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智能化进入下半场 目录 前言 1.银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驱1 1.1.我国经济发展新范式决定银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1 1.1.1.宏观经济变化触发银行业变革1 1.1.2.高质量发展开启银行业新征程1 1.2.价值观与经营管理模式的重塑是银行业的变革方向2 1.2.1.价值观变革——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2 1.2.2.经营模式变革——轻资本模式,做大财富管理、做强零售3 1.2.3.管理模式变革——提升专业能力,驱动组织变革3 1.3.银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4 1.3.1.稳健发展的银行业隐藏着分化的隐忧4 1.3.2.数字化转型成效加速银行业分化5 1.3.3.我国银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5 2.开放与融合将成下半场转型关键词7 2.1.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银行业一直在转型中前行7 2.2.业务数字化与数字业务化“双化协同”,银行“开放”格局已现9 2.3.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生态建设,行业“融合”趋势渐成11 3.洞察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形与痛13 3.1.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特点13 3.1.1.大型银行更重视全局发展13 3.1.2.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转型之路16 3.2.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特点16 3.2.1.中小银行着重局部发力16 3.2.2.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转型之路19 3.3.互联网银行自带数字化基因20 4.立足2022,洞悉把握相关行动热点的真正本质22 4.1.数字安全,面对联邦学习技术银行该如何把握22 4.1.1.隐私计算框架下联邦学习的基本概念22 4.1.2.联邦学习背景下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3 4.1.3.紧抓时机,把握银行后续的行动方向24 4.2.数字人民币,支付红利的风口机不可失24 4.2.1.数字人民币的最本质:维护国家货币主权24 4.2.2.面对支付红利,商业银行需采取行动25 4.3.数字运营,银行存量客户经营该从何处着眼26 4.3.1.流量红利见底,存量客户数字化运营更加重要26 4.3.2.数字化经营存量,释放数据生产力为首要任务28 4.4.数字生态,对于新模式新理念需保持清醒的敏感度28 4.4.1.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需跟进但不可盲目28 4.4.2.线上化直销运作,需有切合实际的战略规划29 5.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方案建议31 5.1.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思考与战略布局31 5.1.1.数字化转型需要银行战略闭环管理31 5.1.2.数字化转型要为核心业务发展服务31 5.2.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与关键任务32 5.2.1.产业金融数字化32 5.2.2.普惠金融数字化32 5.2.3.消费金融数字化33 5.2.4.财富管理数字化35 5.3.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举措36 5.3.1.数字化风险管理36 5.3.2.数字化客户深度经营38 5.3.3.数字化客户体验管理40 6.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42 6.1.推出各类数字化产品与服务,银行点子颇多42 6.1.1.交通银行——新一代手机银行6.0发布42 6.1.2.广发银行——推出“淘小益联名数字存钱罐”43 6.1.3.中信银行——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43 6.1.4.中原银行——推出“惠农电子地图系统”44 6.1.5.宁波银行——上线城商行首个财富开放平台45 6.1.6.青岛银行——“鹰眼”智慧反诈守护民众钱袋子46 6.2.加强合作,银行正与战略伙伴共建场景生态47 6.2.1.农业银行——与全国工商联共建“联企兴村贷”47 6.2.2.邮储银行——开放式缴费平台拟覆盖全国县域48 6.2.3.浦发银行——助力“专精特新”进军北交所49 6.2.4.民生银行——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无界卡”49 6.2.5.西安银行——打造物联网表缴费新模式50 6.2.6.杭州联合银行——首家试点“数智就业”小程序51 6.3.紧抓开放与融合新主题,行动正当时51 6.3.1.微众银行——联合各家银行布局首个开源跨链协议51 6.3.2.花旗银行——联合青岛农商银行推出跨境电商通52 6.3.3.江苏银行——打造金融社交服务新标杆53 6.4.向绿色金融进军,头部银行正抓紧实践53 6.4.1.工商银行——助力全国首单碳市场履约挂钩债券发行53 6.4.2.建设银行——启动客户ESG评级体系项目55 6.4.3.招商银行——绿金创新并购融资支持电力行业低碳发展55 6.4.4.兴业银行——携手厦门航空推出全国首批碳中和机票56 6.4.5.上海银行——打造“绿树城银”新标杆57 6.4.6.广州农商银行——发放首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贷款58 图表目录 图表1:银行业务数字化的各个阶段10 图表2:我国银行的开放模式与发展现状10 图表3:中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一览11 图表4:大行“智慧银行”技术架构13 图表5:大行云技术架构14 图表6:大行人工智能技术架构14 图表7:大行区块链技术应用维度14 图表8:中小银行数据治理发展三大阶段18 图表9:银行智能中台架构举例18 图表10:中小银行区域特色数字化服务体系18 图表11:互联网银行联邦学习AI体系21 图表12:联邦学习建模的基本逻辑22 图表13:银行存量数据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7 图表14:银行数据治理的基本思维27 图表15:银行客群标签建设基本思路27 图表16:消费信贷余额及增速34 图表17:信用卡及消费信贷余额及增速34 图表18: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战略图示37 图表19:数字化转型的中台架构37 图表20:精准化触达的产品服务嵌套结构39 图表21:全要素调度的垂直管控体系39 图表22:以模型及标签的数字化运营模式39 前言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轰鸣声,汹涌的数字化浪潮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而来。一些深层次的变革和重塑在千行百业接连产生,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产业,是奔腾翻涌的数字化浪潮搅动最为深刻的领域。当前,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档加速,各种变革在银行各个领域激荡奔突。各金融机构纷纷根据自身禀赋、业务特色和长远目标,由上而下、全方位地积极行动,在数字时代搏击潮头。 数字化带来新业态、新机遇和新模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冲破了传统边界的“围栏”,银行变得无边和无界化,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银行面前铺展开来;另一方面,在行动层面,银行在思维、技术、人才、组织等方面并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在一浪又一浪的技术革命冲击下,银行主动或者被动地改变自身发展战略。 