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

信息技术2022-08-05赛迪望***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2022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二〇二二年八月 1 二、大数据区域发展数据地图 三、区域大数据发展策略取向 2 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意义重大 “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迈进,大数据产业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持续开展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研究,跟踪区域大数据发展进展,研判推进方向和路径,为产业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回眸“十三五”发力“十四五” 中国大数据区域 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2022年) 20172018 2019 2020 2022 2021 3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工具箱 评估工具箱保持一级、二级指标的延续性、稳定性,并根据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大数据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对三级指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既从主体方向上体现大数据发展的持续性和可比性,又从细分领域引导大数据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建设•大数据局、一把手领导、首席数据官等 政策环境•大数据发展规划、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等 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宽带接入、数据中心、5G基站等 集聚示范•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软件名城等 智力保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 产业规模•大数据产业规模 企业数量•大数据企业、软件企业等 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双跨平台、专利、国家科技成果等 数据资源•数据开放、流通及应用 政务应用•在线服务、移动政务服务等 工业应用•两化融合水平等 重点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等 民生应用•教育、医疗等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聚焦基础 环境、产业发展、融合应用三个关键维度,选取各维度相关典型指标,利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法进行测算,综合体现各地大数据发展水平。 2022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项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0余个三级指标。 4 一、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基础 三、区域大数据发展策略取向 5 总体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东南沿海地区在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应用方面全面发力,形成大数据发展整体优势,综合实力领跑 全国。第二梯队地区加强政策引导和应用牵引,打造特色化发展路径。 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总体指数(TOP20) 广东北京江苏 48.06 53.93 59.18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数据地图 上海 浙江山东福建四川 湖北30.31 安徽27.92 重庆27.19 贵州26.21 河南26.04 天津25.83 河北25.24 湖南24.65 辽宁24.48 江西22.98 广西22.73 陕西22.35 35.49 34.56 45.10 45.01 43.96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发展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6 区域特点:全国大数据发展正逐步突破“胡焕庸线” 东部地区大数据发展头部效应突出,广东、北京、江苏等先行省市位列全国前七强,资源优势显著;西部地区部分省市跨出大数据发展长尾,在“东数西算”工程等带动下,有望形成后发优势。 四大经济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长尾部分 海南 19.51 山西 25.83 河北天津 江西湖南河南安徽湖北 35.49 福建 山东浙江 头部地区 48.06 上海江苏 53.93 北京 59.18 广东 东北地区 吉林黑龙江 24.48 辽宁 西部地区 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云南甘肃 27.19 陕西广西 贵州重庆 四川 5.0015.0025.0035.0045.0055.0065.007 集聚效应:重大战略区域基本形成溢出带动能力 京津冀地区:北京市企业资源和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正发挥溢出带动效应,提升京津冀地区大数据发展整体水平。 长三角地区:大数据发展较为均衡,要素资源跨省市流动较为通畅,大数据融合应用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长江经济带:不同板块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行业应用价值链内在循环有待优化,正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现大数据发展新突破。 长江经济带 (西部板块) 重大战略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 京津冀地区 长三角地区 长江经济带 (中部板块) 8 发展环境:东部地区基础扎实,各省软硬环境多维发力 广东省大数据发展环境指数高居榜首,以52.81的指数遥遥领先。江苏、北京指数均在40以上,在集聚示范、智力保障方面表现突出。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四川、贵州、河北指数均在30以上,大数据产业发展软硬环境建设成效凸显。 大数据发展环境第二梯队各省市依托自身发展禀赋在大数据软硬环境建设方面多维度发力。例如湖北、辽宁在组织建设方面优势突出,山西、广西、河南、安徽在政策环境方面位于前列。 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指 数图 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四川贵州河北 湖北28.4 辽宁27.2 河南26.0 安徽25.6 江西25.5 山西23.3 广西23.3 陕西22.6 天津22.1 重庆22.1 0102030 (TOP20) 43.3 40.4 38.0 37.2 36.4 36.1 33.8 32.5 32.0 4050 52.8 组织建设政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集聚示范智力保障9 发展环境(续1):组织保障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组织建设方面,各省市均已组建相应的大数据管理机构,有41.94%的省市设立首席数据官,有38.17%的省市大 数据产业发展是一把手领导负责,其 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组织建设指数(TOP20) 60 5049.348.446.545.4 40 37.3 34.2 中福建、广东、河北、湖北、辽宁5省30 份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一把手负责和首20 席数据官建设“双统筹”。 