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序言 5 概述 8 过去一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除了银行业的低估值 31 迈向可持续金融新时代 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2)2 序言 过去一年,全球银行业虽然业务收入和净息 差因利率上行而有所提高,但是在地缘政治动荡、通胀压力、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整体局势难言乐观。在2021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中,我们提出全球银行业“大分化时代来临”,领先银行与落后者的业绩差异将持续扩大,并且建议银行把握战略决策黄金期,在九大方面重点发力(详见《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1)》)。2022年全球银行业绩表现也存在强烈的区域差异,并且随着经济放缓,银行业的分化将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各银行需要努力打造 “攻守兼备、面向未来”的能力:短期着力提升韧性,长期则向面向未来的平台模式转型,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其中,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势不可挡,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果断行动,打造企业韧性 打造企业韧性是成功渡过当前动荡时期并确保未来增长、打造未来盈利能力的关键,银行应在六个方面提升韧性。 —财务韧性:通过夯实存款、重新配置和重新定价来优化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状况,同时升级计量工具,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净收入结构受利率和风险成本影响最低的银行,业绩将会最优,银行应持续优化成本收入比。 —组织韧性:重点聚焦在1)平衡敏捷与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人员部分内嵌(flow-to-work)到敏捷小组和流程中,协助团队了解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并识别工作推进中的风险点和机会点,实现业务与风险权责共享。2)强化危机过程管理,培养 管理层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不确定性的敬畏心理,形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文化。3)塑造员工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利益管理,建立与员工的互惠关系;关注员工个人需求和心理健康,积极推动对话,建立起与员工的情感纽带。 —业务韧性:结合业务、风险和内控视角,提升现有运营模式:1)从业务角度,通过客户研究和市场调研挖掘洞见,评估现有运营模式是否能满足当前客户偏好和市场需求;2)从风险角度,通过情景模拟,衡量现有运营模式是否能在负面冲击下确保业务的持续性开展;3)从内控的角度,端到端梳理日常运营流程,识别关键风险点。 —建立数字韧性和技术韧性:升级系统运维管理,推进系统运维标准化,统一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软件,并规范运行和审计步骤;此外,网络攻击仍然构成严重风险,银行应具备完备且面向未来的技术基础设施及卓越的数据安全能力。 —创新韧性:建立“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机制,为高效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提高容错阈值,在明确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试探客户反馈,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持续更新迭代产品和服务。 —声誉与品牌韧性:增强对声誉与品牌风险管理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以预防为主,实时监测社交媒体动向,掌握舆情发展趋势,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前瞻性预警系统;在当前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下,及时处理客户诉求和负面媒体报道。 积极布局,迈向可持续金融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使命。随着极端气候、社会环境不平等等问题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加剧,联合国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亦不例外。“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开启了我国可持续转型新时代。作为经济融通枢纽,金融业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领先金融机构对可持续战略议题的关注点早已从“做不做”变成“如何做”,可持续金融最初以可再生能源融资为主,而在下一个时代,可持续金融将撬动大量资本、推动向低排放未来的深刻转型;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可持续转型正处于关键窗口期。麦肯锡通过深入研究全球领先金融机构最佳实践,提出金融行业高管最关注的五大可持续发展主题,更好帮助金融机构抓住可持续发展机遇: —绿色融资:中国绿色融资市场近几年高歌猛进,但绿色融资规模在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偏低,仅为8%,并存在收益低、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挑战,有较大提升空间。以 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置清晰可量化的融资目标、优选细分主题赛道、创新融资产品及优化相应业务模式、提供绿色顾问服务、强化支撑体系以及积极开展外部沟通,快速推进可持续融资业务,打造行业影响力。 —可持续投资:从产品创新到全面整合,将可持续全面纳入资管业务模式。不论是全能资管公司、机构投资者还是另类投资公司,可持续发展都已经成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重点推动的战略议题。全能型资管公司正积极将可持续融入公司评级、入池、投资策略制定和投后风险监测全流程,机 构投资者正在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委托方要求的可持续投资框架和配置策略,而另类 资管公司一方面积极捕捉可持续带来的新兴投资机会,同时也在探索将可持续能力提升作为赋能被投企业的抓手之一。 —碳中和与碳市场:推动双碳战略落地的助推器。金融机构除实现自身脱碳目标外,作为金融中介帮助实体经济企业脱碳对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大价值。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投融资和投后管理,风险管理能力,碳交易市场做市、经纪等一系列多元化金融服务引导和加速实体经济企业脱碳。 —社会责任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普惠的关键抓手。社会责任和金融普惠是领先金融机构未来的关键议题。金融机构可以落地优化治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全流程消保管理与监督、宣教沟通和数字化与科技赋能四大举措,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气候风险管理:气候风险是领先金融机构最关注的新兴风险之一。随着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特定行业客户及投融资业务组合的影响加剧,它正在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风险种类,全球领先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推动建立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银行来说,气候风险治理政策、业务组合调整和气候风险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气候风险敞口压力测试、保险资金投资策略优化、气候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的优先级较高。 