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规院]: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2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2年)

休闲服务2023-01-17中规院足***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2年)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 公园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园保障度公园周边活力值 2022年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 2022年 公园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园保障度公园周边活力值 声明 研究团队力争通过城市公园空间大数据评估与对比分析,客观呈现全国主要城市公园与人口密度、居住区分布等相关因素的耦合特征,以支撑城市绿地与公园体系规划编制和相关领域建设与管理工作。因城市公园的多样性,相关数据的时效性、边界划定标准等原因,相关评估数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报告所载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由于城市公园数据分析的影响因素众多,对城市公园的评估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入细致地研究。 期待未来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为建设均衡共享、系统连通的城市公园体系献策出力,助力政府部门提升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水平,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城市。 城市公园评估研究团队 王忠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院长 束晨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总工 刘宁京王延博孙培博贺旭生刘冬梅吴雯高飞郝钰韩笑尹娅梦杨眉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工程师工程师工程师 工程师 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张永波张淑杰石亚男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 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 副主任 目录 1.引言 1.1背景要求 1.2工作目的 1.3评估内容 1.4计算方法 1.5评估对象 1.6数据来源 1.7城市选取 ………………………………………………………………………………………………1 ………………………………………………………………………………………………2 ………………………………………………………………………………………………2 ………………………………………………………………………………………………3 ………………………………………………………………………………………………4 ………………………………………………………………………………………………4 ………………………………………………………………………………………………4 2.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均好度总体情况 2.8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均好度评估结果 ……………………………………………………5 2.8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均好度相关因素分析 ……………………………………………7 3.主要城市人均公园保障度总体情况 3.8主要城市人均公园保障度评估结果 ……………………………………………………9 3.8主要城市人均公园保障度相关因素分析 4.超大城市公园周边活力拓展研究 4.1超大城市公园周边活力评估内容与方法 4.2超大城市公园周边活力评估结果 4.3超大城市公园周边活力相关因素分析 ……………………………………………10 ……………………………………………11 ……………………………………………12 ……………………………………………12 目录 5.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数据详情 5.1北京13 5.21长春………………… ……………65 5.2上海17 5.22南宁………………… ……………67 5.3天津21 5.23乌鲁木…齐……………… ……………69 5.4重庆25 5.24宁波………………… ……………71 5.5广州29 5.25贵阳……………… ……………73 5.6深圳33 5.26合肥………………… ……………75 5.7武汉37 5.27石家庄………………… ……………77 5.8杭州39 5.28太原………………… ……………79 5.9大连41 5.29南昌………………… ……………81 5.10南京43 5.30海口………………… ……………83 5.11青岛45 5.31西宁………………… ……………85 5.12昆明47 5.32银川………………… ……………87 5.13西安49 5.33呼和浩特…………… ……………89 5.14哈尔滨51 5.34兰州………………… ……………91 5.15沈阳53 5.35拉萨………………… ……………93 5.16长沙 ……………………………55 5.17济南 ……………………………57 5.18郑州 ……………………………59 5.19厦门 ……………………………61 5.20福州 ……………………………63 1.引言 1.1背景要求 1.2工作目的 1.3评估内容 1.4计算方法 1.5评估对象 1.6数据来源 1.7城市选取 1 引言 Introduction 1.1背景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的新的使命任务,再次强调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要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体检,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城市更新行动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部署,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既要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还要更加注重解决城市本身所产生的问题。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园林绿化专项体检评估,增加百姓身边的绿化活动场地,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坚持人民至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可达的公园体系,推进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建设,开展“轮换制”养护管理,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健全城市绿道网络。