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建银国际]:二十大报告策略简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二十大报告策略简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

2022-10-16赵文利、刘思桐、宋林建银国际李***
二十大报告策略简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

投资策略 二十大报告策略简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二十大报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清晰的政策方向。政策能见度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具战略性投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 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指出:“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 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 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意味在新发展格局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将持续为经济赋予新动能,包括航空航天、前沿信息技术及生物制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政策有力支持,将持续健康成长。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报告要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涵,即“中国式现代化是1)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报告亦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实体经济发展,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 国、数字中国”,并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 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表明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数字金融新基建夯实发展,均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和方向。 关于对外开放,报告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并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 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 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显示我国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持续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动能。 文化发展方面,报告亦称:“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 赵文利 (852)39118279 cliffzhao@ccbintl.com 刘思桐 (852)39118014 scarlettliu@ccbintl.com 宋林 (852)39118267 lynnsong@ccbintl.com 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构建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均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向。今年初冬奥会成功举办,及近年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践,为体育产业发展及体育消费提升注入动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方向,为文旅项目和消费、优秀文化影视作品及网络游戏等,带来了新机遇。 民生福祉方面,报告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报告在优化建设住房制度、生育支持与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体系及疫情防控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可见母婴与养老产业、医疗卫生等产业前景广阔。 绿色经济方面,报告要求“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 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碳中和碳达峰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碳目标之下,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受国策支持,且顺应科技 变革,成长确定性高。低碳转型过程中,国家的能源安全亦至关重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亦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方向,为相关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议关注新兴战略性产业、数字经济与新基建、文化与体育消费、医疗健康及绿色低碳等投资主题。 附:二十大报告文字实录链接 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zb/xhwkmh1016/wzsl.htm 表格:党代会报告部分要点一览 十九大二十大 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 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历史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 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 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 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发展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军。 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 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 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 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 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十年来,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 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2020年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 动能新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 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 的预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