10 政策环境方面,贵州、湖北、江苏、0 32.631.730.829.828.8 27.727.727.7 23.823.823.823.823.8 18.3 山西、陕西5省份发布了本省“十四五”大数据发展专项规划,政策引导精准发力。 广东湖北辽宁福建河北浙江四川江苏贵州江西安徽广西山东山西北京海南吉林上海云南河南 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指数(TOP20) 7065.9 60 5048.746.844.943.4 40 30 20 10 0 首席数据官一把手领导“十四五” 大数据规划 41.3 36.836.3 31.3 30.028.728.028.027.326.625.925.925.224.4 19.7 10 发展环境(续2):特色集聚效应显著,“北上广”人才优势突出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方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形成集聚引领效应。 “北上广”地区大数据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平均薪 资呈现“双高”,陕西、福建、天津、重庆、海南 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集聚示范指数(TOP20) 7064.5 6056.354.6 5045.545.044.4 等省市人才吸引力较强,有望带动从业人数“水涨40 船高”。30 20 40.038.8 35.733.132.4 28.127.427.425.1 20.120.119.216.516.5 甘宁夏 肃 成渝 贵州 内蒙古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10 0 70 61.3 60 50 40 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智力保障指数(TOP20) 54.0 46.4 39.738.4 32.5 30 30.129.329.226.726.7 20 23.223.122.620.920.8 20.118.217.517.4 10 0 11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水平梯级分布,“强者恒强”特征明显 “十四五”时期,各地加强新兴产业谋篇布局, 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大数据评估产业发展指数(TOP20) 广东北京 65.5 64.5 广东、北京等头部省市大数据产业领先发展,江苏 浙江 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能力优势突出,产山东业发展水平“强者恒强”效应显著。上海四川 四川、福建、重庆、湖北等省市大数据产业均衡福建 发力,有望持续保持稳步增长。重庆湖北 天津 大数据产业第二梯队各省市产业发展呈现错位竞安徽 争态势,有望基于各地差异化基础优势,实现大湖南 陕西 数据产业发展特色赶超。其中,贵州、广西、天河南 津注重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河南、安徽创新基础辽宁 广西 扎实,陕西省在大数据产业规模方面位于前列。贵州 江西河北 19.4 16.6 15.8 15.8 15.3 13.4 13.3 12.4 9.9 9.1 24.5 23.5 30.0 28.3 48.9 46.8 45.7 44.3 0102030405060 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能力数据资源12 产业发展(续1):产业规模差距显著,企业集聚特征突出 产业规模方面,头部7省市指数在总指数中占比近70%, 头尾差距明显。 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与该省GDP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侧面反映大数据产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指数(TOP20) 8075.5 7065.1 57.6 60 5044.2 039.8 17073.7 4037.535.1 014414.0 3023.9 10696.6 20.920.118.616.9 02013.310.79.1 74567.53136.5667.8 107.55.03.93.83.7 04027.60 广东 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重庆陕西福建湖北天津辽宁安徽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甘肃 吉林 27332.93962.62872.32302.21141.4822.5 1014.6819.5602.8455.8390.8320.5159.2 0 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陕西天津福建重庆湖北辽宁湖南安徽广西吉林贵州河北江西大数据关联产业规模(亿元)GDP(亿元) 企业数量方面,大数据企业 8071.0 70 68.6 大数据产业发展——企业数量指数(TOP20) 61.2 发展依赖产业配套和人才资源,更趋于向东南沿海省市集聚。北京、广东、江浙沪成为大数据企业南、北、东部踞点,将有可能产业链分工协作发挥南北联动效果,加强优势互补。 数字安全公司城市分布60 50 40 30 20 10 0 数据来源:元起资本研究院 46.745.4 39.6 32.430.7 26.723.320.8 20.418.114.8 13.811.49.58.6 7.65.5 北京 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四川湖北重庆辽宁湖南安徽陕西天津河南贵州河北吉林 山西 13 产业发展(续2):创新能力南北双雄,数据资源东部集聚 创新能力方面,当前各省市均聚焦大数据等新 80 68.4 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指数(TOP20) 兴产业领域,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政策的发展任务或实施工程,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7062.5 6050.5 47.1 5042.241.8 4032.7 北京市2021年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3030.6亿元,同比增长31.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358件,增长25.1%;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005.7亿元,增长10.9%。 广东省2021年R&D经费投 入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30 明专利拥有量68.76件;拥20 有6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10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超10万亿元。0 24.524.223.422.922.222.1 20.0 15.314.613.411.211.110.0 创新全国R&D经费投入为2.79万亿 投入同比增长14.2%,与GDP之比达2.44% 大数据产业发展——数据资源指数(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