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周期现状:当前面板价格复苏已现,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复苏。复盘历史面板价格周期,面板价格主要受产能、稼动率、需求、库存等多因素影响,面板周期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资本开支及库存周期。本轮由于韩系厂商退出,且短期内无大规模LCD产线投产,而库存端目前国内面板厂商稼动率随比三季度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点,面板厂库存目前也处于正常水位线,不论产能、稼动率、库存都已出现好转,我们认为当前面板行业价格已出现反转,国内面板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回升,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的带动下,面板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复苏。同时由于韩系厂商逐步退出市场,国内面板厂商竞争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龙头厂商将具备穿越面板周期的成长性。 供给端:韩系厂商持续退出面板产能,国内厂商主导。短期来看,LCD面板厂商整体维持低稼动率,库存水位健康,已具备新一轮涨价周期开启条件;中长期来看,由于不具备成本优势,韩系厂商产能加速退出,全球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大陆转移,目前大陆面板产能占比已超50%,国内面板厂商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将进一步增强,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A和TCL科技议价能力将进一步增长,后续面板周期性可能会减弱。 需求端:需求见底,经济复苏+面板尺寸增长推动面板需求稳定上升。面板虽然总体产值随周期波动,但是总体而言产值接近千亿美金市场,并且下游以电视为主,2022年TV需求整体平淡,预计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将带来新一轮换机周期,带动电视面板需求复苏,并且由于当前面板库存见底,需求将快速传导至面板厂; 中长期来看,2020年全球电视平均尺寸增长2英寸,2021年全球电视平均尺寸增长1.9英寸,面板大尺寸化仍是未来重要趋势,是推动面板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电视平均尺寸的增长也可以进一步消化高世代面板产能,为面板带来稳定的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面板行业价格已出现反转,国内面板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回升,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的带动下,面板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复苏。同时由于韩系厂商逐步退出市场,国内面板厂商竞争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龙头厂商将具备穿越面板周期的成长性。建议关注国内龙头面板厂商及材料厂商:京东方A、TCL科技、三利谱。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迭代风险,调研数据偏差风险,研报信息滞后风险。 一、面板周期性:由资本开支和库存周期共同造成 (一)面板周期复盘:受供需影响价格波动剧烈 面板是显示器的主要组件,目前主要有LCD面板、Mini Led和OLED三种类型,其中LCD面板仍是目前主流应用。液晶显示器(LCD),其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驱动IC改变液晶层电压,调节液晶分子偏转角度以控制光线的通过和阻断,再利用彩色滤光片实现图形的输出。通常一块LCD面板由2块玻璃基板、2片偏光片、2层配向膜(PI)、2层导电膜(ITO)、1层液晶层(LC)、1个背光模组和1个驱动IC组成。其主要下游为TV、电脑、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 图表1:LCD面板产业链情况 LCD的成像必须依靠偏光片,显示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偏光片有不同的要求,以TN/STN/TFT为例:TN是最基本的LCD显示方式,只能显示黑白字段,画面分辨率低,适用于静态图像显示,制作成本低,对偏光片要求不高,STN是超扭曲型,可显示彩色,分辨率有所提高,在小尺寸色彩还原性接近TFT,显示静态图像及部分动画,制作成本适中,对偏光片有光学补偿功能的要求。TFT是点像素控制显示,分辨率最高,色彩还原性最好,显示效果与常规的CRT相当,但制作成本最高,对偏光片要求也最高。 