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压铸新秀,冲压主业迎产品+客户+术+产能四重突破 —博俊科技(300926)公司深度报告 技 陆嘉敏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S150052206000113816900611 lujiamin@cindasc.com 王欢汽车行业分析师S150052210000318643122434 wanghuan1@cindasc.com 相关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研究 公司深度报告博俊科技(300926)投资评级买入上次评级 博俊科技沪深300 60%40%20% 0% -20%-40% 22/0322/0722/11 资料来源:万得,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公司主要数据收盘价(元)30.6052周内股价波动区间16.76-34.00(元)最近一月涨跌幅(%)-4.61总股本(亿股)1.55流通A股比例(%)100.00总市值(亿元)47.11 资料来源:万得,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CINDASECURITIESCO.,LTD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邮编:100031 博俊科技:一体压铸新秀,冲压主业迎产品+客户+技术+产能四重突破 2023年03月03日 本期内容提要: ⯁聚焦冲压业务,产品、客户持续突破。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21年于深交所上市。产品覆盖整车上下车体,车身模块化产品,仪表台骨架总成等;零部件产品种类覆盖转向系统、动力系统、车门系统、天窗系统等。公司主要客户为蒂森克虏伯、伟巴斯特、德尔福等国际优秀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吉利、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主机厂中。近几年公司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稳健。2022Q1-Q3公司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64.7%;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34.4%。 ⯁冲压件行业格局较分散,供应体系重构下集中度有望提升。我们测算得出2021年汽车冲压件市场规模约1060亿元,根据代表性的冲压件公司营收测算得出,各个公司的市占率较小,约2%或者3%以内,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往冲压业务零部件厂商格局分散的原因主要在于,主业聚焦在汽车传动、框架等小零部件业务上,难以获得规模化优势。而随着车企竞争逐步激烈,车型研发周期缩短,车企更有意愿将白车身结构件交给零部件厂商研发、生产,在此供应体系变化的基础上,具有先发优势的冲压件厂商有望跑出,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公司产品+客户+技术+产能迎来四重突破,有望率先跑出。1)产品突破:公司原有冲压件产品主要应用在转向、动力系统等,单价在2-10元不等。近两年产品逐步升级至白车身总成件,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2)客户拓展:公司供应身份逐步由Tier2转变至Tier1,公司2020年前五大客户均为外资零部件集团,2022年前三季度吉利/理想/赛力斯/长安均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营收占比分别为19%/9%/8%/6%。3)技术突破:公司“热冲压设备+热成型工艺+激光焊接技术”布局完善,公司于2018年开始布局轻量化业务,2019年新增产线和设备主要围绕热冲压产线、自动化焊接产线、激光焊接产线等新技术布局。目前汽车轻量化量产技术主要围绕热成型高强度钢进行,公司在较早布局的情况下,热成型工艺进入收获期。4)产能突破:公司通过IPO,拟发可转债募投扩产,产能的扩张可以较好支撑现在的充沛订单需求。而且公司目前六大生产基地可做到就近配套附近主机厂,巩固和主机厂的稳定配套关系。公司在四方面迎来重要突破,有望在格局重塑的情况下率先跑出。 ⯁布局一体压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特斯拉率先采用一体压铸工艺,其他主机厂如蔚来、小鹏等陆续跟进。应用部件逐步由底盘向车身拓展,轻量化趋势下,一体压铸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预计一体压铸部件2025年、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476.4、2021.1亿元,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58%、225%。公司布局一体压铸技术,已购买5台3500T-9000T大型压铸机,有望打开公司长期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主业迎来产品、客户、技术、产能四重突破,业绩有望高速增长。同时布局一体压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预测公司2022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2.2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56.1%、70.1%、69.5%,对应EPS为0.85、1.44、2.45元,PE为36.1/21.2/12.5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4年17倍目标PE,对应目标市值6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一体压铸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产能推进不及预期等。 重要财务指标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2020A549 2021A806 2022E1,294 2023E2,127 2024E3,413 增长率YoY% 5.2% 46.8% 60.6% 64.4% 60.