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泰期货]:广西地区调研报告二:生猪:南方产业结构变迁,供应边际增速放缓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广西地区调研报告二:生猪:南方产业结构变迁,供应边际增速放缓

2023-03-12吴昊、周小球国泰期货看***
广西地区调研报告二:生猪:南方产业结构变迁,供应边际增速放缓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生猪:南方产业结构变迁,供应边际增速放缓 ——广西地区调研报告二 周小球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01891 zhouxiaoqiu@gtjas.com 吴昊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8592 wuhao023978@gtjas.com 调研要点: 本次调研报告为3月广西生猪调研实录,我们力求精准记录调研企业观点,但是也可能与企业的实际观点有差异,企业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产能情况:广西地区气温及周边养殖环境适宜,近年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本次调研方反馈,区域内集团企业产能占比接近70%,大多数以放养模式扩张,散户存量大幅下降;然而,集团场占比不断提升,毛猪外调价差缩小,产业进一步扩张空间有限。 出栏均重:春节前广西地区基本完成肥猪清栏,集团场出栏均重多为230-250斤,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本地消费习惯多为热鲜白条,260-280斤毛猪较为热销,部分集团计划3-4月逐步进行增重。 养殖成本:由于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广西地区临近东南亚,企业大量采购木薯、杂粕替代玉米及豆粕,且生产效能及存活率均较高,大多数养企综合成本16-17元/公斤。 冻品库存:南方市场以鲜品消费为主,且集团企业扩张速度较快,屠宰企业多数较为悲观,2月并未及进行大规模入库动作。 疫病情况:广西集团养企占比提升后,疫病影响远不及北方地区,2023年关注雨季(5-6月)疫病影响程度。 投资建议: 南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已逐步由调入区转向调出区,未来将成为主要定价区域之一;短期来看,广西地区集团场3-4月将进行季节性增重,阶段性供应量减小,5-6月雨季或存在疫病影响,且2023年供应边际增量缩小,仍需关注需求修复程度,现货价格下方存在支撑,关注远月合约成本线下做多机会,若盘面给出较高利润,产业考虑适时套保。 风险因素:疫情影响,宏观因素 2023年03月12日 二〇二三年度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正文) 1. 调研背景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广西省生猪年出栏量3347万头,同比增加7.5%,由于区域内气候及养殖环境适宜,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且接壤广东销区市场,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次调研将通过走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生猪养殖、屠宰、贸易等端口,详细了解广西产业格局、生产效能、疫病影响及消费等环节。 2. 调研纪要 2.1 调研样本1:生猪养殖 养殖规模:企业近三年能繁母猪存栏峰值达到15000头,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8000头,2023年主动转型为种猪繁育,种猪存栏量2000头。2020年3-6月玉林地区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然而,利润驱使行业复产加速,截至2021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后“小飞”时期,广西生猪产业的参与者主要为集团场,占比达到70%。目前生猪养殖产能逐渐向南宁周边集中,尤其是育肥猪产能。 生产效能:近年行业追求种猪产仔数提升,大量法系及丹系的引种带动了行业PSY的上升,预估广西行业均值达到25头。 仔猪补栏:2023年部分广西集团场计划出栏量增加20-30%,然而,集团母猪增量不足以提供相应出栏量,需要外采仔猪补充,3月已经进入补栏时期,广西7KG仔猪价格在500-600元/头区间。当前为季节性补栏旺季,放养公司与农户签下的合同多为一年2批次,被动补栏量较大,但是,受到价格预期的限制,仔猪价格再涨动力不足。 