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金融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金融2023-03-06戴志鋒、邓美君中泰证券温***
金融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重点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 2023年03月6日 [Table_Title] 评级:增持(维持) 分析师 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Email:daizf@r.qlzq.com.cn 分析师 邓美君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2 Email:dengmj@r.qlzq.com.cn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42 行业总市值(百万元) 9,522,527 行业流通市值(百万元) 6,212,954 [Table_QuotePic] 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简称 股价 (元) EPS PE PEG 评级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0 2021 2022E 2023E 招商银行 38.25 3.8 4.69 5.4 5.96 10.07 8.16 7.08 6.42 增持 平安银行 14.29 1.45 1.83 2.3 2.67 9.86 7.81 6.21 5.35 增持 宁波银行 30.78 2.38 2.85 3.38 4.02 12.93 10.80 9.11 7.66 增持 江苏银行 7.30 1.02 1.33 1.66 2.02 7.16 5.49 4.40 3.61 买入 苏州银行 7.53 0.77 0.93 1.18 1.46 9.78 8.10 6.38 5.16 买入 备注:最新股价对应2023/3/5收盘价 报告摘要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认为有两大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2023年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更偏向稳;二是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  金融风险防范的三个角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风险领域以及未来走向。1、金融体制改革: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相较于往年,报告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作为第五项工作任务,新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且放在重要位置,下阶段重点观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一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2、风险的领域: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房地产政策的防风险。提出 “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预计主要就是托底、防风险和稳增长(支持居民实际居住需求)。2)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报告提到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该提法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预计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表内外的债务或将通过银行表内信贷展期、和债券市场来推进替换。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稳健,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进一步严格遏制。  未来地方债务风险走向:暴雷可能性小。1、目前来看:“压实各方责任”或表明中央兜底全面置换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核心仍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2、展望未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发展中解决风险。1)如果经济发展较好,则要逐渐打破刚兑的模式,实施“点”破而不是“面”破,解决长尾风险。2)如果经济发预期较弱:政策的底线思维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暴雷也不太可能出现。3、预计不暴雷的情况下,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时间换空间,期限结构调整以及利率下调,风险向后延展;二是继续通过专项债、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增加对地方政府的支持。  经济政策稳中求进,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1、三重因素考量下,GDP目标5%稳健务实:估计是在一季度恢复超预期的背景下出于三个考量:一是外需走弱,出口仍有较大压力;二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留有空间,包含了主要靠内需驱动的考虑;三是给金融风险防范留有空间,包括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等。在这样的背景下,5%的目标是务实稳妥的。2、货币政策预计稳健精准,降息降准预期更加谨慎。报告去掉了2022年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扩大新增贷款-35%-30%-25%-20%-15%-10%-5%0%5%10%沪深300 银行(申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行业点评报告 规模”等表述。结合央行表态以及一季度复苏态势,判断总量宽松应该是很难看到了,预计政府对于近期降息、降准政策的出台应该会更加谨慎,或为下阶段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保留货币政策调整空间。3、财政政策预计适度加力,中央赤字、专项债目标适度提升。赤字率目标约3%,高出去年0.2个点,适度增加中央政府赤字率。专项债目标约3.8万亿,高于去年3.65万亿,但增幅不大,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的专项债目标,均低于去年实际投放规模4.04万亿。  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两条主线。银行股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之前要看政策预期,如今政策预期落地后,下阶段就要看经济的持续性。近期超预期数据会支撑银行股近期行情,未来银行股的持续性要看经济的持续性,因此我们仍然坚持两条主线,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第一条选股主线是修复逻辑:地产回暖+消费复苏,看好招行、宁波、平安、邮储。第二条选股主线是确定性增长逻辑:收入端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仍是优质区域城商行板块,看好宁波、苏州、江苏、南京、成都。 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行业点评报告 内容目录 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 5 - 1.1 三重因素考量下,GDP目标5%稳健务实 ....................................................... - 5 - 1.2 财政政策预计适度加力,中央赤字、专项债目标适度提升 .......................... - 6 - 1.3 货币政策预计稳健精准,降息降准预期更加谨慎 ........................................ - 7 - 二、金融风险防范的三个角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风险领域以及未来走向 .... - 8 - 2.1 金融体制改革: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 - 8 - 2.2 风险的领域: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 9 - 2.3 未来地方债务风险走向:暴雷可能性较小 ................................................... - 9 - 三、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和确定性增长两条主线- 10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行业点评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对比 .............................................................. - 5 - 图表 2: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 ............................................... - 7 - 图表 3: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债目标(万亿) ............................................... - 7 - 图表 4: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 ............................................... - 8 - 图表 5:各项贷款利率走势 ................................................................................ - 8 - 图表 6: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风险防范的表述 ............................................... - 9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行业点评报告 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认为有两大重点,一是2023年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更偏向稳;二是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 1.1 三重因素考量下,GDP目标5%稳健务实  GDP目标稳中求进,更偏向稳。5%的GDP增长目标是偏稳妥的,估计是在一季度恢复超预期的背景下出于三个考量:一是外需走弱,出口仍有较大压力;二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留有空间,包含了主要靠内需驱动的考虑,不走投资驱动的老路,而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和弹性仍待观察,在居民收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的修复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给金融风险防范留有空间,包括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等。在这样的背景下,5%的目标是务实稳妥的。 图表 1: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对比 指标 2021 2022 2023 GDP增速 6%以上 5.5%左右 5%左右 CPI增速 3%左右 3%左右 3%左右 货币政策(稳健)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加大实施力度 精准有力 财政政策(积极) 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提升效能 加力提效 M2与社融增速 与GDP名义增速匹配 与GDP名义增速匹配 与GDP名义增速匹配 宏观杠杆率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00万以上 1100万以上 1200万以上 失业率 5.5%左右 5.5%以内 5.5%左右 进出口 量稳质升 保稳提质 促稳提质 汇率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地方专项债预算 3.65万亿(21年实际值3.58万亿) 3.65万亿(22年实际值4.04万亿) 3.8万亿(低于22年实际值) 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 7.8万亿 9.8万亿 财政支出 总规模增加 增加2万亿 赤字率 3.2%左右 2.8%左右 3%左右 一般性支出 压减非刚性支出 严控一般性支出 严控一般性支出 中央预算投资 0.61万亿 0.64万亿 消费 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消费持续消费,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提升消费能力 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6 - 行业点评报告 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信贷 扩大信用贷款,增加首贷户优化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 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利率 推动实际贷款进一步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真实下降 普惠 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0%以上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 税负 抗疫特殊政策退出,加强对小微企业优惠 减税力度只增不减,减少25000亿 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一般工商业电价 继续推动降低 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 医保人均补助 增加30元 增加30元 粮食产量 1.3万亿斤以上 1.3万亿斤以上 1.3万亿斤以上 GDP能耗情况 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 统筹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控制 控制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