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疫情三年持续经营盈利,聚焦下沉全面迎复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疫情三年持续经营盈利,聚焦下沉全面迎复苏

2023-03-22曾光、钟潇、张鲁国信证券羡***
疫情三年持续经营盈利,聚焦下沉全面迎复苏

2022年公司收入和业绩承压下滑,但疫情三年连续经调整盈利彰显公司韧性。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65.8亿元/-12.6%,恢复至2019年的89.1%; 经调业绩6.5亿元/-50.6%,恢复约41.8%;经调净利率9.8%/-7.6pct,较2019年减少11.1pct。2022Q4,公司恢复节奏放缓,收入和经调整业绩同降18.8%、84.7%,仅恢复至2019同期的约77%、11%,承压加剧。 但无论2022Q4还是过去三年,疫情下公司均盈利,充分彰显经营韧性。 2022年住宿收入较疫情前仍实现增长,下沉市场持续发力。2022年,公司住宿收入24.1亿元/+0.2%,较2019年增2.4%;交通票务收入33.8亿元/-24.2%,恢复74.8%。2022Q4公司国内间夜量仍较2019年增约20%,下沉市场发力,对应住宿收入恢复82%,而交通更承压,Q4仅恢复64%。 下沉市场挖潜助力月活用户和年付费用户均超疫情前。2022年平均月活2.34亿人/-9.0%,较2019年增14%(微信小程序贡献80%,与此前持平); 全年付费用户达1.9亿人/-5.7%,较2019年增约23%。截至2022年底非一线城市注册占86.5%,2022年有60.3%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下沉市场。 出行放开迎复苏,公司表现领先行业,下沉市场一站式布局助推复苏弹性。 今年春运期间,国内机票和火车票预定量预计各恢复至2019年的75%、85%。受益线上渗透率提升,公司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30%,火车票持平,2月酒店间夜量较2019年增长接近翻番,均快于行业水平。考虑过去三年,公司聚焦下沉市场战略,流量端基于微信生态及其他线上线下布局全面挖潜,产品端在传统机票+酒店等业态外,完善了汽车票、打车、公交、民宿等全链路服务体系,近期持续加码线下旅行社等布局,并有望重新开拓国际市场扩容成长。同时,公司近几年持续通过科技赋能下沉市场,助力产业数智化升级,强化护城河。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公司今年收入和业绩有望恢复超2019年,复苏可期。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疫情等系统性风险;流量成本变化,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考虑到强劲复苏表现 , 上调2023-2025年归母业绩至10.1/15.2/20.7亿元(此前23-24年为7.6/13.2亿元);上调23-25年经调整净利润16.7/21.9/27.3亿元(此前23-24年为13.7/19.2亿),对应PE18/14/11x。出行复苏全面启动,在线旅游渗透提升助力龙头成长。公司聚焦下沉市场流量和供应链深耕,过去三年全面蓄势,一站式平台强化产品渗透,看好出行放开下公司复苏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2022年公司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承压下滑,但疫情三年均盈利也彰显公司韧性。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收入65.8亿元/-12.6%,恢复至2019年的89.1%;经调业绩6.5亿元/-50.6%,恢复至2019年的41.8%,经调净利率9.8%/-7.6pct,较2019年减少11.1pct。总体来看,2022年公司经营承压下滑,但考虑过去三年疫情下的各种挑战,公司连续三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均盈利仍彰显公司经营韧性。 图1:同程旅行2017-2022年收入及业绩变化 图2:同程旅行业务拆分(年度) 2022Q4,公司收入和业绩同比下降,相比19年恢复节奏均有所放缓。2022Q4公司实现收入15.0亿元/-18.8%,恢复至2019Q4的76.7%;实现经调整业绩0.38亿元/-84.7%,恢复至2019Q4的11.3%,经调净利率2.5%/-10.8pct。环比来看,相比Q3(2022Q3公司收入20.5亿元/+5.6%,恢复至2019Q3的99.3%;经调整业绩2.52亿/-28.39%,恢复至疫情前的60.0%),Q4收入和净利润恢复均放缓。但考虑Q4各种不利条件影响,公司经调整利润仍实现盈利,难能可贵。 图3:同程旅行2019-2022年单季度收入及业绩变化 图4:同程旅行业务拆分(单季度) 2022年住宿收入较疫情前仍实现增长,下沉市场持续发力。分业务来看,2022年,公司住宿预订收入24.1亿元/+0.2%,占总收入36.7%,较2019年增长2.4%; 交通票务收入33.8亿元/-24.2%,占总收入51.3%,恢复至2019年74.8%。其中,住宿预订Q4实现收入5.1亿/-9.4%,占总收入34.0%,恢复至2019Q4的81.9%。 住宿业务聚焦下沉、稳中有升,Q4国内间夜较2019年增长约20%。交通业务Q4实现收入7.6亿/-29.7%,主要系Q4出行承压机票火车票需求下降,占比50.4%,恢复至2019Q4的63.9%,公司持续优化慧行系统,进一步建立与贵州省等各地机场集团的合作,并与各旅游服务供应商保持长期可持续合作关系,产品丰富等推动成长。 行业承压下,公司月活用户及年付费用户规模较疫情前增长,恢复速度优于行业。 