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晨会报告2023年2月17日 国都证券 晨会报告 国都证券研究所晨报20230217 【财经新闻】昨日市场 稳预期强信心,各地奏响支持民营企业最强音指数名称收盘涨跌%IPO发行节奏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上证指数3249.03-0.96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产能再上新台阶沪深3004093.49-0.73 深证成指11907.40-1.30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动态与公司要闻】中小综指12509.39-1.59 提前还房贷热度不减,银行应改进服务积极纾解恒生指数20987.670.84欧洲2035年全面“禁燃”,中国车企应把握好先发优势恒生中国企业 指数7089.951.02 恒生沪深港通 【国都策略视点】AH股溢价136.67-0.48 策略观点:短期震荡整固后,基本面复苏有望接力估值修复行情标普5004090.41-1.38 纳斯达克指数11855.83-1.78 MSCI新兴市场1011.140.62 数据来源:Wind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商品收盘涨跌% 纽约原油78.07-0.55纽约期金1845.30-0.07伦敦期铜9055.002.11伦敦期铝2418.001.38 波罗的海干散 货530.00-2.03 数据来源:Wind 研究员王双电话:010-84183312Email:wangshuang@guodu.com执业证书编号:S0940510120012联系人王景电话:010-84183383Email:wangjingyj@guodu.com 独立性申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都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第1页研究创造价值 【财经新闻】 稳预期强信心,各地奏响支持民营企业最强音 多地地方官员近期频频亮明态度支持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释放强烈信号。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31个省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其中,18省重点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受访专家学者认为,保护产权实际是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底线保障,提振信心和预期,当前已有部分地方率先出台具体实施举措,健全完善民营企业精准服务机制,做好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各项工作。 亮明态度力挺民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一段时间各地部署的重点,成为标配。 2月10日,杭州举行全市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据浙江日报当日消息,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网 易集团在内的60家平台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始前,杭州市长姚高员还前往蚂蚁集团走访调研。 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对平台企业予以“高度关注”,更早以前,上海市长调研美团、蚂蚁科技、小红书,北京市委副书记也深入平台企业,走访了美团、抖音等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去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了从行动上肯定平台经济,各地在“言”上,也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给予了高度关注。 比如,民营经济大省福建,主要负责人就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想民营企业之所想、急民营企业之所急。” 在同属民营经济大省的广东,中山市委书记在当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称自己是企业的服务员、后勤部长,“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有总部建设需求,可以直接报给我”,并现场直播发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还有经济大省山东,来自济南长清区的区委书记公开承诺:“企业有困难的时候一定第一时间出现,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言、行上如此高频释放支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积极信号,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修复企业家投资的预期和信心。借用杭州市长姚高员的话来说,之所以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就是要“释放强烈信号”——释放理直气壮全力支持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的强烈信号,支持平台企业做强做优、二次攀登的强烈信号。 保护企业产权 写入地方全年工作 “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止于走访调研,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31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重点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年多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有18个省将工作重心聚焦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对记者表示,之所以聚焦于此,是因为“一个政府为市场提供的底线保障就是对产权与契约的保障”,后疫情时代,我国亟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信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保护产权,实际是要保护企业信心和预期,要强调政府守信,突出政策的前后一致性、连贯性、稳定性,让企业不必担心投资、项目等会因政策变化打水漂。 目前,已有部分地方率先出台具体实施举措。比如,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实施意见,对依法防范和纠正企业家冤错案件、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加强民商事司法保护、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保护涉案企业信息和声誉、强化涉企“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和缩短案件审理周期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钟刚对记者表示,恢复企业信心,既要保护企业经营,也要避免误伤企业,对涉及产权的冤错案件开展常态化纠正和有效防范,是提升企业家信心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是当下的浪潮和今后的趋势,平台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最重要的载体。多位受访学者对记者表示,平台经济中存在众多民营企业,若这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侵犯国家安全、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应果断处理,不能姑息,但对于任何企业,都应该避免运动化执法。 张钦昱告诉记者,应当通过明确监管标准、发布典型案例等方法,让企业清楚监管启动的门槛和条件,防止运动化突击执法、钓鱼执法、报复执法,还应为平台提供行之有效的依法申诉手段。 接下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迈出更大步伐。最高人民法院在1月9日公开的答复函中提到,将研究论证提请立法机关制定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建立民营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组织民营企业家参与案件审理全过程的可行性。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将继续健全完善民营企业精准服务机制、民营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涉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做好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各项工作。 (来源:Wind) IPO发行节奏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资本市场服务企业主体的能力和范畴将进一步扩大。”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2084.39亿元;其中,IPO募资244.53亿元,再融资1839.86亿元。 业内人士预期,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市场不会出现扎堆上市、短期新股供给大扩容局面。新股发行效率有望提高,发行节奏将保持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常态化趋势。A股市场总融资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发行效率提高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鸣锣启动,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发行定价效率提高,更多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将登陆主板。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2084.39亿元;IPO募资244.53亿元,其中,4家沪市主板企业IPO募资63.14亿元,2家深市主板企业IPO募资16.39亿元,金额占比分别为25.82%和6.7%。 杨成长表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既强调服务创新型企业,也强调服务成熟模式企业;既强调服务中小企业,也强调服务大型企业;既强调服务民营企业,也强调服务央企和国有企业。” 市场预期,全面注册制将提升新股发行效率。“以创业板为例,2021年和2022年创业板IPO平均发行数量为172家,相较于注册制改革之前2019年的52家,多发行了120家。”申万宏源研究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许旖珊表示。 从数据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是企业首发募资的主阵地。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今年以来5家创业板企业 IPO募资105.97亿元,5家科创板企业IPO募资48.22亿元,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募资额占IPO募资总额的比例为63.06%。 节奏保持平稳 对于全面注册制实施后的新股发行节奏,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大扩容,监管部门将保持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发行节奏。市场不会出现扎堆上市、短期新股供给大扩容的局面。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答记者问时明确,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保持投融资动态平衡,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注册制IPO常态化以及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发行节奏有望保持平稳,募资额或维持相对高位。“预计2023年A股融资额可能在1.4万亿元至1.8万亿元。其中,IPO募资规模预计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再融资规模预计在0.9万亿元至1.2万亿元,较2022年持平或略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分析。 此外,全面注册制下,保持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上市发行节奏整体可控,对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新股市场将实现平稳过渡,预计A股市场年度IPO融资额约为5500亿元至6000亿元。 市场吸引力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及更多优化措施的推出,有关部门将根据市场承受度,维持相对稳定的发行节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上市融资,A股市场总融资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市场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来源:Wind)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产能再上新台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记者获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 推动产能再上新台阶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再夺丰收,为稳预期、稳物价、稳信心提供了 重要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要求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要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一千亿斤一个台阶,就意味着到1.4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提产能大豆玉米是关键。“近年来,受疫情、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我国粮食与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面临一定挑战,特别是食用油等对外依存度较高。在此背景下,提高这些产品的国内产能就显得非常迫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唐仁健表示,将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多油并举来扩面增产。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在措施上重点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