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工作底稿 1084号 大科技信贷与货币政策传导 :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 作者:黄一平、李翔、邱涵、俞昌华 货币和经济部门 2023年3月 凝胶的分类:E52;G21;G23。 关键词:金融科技、银行贷款、货币政策传导。 国际清算银行工作文件由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成员撰写,不时由其他经济学家撰写,并由银行出版。这些文件涉及热门话题,具有技术性。其中表达的观点是其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是国际清算银行的观点。 本出版物可在BIS网站(www.bis.org)上查阅。 ©国际清算银行2023。保留所有权利。简短的摘录可以复制或翻译,前提是注明来源。 ISSN1020-0959(印刷)ISSN1682-7678(在线) 大科技信贷与货币政策传导: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 黄益平†乡里‡汉秋§彰化余¶ 摘要 本文研究了通过大型科技公司和传统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通过将大型科技银行提供的商业贷款与传统银行提供的商业贷款进行比较,它发现BigTech信贷主要通过广泛的保证金放大货币政策传导。具体而言,与传统银行相比,BigTech银行更有可能向新借款人提供信贷,以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这 ∗对于意见,讨论和建议,我们感谢GeneAmbrocio,GuidoAscari(讨论者), 克里斯托夫·巴斯滕、克里斯蒂安·鲍迈斯特、乔纳森·本齐莫尔(讨论嘉宾)、莎莉·陈(讨论人)、马可·迪·马焦(讨论人)、托马斯·德雷克塞尔、祖扎娜·冯阿科瓦、安德烈亚斯·福斯特、莱昂纳多·甘巴科塔(主持人 )、艾米莉亚·加西亚-阿彭迪尼、亚历ft德拉·古奇、胡佳音(讨论)、黄毅、郭博瑞姆、李伟(讨论)、马畅、阿克里蒂·马图尔、姆里纳尔·米什拉、史蒂文·昂格纳、梅丽娜·帕普西、马尔特·里斯、马蒂亚斯·罗特纳 、亚历ft德罗·萨尔多内、克里斯托夫·舒尔特、劳拉·索兰科、岑一希克、鲁本·斯塔法、格雷戈尔·冯·施韦尼茨、张永杰等学者参加中国金融研究会议;亚洲足协会议;英格兰银行高级分析研讨会: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方法和应用、中央银行研究协会2022年年会、麻省理工学院戈鲁布金融与政策中心第九届年会、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会议、2022年欧洲央行中国专家网络研讨会;并在苏黎世大学、芬兰银行和哈勒经济研究所举办研讨会。任何剩余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的。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院。颐和园路5号,北京,100871,中国. 工作电话号码:+86106275-4798。电子邮件:yhuang@nsd.pku.edu.cn ‡哈勒经济研究所、哈勒-路德大学哈勒-维滕贝格和哈勒-维滕贝格研究所 数字金融,北京大学。KleineMaekerstrasse8,Halle(萨勒河),06108,德国.工作电话号码:+493457753-805。电子邮件:xiang.li@iwh-halle.de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街8号国际金融中心二期78楼 中环,香港。工作电话:+8522982-7100。电子邮件:han.qiu@bis.org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院。颐和园路5号,北京,100871,中国.工作电话号码:+86106275-8935。电子邮件:changhuayu@nsd.pku.edu.cn 1 大型科技银行在信息、监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潜在的机制。此外,BigTech信贷的使用与企业销售对货币政策的更强烈反应有关。 关键字:金融科技;银行贷款;货币政策传导凝胶代码:E52;G21;G23 1介绍 金融科技(FinTech)一直是金融市场近期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现象。在COVID-19危机期间,金融科技在稳定和重振经济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作用(CoreandDeMarco2021,Kwanetal.2021,BaoandHuang2021,FuandMishra2021)。根据定义,金融科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使用技术(FSB2019)。在金融创新的悠久历史中,它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这次的颠覆是由金融市场之外的参与者发起的,而不是在旧体系内发起的。蚂蚁集团、亚马逊或自由市场等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 )发行的市场借贷和信贷数字平台对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模式构成了严峻挑战(Boot等人,2021年 )。 图1显示,近年来,BigTech信贷已经超过了去中心化平台发行的信贷。在中国和肯尼亚等国家,BigTech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这些BigTech信贷对于微型,中小型企业(MSME)尤其重要,它们是创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截至2018年,中小微企业占中国经济中99.8%的企业,79.4%的就业和68.2%的销售额。借助内置于BigTech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发和监控技术,BigTech贷方能够减少对传统抵押品的依赖,从而覆盖更多传统金融机构未提供服务或服务不足的借款人(Petersen和Rajan1994、Berger和Udell1995、Cornelli等人,2022年)。大型科技公司信贷已成为经济政策制定的首要关注点(卡斯滕斯等人,2021年,阿德里安2021年)。正如Philippon(2016)和Lagarde(2018)所认识到的那样,金融科技的颠覆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带来了一个“勇敢的新世界”,需要重新评估通过这些新贷方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尽管文字迅速发展—— 在金融科技方面,人们对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知之甚少。1本文通过探索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弥合这一差距: BigTech和传统银行。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800150 600 100 总,美元bn 人均美元 400 50 200 00 平台的信用 BigTech信贷 平台的信用 BigTech信贷 图1:全球FinTech信贷 数据来源:Cornellietal。(2020)。 