2022公司全年GMV实现1227亿元/-18.3%,恢复至2019年的73.9%;平均月活2.34亿人/-9.0%,较2019年增13.9%,其中微信小程序贡献80%的平均月活,相较于2020/2021年基本持平,维持稳定有效的流量渠道。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到0.30亿人/-5.1%,较2019年增10.4%,年付费用户达到1.9亿人/-5.7%,较2019年增长23%。单季度来看,2022Q4实现GMV254亿元/-20.4%,Q4月活用户2.11亿人/-11.5%,月均付费用户0.24亿/-21.1%。 图5:同程旅行2019-2022年月活用户及月付费用户 图6:同程旅行月活用户按获客渠道划分 2022年毛利率略有承压,期间费率相应承压。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逐年提升,分别达68.6%/71.4%/74.9%,2022年毛利率有所下滑,为72.56%。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达74.7%,较2021年提升8.9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2.5%,占比最大,且较2021年提升2.3pct,一是由于销售收入下降,二是公司下半年阶段营销投放有所增加,但全年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相比21年同比减少7.7%,控制相对良好。此外,公司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相比销售费用率上升幅度更大,较2021年分别+3.1pct/+3.6pct,主要系收入承压影响。 图7:同程旅行2017-2022年毛利率变化情况 图8:同程旅行三项费用率变化情况 获客渠道多元化,下沉市场增长潜力大。公司拥有微信小程序作为稳定有效的流量渠道,积极探索腾讯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场景,持续挖潜。公司通过与QQ浏览器合作、赞助职业电竞比赛、与旅游景区合作、推广校园卡项目,向年轻群体进行渗透并不断拓宽用户覆盖范围。线上与手机厂商、短视频平台、定位应用程序合作;线下不断探索丰富酒店、汽车等消费和出行场景,持续拓宽获客渠道。此外,公司持续渗透下沉市场,截至2022年底,公司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约占注册用户总数的86.5%。2022年,同程旅行在微信平台上约60.3%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的三线或以下城市。疫情三年,在线旅游渗透提升,尤其低线城市明显加速,而同程依托微信等流量体系深度耕耘,为其后续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出行放开下有望迎来全面复苏,公司表现领跑行业。受益线上渗透率提升,在出行放开旅游行业复苏背景下,公司恢复领先行业大盘。今年春运期间,国内机票、火车票预定量预计各恢复至2019年的75%、85%,但公司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30%,火车票持平,2月酒店间夜量较2019年增长接近翻番,均领跑行业。 综合来看,受益疫情三年线上化率的提升,近三年产品供应链全面优化,交叉销售提升,公司复苏有望持续领跑,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全年恢复有望超2019年。 图9:2012-2021年国内在线旅游渗透率变化 为迎接复苏,公司持续丰富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多管齐下,全面发力。过去三年,公司在酒店、机票、火车票等常规旅游出行品类基础上,加强了景区门票、旅游度假、酒店套餐等业务线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并完善了汽车票、打车、公交、民宿等全链路旅行服务体系,为迎接复苏奠定了全面的供应链基础。公司去年8月收购美豪酒店轻资产加盟业务,布局酒店管理。同时,结合未来休闲旅游复苏预期,公司加码线下旅行社等,在2022年12月收购同程国旅(涉及国内游、出境游、主题游、签证等品类,拥有集中采购、动态打包的规模化优势)。今年2月,公司公告拟出资7亿元收购同程旅业,未来若收购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整合。 未来公司有望重新开始开拓国际市场,以抓取更多业务增长机会。此外,从OTA到ITA,助力产业数智化发展。公司积极从在线旅游平台转型为智能出⾏管家,提高效率并助力旅游业数字化建设,聚焦下沉市场痛点,积极科技赋能助力差异化成长,并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效率。 投资建议:考虑到强劲复苏表现,上调2023-2025年归母业绩至10.1/15.2/20.7亿元 ( 此前23-24年为7.6/13.2亿元 ) ; 上调23-25年经调整净利润16.7/21.9/27.3亿元(此前23-24年为13.7/19.2亿),对应PE18/14/11x。出行行业复苏全面启动,在线旅游渗透提升助力龙头成长。公司立足下沉市场流量和供应链深耕,过去三年全面蓄势,一站式平台强化产品渗透,看好出行复苏下公司全面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疫情等系统性风险;流量成本变化,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表1:可比公司盈利预测和估值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