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行业概览:光电类医美项目指能量源医美器械,通过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作用于皮肤的治疗技术。根据能量源的类型,进一步将医美器械分为光类、电类和超声类;从能量源医美器械结构拆分,主要由主机、手具/治疗头、脚踏开关三大部分构成; 从产业链角度,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光电医美器械制造企业及终端机构三个环节,中国医美器械整个价值链毛利率在30%~60%,其中,医美器械制造企业毛利率较高。 轻医美认知提升下,光电医美市场规模持续上行。1)渗透率提升+产品升级+器械加耗材模式,拉动市场规模上行。据Medical Insight,2016年,全球光电类医美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74亿美元,中国光电类医美行业规模已达到约1.6亿美元。国内市场光类项目占据较大比重,包括激光类和脉冲光类与全球项目主要聚焦在于射频/超声类存在一定差异。2)未来趋势:美白+抗衰需求,驱动国内光电类医美市场持续向上。①肤质美白需求拉动激光及脉冲光市场持续向上。随着消费者对光电类项目的认知不断提升,叠加对即刻美白提亮等需求的驱动,光学美白项目市场有望持续上行。②抗衰需求拉动射频/超声类市场上行。全球抗衰市场从2015年的150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236亿美元,CAGR达8.3%,预计21-24年CAGR达8.0%。国内抗衰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中国抗衰市场规模达108.9亿美元,预计21-24年CAGR达11%。未来随国内抗衰需求的不断增长,驱动主打抗衰作用的射频以及超声类光电项目的市场不断上行。 从商业模式出发,剖析光电设备厂商竞争变迁。1)复盘国内医美发展,从商业模式角度解读竞争要素。从商业模式角度,光电设备由上游设备生产商销售给中游医美机构,再到消费者体验,基于此产业链分配模式再看国内行业发展阶段,当下上游厂商端对消费者的教育程度、是否具备差异化/先发性竞争优势、能否为机构带来更多利润空间成为机构端选择产品的核心要素。在机构端盈利能力不强,而上游供给显著增多的情况下,机构端对上游设备的选择不仅考察产品力,其在C端的教育投入也成为一大关键要素。2)在产品力+品牌力助力下,海外企业暂居优势地位。国内市场中,激光类及脉冲类项目主要市场份额由海外企业占领,但国内企业或通过收购或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占领一定市场;射频类则主要由海外企业占领市场,但国内企业在加速布局中。 如何成为新一代佼佼者?1)取人之长:夯实技术持续优化产品+强化市场教育+升级商业模式。强化研发技术,前瞻性把握市场需求,优化迭代产品,满足精细化消费需求; 强化自身销售渠道,利用渠道资源加大B端和C端教育,建立品牌力,加速产品渗透; 对于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不仅需要大单品,还需要搭建平台化产品矩阵;商业模式持续优化,奠定企业长久发展基础;通过收并购的模式也将是各大企业加速自身板块拓展的方法。 2)解决市场痛点:设备贵+全生命周期高效服务尚待解决。①进口设备价格较高,中小医美机构难以承受,多采用租赁模式。国内企业当下产品性能与进口产品差异较小,但产品进货价存在显著性优势,给国产替代带来了一大突破口。②进口设备在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上难以实现较高效率。在全周期的服务上,国产产品具备更强地理位置的优势,同时也具备更强的国内资源辅以完善机构端培训等服务。③市场仍需更适合国人皮肤状态的光电类设备。相比海外企业,国内企业更能了解国人肤质特点,推出精细化产品满足国内需求。 国产企业并购布局光电市场居多,细分领域优势逐步凸显。1)复锐医疗科技:并购飞顿布局市场,把握痛点提供服务。2)华东医药:收购+参股布局光电市场,产品矩阵丰富。3)昊海生科:收购模式布局光电领域,产品力不容小觑。4)普门科技:多项核心技术+灵活推广方案,助力光电医美业务向前。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安全风险,医美政策趋严等。 1光电行业概览 1.1能量源医美项目分类及功能解读 光电类医美项目主要指能量源医美器械,通过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作用于皮肤的治疗技术。不同的能量形式作用于皮肤的组织不同,激光、脉冲光主要作用于表皮和真皮浅层部位,射频可以作用于真皮层,超声波可以深入皮下组织、肌肉。