图表2:LCD面板发展历程 大尺寸面板目前已经是技术成熟的标准品,其价格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对供给端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为当前产能及稼动率情况,对需求端影响较大因素主要为终端需求和库存情况,供需关系又进一步影响价格,由于需求的波动和各厂商生产线的投入及扩产,面板行业呈现很强的周期性。 图表3:面板价格影响因素 复盘历史面板周期,可以看到面板价格主要处于波动向下趋势。根据行业规律,每三年液晶面板价格会下降50%,除了面板周期性降价和技术推动的成本下降两方面因素外,面板产业链的国内转移也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面板厂商以大陆为主,面板上游的玻璃基板、ITO、偏光板、彩色滤光片、LED芯片都在处于全面国产化,物料成本也不断下降,并且面板是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其厂商必然面临着价格竞争,并且成本端下行叠加厂商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面板价格必然处于向下趋势。而由于面板产能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进入壁垒较高,在需求旺盛且海外厂商产能退出阶段,供需矛盾将造成面板价格出现波动,因此面板价格处于波动向下趋势。 一般而言,典型的面板周期为:1)当面板厂商开拓出新的显示应用且降本增效的工业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反哺下游品牌商创造出新兴市场需求;2)在新产品在市场中广泛得到推广后,短期内迎来大批跟随者跟进投资,带来产能过剩,供需失衡,面板价格下降;3)面板价格下降使得部分规模效应不强、技术工艺落后的厂商盈利水平受损,从而选择在产能供应上趋于保守或理性,甚至关闭产线出清产能退出竞争,供需关系随之好转、面板价格持稳或上涨,如此循环往复。 图表4:不同尺寸面板价格走势(单位:美元/片) 对以往周期进行复盘: 1)2016Q2-2016Q4:面板涨价周期,本轮周期先是随着韩系厂商如三星关闭L7产线逐步退出LCD产能,并且16年台湾发生地震对台系供应商造成部分影响,致使供需失衡,面板迎来上涨周期。 2)2017Q1-2019Q4:面板跌价周期,面板价格出现上涨后,面板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厂商抓住机会积极扩产,其2017-2018年持续有产线投产,供给严重过剩,叠加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了需求的信息,进一步加剧了面板价格的下降。 3)2020Q1-2021Q2:面板涨价周期,此前由于高世代线集中投产导致供给过剩,面板价格持续下跌,面板厂商通过降低稼动率来减轻库存和现金流压力,并且2020年以来韩国厂商产能快速退出,供给端压力逐步缓解,并且需求端因疫情带来远程办公需求旺盛,TV品牌厂商不断补库存,面板需求爆发,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双重带动下,造成了面板价格上涨幅度远大于上轮以供给端退出带来的涨价行情。 4)2021Q3-2022Q3:面板跌价周期,随着面板价格持续上升,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产线分别2021年前后投产,产能逐步释放,造成供给端再次过剩面板行业再次进入跌价周期。 复盘历史面板周期,面板价格往往随着新产能的释放而进入跌价周期,随着旧产能退出或者供给端紊乱、库存见底提升而进入涨价周期,由于面板行业为相对传统行业,整体需求很难出现类似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爆发需求,我们认为面板周期主要受资本开支带来的新建产能与库存周期共振影响。我们认为,面板周期性涨价开启的原因,往往是库存周期见底带来的需求复苏,库存周期的强弱往往决定短期面板缺货程度,而周期性跌价开启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本开支周期带来的产能过剩。 (二)面板周期性的原因:资本开支及库存周期 因为由于面板价格长期具有向下趋势,面板行业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切割效率,资本开支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面板周期的不可避免。 资本开支是面板行业无法避免的内生性要求。面板行业规律每三年液晶面板价格会下降50%,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就必须提升一倍,行业内玩家也必须通过资本开支实现领先,因此面板行业的资本开支属性是行业自身属性决定的,资本开支既是造成面板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更是推动面板价格趋势向下的主要力量。 