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扩内需优供给,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扩内需优供给,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扩内需优供给,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6日 宏观经济 扩内需优供给,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宏观解读 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 伍超明、胡文艳、李沫、孟则 事件: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宏观政策取向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 核心观点: 一、扩内需和优供给有机结合: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和增强发展主动性。把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内需的同时优化供给结构,并且以供给的优化为主线,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效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这一逻辑主线和发展思路,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理解5.0%左右的GDP增速和12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目标:一是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一体两面关系,经济增长的背后实际上是就业问题,5.0%的GDP增速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200-1300万,两个目标是基本匹配的;二是5.0%的GDP增速兼顾了2025 和2035年目标,能与近三年4.5%的平均增速衔接,同时给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三是预计为应对超预期因素预留了部分空间。 三、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方面,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均有所上调,财政扩张力度适度加大,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增强政策效能;完善税费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减税降费规模回落,但继续着力助企纾困,以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货币方面,预计总量保持适度,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将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调整,不排除未来降准的可能性,但降息概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对小微、绿色、科技等领域保持有力支持。 四、2023年重点工作:扩内需,优供给,提信心,防风险 (一)扩大内需:把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作用。一方面,消费恢复和扩大有空间、有条件、有支撑,有望成为经济回升的主动力。其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是核心抓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有效带动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提振全社会投资需求。 (二)优化供给: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内外部深 刻变革,从供给侧推动生产函数变革,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务之急,关键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赋能;三是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等作用。 (三)提振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提振民企、外企信心。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如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四)防范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化解地产风险、严控隐债规模。首先是深化金融体制 改革,压实各方责任,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这项工作在今年防风险任务中,排名首位;其次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最后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预计2023年存量隐性债务的化解力度有望加大,城投平台新增融资将延续收缩态势。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一是预计今年单位GDP能耗调降压力大,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落实前期政策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等九大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三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目录 一、扩内需和优供给有机结合: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和增强发展主动性4 二、如何理解5.0%左右的GDP增速和12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目标4 (一)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一体两面关系4 (二)5.0%左右的增速兼顾了2025和2035年目标,同时给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5 (三)预计为应对超预期因素预留了部分空间5 三、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6 (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增强精准性6 (二)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高质量发展7 四、2023年重点工作:扩内需,优供给,提信心,防风险8 (一)扩大内需:把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作用8 (二)优化供给: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9 (三)提振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提振民企、外企信心10 (四)防范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化解地产风险、严控隐债规模11 (五)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12 一、扩内需和优供给有机结合: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和增强发展主动性 把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内需的同时优化供给结构,并且以供给的优化为主线,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效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这一逻辑主线和发展思路,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 对于国内外发展环境,报告明确提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其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内部环境面临“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为应对内外部问题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先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是应对外部冲击和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其次是供给侧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力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实现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给经济增长装上“核动力”。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十四🖂’重大工程”,而这些工程大多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能扩大当前有效投资,又能推进未来技术创新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项目,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等,这无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找准扩大有效需求和优化供给的有机结合点,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而且是应对外部遏制、提高发展主动性、增强增长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这一逻辑和思路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中体现充分。 二、如何理解5.0%左右的GDP增速和12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目标 (一)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一体两面关系 经济增长的背后实际上是就业问题。报告将2023年的经济目标设定为5.0%左右,同时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定为1200万人左右,两个指标是基本匹配的。原因如下: 2009年以来我国单位GDP带动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即就业弹性)下降趋势明显,如每亿元GDP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从2009年的31.6人/亿元降至2022年的10.0人/亿元。如果按照2022年的就业弹性计算,2023年实际GDP增速保持5.0%左右,那么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200-1300万人,略高于1200万人左右的预期目标(见图1)。此外,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同样是防风险的需要。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债务数据,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利息支出总额超过每年GDP多增部分(见图2),表明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有助于债务的可持续和金融风险的防范。 城镇新增就业与就业弹性(万人,人/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预测 1,500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政府预期目标 就业弹性:实际(右轴) 1,29540 1,200 30 1,000 20 500 10 0 0 180000 亿元 利息支�总额 GDP增量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图1: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是稳就业的需要图2: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是防风险的需要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资料来源:WIND,财信研究院资料来源:BIS,财信研究院 (二)5.0%左右的增速兼顾了2025和2035年目标,同时给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 一是5.0%左右的增速,兼顾了2025和2035年目标的实现。根据十九届�中全会 “十四🖂”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要“到‘十四🖂’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 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据测算,实现“十四🖂”目标要求人均GDP保持4.2-4.6%的最低年均增速,而实现2035年翻一番目标要求4.5%的最低增速(见图3)。今年5.0%左右的增速目标,显然能满足2025和2035年目标的最低增速要求。 二是能与近三年平均增速衔接。2020-2022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分别为2.2%、8.4%、3.0%,三年平均增速为4.5%。因此,2023年5.0%左右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能与过去三年实现平稳衔接,另一方面也能与去年3.0%的低增速完成平稳过渡。 三是给高质量发展预留空间。对今年GDP增速的预期,去年底疫情期间市场预测均值在5.0%左右甚至以下,但在年初疫情过峰后,市场平均预期水平提高到5.5%左右甚至以上,明显高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水平。因此,相对于市场预测均值,今年增速目标相对保守。对于其中原因,我们认为是给高质量发展预留出部分空间。这一点确实在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指出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量”和“质”目标,“质”居前,表明高质量发展是主题,是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减“量”是为了更多地提“质”。 (三)预计为应对超预期因素预留了部分空间 除了给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外,不排除给应对超预期因素留出空间的可能。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加上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地缘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对于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我国经济来说,这种扰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大和小的区别。从今年看,全球发展环境对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内,我国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需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中取得平衡,也有预留出政策空间的必要性。 2017-01 2017-07 2018-01 2018-07 2019-01 2019-07 2020-01 2020-07 2021-01 2021-07 2022-01 2022-07 2023-01 人均GDP和年均最低增速要求(%,美元) 人均GDP(右轴)年均GDP增速最低要求 6.0 5.0 4.0 3.0 2.0 1.0 0.0 5.3 5.1 4.5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5,960 49,959 12,556 20,820 财政赤字率目标(%) 4.0 3.6 3.5 3.2 3.0 3.0 2.8 2.8 2.6 2.5 2.0 1.5 1.0 0.5 0.0 图3:实现不同目标的人均GDP年均最低增速图4:财政赤字率小幅上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财信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财信研究院 三、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对于宏观政策基调,报告明确提出“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但删除了经济工作会议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提法,同时增加“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内容。这表明2023年宏观政策有望保持连续性并适度加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但将更加注重精准有效性,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支持高质量发展。 (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增强精准性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