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202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2023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2023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愿景与途径 陈东晓张沛牛海彬赵隆王玉柱孙海泳张建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23年3月 理 解 现 中国式代化: 途 愿景与径 上海国国际际传问播题中研心究院 ����年�月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 陈东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张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牛海彬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 王玉柱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 孙海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研究员 张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 目录 前言.01 引言.02 第一章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人类“十字路口”挑战的中国抉择?.03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新格局的内在联系是什么?.05 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脱离全球化的信号吗?.07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否意味着“安全压倒发展”?.12 第五章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14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愿景是什么?.16 结语.18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 01 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全国两会是新时代中国的盛事大事。从二十大到两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论述热度持续,一以贯之。当前世界局势急剧变化,中国现代化进程正进入新阶段,在此关键时刻召开的大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整个世界持续高度关注。国际社会对此有各种解读,光谱驳杂,其中既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流舆论给出的积极、肯定评价,也不乏许多知名跨国公司、国际咨询机构做出的务实、理性政策分析,当然也充斥着美、欧等西方国家媒体否定式、片面化甚至污名化的解读。因此,中国的智库和专家需要把二十大所提出的核心理念、重大战略、主要判断及其深远的影响,通过专业、准确的政策解读,及时分享给国际社会,并以此迎接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这正是上研院课题组撰写此报告的初衷。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上研院课题组的聚焦主题。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从现在起到未来中长期的主要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将面临怎样的国际局势变化及其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国致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相互关系?怎样理解中国提出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方略?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重逆流、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性挑战加剧的大背景,中国未来在经济、科技、区域发展、生态环境领域的战略重点和政策路径会有哪些调整?如何解读报告中关于安全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否意味着中国将以安全优先取代发展优先?对这些重要问题,需要研究者开展长期、深入和系统的以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才能做出完整的回答。上研院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内,并不试图也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所涉及的多维度问题给出全景式的描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报告,能够对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一些专业的政策分析视角,从而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和途径。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也就很知足了。 02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更是热议的话题。外界舆论在第一时间对报告作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特别聚焦报告中一些新的理论、理念和举措,试图从中探寻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和外交走向的重要依据。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引起外界舆论热议,认为这是中国提出的全新“政治词语”,是解读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最新窗口。 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本质特征、发展路径作出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但出于误解、偏见,甚或有意曲解,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仍存有一些困惑或疑虑,尚有一些疑问需要澄清。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人类“十字路口”挑战的中国抉择?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新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脱离全球化的信号吗?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安全压倒发展吗?中国式现代化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中国式现代化要推动建立怎样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外界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03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 应对人类“十字路口”挑战的中国抉择? “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 身处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既强调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也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抉择,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共同挑战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中国道路的全面概括,也蕴含中国对自身与世界关系、人类社会发展愿景的诸多期许,是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实现有赖于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努力。 基于对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认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关系。从近代中国的发展史来看,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苦难,直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后,中国才得以实现快速发展并成长为当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可以预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进入新的境界,即中国将有能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不仅体现在互利共赢的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价值观等精神层面,是一种基于胸怀天下的、丰富人类文明形态高度的全方位交流互动。中国不仅继续坚持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坚持正确义利观并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它们并不过时,而且对应对当前国际大变局具有指 04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 导性,是发展国家间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以新时代的大国关系为例,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时要坚持和平共处之道,体现了中国对新形势下大国关系复杂性与互动性的认知。推进大国协调与良性互动符合形势需要,大国协调的质量决定了国际秩序转型的和平性与稳定性。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强调大国关系中敌对和竞争的一面,俄乌冲突推动大国关系陷入动荡,国际形势和时代变化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回归。 如果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那么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共商共建共享和友好合作等新型外交价值观,更有助于人类社会主动携手应对共同挑战。西方理论固守自身道德和价值优越论,缺乏对多样性世界、不同文明和平相处的包容性愿景。受此影响,个别国家缺乏与非西方国家开展平等与友好合作的意愿,甚至谋求通过武力或颜色革命进行政权改变。与此不同,中国认为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共性。中国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决定了中国外交将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同发展,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有望丰富人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共同富裕、生态良好与和平发展三个维度,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价值。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携手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与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05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新格局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囯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囯利益的汇合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 普遍认为,大国战略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更多的中国智慧与方案得到世界认可。但是,部分国家仍按照冷战思维视中国为“霸权挑战者”,将“竞赢”中国作为决定未来秩序的关键,不加掩饰地制造“民主对专制”的对立,并控制“志同道合者”拼凑小圈子激化国家间对抗。如何跳出“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打破“大国必战”的历史宿命,通过深化全球伙伴关系实现和平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第一,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追求和平合作,而不是遏制对抗。从历史脉络来看,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而和平、和睦、和谐则是中华民族追求和传承的理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未挑起战争或侵占他国领土,从未主动制造或介入冲突,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在面对俄乌冲突等各类冲突时,中国则强调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囯际公平正义,坚持劝和促谈,而不是利用伙伴关系遏制削弱对手,或从中谋取私利。可以说,全球伙伴关系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而和平发展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二,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强调自主平等,而不是结盟附庸或权责划分。在传统的同盟政治框架下,伙伴关系的建立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调同盟利益的优先性和独享性,追求权力的等级制划分,以及责任和义务的分摊机制。与之不同,中国构筑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普惠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追求“在不结盟的原则下广交朋友”。由于不存在传统同盟政 06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与途径 治中的责任约束、利益交换和“主从关系”,中国在发展各类伙伴关系时无需遵循“非敌既友”式的同盟逻辑,或“我者”“他者”的身份认同标准,无需捏造“假想敌”或划定势力范围。目前,中国的建交国总数增至181个,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其中不存在主次排序或优劣之分,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第三,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倡导适度包容,不寻求地位替代或制度改造。从广义上理解,国家间的竞争在人类发展的宏观进程中不可避免,尤其是大国间的竞争。在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化影响之下,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取向也存在差别,从而影响国家间竞争的态势。然而,竞争的形态和导向仍是决定国际秩序演变和全球治理成效的关键。与五年前的十九大报告相比,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层面更强调“良性互动”与“和平共处”;在发展周边国家关系层面强调“深化互信”和“利益融合”;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关系层面强调“维护共同利益”;而在政党外交层面强调“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这一系列新表述和新定位表明,中国构筑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是为了争夺主导地位或操弄“权力游戏”,而是希望超越两大阵营对抗、两个平行市场的冷战框架,强化以共同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互补性竞争,更好地适应国际格局加速告别“西方中心主义”,世界经济重心加快“由西向东”位移,适应动荡变革期中的各类分化与重组趋势。 第四,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追求多赢共赢,不谋求权力垄断或利益独享。与部分国家利用伙伴关系实现资源聚拢和巩固霸权不同,中国强调通过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例,2013至2021年间,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达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