更高的世代线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切割效率,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新的资本开支不仅仅是对旧产能的补充,更多是新产线对旧产能的颠覆。 如面板产线第一代切割尺寸为270x360mm,一般每增加一代,尺寸面积约扩大一倍。目前最大玻璃基板是第10.5代,尺寸是2940x3370mm。 从第一代到第10.5代,玻璃基板的面积约增加了100倍。玻璃基板面积越大,制造大尺寸面板的生产效率越高。随着大尺寸电视需求的增加,面板厂商因应需求制造大尺寸面板,产品面板尺寸的大小决定玻璃基板的切割效率,一般而言更高代的生产线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切割效率。以8.5代线和10.5代线为例,8.5代线切割55寸面板只能切割6片,切割效率68%,而10.5代线55寸面板可以切割8片,切割效率91%,而65寸面板8.5代线只能切割3片,切割效率64%,10.5代线可以切割8片,切割效率96%,若是更大的75寸面板,8.5代线只能切割两片,切割效率56%,10.5代线可以切割6片,切割效率96%,差距巨大,更高的世代线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切割效率,面板厂商也能有更强的成本优势。 图表5:不同世代线玻璃面板尺寸 图表6:8.5代线和10.5代线切割效率对比 库存周期往往是由于供给和需求无法完美匹配产生的,面板供需不匹配带来的面板价格波动又进一步加剧库存周期。 库存周期往往是由于面板行业供给具有一定刚性,导致在需求旺盛时往往面板产能不能很快扩产出来,并且面板本身价格周期又加剧了在需求旺盛时下游为防止面板涨价而多下订单增加库存,进一步加剧了库存周期的影响。 面板行业的资金壁垒和产线的投产周期造成的面板供给的刚性,目前行业6代产线投资规模在100-200亿元,8.5代产线投资规模在200-300亿元,10.5代产线投资规模则往往在400亿元以上。并且产线从建设、点亮、产线爬坡到满产,往往要经历2-2.5年,这就造成了面板厂商扩产往往是资金成本高,周期较长的,也造成了在需求旺盛时产线往往不能很快扩出来,加大了周期性的波动。 库存周期往往是由于供给是连续的,而需求是波动的,因此不管是供应商,还是渠道商或者终端厂商,对需求的预期往往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这就造成了面板库存往往和下游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并且由于面板价格本身的周期性,往往造成了在价格上涨时大家更愿意囤积库存,而价格下跌时大家更积极的去库存,更进一步加大了库存周期的影响。 二、供给收缩需求见底,预计未来面板将进一步复苏 (一)供给端:韩系厂商持续退出面板产能,国内厂商主导 近年来由于韩系厂商整体成本端处于劣势,并且主要面板需求在国内,因此面板产业链处于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2005年,中国大陆LCD产能仅占比3%,而2020年,中国大陆LCD产能已上升至50%。 图表7:面板供应链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 截至2022年1月,中国大陆宣布投建的LCD/AMOLED面板产线总共有64条,总投资金额约1.5万亿元。目前投产的共有53条,在建/开工的有4条,签约/计划的有7条。其中有超过45条为LCD产线,超过20条为OLED产线。 图表8:大陆面板产线(截至2022年1月) 图表9:2020-2025年中国LCD显示面板产能(万平米) 图表10:2021年LCD面板竞争格局 韩系厂商持续退出LCD领域。根据Omdia数据显示,三星显示于2022年6月完全终止LCD面板生产。LGD原计划于2023Q2启动LCD产能关停计划,但LGD在2022Q3巨额亏损后表示,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将加速大尺寸LCD业务退出的进程,考虑提前关闭P7及减少P8投片。LGDP7的关停计划将由原先的23Q2提前至22年年底,同时明年LGD的LCDTV面板的BP也将从原来的 14M 锐减至 9M 。而国内各面板厂商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有望拥有LCD面板行业的绝对话语权。 图表11:2022-2024韩国主要LCD厂商减产情况 (二)需求端:需求见底,经济复苏+面板尺寸增长推动面板需求稳定上升 面板总体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面板虽然总体产值随周期波动,但是总体而言产值接近千亿美金市场,并且下游主要以电视为主。2021年LCD显示面板产值高达957亿美元,2020年度同比增长12.38%,占据显示面板整体产值的70.00%。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划分,2021年LCD显示面板产值中39.28%来自于电视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