我们采用独特的数据集,涵盖来自中国一家大型科技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中小微企业样本的完整借款历史 。我们访问了蚂蚁集团的信用数据,蚂蚁集团是国内和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并与这些中小微企业从传统银行的借款历史相匹配。我们的数据集涵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BigTech信贷和银行对公司的信贷的月度观察。结合货币政策的变化,我们的数据集为研究通过BigTech贷款人和传统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基于中国证据的调查结果也可能揭示其他国家的监管和货币政策。 我们的识别策略侧重于银行与公司之间新的贷款关系所捕获的广泛保证金,以及新发行的贷款所捕获的密集保证金。 1参见Allen等人(2021)对金融科技研究和政策讨论的调查。 向已经从银行借款的公司提供贷款。我们探讨了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大型科技公司贷款对货币政策变化的相对反应。在控制企业对信贷的需求后,我们的估计通过不同类型银行的信贷供应来捕捉货币政策的影响。此外,我们通过比较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销售增长,研究了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BigTech信贷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我们发现,与传统银行相比,BigTech贷款往往较小,与传统银行相比,BigTech银行向更多的新借款人提供信贷,以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换句话说,与传统银行相比,当货币政策放松时,BigTech贷款人更有可能与公司建立新的贷款关系。大型科技银行在信息、监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潜在的机制。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BigTech贷款在更大程度上放大了拥有在线业务的公司而不是仅拥有线下业务的公司,并且当BigTech贷款与有担保银行贷款而不是无担保银行贷款进行比较时。然而,BigTech和传统银行对已经从这些银行借款的公司提供的信贷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类似。总体而言,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BigTech信贷主要通过广泛的保证金来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此外,货币政策通过BigTech贷款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传统银行贷款更大。 本研究涉及文献的三个分支。首先,我们通过关注一个新的参与者,即大型科技公司贷款人,并将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与传统银行的反应进行比较,从而为货币政策传递的文学做出贡献。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渠道(BernankeandBlinder1988,1992,KashyapandStein1995)取决于各个维度的横截面异质性,包括流动性、规模、收入差距、杠杆和市场力量(KashyapandStein2000,Brissimisetal. 2014年,德雷克斯勒等人,2017年,戈麦斯等人,2021年,王等人,2021年)。正如科英布拉等人 (2022年)和迪特拉和库拉特(2021年)所发现的那样,金融中介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敞口可能会放大货币政策冲击。贷款人技术特征的异质性是文献中缺失的一环。2最近,哈桑etal。(2020) Hasan等人(2022)研究了区域金融科技渗透和银行内部的作用 货币政策有效性中的技术发展。DeFiore等人(2022)根据跨国年度数据研究BigTech对货币政策的反应 ,并模拟BigTech在促进买卖双方匹配方面的作用。周(2022)强调了社交网络在帮助金融科技加强货币政策向抵押贷款市场的传导方面的作用。 我们研究的关键创新是,我们通过探索中小微企业与两种类型的贷方(BigTech和传统银行)之间的准贷款水平数据,专注于BigTech贷款相对于传统银行贷款的货币传导机制。BigTech贷款放大货币政策的证明也增加了最近研究非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的文献(例如,Elliottetal.2019,Chenetal.2018) 。 其次,我们的研究与金融科技贷款人和银行之间关系的新兴研究有关。我们通过独特的数据集直接比较这两种类型的贷方与相同的MSME借款人的贷款行为,从而为文献做出了贡献。正如Stulz(2019)、Boot等人(2021)、Thakor(2020)和Berg等人(2022)所总结的那样,最近的金融技术浪潮是新的,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和软信息的编纂。这些发展加强了筛选和监测,使实证发现合理化,即与银行相比,金融科技贷款人更依赖硬信息。一方面,许多研究检查 2有研究关注企业的技术采用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但它们是 仅限于非金融公司。例如,Consolo等人(2021年)发现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Fornaro和Wolf(2021年)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金融科技贷款是替代还是补充银行贷款。例如,使用 美国抵押贷款和个人信用数据,Buchak等人(2018年)、DiMaggio和Yao(2021年)以及Dolson和Jagtiani(2021年)表明,金融科技贷款人使用不同的信息来设定相对于银行的利率,并且更有可能为非优质消费者提供服务。使用来自LendingClub和美国银行的消费者贷款数据,Jagtiani和Lemieux(2018)以及Hughes等人(2022)表明,金融科技渗透到银行服务不足的领域。Suri等人 (2021)和Erel和Liebersohn(2022)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改善金融可及性和弹性。Gopal和Schnabl (2022)记录了金融科技贷方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取代了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减少。Tang(2019 )和Beaumont等人(2022)表明,金融科技贷款取代了超边际银行借款人的银行贷款,但在小额贷款方面补充了银行贷款。Liu等人(2022)比较了中国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贷款机构和一家传统银行的银团贷款,发现BigTech贷款往往规模较小,利率较高,并且在到期前很久就偿还了。Buchak等人 (2021)使用中国数据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类存款产品的竞争促进了银行的利率自由化。其他最近的研究,如Pierri和Timme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