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67 84 131 224 379 (百万元)增长率YoY% 5.6% 25.2% 56.1% 70.1% 69.5% 毛利率% 29.0% 24.2% 20.7% 21.3% 21.4% 净资产收益率ROE% 7.7% 8.9% 10.4% 15.2% 20.8% EPS(摊薄)(元) 0.43 0.54 0.85 1.44 2.45 市盈率P/E(倍) 70.43 56.28 36.05 21.19 12.50 市净率P/B(倍) 5.45 5.01 3.74 3.22 2.59 资料来源:万得,信达证券研发中心预测;股价为2023年03月02日收盘价 目录 投资逻辑6 1、聚焦冲压业务,产品、客户持续突破7 1.1专注汽车冲压件,股权结构集中7 1.2产品覆盖面较广,零部件和白车身均有布局7 1.3客户结构优质,从国际零部件厂商拓展至自主品牌车企8 1.4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稳健9 2、冲压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四重突破下有望优先跑出11 2.1冲压件行业基盘较大,供应体系重构下集中度有望提升11 2.1.1空间:全球金属冲焊件将以3.9%年均复合增速增长11 2.1.2趋势:热成型技术由引进走向成熟,进入收获期12 2.1.3格局:车企研发周期缩短促供应体系转变,集中度有望提升14 2.2公司产品、客户、技术、产能迎来四重突破17 2.2.1产品结构升级,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17 2.2.2客户拓展,供应身份由Tier2转至Tier118 2.2.3“热冲压设备+热成型工艺+激光焊接技术”布局完善18 2.2.4募投扩产,就近配套巩固优势20 3、布局一体化压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1 3.1轻量化趋势下一体化压铸空间广阔21 3.2各厂商纷纷布局抢先机,业绩贡献在即23 4、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评级24 4.1盈利预测及假设24 4.2估值与投资评级25 5、风险因素25 表目录 表1:热冲压成形技术和冷冲压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对比12 表2:冲压件公司梳理15 表3:公司2019年新增产线和设备19 表4:截至2022Q3公司账面净值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情况20 表5:公司募投项目情况20 表6:常见轻量化材料对比21 表7:铸造工艺对比22 表8:分业务收入预测(百万元)24 表9:可比公司估值25 图目录 图1:公司发展历程7 图2:公司股权结构7 图3:公司业务8 图4:分业务收入(亿元)8 图5:各业务毛利率情况8 图6:客户情况9 图7:2021年前五大客户9 图8:前五大客户营收(亿元)及占比9 图9:公司近几年营收(亿元)及增速10 图10:公司近几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10 图11:公司近几年ROE水平10 图12:公司近几年毛利率和净利率10 图13:公司近几年各项费用率情况11 图14:公司应收/应付规模在收入中占比11 图15:公司付息借款(亿元)和资产负债率11 图16:公司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亿元)11 图17:冲压件市场空间(亿美元)12 图18:热冲压成型分为直接热冲压和间接热冲压13 图19:热成型工艺的发展历程(国内国外对比)13 图20:国内某些车企在热成型工艺上的应用情况14 图21:2021年冲压件格局14 图22:可比公司营收增速对比16 图23:可比公司净利润增速对比16 图24: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16 图25:可比公司净利率对比16 图26: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对比17 图27: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对比17 图28:可比公司管理费用率对比17 图29:可比公司期间费用率对比17 图30:产品结构升级18 图31:客户结构转变18 图32:公司热成型工艺流程19 图33:研发费用(亿元)及研发费用率20 图34:研发人员数量(人)及占比20 图35:产地分布,就近配套21 图36:奥迪A8车身连接技术23 图37:一体化压铸空间测算(亿元)23 图38:一体化压铸厂商布局24 投资逻辑 聚焦冲压业务,产品、客户持续突破。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21年于深交所上市。产品覆盖整车上下车体,车身模块化产品,仪表台骨架总成等;零部件产品种类覆盖转向系统、动力系统、车门系统、天窗系统等。公司主要客户为蒂森克虏伯、伟巴斯特、德尔福等国际优秀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吉利、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主机厂中。近几年公司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稳健。2022Q1-Q3公司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64.7%;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34.4%。 冲压件行业格局较分散,供应体系重构下集中度有望提升。我们测算得出2021年汽车冲压件 市场规模约1060亿元,根据代表性的冲压件公司营收测算得出,各个公司的市占率较小,约2%或者3%以内,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往冲压业务零部件厂商格局分散的原因主要在于,主业聚焦在汽车传动、框架等小零部件业务上,难以获得规模化优势。而随着车企竞争逐步激烈,车型研发周期缩短,车企更有意愿将白车身结构件交给零部件厂商研发、生产,在此供应体系变化的基础上,具有先发优势的冲压件厂商有望跑出,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公司产品+客户+技术+产能迎来四重突破,有望率先跑出。1)产品突破:公司原有冲压件产品主要应用在转向、动力系统等,单价在2-10元不等。近两年产品逐步升级至白车身总成件,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2)客户拓展:公司供应身份逐步由Tier2转变至Tier1,公司2020年前五大客户均为外资零部件集团,2022年前三季度吉利/理想/赛力斯/长安均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营收占比分别为19%/9%/8%/6%。3)技术突破:公司“热冲压设备+热成型工艺+激光焊接技术”布局完善,公司于2018年开始布局轻量化业务,2019年新增产线和设备主要围绕热冲压产线、自动化焊接产线、激光焊接产线等新技术布局。目前汽车轻量化量产技术主要围绕热成型高强度钢进行,公司在较早布局的情况下,热成型工艺进入收获期。4)产能突破:公司通过IPO,拟发可转债募投扩产,产能的扩张可以较好支撑现在的充沛订单需求。而且公司目前六大生产基地可做到就近配套附近主机厂,巩固和主机厂的稳定配套关系。公司在四方面迎来重要突破,有望在格局重塑的情况下率先跑出。 布局一体压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特斯拉率先采用一体压铸工艺,其他主机厂如蔚来、小鹏等陆续跟进。应用部件逐步由底盘向车身拓展,轻量化趋势下,一体压铸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预计一体压铸部件2025年、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476.4、2021.1亿元,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58%、225%。公司布局一体压铸技术,已购买5台3500T-9000T大型压铸机,有望打开公司长期的成长空间。 1、聚焦冲压业务,产品、客户持续突破 1.1专注汽车冲压件,股权结构集中 专注汽车冲压件,产品范围覆盖广泛。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