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看好(维持) 中沙石油石化领域合作带来的投资机会 石油化工行业 国家/地区中国 行业石油化工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9日 核心观点 2022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两国政府和企业达成40余份合作协议或意向。我们认为,中沙在能源、石油石化领域的合作在未来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中沙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和沙特分别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国,且两国能源结构互补,我国需要沙特的原油,沙特需要我国的市场。我国在光伏、 氢能、储能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还可助力沙特实现能源转型。此外,沙特还追求石化的产业升级,17年后我国经历过一轮大炼化的扩建期,积累了足够的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能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炼化设备和EPC企业。而沙特过往与发达国家有过一系列的高端化工品合作,掌握了部分“卡脖子”化工品的生产技术,与之合作有望加速“卡脖子”化工品的国产化进度。 中沙石油石化领域可能的合作模式:基于中沙的禀赋,我们认为双方未来在石油石化领域可能采用以下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沙特扮演我国原油供应伙伴的角 色。第二种模式是我国在新能源以及新建炼厂方面承接沙特的需求,助力其完成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第三种模式是双方在炼厂股权上深度绑定,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让沙特参与到国内的炼化项目中,换取“卡脖子”化工品的早日国产化。 倪吉021-63325888*7504 nij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7120003 袁帅yuanshua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2070002 三个领域有望受益:我们认为以下三个领域有望从中阿合作中受益,首先,中阿之间原油及化工品贸易有望增加,利好油运及化工品运输企业。其次,一座炼厂的投 资动辄超百亿美元,炼化设备企业及EPC企业受益于沙特扩建炼厂。最后是合资炼 高端聚烯烃市场广阔,把握国产化阶段投 资机会 民营大炼化的进击:从成本领先走向工艺领先 2022-12-23 2022-07-19 厂,合资炼厂有望引进沙特的技术,生产“卡脖子”的化工品,提高自身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新时代的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换挡,必将促进中沙各自发展,并正面影响中东和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沙在石油石化领域拥有大量的合作机会,油运化工品运输、炼化设备及EPC和合资炼厂有望从未来的中沙深化合作中受益。建议关注油运化工品运输标的密尔克卫(603713,未评级)、盛航股份(001205,未评级)、中远海能(600026,未评级)、招商南油(601975,未评级),炼化设备及EPC标的中国化学(601117,未评级)、卓然股份(688121,未评级)、兰石重装(603169,未评级)、中国一重(601106,未评级)、科新机电(300092,未评级),及合资炼厂中国石化(600028,增持)、华锦股份(000059,未评级)、荣盛石化(002493,买入)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中沙合作进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高油价对大炼化的影响2022-02-24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1.引言4 2.中沙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4 2.1中国力量助力沙特战略转型4 2.1.1沙特石油转石化需要我国炼化产业5 2.1.2沙特长期结构转型需要我国新能源产业6 2.2中沙合作对我国战略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 2.2.1沙特掌握部分“卡脖子”化工品生产技术9 3.中沙炼化领域可能的合作模式10 3.1沙特扮演我国原油供应伙伴的角色10 3.2我国企业承接沙特炼厂建设的需求11 3.3炼厂股权深度绑定13 4.油运化工品运输、炼化设备及EPC和合资炼厂有望受益14 5.投资建议16 6.风险提示16 图表目录 图1:沙特国家再生能源计划6 图2:我国各月进口沙特原油数量(万吨/月)7 图3:沙特原油出口数量(万桶/日)7 图4:绿氨产业示意图7 图5:不同货币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8 图6:PC供给格局10 图7:POE粒子供给格局10 图8:2021年全球原油贸易图11 图9:油运及化工品运输船大小15 图10:BDTI油运指数15 表1:2017-2022年国内新建及扩建炼化项目一览表5 表2:燃料性能对比8 表3:绿氨与传统合成氨成本比较8 表4:截止到2021年底沙特阿美在海外持股的炼油厂和化工厂9 表5:2021年沙特阿美油气产量11 表6:2018年沙特阿美主要化工品产能12 表7:2018年SABIC主要化工品产能12 表8:沙特阿美主要炼厂产能12 表9:中沙合作项目股权比例14 1.引言 2022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两国政府和企业达成40余份合作协议或意向。新时代的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换挡,必将促进中沙各自发展,并正面影响中东和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我们认为,中沙在石化领域的合作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中沙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和沙特分别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国,我国需要沙特的原油,沙特需要我国的市场。我国原油自给率长期低于30%,需要稳定的原油供应,与沙特的合作有望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在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还可助力沙特实现能源转型。此外,沙特还追求石化的产业升级,17年后我国经历过一轮大炼化的扩建期,积累了足够的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能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炼化设备和EPC企 业。而沙特过往与发达国家有过一系列的高端化工品合作,掌握了部分“卡脖子”化工品的生产技术,与之合作有望加速“卡脖子”化工品的国产化进度。 2)中沙石油石化领域可能的合作模式:基于中沙的禀赋,我们认为双方未来在石油石化领域可能采用以下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沙特扮演我国原油供应伙伴的角色。