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各部门提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财政延续积极定调持续发力。3月5日,发改委提请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从巩固拓展抗疫成果、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个方面对我国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规划; 同日,财政部提请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与2022年相比,今年财政对稳投资促消费将有所加力,预计科技、教育、就业、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等有望获得更多财政加持;7日,国家外管局公布数据,2月外汇储备下降,黄金储备连续四个月增加,虽然2月外汇储备下降,但目前我国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在未来保持基本稳定;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此番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将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利于统一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将进一步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金融监管工作的统筹和提升,改革传递出重视科技创新研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信号,从此我国迈入“一行一局一会”的时代。 海外:欧美市场承压,日本央行政策待观望。3月6日,德意志银行预言如果日本央行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同时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日元将暴涨60%,但这两个条件在短期内均不太可能实现,预计短期日元汇率不会出现剧烈变化;6日,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表示,将于4月3日推出基于美元/离岸人民币期货的期权,CME称此期权能够增加交易量,并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对我国而言,离岸人民币期权有助于满足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截至当地时间6日,年初以来的欧洲债券发行总额超过5320亿美元,创史上同期最高纪录,但目前欧洲通胀仍高,核心通胀反弹,5日拉加德重申,3月会议欧洲央行很有可能将基准利率再提高50个基点,随着借款成本继续上升,市场情绪回落,强劲发行量中长期或难延续;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联储面对依旧持续紧张的核心服务通胀,可能会选择加快加息步伐,市场对前期联储能顺利进行货币政策转向乐观情绪开始出现反复,联储再度放鹰使得今年美债利率持续高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高频数据:上游:本周英国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上升0.21%至84.02美元/桶,铁矿石、阴极铜期货结算价周环比上升0.45%和0.06%;中游: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上升2.12%,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升0.02%,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周环比下降0.79%;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下降22.15%,汽车零售表现同比回升;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下降2.81%,猪肉价格周环比上升0.40%。 下周重点关注:美国2月谘商会就业趋势指数(周一);PPI、美国2月CPI、英国1月失业率(周二);中国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消总额、调查失业率、美国2月PPI(周三);日本1月工业产出、欧央行利率决议(周四);欧元区2月CPI、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周五)。 风险提示:欧美经济承压,国内复苏不及预期。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各部门提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财政延续积极定调持续发力 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改委提请审查计划草案。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计划草案报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出去年总结和今年工作的部署。2022年,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稳定:GDP达到121万亿元,增长3.0%,年末失业率为5.5%,CPI上涨2.0%;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供给体系质量稳步提升;改革开放、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2023年,我国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目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CPI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保证新增就业、稳定失业率等。计划草案提出十点主要任务:一,巩固拓展抗疫成果,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二,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发展高水平科技、数字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八,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九,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十,完善民生政策,稳就业、增收入、稳价格,加快建设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今年将进一步强化能源等大宗商品、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随着疫情影响降低,我国经济有望以消费为中心稳定提振。 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仍将延续发力,科教、就业等领域有望获更多支持。财政加持3月5日,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财政收支政策主要从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企业活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民生保障以及发展和安全方向加力,与2022年的提法相比,今年财政对稳投资促消费将有所加力,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800亿元,较去年增加400亿元。从2023年的预算安排来看,收入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00亿元,增长6.7%,中央和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00165亿元和117135亿元,分别增长5.6%和7.6%,地方财政或有较快恢复性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增长3.6%,剔除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转移支付仍保持较大规模。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30亿元,增长5.6%,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外交国防、文旅传媒及灾害防治、债务付息、卫生健康的支出占比较去年有所提升。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7890亿元,增长6.5%,重点保障教育、科技等领域,地方支出236740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赤字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增量赤字全部由中央财政贡献,地方赤字保持平稳,体现出中央财政发力的特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收入安排为78169.9亿元,增长0.4%,增速由去年实际下降20.6%转为小幅增长,意味着财政预计今年地方土地收入或逐步企稳。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17962.99亿元,增长6.7%。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净利润下降,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358.4亿元,下降5.8%,而预算支出为3468.81亿元,增长2.2%。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预计为3%,较2022年的2.8%有所抬升,但仍处于“警戒线”内,体现出政策张弛有度,仍将积极稳妥推进风险防范化解,预计科技、教育、就业、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等有望获得更多财政加持。 2月外汇储备下降,黄金储备连续四个月增加。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32亿美元,较1月末下降513亿美元,降幅为1.61%。2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从汇率变化来看,美元指数2月内从102.09涨至104.99,涨幅为2.82%,美元兑在岸人民币从6.75回升至6.93,涨幅为2.67%。其他主要非美元货币均有所贬值,欧元兑美元回落2.65%,日元兑美元回落4.43%,英镑兑美元回落2.43%,非美货币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降低。从海外资产价格变化来看,美国标普500、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在2月累计下跌2.62%、4.19%、1.11%,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上涨1.62%,日经225指数上涨0.36%,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月结束时比上月高出将近40个基点,创下9月以来最大月度升幅。然而从进出口情况来看,今年1-2月我国贸易顺差为1168.8亿美元,扩大6.8%,保持顺差扩大态势,对外汇储备形成支撑。另外,中国2月末黄金储备报6592万盎司,价值1202.83亿美元,连续第四个月增加。一是美国1月份通胀数据超预期,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美元指数上扬使得黄金价格回落,为央行增持黄金提供机会; 二是央行适度减持美债,代而增持黄金等其他外汇资产,有助于央行进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已由2013年末的408.35亿美元,大幅增加至现在的1202.83亿美元。三是,鉴于未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通过增持黄金,可以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的波动幅度,确保外汇储备金额继续平稳波动。虽然2月外汇储备下降,但目前我国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具有较好持续性,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在未来保持基本稳定。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一行一局一会”时代开启。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此番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存续5年的“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被“一行一局一会”取代。监管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原来“一行两会”下设的消保部门、监管部门分别进行合并,有利于统一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将进一步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金融监管工作的统筹和提升。融资方面,证监会由直属事业单位升级为直属机构,原本由发改委审核的企业债发行划归证监会,更好地统一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管理;同时,结合之前推出的全面注册制,此举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回顾国务院机构改革历史:改革开放之初,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围绕专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1998年,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形成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一行三会”为主导的分业监管格局;2017年设立金融稳定和发展委员会,2018年3月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自此,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入了金稳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一委一行两会”为主导的时代;今年的机构改革拉开了“一行一局一会”时代的帷幕。整体来看,今年的改革传递出重视科技创新研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信号,利好科创企业的融资与发展。 1.2海外:欧美市场承压,日本央行政策待观望 日本:德银预言日元将暴涨60%,短期内预计较难实现。3月6日,德意志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如果日本央行此后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结束其数十年来始终维持的超低利率政策,而同时美联储则在加息达到峰值后进入新的“降息周期”的话,那么日元汇率将飞涨,美元兑日元汇率将从当前的136重挫至85,10年期日债收益率将攀升至2%-2.5%。 美元兑日元的走势与美日央行间的货币政策选择紧密相关:从日本方面看,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全球发达经济体央行集体加息时,日本央行仍维持超低利率政策不变,所以目前日元汇价低于公允价值。去年年底,日本央行意外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日元大幅上涨。自1月中旬达到峰值以来,日元大体上持续回落,年初迄今跌约3.6%。随着通胀加剧,日本央行放弃宽松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日本央行政策前景也在发生变化,新行长植田和男将于本周上任,其之前表态“央行目前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