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2月27日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 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一: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上篇) 核心观点经济研究·宏观专题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到达新拐点。1962-1973年,中国人 口年均增量在2000万左右,在2000年人口增量下降到1000万以下,2019 年下降到500万以下,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减少约为85万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63年(7.51)到1978年(2.72)经历大幅下降,1992-2017年稳定在1.8左右,2021年已下降至1.1附近,已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较低,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从人口的年龄分布来看,老龄化正在加剧。 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 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大比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大比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本文运用Leslie模型基于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等变量和当前的人口特征,按照生育率低、中、高(分别为1.05、1.16、1.85)三个方案,预测了2026-2066 年中国人口总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高生育率假设下,人口总数在2036 年达到14.79亿的高峰后逐渐下降,在2066年降至13亿,劳动人口在2066年下降至7.2亿,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2056年达到32%高点后开始下降,人口的平均年龄在2015年上升至46.57岁。在中生育率假设下,2066年人 口总数降至10.28亿左右,劳动人口降至5.6亿。在低生育率假设下,2066 年人口总数降至10亿左右,劳动人口降至5.3亿,65岁以上老人的占比上 升至接近39%,人口的平均年龄从当前39岁上升至54.45岁。风险提示:政策调整滞后,测算变量出现重大变化。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联系人:薛冰021-609331580755-81981373 dongdz@guosen.com.cnxuebing1@guosen.com.cnS0980513100001 基础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10 社零总额当月同比-1.80 出口当月同比-9.90 M212.60 市场走势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疫情期间中国实物产能稳步增长,疫后经济修复的关键在就业》——2023-02-17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房地产的经济贡献分析》——2023-02-16 《美国经济增长专题研究-美国M2增速历史性转负,是否意味着经济衰退?》——2023-02-15 《海外经济展望-如何看待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2022-12-06 《波折中的持续改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2-12-0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内容目录 1.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4 1.1人口规模出现下降4 1.2总和生育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 1.3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5 2.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6 2.1育龄女性逐渐减少6 2.2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7 2.3女性育龄延迟8 2.4生活及幼儿养育成本上升9 2.5疫情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10 3.中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0 3.1预测方法及数据11 3.2预测结果12 参考文献14 风险提示15 图表目录 图1:中国人口出生死亡人数(万人)4 图2: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5 图3:总和生育率变化的国际对比5 图4: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美元)与总和生育率水平对比5 图5: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6 图6:201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6 图7:202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6 图8:203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预测(亿人)6 图9:中国育龄女性人数(亿人)与占比变化(%,右轴)7 图10:中国粗结婚率与粗离婚率变化(‰)7 图11:韩国与中国香港结婚率变化(‰)8 图12:中国女性分年龄生育人口占比(%)8 图13:部分国家女性首次生育年龄(岁)及同比增加(%,右轴)8 图14:部分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9 图15:中国居住开支占可支配支出比例(%)9 图16:2022年中国可支配支出构成(元,%)9 图17: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亿元)及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右轴)10 图18:各国居住开支占可支配支出比(%)10 图19:新冠疫情期间青年人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10 图20:中国人口变动趋势(亿人)12 图21: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动趋势(%)12 图22:15-64岁人口变动趋势(亿人)13 图2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变动趋势(%)13 图24: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岁)13 图25:劳动人口抚养比变动趋势(%)14 图26:少年儿童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变动趋势(%)14 表1:总和生育率的三种方案12 1.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1人口规模出现下降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到达新拐点。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22 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减少约为85万人。近60年来, 中国出生人口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63年的出生3000万下降到1979年的1738 万,此后波动上升至1987年的2550万。1987年之后中国人口波动下行,特别是 2016年以后增加了下行的速度,从2016年出生1883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1000 万以下。近60年来,年死亡人数缓慢上升,从七十年代的600万左右,上升至当 前的1000万。 从人口整体增量来看,1962-1973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量在2000万左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人口增量下降到 1000万以下,2019年下降到500万以下,2021年人口增量仅为48万。 图1:中国人口出生死亡人数(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1.2总和生育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总和生育率(totalfertilityrate)是指在育龄期间,每位女性平均的生育子女数,用于表示生育水平的高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63年(7.51)到1978年(2.72)经历大幅下降,1978年之后下降较为平稳,特别是在1992-2017年稳定在1.8左右。2017年为1.81,此后下降速度加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28,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生育率水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将造成出生人口的下降,进而导致总人口的下降。 图2: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较低。世界主要国家也经历了人口总和生育率下降的阶段,但是从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数据来看,总和生育率在经历了大幅下降之后保持平稳,近40年间保持在1.1-2的区间内,多数年份在 1.5左右。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法国、美国、巴西、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79、1.66、1.64、1.56、1.53和1.3,高于中国2021年的1.16的水平。而中国2021年已下降至1.1附近,已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偏低。从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总和生育率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我国位于世界人均GDP和生育率的平均水平的下方,相较于一定的总和生育率,我国的人均GDP更低;相较于平均的人均GDP,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更低。 美国 韩国 沙特阿拉伯 中国 印度 南非 图3:总和生育率变化的国际对比图4: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美元)与总和生育率水平对比 资料来源:各国统计局,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世界银行,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1.3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 中国人口在各年龄阶段的分布表现出老龄化在加剧。2000年时中国人口略像三角形,即年轻人较多,老龄人较少,中年人居中;2011年人口结构向纺锤形发展,年轻人口逐渐减少,人口向中年集聚;2021年,纺锤形的“纺锤”在变小,一方 面中年人口在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在增加;据本文初步预测,到2031年中国 60岁以上人口明显增多,中年人口继续减少。 图5: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图6:201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7:202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亿人)图8:2031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预测(亿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测算 2.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 2.1育龄女性逐渐减少 15-49岁的育龄女性的减少与中国出生人口下降密切相关。2011年中国育龄女性 达到近些年的峰值3.84亿,此后逐渐下降,至2021年降至3.17亿。同时,育龄 女性在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28.49%,此后逐渐下降,至2021年占比 22.4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 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 图9:中国育龄女性人数(亿人)与占比变化(%,右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2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 结婚率下降直接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中国结婚率在1982年之后至2005年表现出波动中小幅下行,2005-2013年开始逐步上行,从6.3‰增长到了9.92‰,2013年之后,中国结婚率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 粗结婚率下降的同时,中国离婚率逐步上升的趋势明显,从2002年的0.9‰,上升至2020年的3.1‰,2021年中国开始推行“离婚冷静期”制度,粗离婚率有所下降。 图10:中国粗结婚率与粗离婚率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民政部,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结婚率下降是城镇化进程的表现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更多的人口进入城镇生活,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导致适龄青年推迟结婚年龄或者选择不婚。从韩国、中国香港的发展经验来看,结婚率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图11:韩国与中国香港结婚率变化(‰) 资料来源:韩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香港统计处,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3女性育龄延迟 近些年来,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 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女性生 育年龄的峰值从2000年的24岁增长到2020年的27岁。同时,中国初育年龄10年间增长了14%,增速高于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水平。 图12:中国女性分年龄生育人口占比(%)图13:部分国家女性首次生育年龄(岁)及同比增加(%,右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中国民政部,OEC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中国女性育龄的延迟与劳动参与有关。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更高,2021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