养殖成本:2022年自繁自养群体并未大幅亏损,价格高于成本线的时间较长,经营能力成熟的养殖户全年仍有利润。部分年前销售的养户亏损较为严重,但大部分已在2月底完成清栏。成熟养殖户的饲养成本(饲料+人工)为7元/斤,产房存活率95%,保育成活率97%。 疫病情况:2023年广西行业疫病较为稳定,主要由于大多数集团母猪经产3-4胎,免疫水平上升,预计2023年疫病对于母猪场影响较小。 二次育肥:南方二育户多数为小型猪贩,单个体量较小,运营周期短,且下游消费习惯多为热鲜,二育出栏条件不及北方。 2.2 调研样本2:生猪调运及屠宰 贸易情况:广西梧州与广东接壤,生猪外调量较大,当前每日调往广东50-60车生猪,春节期间每日向广州、珠海、东莞调运80-100车生猪。 屠宰情况:近期日屠宰量700头,春节前旺季日屠宰量为1000头,本地热鲜销售与发往广东的中温肉比例约1:1。 出栏均重:本地热鲜主流消费体重在260-280斤,180-220斤的生猪则以外调销售为主。周边小散户春节前基本出清70-80%存栏,剩余少部分仍有体重350斤左右的肥猪存栏。 冻品库存:企业冻品库容3000吨,并未进行冻品入库,一方面因为分割人员偏紧,另一方面认为3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月现货延续弱势。 疫病情况:往年正月十五后人员流通增加,疫病影响加剧,但由于广西地区规模化猪场占比提升,2023年疫病影响较轻,周边仅存在零星的蓝耳和小飞混合感染的情况。 二次育肥:部分二育养户认为4月现货价格弱势运行,届时考虑进场。当地二育的养殖规模通常为年出栏300-500头的养户,大多不会满负荷饲养。 行情判断:虽然对比往年同期,2月消费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生猪消费已经达到峰值,供应将持续增长,并不看好全年行情。 2.3 调研样本3:生猪养殖 养殖规模: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约11万头,育肥出栏165万头,2021年育肥出栏120万头,计划2023年实现年出栏200万头目标。企业经营模式为放养,周边自繁自养散户数量明显减少,多数以3000头以上的专业育肥场为主。 生产效能:企业母猪品质较高,实际生产效能变化幅度小,料肉比控制在2.6上下。2022年华东异常高温对母猪配怀存在影响,繁殖障碍因素使得华东区域部分分场窝均健仔数可能不降反升。 出栏均重:2022年出栏体重约为245斤,2023年计划将出栏体重提升至250斤,广西养殖公司出栏均重大多在230-250斤区间。企业各月月度出栏量维持均衡,单月出栏16-18万头。预计3-4月会进行季节性增重,增重计划会导致被动降低出栏量,预计月均出栏量或下降5-10%。 养殖成本:自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后,企业主动降低饲料中玉米占比,使用高粱、糙米替代部分玉米,菜粕、葵粕替代豆粕,菜粕占比7%。现阶段外购仔猪的养殖成本(未核算死亡率)在7.5元/斤,自繁自养成本7.8元/斤,实际上市率93-94%。 疫病情况:2月南宁地区部分种猪场存在疫病情况,2023年1-2月较2022年同期更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南宁附近屠宰不开心猪较多。由于疫病季节性特性非常明显,尤其5-6月雨季值得关注。 二次育肥:目前南方以仔猪育肥为主,二次育肥减少。 行情判断:2023年1-2月行业仍处于亏损阶段,肥标价差从2月中开始转正,预计现货价格将逐步回升至成本线上,下半年要关注二季度现货印证情况,7-8月份价格或开启上行。 2.4 调研样本4:生猪屠宰 屠宰情况:全市5家屠宰企业共计日屠宰量约为2000头,旺季可达到2500-2600头,近几年由于受到疫情和猪价的影响,冬季屠宰量增幅较为有限。企业当前日屠宰量为400-500头,去年同期为500头,通常暑假后宰量季节性上升,旺季日屠宰量可达700头左右。 采购情况:当地市场消费热鲜肉为主,周边大体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企业转向从南宁周边中型规模场采购生猪,出栏体重在260-300斤,冬季体重在400斤左右。 屠宰利润:通常毛白价差在3-3.4元/公斤为自营盈亏平衡线。 冻品入库:企业对于行情较为悲观,并未进行冻品入库,库容空置。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疫病情况:2022年雨季周边存在疫病情况,2023年雨季仍有风险。 二次育肥:南方二次育肥群体较少,不具备上规模的条件,散户多数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 2.5 调研样本5:生猪养殖 养殖规模:目前企业的生猪产能主要在南方,其中广西占比超过50%,省外占比约40%,全部为放养模式,广西、云南、四川、海南、贵州都有产能分布。