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认为有两大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2023年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更偏向稳;二是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的三个角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风险领域以及未来走向。1、金融体制改革: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相较于往年,报告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作为第五项工作任务,新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且放在重要位置,下阶段重点观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一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2、风险的领域: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房地产政策的防风险。提出“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预计主要就是托底、防风险和稳增长(支持居民实际居住需求)。2)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报告提到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该提法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预计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表内外的债务或将通过银行表内信贷展期、和债券市场来推进替换。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稳健,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进一步严格遏制。 未来地方债务风险走向:暴雷可能性小。1、目前来看:“压实各方责任”或表明中央兜底全面置换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核心仍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2、展望未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发展中解决风险。1)如果经济发展较好,则要逐渐打破刚兑的模式,实施“点”破而不是“面”破,解决长尾风险。2)如果经济发预期较弱:政策的底线思维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暴雷也不太可能出现。3、预计不暴雷的情况下,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时间换空间,期限结构调整以及利率下调,风险向后延展;二是继续通过专项债、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增加对地方政府的支持。 经济政策稳中求进,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1、三重因素考量下,GDP目标5%稳健务实:估计是在一季度恢复超预期的背景下出于三个考量:一是外需走弱,出口仍有较大压力;二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留有空间,包含了主要靠内需驱动的考虑; 三是给金融风险防范留有空间,包括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等。在这样的背景下,5%的目标是务实稳妥的。2、货币政策预计稳健精准,降息降准预期更加谨慎。 报告去掉了2022年“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等表述。结合央行表态以及一季度复苏态势,判断总量宽松应该是很难看到了,预计政府对于近期降息、降准政策的出台应该会更加谨慎,或为下阶段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保留货币政策调整空间。3、财政政策预计适度加力,中央赤字、专项债目标适度提升。赤字率目标约3%,高出去年0.2个点,适度增加中央政府赤字率。专项债目标约3.8万亿,高于去年3.65万亿,但增幅不大,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的专项债目标,均低于去年实际投放规模4.04万亿。 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两条主线。 银行股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之前要看政策预期,如今政策预期落地后,下阶段就要看经济的持续性。近期超预期数据会支撑银行股近期行情,未来银行股的持续性要看经济的持续性,因此我们仍然坚持两条主线,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 第一条选股主线是修复逻辑:地产回暖+消费复苏,看好招行、宁波、平安、邮储。第二条选股主线是确定性增长逻辑:收入端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仍是优质区域城商行板块,看好宁波、苏州、江苏、南京、成都。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 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认为有两大重点,一是2023年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更偏向稳;二是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 1.1三重因素考量下,GDP目标5%稳健务实 GDP目标稳中求进,更偏向稳。5%的GDP增长目标是偏稳妥的,估计是在一季度恢复超预期的背景下出于三个考量:一是外需走弱,出口仍有较大压力;二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留有空间,包含了主要靠内需驱动的考虑,不走投资驱动的老路,而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和弹性仍待观察,在居民收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的修复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是给金融风险防范留有空间,包括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等。在这样的背景下,5%的目标是务实稳妥的。 图表1: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对比 1.2财政政策预计适度加力,中央赤字、专项债目标适度提升 财政政策预计适度加力,中央赤字、专项债目标适度提升。赤字率目标约3%,高出去年0.2个点,适度增加中央政府赤字率。专项债目标约3.8万亿,高于去年3.65万亿,但增幅不大,而且单从目标来看均高于去年,但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的专项债目标,均低于去年专项债实际投放规模4.04万亿,去年财政支出规模实际较大。今年虽目标略高,但整体维持适度加力。 图表2: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 图表3: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债目标(万亿) 1.3货币政策预计稳健精准,降息降准预期更加谨慎 货币政策预计稳健精准,降息降准预期更加谨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中提到:“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去掉了2022年报告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的表述。结合央行的最新表态以及一季度的经济复苏态势,我们判断总量宽松应该是很难看到了,预计政府对于近期降息、降准政策的出台应该会更加谨慎,或为下阶段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保留货币政策调整空间。 图表4: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 图表5:各项贷款利率走势 二、金融风险防范的三个角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风险领域以 及未来走向 2.1金融体制改革: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相较于往年,报告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作为2023年的第五项工作任务,新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且放在重要位置,表明化解金融风险是和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针对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将通过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下阶段重点观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一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2.2风险的领域: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房地产政策的防风险。一方面,针对房地产风险,提到的仍然是“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表示在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的基础上,防止风险向金融系统无序蔓延;但同时又提到了“防止无序扩张”,表示要控制好道德风险,不刚兑。另一方面,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角度,提出要“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因此综合来看,预计房地产政策主要就是托底、防风险和稳增长(支持居民实际居住需求)。 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针对地方政府债务,报告提到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该提法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预计落实到操作层面,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表内外的债务或将通过银行表内信贷展期、和债券市场来推进替换。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稳健,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进一步严格遏制。 图表6: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风险防范的表述 2.3未来地方债务风险走向:暴雷可能性较小 目前来看:“压实各方责任”或表明中央兜底全面置换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核心仍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展望未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发展中解决风险。1、如果经济发展较好,则要逐渐打破刚兑的模式,实施“点”破而不是“面”破,针对某些地方政府可能会暴露出的问题,落实解决该部分长尾风险。2、如果经济发展压力较大:政策的底线思维仍然是比较重要的,考虑到系统性风险,大面积的暴雷也不太可能出现。 因此综上,整体看地方政府债务暴雷可能性小。在不暴雷的情况下,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时间换空间,如报告里提到的期限结构调整以及利率下调,将债务风险向后延展;二是如果地方政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继续通过专项债、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增加对地方政府的支持,缓解地方政府压力。整体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坚持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两条主线。银行股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之前要看政策预期,如今政策预期落地后,下阶段就要看经济的持续性。近期超预期数据会支撑银行股近期行情,未来银行股的持续性要看经济的持续性,因此我们仍然坚持两条主线,修复逻辑和确定性增长逻辑。第一条选股主线是修复逻辑:地产回暖+消费复苏,看好招行、宁波、平安、邮储。第二条选股主线是确定性增长逻辑:收入端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仍是优质区域城商行板块,看好宁波、苏州、江苏、南京、成都。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