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月,银行理财破净率呈边际下降 银行理财产品月度跟踪(2023.01) 核心结论 “固收+”及FOF型理财产品动态: 1)“固收+”收益率逐步修复:截至2023年1月31日,“固收+”产品存续 规模已达2.1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4.36%。2019年末至2023年1月末,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银行 2023年02月02日 行业评级超配 前次评级超配 评级变动维持近一年行业走势 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累计收益率分别为17.14%、银行沪深300 12.06%、13.76%,逐步复苏至债市回调前的收益率水平; 2)工银理财FOF产品数量领先:截至2023年1月31日,理财子公司存续的FOF型产品共有221只;工银理财FOF型产品数目最多,共计53只信银理财、农银理财分别为37只、34只。 净值型产品存续情况及净值变动: 1)净值型产品数量相对稳定:截至1月底,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计2.08 万只,较上月环比减少222只; 2)净值波动压力持续:1月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有5,090只,占比 16.16%;1月最后一日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数量为95只,占比8.42%。 发行市场情况:1月最后2个工作日(1.30-1.31)理财产品发行总数为170 款: 2% -2% -6% -10% -14% -18% -22% -26% 2022-022022-062022-10 1)收益类型:发行理财产品共170款,其中保本固定型产品为0款;保本 相对表现 1个月 3个月 12个月 银行 2.20 15.83 -10.58 沪深300 7.99 13.69 -8.38 分析师 浮动型产品为0款;非保本型产品170款,市场占比100%;2)期限类型:3-6个月、6-12个月产品发行数量占比均下降; 3)基础资产:共发行股票产品20款,占比6.64%;债券产品42款,占比 13.95%;利率产品44款,占比14.62%,高于债券类;票据产品4款。与前一周相比,其他类产品占比下降。 到期市场情况:1月最后2个工作日(1.30-1.31)理财产品到期184款: 1)收益类型:非保本型到期产品较前一周占比持平; 2)期限类型:1-3个月、3-6个月期限的到期产品较前一周占比上升; 3)基础资产:股票类、债券类其他类到期产品较前一周占比上升。理财收益情况: 截至2023年1月29日,全市场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个月1.60%、6个月1.80%,均与前值持平。 理财公司产品: 1)发行节奏略有加快:2023年1月,共28家理财公司新发行了理财产品 合计1046只,较上月增加109只。其中,信银理财、华夏理财新发产品数 量分别较上月增加21只、24只,招银理财新发产品数量较上月减少20只; 2)信银理财存续产品数量领先:截至2023年1月末,30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共19,838只。其中,信银理财最多,占比10.39%。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银行经营风险等。 雒雅梅S0800518080002 luoyamei@research.xbmail.com.cn 联系人 张晓辉 13126655378 zhangxiaohui@research.xbmail.com.cn 吴文鑫 17600388299 wuwenxin@research.xbmail.com.cn 相关研究 银行:全面注册制按下“启动键”,对银行影响几何?—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02-01 银行:银行业周度高频数据跟踪 (01.16-01.20)—2023-01-29 银行:银行业周度高频数据跟踪 (01.09-01.13)—2023-01-15 索引 内容目录 一、理财动态追踪5 1.1行业动态5 1.1.1“春节专享”理财产品优势不再,银行主打理财“安全牌”5 1.1.2“提前还贷潮”再起,银行提高还款门槛:收违约金、限制办理名额5 1.1.3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收官,还值得再买吗?6 1.1.4ESG投资迈入“快车道”,社保、主题基金等增量资金在路上7 1.2公司动态7 1.2.1工银理财:发行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7 1.2.2信银理财:积极推动慈善理财业务在浙江上海等地落地开花8 1.2.3光大银行APP焕新升级:持续打造财富管理开放生态平台8 1.3“固收+”产品规模略降,收益率逐步修复9 1.4FOF型理财产品成热点,固收类比重较大9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10 2.1净值化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稳定,净值化转型已取成效10 2.2收益情况:1月最后一日净值负增长产品占比为8.42%10 2.3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结构11 2.3.1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回落11 2.3.2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最大11 2.3.3固收类仍是最主要的净值型产品12 2.4区域性银行存续产品净值化转型走在前列12 2.5可参考理财产品净值情况13 三、发行市场情况14 3.11月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同比继续下降14 3.2已连续16个月未新发保本固定型产品14 3.31月新发产品中6-12个月、12-24个月占比最大15 3.41月新发产品中债券资产占比最高16 3.51月新发产品中封闭式净值型占比上升17 3.61月信银理财、杭银理财发行数量居前18 四、到期市场情况18 4.11月最后一周非保本型到期产品占比上升18 4.21月最后一周1-3个月、6-12个月到期产品占比上升18 4.31月最后一周债券类、信贷类和汇率类到期产品占比下降19 五、理财收益情况19 5.1全市场3个月、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前值持平19 5.2各类型银行1个月理财收益率未公布20 5.3大型国有行3个月理财收益率与前值持平21 5.4大型国有行6个月理财收益率与前值持平21 5.5各类型银行1年期理财收益率未公布22 六、理财公司产品22 6.1理财公司产品概述22 6.21月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环比上升22 6.3最近12个月,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和信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位于前三24 6.4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以12-24个月、24个月以上为主24 6.5理财子公司产品运作模式以封闭式净值型为主25 6.6理财子公司产品基础资产以债券类为主25 七、风险提示25 图表目录 图1:公募“固收+”基金规模变动(亿元)9 图2:公募“固收+”指数的业绩表现9 图3:各理财子公司存续FOF产品情况(只)9 图4:新增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及占比10 图5:结构性存款规模(亿元)11 图6: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11 图7:各运作类型存续产品数量市场占比12 图8:净值型存续产品中各风险等级数量占比12 图9:净值型存续产品中,各投资性质数量占比12 图10:净值型存续产品,各期限结构的数量占比12 