能量源不同,对应效果也有所差异,主要效果为皮肤管理、抗衰/减脂塑性、脱毛、私密护理。 图1:不同能量源作用于不同深度皮肤组织 根据能量源的类型,进一步将医美器械分为光类、电类和超声类: 1)光类:主要为激光和脉冲光 激光类器械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细胞组织进行定向加热,以达到医疗美容的目的。项目主要作用于祛疤、祛斑、祛印、祛色素、嫩肤、除毛等。其中,选择性光热作用,用于解决色素性疾病;扩展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脱毛和皮肤血管性疾病;局灶性光热作用(包括Er:YAG激光、 CO2 激光)可使皮肤重塑紧致,改变面部年轻化;光声作用(包括皮秒激光和调Q)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并提升皮肤年轻化。 脉冲光器械是通过氙弧灯和滤光片得到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其中宽光谱彩光产生的热量会分解色素、毛囊等,同时刺激真皮层胶原纤维再生。具体项目有IPL、OPT、DPL、彩光嫩肤,用于治疗血管皮肤病、治疗色素、脱毛、祛除瘢痕、减轻皮肤细纹和眼周皱纹。 表1:光类医疗器械 2)电类:主要为射频类医疗器械 射频器械是通过加热到55°C-65°C后,促进皮肤层水分子与纤维胶原蛋白分离,进而皮下胶原蛋白收缩,同时对皮肤表面进行冷却,可以达到收紧皮肤,皮下胶原蛋白形态重塑、同时产生新胶原的作用,主要起到改善松弛以及皱纹的作用。 市面上产品分为单极、双极和多级射频。其中单极射频包括有热玛吉、爱丽丝,其能量最强,穿透性最高;双极射频主要为两个电极紧密排列于两个电极紧密排列于治疗头附近,作用于同一界面,电流只在两个电极间流动,因此作用深度浅、可控性好,产品主要包括有科医人的Lumenis的Aluma和Viora的V20;多极射频包括有三极和点阵式,包括产品有微针射频Endymed。 表2:射频类医疗器械 3)超声类:指超声波类医疗器械 主要是通过高能量聚焦式超声波,传导入皮肤的真皮层、筋膜层,聚集热能,温度可达到65℃-70℃,利用热效应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和变性,来实现修身、紧肤、私密美容治疗等深度抗衰的作用。因超声类产品作用层次最深、能量较前面三者都更高,当其作用于面部时,若出现能量控制不当等现象或对人体出现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当前海外产品尚未在国内获证,国内产品仅半岛医疗旗下的超声炮获得二类证。 表3:超声类医疗器械 1.2能量源医美器械结构拆分 从能量源医美器械结构拆分看,主要由主机、手具/治疗头、脚踏开关三大部分构成。不同能量源形式的项目在产品结构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均由主机、手具/治疗头以及踏板开关组成,其中主机分为触摸屏、电源及控制系统和水冷却系统,手具治疗头可选配不同类型能源治疗头。生产商的销售包括了主机和手具,但对应不同的项目和治疗适应症,存在多款手具。主机的更新换代大概在3-5年,手具的升级周期比主机短一些。 表4:能量源医美器械产品构成 1)主机拆解 激光类主机可以拆解为激光器、电源及控制装置、安全防护系统及冷却系统; 射频类主机可以拆解为射频发射装置、水冷却系统、微控制面板;脉冲光主机包括电源装置、控制装置、冷却装置;超声波类主机是高频电流发生器。 主机里的能量发射系统是导致产品呈现较大差异的主要部件,能量发射系统控制和平衡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传递到皮肤,不同的能量传输时间和能量性质都会产生不同效果。以激光治疗仪为例,主机主要更换部位是发射系统、电源系统等。主机的升级主要包括高效率的光电发射器、高清晰度的智能液晶屏、新型高可靠性CPU和先进的集成电源控制模块等。 表5:主机主要部件 图2:某款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主机 2)手柄/手具治疗头 激光类治疗头可以拆解为激光发生器、负压腔等;射频类治疗头可以拆解为导线、射频部件、多个治疗部件等;脉冲光类治疗头可以拆解为反射聚光器件、氙灯光源、导光晶体、皮肤制冷装置等;超声波类治疗头主要包括超声换能器(将输入的电功率转换成机械功率(即超声波信号,高于20kHz)。手具治疗头故障部位多为光电部件。治疗头里的能量作用系统是导致产品呈现较大差异的主要部件,能量作用系统将激光、射频、超声等能量形式最后作用于皮肤,不同的能量作用系统影响传输能量的深度和面积,从而产生不同的美容效果。 