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创新药:行业格局优化,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值得期待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创新药:行业格局优化,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值得期待

医药生物2023-02-06马帅安信证券小***
创新药:行业格局优化,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值得期待

不利因素减弱,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建议关注创新药行业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目前国内创新药指数已回到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位置,考虑到美国加息、流动性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减弱,再叠加行业格局优化、部分疾病领域取得进展、国内创新药企业迎来收获期的背景,我们认为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建议关注行业内创新发展带动的投资机会:包括(1)自身免疫、减重、NASH、乙肝、阿尔兹海默症、肿瘤免疫新靶点等领域的新进展,(2)创新药国际化的新进展。此外,参考海外疫情传播趋势,预计国内可能也会迎来多个传播高峰,我们预计在每个传播高峰期间对于日常预防、轻中症治疗、重症治疗等药物的需求将会增加,有望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创新药行业格局优化,行业内卷有所改善。从支付&收入端、需求&供给端、行业&政策端等多个维度来看,创新药行业格局正在逐渐优化。从支付端看,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稳定增长,对创新药支付能力持续增强;从收入端看,国内Biotech商业化步入正轨,收入持续增长;从需求端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稳中有增;从供给端看,首次IND新药数量、新药IND总体数量、获批上市新药数量均呈一定下滑态势,行业内卷程度减缓;从行业端看,创新药关联交易增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中;从政策端看,简易续约规则有望进一步驱动Biotech创新发展。 2023年多个疾病领域创新进展与创新药国际化进展值得期待。 (1)建议关注行业内某些疾病领域的创新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如自身免疫、减重、NASH、乙肝、阿尔兹海默症、肿瘤免疫新靶点等领域,作为存在较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上述领域患者群体庞大、对应市场空间大。上述领域有望在2023年迎来最新进展,带来新的投资机会。(2)建议关注创新药产品国际化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预计2023年将是国内创新药国际化的大年,可能会有多个产品达成海外授权,多个产品实现海外上市销售。(3)此外,2023年是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首个完整年度,参考海外疫情传播趋势(每年有多个传播高峰),预计国内可能也会迎来多个传播高峰,我们预计在每个传播高峰期间对于日常预防、轻中症治疗、重症治疗等药物的需求将会增加,有望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药进展频频,有望于23H1迎来多个药物上市 建议关注:从创新属性角度,建议关注腾盛博药、康诺亚、歌礼制药;从估值及事件催化角度,建议关注泽璟制药、贝达药业、先声药业;从行业集中度提升角度,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相关疾病领域创新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药国际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1.创新药:行业格局优化,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值得期待 (1)不利因素减弱,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 目前国内创新药指数已回到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位置,考虑到多重不利因素的减弱,我们认为从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从国内创新药指数(A股23家、H股35家、美股5家创新药企业等权重设置)来看,目前国内创新药指数已回到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位置,考虑到2022年创新药指数主要受美国加息、流动性减弱、部分产品出海受挫等影响,而2023年上述多个因素有望得到改善,再叠加行业格局优化、创新药企业迎来收获期的背景,我们认为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 图1.国内创新药指数行情 (2)新冠疫情政策优化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预计还将持续增长 参考海外大型MNC扣除新冠业务收入后的整体收入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广泛传播并不能影响国内创新药行业的整体增长趋势。2023年国内将迎来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首个完成年度,参考海外疫情传播趋势,预计国内可能也会迎来多个传播高峰,通过对海外MNC营收变化的分析,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广泛传播并不能影响国内创新药行业的整体增长趋势。我们统计了无新冠业务的安进、拜耳、渤健、BMS、艾伯维、诺华、诺和诺德、赛诺菲等公司的营业收入,以及有新冠业务的辉瑞、再生元、吉利德、强生、礼来、罗氏、GSK、阿斯利康、默沙东等公司剔除新冠业务后的营业收入,发现上述公司整体营收增长在2020年至2022Q1-Q3的同比增长分别为6.9%、9.3%、2.2%。 图2.全球17个MNC整体营收变化趋势(百万美元) 图3.全球17个MNC整体营收剔除新冠业务后变化趋势(百万美元) 2.行业格局:支付&收入端、需求&供给端、行业&政策端等多个维度格局优化 2.1.支付端: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稳定增长,对创新药支付能力持续增强 支付端: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能力持续增强。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变化来看,2020年至2022年来基本医疗保险收入持续增长;医保支出方面,2022年支出规模在2021年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本期相关支出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仍基本与2021年持平。综合来看,在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能力持续增强。 图4.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变化(亿元) 图5.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变化(亿元) 2.2.收入端:国内Biotech商业化步入正轨,收入持续增长 收入端:国内Biotech商业化步入正轨,收入持续增长。