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主题看转债系列三:从“0”到“1”产业趋势相关转债盘点(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主题看转债系列三:从“0”到“1”产业趋势相关转债盘点(中)

2023-03-17池光胜安信证券؂***
主题看转债系列三:从“0”到“1”产业趋势相关转债盘点(中)

999563316 和GPT3.5后新一轮技术迭代,同时也带来由“0”到“1”新兴产业趋势的再度讨论。《主题看转债系列三》将持续对新技术和国产替代从“0”到“1”的产业趋势进行分析并梳理出相关主题的转债,本篇重点关注氢能、换电重卡、电子特气、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以供投资者参考。 新技术从“0”到“1” 技术一: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燃料电池应用从“0”到“1”,重卡场景应用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正在进一步探索。相关转债标的有美锦转债、隆22转债。 技术二:换电重卡受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及利好政策助力三大驱动 因素影响,销量与渗透率持续走强。产业链多环节迎来增量市场。相 关转债标的有法兰转债。 技术三:安全与密度优势突出,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先进电池技术。供需两端发力,2025年固态电池或有望面世,半固态电池作为 “液态——固态”中过渡阶段,率先迎来量产先机。目前直接相关转债较少。 技术四:压缩空气储能适应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应用场景丰富 技术快速更新迭代,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并网发电的项目投运实现从 “0”到“1”,2022年签约装机规模迅速扩张。目前直接相关转债较少。 池光胜分析师 2023年03月17日 从“0”到“1”产业趋势相关转债盘点(中)——主题看转债系列三 OpenAI于3月发布GPT-4模型,短时间内完成继GPT2.0、GPT3.0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8100003 2023-03-12 2023-03-11 2023-03-10 2023-03-09 2023-03-15 解码煤炭企业(七):中国平 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债3月月报:逢低布局,转债正股盈利预期初现拐点解码钢铁企业(一):中国宝武篇之宝钢股份 总量超预期,结构改善—2月金融数据点评 如何看待2月CPI回落幅度 超预期? 相关报告 chigs@essence.com.cn 国产替代从“0”到“1” 胶粘剂国产替代:锂电、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提振胶粘剂需求。国外龙头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国内胶粘剂企业正加速替代。相关转债标的有回天转债。 电子特气国产替代:电子特气需求量持续提升,国内外市场规模增 长斜率出现分化。海外龙头产业链完整、品类丰富占据绝大市场份额, 国内厂商积极转型,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相关转债标的有南电转债、华特转债、杭氧转债。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需求端,全球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大 陆已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供给端,美日设备厂商供应链 地位强势,国产设备占比呈上升趋势。相关转债标的联得转债、精测转债/精测转2、华兴转债、光力科技(已通过证监会核准)。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化超预期、行业变化超预期、国际政治变化超预期、公司经营变化超预期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1.新技术“0”到“1”3 1.1.氢能3 1.2.换电重卡5 1.3.固态电池7 1.4.压缩空气储能9 2.国产替代“0”到“1”11 2.1.胶粘剂11 2.2.电子特气12 2.3.半导体设备14 图表目录 图1.从“0”到“1”主题转债梳理(上篇&中篇)3 图2.2018-2022年重卡、新能源重卡销量对比6 图3.2018-2022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6 图4.换电重卡产业链梳理7 图5.固态电池构造7 图6.三种电池构造的固态电池7 图7.2011-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及增速(GW,%)11 图8.2011-2021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及增速(GW,%)11 图9.2015-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万辆,%)12 图10.2017-2024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13 图11.2017-2024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13 图12.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14 图13.半导体设备资本开支占比结构14 图14.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及增速15 图15.2021年分区域的市场规模占比15 图16.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测算(2016-2022)15 表1:各地政府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4 表2:部分企业全固态电池进展8 表3:国内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动态9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近期ChatGPT持续引发全球关注,OpenAI于3月发布GPT-4,短时间内完成继GPT2.0、GPT3.0和GPT3.5后新一轮技术迭代;随之微软发布新AI功能Copilot,接入GPT-4平台支持,用以集成到Microsoft365;百度紧追步伐推出文心一言,AIGC应用场景落地以及未来商业化价值得以快速变现,同时也带来由“0”到“1”新兴产业趋势的再度讨论。继《从“0”到“1”产业趋势相关转债盘点(上)——主题看转债系列三》之后,《主题看转债系列三》将持续对新技术和国产替代从“0”到“1”的产业趋势进行分析并梳理出相关主题的转债,本篇重点关注氢能、换电重卡、电子特气、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以供投资者参考。 图1.从“0”到“1”主题转债梳理(上篇&中篇) 资料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注:统计时间截至2023.3.15 1.新技术“0”到“1” 1.1.氢能 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氢气可通过更低碳、更多样化的方式生产,使 用过程中不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氢能产业链大致可分为氢的制取、氢的储运、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四部分。其中氢的制取又可分为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工业复产提纯制氢、电解水制氢三种方法。氢的储运包含储氢和氢输运两种技术:储氢技术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 态储氢三种,氢输运技术分为气态输运、液态输运、固态输运三种。加氢基础设施有外供氢加氢站和站内制氢加氢站两种类别,另外国内加氢站的布局也值得关注。