 “推动转型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复苏。目前那些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企业,一部分可能是小微企业,一部分是高碳企 业,这两类企业都比较难获得融资,也更难获得低成本的融资。由于转型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转型中的高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该有助于促进经济回升,从总量上也能帮助稳定经济。”马骏说。 六大国有银行去年净赚1.35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火力全开” 【上海证券报】3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维持前值不变。自去年8月LPR非对称性下调以来,LPR已经连续7个月“按兵不动”。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LPR维持不变有多个原因:3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不变,LPR定价基础没有改变;银行负债成本走高,银行息差承压,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宽信用加快推进,短期内调降LPR的迫切性减弱。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表示,后续LPR的调降,有赖于政策利率下调和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的累积效应。 下行空间缩窄下调必要性降低 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超预期降准曾引发市场对于3月LPR是否下调的猜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主要与MLF等政策利率维持不变、市场利率快速上行使银行负债成本抬升、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等因素有关,LPR没有相应的下调基础和空间。 “3月MLF操作利率未发生变化,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保持稳定。”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自2019年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只有2021年12月的1年期LPR、2022年5月的5年期以上LPR进行过两次单独下调。在其他月份,LPR均与当月MLF操作利率保持联动。 LPR的下调空间也在缩窄。温彬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利率快速上行,银行负债成本走高,LPR加点下调受限。年初以来,银行信贷投放节奏较快,银行间流动性维持在低位,资金利率快速上行、波动加大;银行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显著上升,对中长期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的发行需求加大,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 “尽管降准加速落地,但此次降准幅度偏小,节约的银行资金成本相对有限,暂不足以推动LPR下行。”温彬表示,人民银行在超量续作MLF之后超预期降准,意在释放低成本中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压力。此次降准0.25个百分点,可释放5000 亿至6000亿元资金,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60亿元左右,但尚不足以达到LPR单次5个基点的调整步长。 去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企业贷款利率等数据行至低位。温彬表示,今年以来,在信贷竞争性投放下,企业贷款利率仍延续下行,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利率也较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预计一季度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 短期内调降LPR的必要性也在减弱。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措施加快出台,前两个月信贷增长远超预期,经济恢复态势不断稳固。下一步是否需要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降,还须继续观察。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保持在低位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LPR维持不变,短期内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表示,当前经济转入回升过程,但基础仍不牢固,短期内仍须将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保持在低位,为经济修复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也是近期人民银行持续实施较大规模逆回购、加量续作MLF,以及3月实施全面降准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有望保持在低位。”王青预计,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将继续停留在历史低点附近,新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有望延续小幅下行势头。 展望未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部分银行息差压力加大,短期内LPR调降的门槛相对较高。不过,考虑到国内物价温和可控,政策空间充足,银行盈利情况整体良好、资产质量稳健,LPR仍有调降空间。未来的调整将根据宏观经济复苏、实体经济融资和银行息差压力等情况而定。 “后续LPR的调降,有赖于MLF利率下调和银行负债端成本节约的累积效应。”温彬表示,短期内继续引导LPR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但通过差异化的“定向降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或仍是政策引导方向。 董希淼认为,LPR仍有下降可能。虽然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长迅速,但住户贷款增长依然缓慢,居民部门消费和投资需求低迷。他建议,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继续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在王青看来,3月降准为后续LPR下调积累动能。降准在推动银行以较低成本向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信贷支持的同时,也释放了引导经济较快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