从国内47家上市Biotech(A股20家、H股27家)收入变化来看,国内Biotech企业商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加速,其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总体收入方面,上述47家Biotech在2021年总体收入达303亿元,同比增长达101%,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仍然达到155亿元;收入大于0.5亿的Biotech数量方面,2021年有26家企业,而2022年H1已经达到26家企业。 图6.A股、H股上市Biotech收入变化 图7.收入>0.5亿元A股、H股上市Biotech数量变化 2.3.需求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稳中有增 需求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稳中有增,创新药市场需求有保障。从2022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来看,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总体门诊量仍保持1%的增长,总体出院人次数保持0.1%的增长;具体到创新药使用较多的三级医院,总体门诊量仍保持0.4%的增长,总体出院人次数保持5%的增长。 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2022年1-6月) 2.4.供给端:IND数量、获批上市药物数量呈一定下滑态势,行业内卷有所缓和 供给端:创新药IND数量呈一定下滑态势,研发源头内卷逐渐缓和。从首次IND的创新药数量与IND总体数量来看,2022年相比2021年基本持平且呈一定下滑态势,表明目前创新药行业研发前端供给有所收紧,行业内竞争有所缓和。 图8.首次IND的创新药数量 图9.创新药IND总体数量 供给端:创新药获批数量减少,单个产品放量潜力增大。根据2022国内获批创新药的数据来看,2022年共有39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国内企业(含引进)产品20款、进口产品19款,从获批数量来看相对2021年整体数量上有所减少,进一步表明上市产品供给也有所收紧。 图10.全球创新药获批上市趋势 图11.中国创新药获批上市趋势 截止2022年底,国内创新药企业共有20个创新药(含引进产品)获批上市 表2:2022年国内企业获批上市创新药 2.5.行业端:创新药关联交易增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中 集中度正在逐渐提升中,行业有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近年来,受融资困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Biotech企业创新药管线推进受阻,因此出现了较多Biotech企业与传统创新药企业合作开发相关管线的案例。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这一趋势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Biotech企业与传统创新药企业双赢;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来看,相关交易有望改善行业内卷情况,实现整个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表3:部分Biotech企业与传统创新药企业合作开发项目 2.6.政策端:简易续约规则有望进一步驱动Biotech创新发展 医保谈判规则逐渐明朗,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首次公开。2022年6月底,医保局首次公开谈判药品续约方式分为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简易续约和重新谈判三种形式: ①纳入常规目录管理:非独家药品、或2018年谈判进入目录,且连续两个协议周期均未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的独家药品; ②简易续约:独家药品、本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预估值的200%、未来两年的基金支出预算增幅合理、市场环境未见重大变化、不符合不符合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的条件; ③重新谈判:独家药品、不符合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及简易续约条件的药品。 表4:医保谈判规则 简易续约主要分为两种:调整支付范围和不调整支付范围。注:按照现行简易续约规则,新增适应症后价格降幅将在0%~44%之间。 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以基金实际支出与基金支出预算的比值(基金实际支出与基金支出预算的比值=比值A)为基准,确定支付标准的降幅; 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 ①计算原医保支付范围的降幅,形成初步支付标准;②将因调整支付范围所致的基金支出预算增加值,与原支付范围的基金支出预算和本协议期内基金实际支出两者中的高者相比(未来两年因调整支付范围所致的基金支出预算增加值/本协议期基金支出预算和基金实际支出中的高者=比值B),在初步支付标准的基础上按以下规则调整,形成最终支付标准。 表5:医保简易续约规则 当前简易续约规则利于商业化能力较强的企业,对商业化能力较弱Biotech的产品的创新性、差异化、疗效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当前简易续约规则,小适应症先进医保需要大幅降价,后续再新增大适应症时同样需要重新谈判(无明确规则降幅不可控),此背景下小适应症先不进医保等大适应症获批后同时进医保以控制总体降幅可能为优选策略。对商业化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小适应症获批后不进医保可能对其进院速度影响较小;而对商业化能力较弱的Biotech企业,创新性、差异化、疗效更高产品才有竞争力。 图12.国内创新药研发、上市、进医保趋势 3.创新进展:自身免疫、减重、NASH、乙肝、阿尔兹海默症、肿瘤免疫新靶点等领域进展值得关注 3.1.2023年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自身免疫 经过多年布局,国内自身免疫领域有望在2023年迎来收获期,包括JAK、IL-17A、IL-4R、IL12/23、IL23p19等多个靶点的产品均有望在2023年迎来重要进展,其中: JAK抑制剂:目前国内已有多款国产JAK抑制剂在研,其中进展最快的为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已在NDA阶段;此外,恒瑞医药SHR0302也进展到3期临床阶段,预计有望于2023年递交上市;处于2期阶段的有正大天晴TQ-05105、先声药业与凌科药业联合开发的LNK-01001、高光制药的TLL-018等。 表6:国产在研JAK抑制剂 IL-17A单抗:目前,国内IL-17A单抗中研发进展最快的是百奥泰的BAT-2306(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三生国健的608、恒瑞医药的SHR-1314,均处于3期临床阶段;此外荃信生物的QX002N注射液、智翔医药的GR-1501、康方生物的AK111、君实生物的JS-005处于2期临床阶段。 表7:国产在研IL-17A单抗 IL-4R单抗:目前,国内有多个IL-4R单抗在研,进展最快的为康诺亚生物的CM-310,处于3期临床阶段,有望于2023年申报上市。此外,康乃德生物的CBP-201、荃信生物的QX-005-N、三生制药的611、麦济生物的MG-K10以及康方生物的AK-120等均处于2期临床阶段。 表8:国产在研IL-4R单抗 IL-12/23单抗:目前国内在研的IL12/23单抗中,荃信生物的QX001S、康方生物的AK-101、百奥泰生物的BAT-2206均已在3期临床阶段。 表9:国产在研IL-12/IL-23单抗 IL-23p19单抗:目前国内在研的IL-23p19单抗中,进展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