燃料电池技术有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五种。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的数据,我国氢气产能约为每年4.1×107t,产量每年约为3.342×107t。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55座,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9315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氢国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 氢燃料电池应用从“0”到“1”,重卡场景应用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氢能源汽车有零排放、加氢快、续航长、寿命长的优势,商用车天然对载重、长途运输、低温启动有着较高的要求, 氢能是商用车脱碳的重要选择方案,2020年已初步实现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当前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逐年增长,重卡场景应用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氢智会的数据,2021年至2022年同比增速155%,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4782辆,其中氢能重卡销量达到2465辆,同比增长216%。具体来看,2022年12月单月销量达到峰值,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重卡,达779辆,占当月销量的60%以上。当前,各地陆续出现燃料电池重卡干线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物流试点,这些跨区域氢能高速公路为重卡客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运输解决方案,有利于推动氢能重卡加速发展。 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需进一步探索。目前南京、江西、长沙等多地政府印发针对氢能产业的相关中长期规划,对于氢能“制、储、加、用”等方面的路径仍在持续探索中,根据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预计到2025年我国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 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 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到2030—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00万辆左右。预计到2025年,我国加氢站约100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 有量超过10万辆。到2060年增加至1100万辆。 表1:各地政府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省市(文件名称)发布时间至2025年 南京 《南京市加快发展储能与氢 能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江西 《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长沙 《长沙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 方案(2023-2025年)》 甘肃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福建 《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行动 计划(2022—2025年)》 湖南 《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 划》 2023年2月15日 2023年1月31日 2023年1月31日 2023年1月4日 2022年12月21 日 2022年11月18 日 构建江北-江宁-溧水储能产业集聚区和高淳-溧水-江北氢能运用示范区,全市储能与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培育储能产业链主企业5家,相关企业50余家,氢能产业链主企业3家,相关企业20余家; 力争建成3座加氢站,推广不低于300辆燃料电池汽车,遴选一批新型储能与氢能示范试点 项目,打造3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 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 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氢能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氢能产业及相关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力争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辆,建成加氢站5座。 在高效氢气净化和氢燃料电池催化材料、大容量高压气态储运设备、低温真空液氢储运装备、大规模氢(氨)储能与发电调峰、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达到20万吨/年左右的制氢、储氢基地,建成一批氢气充装站及加氢站; 减少碳排放200万吨/年左右; 引进培育氢能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培育组建一批国家、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创新平台,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项目,核心产品在稳定性、长寿命、经济性等方面大幅提升,拥有自主氢能品牌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培育2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覆盖氢能制备、存储、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和应用等领域,氢能产业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制造,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全省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客车)应用规模达到4000辆,覆盖全省主要氢能示 范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力争建成40座以上各种类型加氢站。 形成氢源和燃料电池整车双轮驱动、100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全面发展格局,氢能全产业链初具规模; 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实现突破,氢能在工程机械、交通运输、港口、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逐步推广; 建成加氢站10座,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500辆,氢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河南 《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 期规划(2022—2035年)》 陕西 《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 业发展规划》 辽宁 《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