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创建,不断改善民生福祉 1992年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共授予国家园林城市384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9个,通过创建工作,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促进了园林绿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新的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新的标准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四个方面开展评价,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国家园林城市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人文城市中的作用。 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的指导思想,其中提出“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等发展方向,城市公园作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生态产品,在公园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引言 Introduction 系统推进公园体系建设有效优化公园绿地布局 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宜居品质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提出“增强城乡绿地的系统性、协同性,构建绿道网络,实现城乡绿地连接贯通。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体系。提升城乡绿地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为了落实国家要求,未来应不断完善均衡共享、系统连通的公园体系,加强各类公园建设,提高公园布局合理性和服务均好性。 长久以来,传统城市公园评价主要通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两大指标进行评估。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两大指标有效保障了城市公园规模总量及公园布局基础覆盖。当前,我国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评价指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在增量基础上空间结构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本评估报告是在现有评价指标基础上,细化各类公园绿地服务覆盖范围,明确公园绿地供给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关系,通过可量化、可感知的指标数据,查找城市公园布局不均、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动公园绿地的系统性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工作目的 1.3评估内容 公园分布均好度评价 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空间分布情况和服务覆盖的综合评价指标。实现从传统指标评价“有没有”公园服务覆盖,转向评价各类公园空间分布和服务覆盖“好不好”。主要体现为: 1、深化细化:公园分布均好度是在传统“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评价指标基础上,对不同规模和类型公园服务覆盖范围的精细化评估。 2、分类评价:依据《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将建成区内的公园绿地按照不同规模分为三类六级,根据不同规模类型公园的服务功能划定不同的服务范围,从而分析得到建成区内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游园的服务覆盖情况。 3、综合评估:通过对城市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游园服务覆盖评价结果的叠加,最终确定建成区内公园分布均好度的数值。 人均公园保障度评价 建成区内公园人均供给量空间分布基础保障评价指标。实现从传统指标“数值评价”公园绿地总量与人口总量的关系,转向“空间评价”公园绿地布局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从数量到空间:人均公园保障度是在传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评价指标基础上,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分布相匹配,反映出建成区不同区域内百姓享有的公园面积差异。2、从数据到保障:选取《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5.0㎡/人为标 准,明确建成区内达到这一标准面积比例和范围,最终得到建成区内人均公园供给的保障度指数。 1 引言 Introduction 1.4计算方法 公园分布均好度:建成区内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服务覆盖居住区的占比之和。每类 公园覆盖理论最高数值为100%,总和为300%,即3.0,评价数值越接近3.0,即代表该城市不同类型公园服务覆盖整体情况越好,公园分布均好度越高。 计算方法: 公园分布均好度=综合公园服务覆盖率+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游园服务覆盖率 综合公园服务覆盖率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游园服务覆盖率 公园分布均好度 人均公园保障度:建成区内人均公园面积总和超过5平方米的区域占比。理论最高数值为 100%,评价数值越接近100%,代表该城市公园的基础供给越好,公园人均保障度越高。 计算方法: 人均公园保障度=(S(A>5)/S建成区)*100% 𝑛=1 其中,A为人均公园面积=σ𝑛≤3单类型人均公园面积,S (A>5)为人均公园面积大于5平米的区域面 综合公园服务覆盖范围社区公园服务覆盖范围游园服务覆盖范围 积,S建成区为建成区总面积。 人口密度空间分布 人均公园保障度 人均公园面积>5平米区域占比 >5平米/人 人均公园面积空间分布图 1 引言 Introduction 1.5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及其他公园,不包含水面; 35个城市共涉及到46748个公园绿地。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特征,依照GB51346-2019《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将各类公园绿地按照其规模大小、服务能力划分为三类六级进行评估测算,详见下表: 类型 公园绿地数量(个) 适宜规模(ha) 服务半径(标准建议) 本次采纳值 综合公园 1998 ≥50.0 >3000 3000 20.0-50.0 2000-3000 2500 10.0-20.0 1200-2000 1500 社区公园 16371 5.0-10.0 800-1000 1000 1.0-5.0 500 500 游园 25529 <1.0 300 300 *注:建成区内专类公园、郊野公园等其他所有类型公园绿地按照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