表6:手柄/手具主要部件 1.3光电医美器械产业链拆解 从产业链角度看,市场整体划分成三个环节:1)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软件服务供应商;2)中游,主要包括国内和海外的光电医美器械制造企业;3)终端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 图3:光电医美器械产业链 1)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硬件以及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原材料包括两类,一类是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例如以二氧化碳激光器、调Q激光器、铒激光器等为代表的激光器零部件,早期激光器等原材料多为进口,目前部分国内企业例如奇致激光、楚天激光开始占领市场;另一类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原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生产该类原材料的厂商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软件服务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及通信、大数据运算处理等技术,该类产品供应大多来自国外企业。 表7:上游企业及其成立时间 2)产业链中游是光电医美器械制造企业。其中,国外龙头企业占主导,如欧州之星、美国科医人、美国赛诺秀、美国索塔医疗、以色列飞顿激光等。国内企业中有奇致激光等快速布局。 表8:中游医美器械制造企业 3)光电医美器械产业链下游包括各终端机构和消费者。终端机构包括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科、华西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疗机构,和以美莱、艺星、华韩整形等为代表的私立医疗机构。从中国医美机构收入结构看,2016-2020年,公立医美机构的收入由165亿元增长至212亿元,4年CAGR为12.1%;2016-2020年,民营医美机构收入由611亿元增长至965亿元,4年CAGR为6.5%,私立机构主导医美市场,2020年其收入占医美机构总收入的比例为82%。 图4:2016-2020年民营和公立医美机构收入结构 中国医美器械整个价值链毛利率在30%-60%,医美器械制造企业毛利率高。 从中国医美器械产业价值链看,①价值链上游为光电类器械零部件制造企业,上游的显示、晶体、芯片、电机等原材料占医美器械生产成本的10%-15%,而零配件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在30%-40%的范围;②价值链中游为医美器械制造企业,按光电医美的不同种类划分为激光医疗设备、射频医疗设备、超声刀医疗设备与超声波医疗设备,医美器械制造企业的毛利率为50%-60%,代表企业如奇致激光、复锐医疗科技;③价值链下游为医美服务机构,毛利率为40%-50%,其中,民营医美机构(含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私人诊所/美容院)合计占比最高,为80%,而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和公立医院整容科室占比较小,从竞争格局看,医美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且医美资源分布不均匀,民营医美机构将在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图5:中国医美器械产业价值链 2轻医美认知提升下,光电医美市场规模持续上行 2.1渗透率提升+产品升级+器械加耗材模式,拉动市场规模上行 全球光电医美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根据MedicalInsight2017年的调查显示,如果不计算修身及紧肤这一类以减少人体脂肪为主的特殊细分领域,全球光电类医美行业在2016年市场规模为16.74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达到24.15亿美元,CAGR达8%;修身紧肤类光电医美出货端市场销售额规模由2016年的9.96亿美元预计2021年增长至19.65亿元,CAGR达14.9%。 表9:2014-2021年全球光电类医美出货端销售额市场(亿美元) 三大因素拉动全球市场规模上行:1)消费者对医美的认知和接受度上行,各国医美渗透率持续上升。2014-2019年日本、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