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 总量研究 共促发展合力,经济蓄势待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习 要点 事件: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核心观点: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为此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实现发展合力。我们认为,宏观政策将在全局层面上取得更好的协调效应,让经济“休养生息,乘势而上”: (一)经济目标“稳中求进”。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目标定于5%左右,处于市场预期的下沿水平,但体现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和经济形势下,决策层对经济增长目标不冒进、对于逆周期政策空间不过度消耗,为未来留出政策冗余量的思路。5%左右的增速目标,也是稳定新增就业需求、并化解存量就业压力的底线要求。 (二)财政:发力提效,专项债可使用资金达5万亿,稳投资力度不减。一方面,在地方可用财力较为有限的背景下,赤字率上调至3%,中央财政扩张,保障财政的必要支出强度;另一方面,结合去年未使用的1.2万亿专项债资金,专项债 实际可使用资金约为5万亿,保障重大项目支出资金和基建增速维持高位。 (三)货币:结构性工具挑大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支持,但总量政策也不会急于退出,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也保证政策的持续性。 (四)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改善居民收入;以住房消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为抓手,预计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将持续发力,稳定地产行业景气度。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政策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兼顾发展与安全;国企改革方面,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高核心竞争力;能耗方面,能耗强度下降,但不设置具体目标,留有适当弹性,重点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风险提示:全球地缘风险抬升、国内疫情反弹、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赵格格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100010755-23946159 zhaogege@ebscn.com 分析师:刘文豪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70004 021-52523802 liuwh@ebscn.com 分析师:刘星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121040088 021-52523880 liuxc@ebscn.com 联系人:杨康 021-52523780 yangkang6@ebscn.com 联系人:顾皓阳 021-52523826 guhaoyang@ebscn.com 联系人:查惠俐 021-52523873 zhahuili@ebscn.com 相关研报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第二篇(2022-10-17) 统筹防疫与经济,力争最好结果——2022年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2022-07-29) 坚定5.5%目标,政策全面转暖——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2022-04-29) 爬坡过坎,不负“春光”——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2022-03-06) 以更全面的稳,迈向更高质量的均衡——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 (2021-12-11) 宏观经济 目录 一、共促发展合力,经济蓄势待发3 二、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加强政策协调配合4 2.1积极的财政加力提效,赤字率上调至3.0%5 2.2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结构性工具挑大梁6 三、着力扩需求:提消费、稳投资、稳地产8 3.1基建:实际可使用资金达5万亿,稳投资力度不减8 3.2消费:优先位置,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9 3.3房地产:供需两端齐发力,防范化解风险10 四、持续深化改革,形成发展合力11 4.1产业: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11 4.2能耗:能耗强度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12 4.3国企改革:分类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12 五、风险提示13 图目录 图1:5%的增速目标是实现就业的内在要求4 图2:疫后三年,消费对经济贡献走弱,净出口走强4 图3:2023年财政加力提效,赤字率有所上调5 图4:2.46万亿留抵退税对2022年税收收入影响较大5 图5:2023年专项债支出节奏继续呈现出前置特征9 图6:2022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在64%左右9 图7:2020-2022年,住户超额存款共计10万亿元10 图8:疫情后,居民消费倾向明显回落10 图9:30大中城市成交量企稳,达到2021年水平11 图10:2023年2月,一线城市环比由负转正,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保持下跌,但跌幅收窄11 图11:历年两会中关于“能耗”的相关表述梳理12 图12:2020年以来,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显著缩窄12 表目录 表1: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安排3 表2: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财政”的表述梳理6 表3: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部分的表述6 表4:2月以来,中低能级城市和地区,继续出台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11 表5:近期国企改革相关政策梳理13 一、共促发展合力,经济蓄势待发 事件: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核心要点梳理: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我们认为,宏观政策将在全局层面上取得更好的协调效应,让经济“休养生息,乘势而上”: (一)经济目标“稳中求进”。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于5%左右,处于市场预期的下沿水平,但体现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和经济形势下,决策层对经济增长目标不冒进、对于逆周期政策空间不过度消耗,为未来留出政策冗余量的思路。5%左右的增速目标,也是“稳就业”,尤其是化解存量就业压力的底线要求。 (二)财政:发力提效,专项债可使用资金达5万亿,稳投资力度不减。一方面,在地方可用财力较为有限的背景下,赤字率上调至3%,中央财政扩张,来保障财政的必要支出强度;另一方面,结合去年未使用的1.2万亿专项债资金, 专项债实际可使用资金约为5万亿,保障重大项目支出资金和基建增速维持高位。 (三)货币:结构性工具挑大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支持,但总量政策也不会急于退出,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也保证政策的持续性。 (四)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改善居民收入;以住房消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为抓手,预计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将持续发力,稳定地产行业景气度。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产业政策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兼顾发展与安全;国企改革方面,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高核心竞争力;能耗方面,能耗强度下降,但不设置具体目标,留有适当弹性,重点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表1: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安排 重点工作任 务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一) 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稳企业保就业 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 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 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 创新,培育新动能 扩大内需战略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四) 三大攻坚战 释放内需潜力 脱贫攻坚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外资 乡村振兴 扩大内需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六) 区域协调 区域协调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乡村全面振兴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七) 扩大消费、促进投资 绿色发展 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八) 全面开放新格局 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民生福祉 绿色低碳发展 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九) 保障、改善民生 全方位对外开放 保障、改善民生 (十) 保障、改善民生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光大证券研究所 二、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5%左右”,基本处于市场预期的下沿水平。这一目标延续了过去几年来经济增速目标“区间化”的提法,体现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和经济形势下,决策层对经济增长不冒进、坚持“稳字 当头、稳中求进”的宏观调控思路。2014年4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所谓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 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也是“稳就业”,尤其是化解存量就业压力的底线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落实落细 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颇为严峻,2023年面临更大挑战。据教育部,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加上2022年尚未落实去向的毕业生, 同时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可能达到1400万。因此,今年对于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疫情以来的三年,在党中央着力稳就业的举措下,经济增速虽然承压,但每年就业任务均超额完成,每一个点GDP增长平均拉动新增城镇就业271万人,高于疫情前204万的均值水平(2016年至2019年)。假设2023年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与疫后三年持平,则5%的GDP增速基本可以实现1357万人的就业目标,在满足今年就业要求的同时,基本化解2022年未落实就业压力。 图1:5%的增速目标是实现就业的内在要求图2:疫后三年,消费对经济贡献走弱,净出口走强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GDP增速 同比拉动) GDP增速 (%) 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高校毕业生 (万人) 1个百分点的GDP增速拉动新增就业(万人) 2016 6.8 1314 765 193 2017 6.9 1351 795 196 2018 6.7 1361 820 203 2019 6.0 1352 834 225 2020 2.2 1186 874 539 2021 8.4 1269 909 151 2022 3.0 1206 1076 402 2020至2022 三年平均 4.5 1220 953 271 2023E 5 1357 1158 271 9(%,对GDP 8 7 6 5 4 3 2 1 0 -1 2022 2020-2021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 三年平均 资料来源:教育部,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2023年数据为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为了满足经济增速目标,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提出,要“加强政策协调配 合”。这一提法,延续了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所提“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以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我们理解,今年的宏观政策将在全局层面上取得更好的协调效应,让经济“休养生息,乘势而上”。 2.1积极的财政加力提效,赤字率上调至3.0%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基本一致。财政的加力提效,意味着2023年财政总基调持续积极:一是,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