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76%;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45%、环比-48%,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1294%、环比-50%。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 清洁能源业务积极稳健发展,22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LNG价格同比大幅增长与LPG业务量价同比大幅增长所致。LNG、PNG业务方面,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国内外天然气中枢价格整体上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2年我国液化天然气均价为6828元/吨,同比+37%。在终端气价水平整体偏高大环境下,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池、LNG船运、国际信用、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国际业务的稳定顺价模式,规避跨期风险敞口,通过价价联动、背靠背交易、协议顺价等方式,构建不同类型资源与客户的匹配关系,强化国际、国内业务顺价能力,公司22全年LNG、PNG等产品销量达146万吨,同比-25%,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27%。 LPG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在巩固民用气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强化在化工原料用气市场的布局与投入力度,化工原料气业务取得积极突破。在新项目拓展方面,公司与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等相关方达成协议,拟共同投资建设液化烃码头项目(5万吨级),并与惠州港公用液体化工码头、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湖南宇新化工等相关方共同投资建设配套LPG仓储基地,打造“码头+库区”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湖南宇新化工可降解塑料项目、化工园区的其他潜在客户相关项目以及公司LPG业务提供一体化配套服务。 公司2022年度LPG产品销量达198万吨,同比+11%,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同比+33%。未来,随着下游需求进一步回暖,天然气价格中枢不断回落,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依托产业链优势发展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公司盈利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能源服务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依托LNG船运、LNG接收与仓储、LNG槽运等业务与资产上游资源方提供井口天然气回收利用配套作业业务,形成能源服务业务并重点推动。目前公司自主控制8艘运输船,其中4艘LNG船舶(2艘自有,1艘待交付,1艘在建),4艘LPG船舶(2艘租赁,2艘在建),据公司测算,全部LNG、LPG船舶投运后,年周转能力预计达400-500万吨。22全年公司能源物流业务实现营收2.7亿元,实现毛利0.98亿元,实现毛利率36%。 在特种气体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延伸LNG业务产业链,将内蒙森泰BOG提氦项目由点到面拓展为氦气业务,公司高纯度氦气设计产能为36万方/年,全年氦气产量约18万方。同时,公司根据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确定了氢气业务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巨正源和国鸿氢能开展合作,利用自身原料气开展“天然气重整制氢”业务,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向电子特气等领域拓展,形成特种气体业务,拓展公司新利润增长点。公司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和主营的清洁能源业务共同形成“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在发挥业务协同性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投入和重点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质量,公司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打造“海气+陆气”双气源,有效推进“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战略:2022年度,公司积极推进“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的LNG业务发展战略,把陆气资源整合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外延式并购方式推进优质资产布局,并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11月30日,森泰能源100%股权已变更登记至公司名下,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森泰能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2022年6月,公司成为华油中蓝第一大股东,森泰能源与华油中蓝二者共有近100万吨/年陆上LNG产能,公司将在“陆气资源”方面获得重要支点。 2022年10月21日,公司与中国油气控股签署了《重组意向协议》,拟参与中国油气控股重组获得煤层气资源。未来,公司将正式形成“海气+陆气”双气源格局,有效降低单一气源对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波动;其次,公司的市场辐射范围将从华南区域快速扩展至西南及西北区域,走出华南市场;再次,上市公司将借此优势快速切入到LNG汽车加气市场,有效扩展终端应用领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战略不断推进,清洁能源业务积极稳健发展,依托产业链优势发展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培育新业绩增长点,未来发展动能强劲。因此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7、15.18、18.03亿元,折算EPS分别为2.01、2.43、2.8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风险,研发风险,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表1: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