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的陆续出台,2022年,银行数字化转型仍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强化数据安全能力、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开辟客户经营新路径等,驱动银行实现渠道融合、丰富业务场景模式将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以联邦学习为代表的隐私计算技术为数据安全提供全新方案,增量客户的获取向存量客户的运营转向,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营销、信贷、客户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持续的优化等等,所有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都预示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将迈向新阶段。 当我们谈到未来的时候都在谈些什么?瞭望智库与百融行业研究院联合发布这本《智能化进入下半场——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2)》,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外部环境及银行内生动力的分析,提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对具体技术应用原理和效果分析,再结合各家银行的实践案例,为准备和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银行提供一条可参考路径。 瞭望智库是探索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打造“中央级全媒体期刊与融合智库集团”的成果,致力于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近几年,围绕金融发展、产业政策、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瞭望智库提供了诸多重磅行业报告,为行 业发展和监管决策提供了有价值信息。 百融行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百融行研院”)是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云创”)所属研究机构,凭借公司线上线下融合的多维海量数据、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丰富经验以及超强的智能分析处理和建模能力,高度贴近产业发展实践,深度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不断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1.银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驱 1.1.我国经济发展新范式决定银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1.1.1.宏观经济变化触发银行业变革 银行是亲周期行业,在零售业务未受到广泛关注的发展阶段,对公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性极高。在2012年之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近三十年的上行周期,叠加存贷利差受到保护的背景,银行就像坐着上升中的电梯一样,资产配置当中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城投、地产及其他强顺周期产业。借着周期的东风,伴随我国产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一轮一轮加杠杆,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如烈火烹油。 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中枢下移是个不可逆的趋势。过去两年三季度GDP平均实际增速已降至5%以下,市场往往解读为疫情影响。但疫情只是外部扰动因素。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中枢从2011年已经开始下移,根据央行行长易纲的研究结论,我国的经济潜在增速可能会维持在5%-6%的区间。而从 2008年以来的几轮信用周期来看,信用宽松对于经济增长的提振效果逐轮减弱,据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李迅雷判断,鉴于本轮宽信用地产和基建参与度不高,我国2022年信用宽松的态势将较为缓和,对于经济的拉动也比较微弱,因此,2022年经济增长很可能落 在潜在增速区间的下沿。 经济周期某种意义上也是借贷周期,当杠杆率高到一定程度,却创造不了与之匹配的收益,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步入下行通道,诸多强顺周期的产业首先受到强烈冲击,而这些产业资产正是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大头。再加上银行业之前由于理念与专业计量能力的不足,对利润的考量中没有精准地涵盖风险成本。经济增速下行的时候,金融的收益前置、风险后置的本质才让银行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体现为不良率的攀升,严重侵蚀利润。 由于我国经济上行周期长达三十余年,使得银行经营不可避免地采用了顺水行舟的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路径依赖”,尽管表面上海清河晏,但实际上水面下已经暗流涌动。“顺周期模式”的一大负面效应就是使得银行缺乏动力去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亲经济周期性虽然可以使商业银行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但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伴随经济下行而陷入困境。遑论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客户行为改变等冲击,中国银行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局,一场深刻的变革势在必行。 1.1.2.高质量发展开启银行业新征程 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经济已由高 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银行业的价值主张、商业模式、专业能力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尤其是中央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治理层面政策范式的重要变迁。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经济发展的目标、结构、质量、举措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将带来金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两端的重构,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势必随着国家战略而迈入更高的形态——追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银行将获得更好的利润增值与抗风险能力。 以下八大宏观变量,将深刻影响银行业未来发展与竞争格局。 1.碳中和、碳达峰。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带动不同产业的兴衰巨变,对公司业务的资产结构与质量带来较大冲击,同时也带来百姓生活习惯的深层次变革。 2.金融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在越来越规范,堵住漏洞。寻租套利再无空间,但为规范发展的银行提供更好的土壤与良性环境。 3.货币政策:逐渐回归正常,对负债成本带来上升压力;国家要求银行让利实体经济,要保市场主体,贷款定价存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