第二种模式是我国在新能源以及新建炼厂方面承接沙特的需求,助力其完成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第三种模式是双方在炼厂股权上深度绑定,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让沙特参与到国内的炼化项目中,换取“卡脖子”化工品的早日国产化。 3)三个领域有望受益:我们认为以下三个领域有望从中阿合作中受益,首先,中阿之间原油及化工品贸易有望增加,利好油运及化工品运输企业。其次,一座炼厂的投资动辄超百亿美元,炼化设备企业及EPC企业受益于沙特扩建炼厂。最后是合资炼厂,合资炼厂有望引进沙特的 技术,生产“卡脖子”的化工品,提高自身竞争力。 2.中沙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中国和沙特分别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国,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使得两国天然就具备合作基础。而随着近几年能源格局、地缘政治、国家发展的变化,两国之间出现了超越石油买卖、谋求深入合作的契机。我们认为两国各自都具备能够吸引对方的产业和资源要素,如果未来合作能够全面开展,有望实现双赢。 2.1中国力量助力沙特战略转型 从沙特近几年的政策可以看出,其未来发展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个维度。传统能源方面,2020年沙特出台石油可持续发展计划,整合多个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增加投资、提升技术等手段确保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并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在全球范围支持新兴市场发展,消除能源获取障碍。新能源方面,2017年沙特启动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 (NREP),作为“2030愿景”组成部分,目标到2024年拥有27.3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8.7GW。沙特的这两大发展规划,恰好能匹配我国两方面较强的比较优势。我国在2017年后经历了一轮炼化产能升级,石化行业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积累了足够的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能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炼化设备和EPC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助力沙特的石油转石化战略。同时我国在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上拥有突出的制造优势,可助力沙特的长期能源转型。 2.1.1沙特石油转石化需要我国炼化产业 2014年,我国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决定,并在沿海省份规划了七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引入竞争,促进产业升级。过去我国炼厂的产品结构以油品为主,而新投产的炼厂提高了化工品的收率,且在原料的适应性、能耗的高效性上有明显优势,以恒力和荣盛为代表的民营大炼化表现出极强的成本竞争力。民营大炼化的投产不仅提高了国内烯烃和芳烃的自给率,也触发了“鲶鱼效应”。国营炼厂面对压力也加入到了炼化装置升级改造的大潮中,上马的也都是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装备。在这一轮炼化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国产化水平大大提升,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营管理均为国产化。设备方面的国产化率也有提高,截至“十三五”末,以中石化为例,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率创新高,千万吨级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94%,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87%。 表1:2017-2022年国内新建及扩建炼化项目一览表 企业名称 所属集团 新增产能(万吨) 投产时间 类型 云南石化 中石油 1300 2017 新建 中海油惠州二期 中海油 1000 2017 扩建 华北石化 中石油 500 2018 扩建 中海油气泰州 中海油 150 2019 扩建 中化泉州 中化集团 300 2020 扩建 洛阳石化 中石化 200 2020 扩建 中科炼化一期 中石化 1000 2020 新建 镇海炼化 中石化 400 2021 扩建 广东石化 中石油 2000 2022 新建 清沂山石化 清源集团 300 2017 新建 永鑫化工 永鑫化工 350 2017 新建 山东海化 山东海化集团 240 2018 新建 东营石化 中海化工 350 2018 新建 恒力石化 恒力集团 2000 2018 新建 浙江石化(一期) 荣盛集团 2000 2019 新建 中谷石化 中谷石化 500 2019 扩建 珠海华峰 珠海华峰 380 2019 扩建 金诚石化 金诚石化 290 2019 扩建 浙江石化(二期) 荣盛集团 2000 2020 新建 辽宁宝来 辽宁宝来 1000 2021 扩建 盛虹炼化 盛虹集团 1600 2022 新建 资料来源:隆众资讯,东方证券研究所 一批优秀的国内EPC和炼化设备公司在这轮炼化扩产期中脱颖而出。以乙烯装置中的裂解炉为例,裂解炉的综合能耗约占乙烯装置综合能耗的50%-60%,裂解炉的投资又很大,约占整个乙烯装置投资的1/4~1/3。裂解炉的规模化也是炼化设备面临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以3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起点,经过多年的升级改造,目前10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成为了行业内的主流装置。乙烯裂解炉制造的龙头企业卓然股份以打造大型乙烯裂解炉成套装备绿色制造为发展目标,在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制造设计等领域研发先进技术。公司的大型抗结焦乙烯裂解炉先后获得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支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首台套等荣誉。2013年,公司完成出口“马来西亚Titan9万吨/年乙烯裂解炉项目”,首次由中国自主设计,采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工艺,该项目是中国石化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装备的首次成套出口,打破了国外公司对乙烯裂解专用设备国际市场的长期垄断。 透过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则能更清晰地看到炼化国产化的最新全貌。除空分装置采用了德国林德的设备外,恒力大炼化项目所用的加氢反应器由中国二重制造供货,“乙烯三机”由杭汽轮接单,核心静设备由兰石重装提供,非标设备由中石油七建装备制造分公司等制造,主要设备基本都为国产制造供应。可以说2017年开始的国内大炼化行业变革,非常扎实的提升了我国的石化行业竞争力,从工艺、设计、制造、建设、管理、运营等方方面面都培育了新一批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这恰好可以为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