图11:2021年工银理财恒睿睿鑫270天持盈(元)13 图12:2020年招银理财青葵两年定开14号301069A(元)13 图13: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元)13 图14:2021年宁银理财宁赢红利精选混合类1号(元)13 图15: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增速14 图16: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发行数量(只)14 图17:理财产品按委托期限发行数量(只)15 图18: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发行情况(只)16 图19:理财产品按运作模式发行数量(只)17 图20:2022年初至12月底发行数量前十大机构(款)18 图21:2023年1月发行数量前十大机构(款)18 图22:全市场理财产品收益率(%)20 图23:1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20 图24:3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21 图25: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21 图26: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22 图27: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对比(只)23 图28:理财公司存续期内产品数量(只)23 图29:主要理财公司的产品发行数量(只)24 图30:主要理财公司的产品投资期限24 图31:主要理财公司的产品运作模式25 图32:主要理财公司的产品基础资产25 表1:上月披露净值产品收益情况10 表2:各类型银行存续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13 表3:各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15 表4:各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16 表5:各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16 表6:各运作模式的理财产品发行情况17 表7:各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到期情况18 表8:各期限的理财产品到期情况19 表9:各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到期情况19 一、理财动态追踪 1.1行业动态 1.1.1“春节专享”理财产品优势不再,银行主打理财“安全牌” 银行重点推荐安全、短期的产品。经历了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的两轮回撤,一些投资者有些拿不定主意,“买还是不买?买理财还是买基金?”成为不少投资者的“纠结点”;相比往年,目前各银行推出的“春节专享”理财产品较少,以往突出的销售优势并不明显,转而重点推荐安全、短期的产品。 净值尚未回归到“破净”前水平。近期,以投资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开始回升,但净值仍未回归到“破净”前的水平。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以投资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2022年三季度持仓债券投资占比80%及以上,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取最新净值日期计算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7.80%,而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 -2.39%,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89%。 年终奖投资可分类配置。年终奖通常比平时工资性收入金额要大,对于年终奖投资,一是可将部分资金投向短期限的现金管理、固收产品,如日开型、周开型、月开型等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净值波动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二是将部分资金投向中长期限的封闭、定开固收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通常在6个月以上,投资范围包括债券、非标资产,能够在中长期限内为投资者收获更为稳健的收益。三是将部分资金投向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理财产品,如混合类、权益类等理财产品。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进取型投资者,可选择底层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市场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等产品,以此获得较高回报。 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回报亮眼。自2022年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正式开售至 2023年1月11日,个人养老金基金中仅4只净值小幅下跌,其他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涨幅达1.13%。其中,涨幅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工银养老2050五年FOF、兴业养老2035FOF和中欧预见养老2050五年FOF,净值涨幅分别为4.76%、3.34%和3.17%。此外,2023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回报达1.58%,可以说是稳中有进。考虑到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在退休后才能取出,其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可以考虑购买长期限的储蓄、保险或资管产品,更有可能享受丰厚的期限利差收益。应当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12000元的缴费额度可以一年多次缴纳或一次性缴纳。对于购买储蓄或保险产品的投资者而言,若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可以考虑在年初一次性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缴纳12000元并选购相应资产,从而达到早投资、早获益的效果。(金融时报) 1.1.2“提前还贷潮”再起,银行提高还款门槛:收违约金、限制办理名额 提前还贷受阻,提前还款收费规定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春节前夕都是还房贷高峰期,但今年提前还贷的热度尤其高。为了应对购房者提前还贷,银行正在悄然提高还贷门槛,比如还款需排长龙,关闭手机银行APP线上还款功能,提高最低还款额度等,甚至还有银行提高违约金。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均告知提前还贷需要提前预约,排队等待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并且,部分银行普通营业网点不能办理提前还款,需要去银行的个贷中心。相反,前新申请一笔贷款,提交材料、审批到放款,最短可以在一周内完成。各家银行对于提前还款收费规定不尽相同。有些银行提前还款不收取这些费用,只需偿还贷款本金及资金占用期间利息即可。有些银行则规定,在放款后的一定期限内提前还款,会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