尽管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多重巨大挑战,2022年中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并在科技创新、风险管理、经营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随着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稳步增长,银行业需要打造面向未来的经营模式,迈向“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概述 “有时数十年如白驹过隙,而有时几周的变化 堪比数十载”。用这句话总结2022年全球银行业发生的种种情形恰如其分:波澜不惊的十年戛然而止,通胀压力呼啸而至,利率飙升,股票、债券、加密货币、中国房地产等各类市场都在经历震荡。 2022年《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研究了在地缘政治动荡及新冠疫情影响下,银行体系面对冲击时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整体局势难言乐观:虽然业务收入和净息差因利率上行而有所提高,但全球半数以上银行的市值低于账面价值。事实上,在不同行业的市场估值中,银行业排名倒数第一,疲软的利润率和较低的增长预期是造成低估值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份年度报告也不尽是悲观内容。尽管全球银行业整体前景欠佳,但其中仍有亮点。在印度和其他高速发展市场,一些领先机构业绩优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亦不乏表现出众者。这里传递出的主要信息是,在“大分化”时代,面对2022年相对较好的回报,世界各地的银行需要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能力,提升其短期韧性的同时,积极捕捉长期机遇,从而实现增长、提高盈利水平。 可持续金融这一快速兴起的行业新主题正是一大契机。我们将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力求拨开炒作和“洗绿”的迷雾,找出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案例。本报告第二章列出了种种证据,表明我们正迈向可持续金融“新时代”,与初期大量资金涌入可再生能源那会不同,而今,银行业客户都在深入探索可持续发展机遇。 2022年麦肯锡全球银行业报告的主要发现: 银行业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并实现反弹,净息差和各类资本比率上升,推动收入强劲增长。银行盈利水平在2022年达到14年高点,预期净资产收益率介于11.5%和12.5%之间。利率在低点徘徊多年后再次走高,推动净息差快速扩大,全球银行业收入增长3450亿美元。目前,全球银行业一级资本比率在14%至15%之间,情况良好,而零售银行、批发银行和财富管理等多个子业务线均受益。 尽管指标在短期内有所改善,但净资产收益率(ROE)依旧疲软,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虽然2022年全球近半数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股本成本,但我们的分析表明,近期净息差的扩大也仅能让全球35%的银行实现高于其股本成本的回报率。 在上述全球基本格局之下,银行业绩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差异。美国许多区域性银行、加拿大主要大型银行以及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印度等国的银行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和利润率上升,而欧洲和中国等其他地区的银行则出现明显的业绩下滑。如此分化导致的一个明显结 果是“新兴市场”概念(在银行业)已经失效,“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质已不再单一:在亚洲既有业绩最好的高增长银行,也有表现最差、增长最低的银行。 随着经济放缓,银行业的分化将进一步扩大。净息差扩大对盈利能力的推动作用可能不会长久,所有银行都面临长期增长放缓问题。亚太地区的银行可能受益于更加乐观的 宏观经济前景,而欧洲银行的未来较为暗淡:在长期衰退情景下,我们估计到2026年,全球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可能将降至7%,欧洲银行则可能低于6%。其净影响可能是行业增长进一步集中在亚洲新兴市场、中国、拉美和美国。我们预计,2021年到2025年全球银行业预期收入增长1.3万亿美元,其中80%左右来自上述地区。 银行业整体估值远低于其他行业。全球银行业总市值在2021年达到16万亿美元峰值,之后在2022年5月前回落至14.5万亿美元。传统银行占到上述估值的一半,另一半来自专业型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后者在5年之前占比仅为30%。银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估值差距大约有一半来自较低的利润率,另一半则源于未来增长乏力——表现为银行业市盈率仅有13倍左右,而其他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则为20倍。目前,只有大约1/6的银行符合“北极星”定义,即兼具高盈利性和高增长。 当下适逢良机,银行应该大胆行动,短期着力提升韧性并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优化资产负债表以及成本和资本状况,有助于银行渡过当前的动荡时期;而构建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能够抵御网络攻击的技术基础设施,对当今的银行尤为重要。长远来看,采用传统业务模式的银行尤其需打造“面向未来”的平台模式,将日常银行业务与复杂融资或咨询服务等不同业务单元分开,以便培养出高度差异化的客户关系。银行还需要把握影响行业发展 的新趋势,如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银行业务之外的产品服务以及高级分析技术。 可持续金融已快速发展为银行业重要主题,而5年前这一主题还鲜有人关注。目前,可持续债券发行量约占债券市场总量的11%,而与可持续性相关的银团贷款约占全球银团贷款市场总量的13%。虽然过去欧洲在可持续债发行上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发放了超过80%的可持续银团贷款,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但北美发行机构已经后来居上。 清洁能源融资是第一阶段增长的主体,但可持续金融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下一阶段,针对低排放发电的投资仍将是重点之一,但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许多新领域也将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包括电气化增长、能源输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行业的减排。单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所需的实物资产这一项,预期就将带来大量支出,每年将为商业金融机构带 来约8200亿美元的直接融资机会。此外,我们估计,2021年至2030年,银行还将为企业提供1.5万亿美元的间接投资资金。 为抓住可持续融资机会并扩大业务规模,银行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目前,仅有小部分银行具备为最活跃的新兴领域提供短期融资的能力,这些领域包括电网级基础设施、绿色氢气、绿色燃料、生物质能以及碳捕捉和碳封存。银行面临信贷风险、项目经济效益复杂且可持续性相关金融产品标准缺失等挑战。然而,新的工具、市场和收入池给各类机构带来新机遇,迈向可持续金融新时代的步伐势不可挡。 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2)7 过去一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除了银行业的低估值 过去12年,全球银行业经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