2022年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在12万头左右,2021年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8-9万头左右,实际增量约2万头,2022年生猪出栏量约为200万头,预计2023年生猪出栏量可达到250-270万头。 引种情况:企业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引种两批,种猪年更新率达到30%,在猪种选择上,企业认为丹系猪更具优势,产仔率明显提升,2022年上半年更换丹系母猪,母猪生产效能得到提高,当前PSY达到30头,相较前值28头提升了2头。 出栏体重:企业生猪出栏体重约为240-250斤,与2022年同期相近。养户会根据市场调整出栏体重,如果肥标价差较大,顺势压栏群体将明显增加。当前广西大猪已基本被市场消化,300斤以上的肥猪存栏量偏少。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整体出栏体重呈下降趋势,低于240斤的猪均难以流通,体重继续下降空间有限。 养殖成本:企业使用木薯、高粱、小麦来替代玉米、豆粕以降低饲料成本,并维持高PSY等优势,2022年企业生猪养殖全成本约7.5元/斤。当前仔猪价格在600元/头,预计外购仔猪育肥的成本约为8元/斤。 3. 调研总结:南方产业结构变迁, 3.1 调研总结 产能情况:广西地区气温及周边养殖环境适宜,近年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本次调研方反馈,区域内集团企业产能占比接近70%,大多数以放养模式扩张,散户存量大幅下降;然而,集团场占比不断提升,毛猪外调价差缩小,产业进一步扩张空间有限。 出栏均重:春节前广西地区基本完成肥猪清栏,集团场出栏均重多为230-250斤,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本地消费习惯多为热鲜白条,260-280斤毛猪较为热销,部分集团计划3-4月逐步进行增重。 养殖成本:由于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广西地区临近东南亚,企业大量采购木薯、杂粕替代玉米及豆粕,且生产效能及存活率均较高,大多数养企综合成本16-17元/公斤。 冻品库存:南方市场以鲜品消费为主,且集团企业扩张速度较快,屠宰企业多数较为悲观,2月并未及进行大规模入库动作。 疫病情况:广西集团养企占比提升后,疫病影响远不及北方地区,2023年关注雨季(5-6月)疫病影响程度。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5 3.2 投资建议 根据调研总结,广西养殖行业以集团场为主,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春节前集团及散户积极出栏,肥猪存栏占比大幅下降,节后出栏均重延续下降趋势,体重接近2022年同期水平,供应压力较年前明显降低。从产能维度来看,2020年-2021年各集团场在广西地区加速扩张,产能优化兑现于2022年,然而,受限于企业现金流及市场饱和度,2023年产能边际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24年出栏量增幅随之下降。从消费维度来看,春节后人员流通加速,猪肉消费复苏,屠宰端2月白条鲜销同比好转,且南方地区倾向于热鲜消费,屠宰端口入库积极性偏低,不及北方地区入库进度。南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已逐步由调入区转向调出区,未来将成为主要定价区域之一;然而,短期来看,广西地区集团场3-4月将进行季节性增重,阶段性供应量减小,5-6月雨季或存在疫病影响,且2023年供应边际增量缩小,仍需关注需求修复程度,现货价格下方存在支撑,关注远月合约成本线下做多机会,若盘面给出较高利润,产业考虑适时套保。 3.3 主要风险 生猪的主要风险点在于现货下跌持续时间和幅度超预期 ,二次育肥节奏变化过快,疫病影响超过预期,进而影响期现货节奏。 期货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内容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泰君安期货的专业投资者参考。本内容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若您并非国泰君安期货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阅读、订阅或接收任何相关信息。本内容不构成具体业务或产品的推介,亦不应被视为相应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建议。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