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顾问指导组 李 克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张 进 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郑 继 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公 维 洁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陈 山 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移动通信及车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侯 德 藻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辛 克 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 姚 丹 亚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程研究所教授 孙 棣 华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罗 禹 贡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员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参研单位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复睿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车网 (重庆)有限公司、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国汽大有时空科技(安庆)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芯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汽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斯润天朗(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斯欧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清研宏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浙江天行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应用管理所、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国汽朴津智能科技(安庆)有限公司、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动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汽车百人会、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OpenAnolis龙蜥社区、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车百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云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迪科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北京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云车智途(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为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研车联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沈阳华途智能网联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擎天智卡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合图驭星(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巨视慧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中平云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帆一尚行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编写组成员 杜孝平 高博麟 宣智渊 曾震宇 薛春宇 胡金玲 葛雨明 孙宁 宋娟 王佳利 宋军 林明 游绍文 褚文博 李家文 周浩 杨志伟 赵敏 罗蕾 陈涛 韩建新 李颖 汪建球 申培锋 范衡 胡坚耀 刘思杨 王鲲 韩冰 季文东 蒋晟 尚进 丛炜 李增文 谢国富 朱磊 于万钦 徐强 祖晖 钟薇 乌尼日其其格 李晓龙 吕东昕 陈磊 曹东璞 许庆 崔艳 王宙 李海峰 秦勇波 杨轩 郭朝斌 张磊(阿里) 刘彦斌 崔岸雍 黄小光 刘杰 房家奕 张杰 张学艳 隋昕航 杨雅茹 余冰雁 林琳 雷凯茹 鲍叙言 霍俊江 茅志强 张令裹 马鹏飞 李建军 张春敏 常雪阳 侯昌洪 曹晓航 方达龙 周明珂 徐海洋 钱佳楠 刘志罡 马春香 孟令钊 龚宝泉 闫鹏 付海龙 林景栋 程森林 韩庆文 陈虹 陈丽蓉 张强 胡孟夏 李庆建 曾佳 张磊(中移) 刘林 李翊飞 薛云志 张云飞 彭伟 王鹏霖 陈幼雷 胡维 杜旭 徐晋晖 高欣 黄小云 姚广 杜磊 高培基 黄殿辉 卢忆都 王海川 王颖 刘玲 蔡晓禹 彭博 赵晓宇 周光涛 高鹏 冯昶 范晓宇 熊丽音 苏岳龙 郭杏荣 谢豪 谢家阳 舒光辉 王涵 程晓茜 杨贵永 王伟 邹博松 袁博 黄建业 朱疆 赵伟 向枭笛 薛晓卿 白智敏 吴冬升 刘晓青 曾少旭 胡坚耀 李祥明 郭刚 郑洪江 唐焱 严茂胜 曾锋 王文强 田希雅 赵兴华 李青 王艳华 刘维维 崔佳玮 刘桂武 赵江涛 高立志 华伟 张风波 王潼 张义 陈杰浩 李昊巍 王琳 方靖涛 霍盈盈 曾优 陈宇峰 向郑涛 邱志军 任学锋 殷凡 薛云志 王歆朔 夏芹 江萌 易茂 段洪琳 王振华 张小斌 滕志伟 祝耀准 黄守义 覃韶辉 马涛 王劲男 党利冈 崔杨 孙又晗 王旭 田力威 张永强 刘义 史睿萌 岳阳 张百杰 林强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前言 本白皮书基于对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关键技术突破、政策及标准推进的梳理、应用示范与实践的分析与总结,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为指引,站在人-车-路-网-云系统协同顶层设计的视角,阐述了体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方案思想体系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对组成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对象、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作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各组成之间纽带与桥梁的云控基础平台的功能组成、特征、层级结构、能力体系、服务对象与内容。在对全国各地车联网先导区、测试示范区及高速公路试点等云控平台建设情况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推进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给出了我国走车路云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本白皮书将有助于统一相关认识与理念,加强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产业生态建设,促进产业未来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目录 1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概述1 1.1概念与优势1 1.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及发展现状3 1.2.1国外产业政策发展现状3 1.2.2国内产业政策发展现状4 1.3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系列标准建设8 2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组成9 2.1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9 2.2路侧基础设施9 2.3云控平台9 2.3.1云控基础平台9 2.3.2云控应用15 2.4相关支撑平台17 2.5通信网18 3云控平台建设现状与问题18 3.1车联网先导区19 3.2测试示范区20 3.3高速公路试点21 3.4现状分析与问题22 3.4.1分层解耦不充分,阻碍系统实现跨域共用22 3.4.2关键技术难度大,产业化应用需大力攻关22 3.4.3法规配套不完善,制约技术创新规模应用23 3.4.4行业标准不统一,测试评价体系亟待建立23 3.4.5产业效益不明显,影响政府企业投资热情23 4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发展建议23 4.1深化系统架构认识,推进标准规范制定23 4.2强化政策支持力度,聚焦关键技术突破24 4.3引导技术产品转化,鼓励开放示范应用24 4.4探索应用商业落地,加强国际交流协作25 参考文献26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1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概述 1.1概念与优势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Vehicle-Road-CloudIntegratedSystem,VRCIS)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也可称之为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它是对已形成行业共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方案的简洁描述。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部分组成的一个复杂大系统,如图1所示。 图1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 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是动态交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或/和利用路侧基础设施向云控基础平台提供其运行动态信息,同时网联汽车及其驾驶人可接受来自云控应用的服务。路侧基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础设施为云控基础平台采集来自车辆、道路以及其他交通相关系统的动态交通数据,并向车辆及交通参与者提供来自系统的交通相关信息。云控平台是产业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各地实践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系列平台的总称,包括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云控应用分为网联汽车赋能类、交通管理与控制类及交通数据赋能类等三大类,涵盖产业链全域应用需求,由云控基础平台基于交通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处理,通过数据赋能提供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分级共享基础服务。相关支撑平台为云控基础平台提供其服务赋能所需的平台既有交通相关信息,保障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通信网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提供安全、可靠与时延要求保障。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将人、车、路、云等要素的交通相关信息通过云控基础平台进行融合,全方位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用需求,体现出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技术特征,并具有如下优势: 标准化接入能力: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和模型,实现网联汽车、路侧设施等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支撑系统数据的顺利接入,能够充分利用既有、新建基础设施与其它相关数据,提高基础设施与数据利用率,避免公共资源浪费。 共性化基础能力: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以云控基础平台为纽带与桥梁,通过领域特定标准件为云控应用提供共性基础能力。由边缘云、区域云和中心云三级云平台组成的云控基础平台支撑具有不同时延、算力、区域覆盖范围等要求的云控应用。 开放化共享能力:通过标准开放共享能力,开发人员可在云控基础平台基础上,面向各类不同服务对象开发云控应用,由点及面展开生态建设。 集约化增效能力:复用与共享现有基础设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所带来的壁垒,增大社会效益。 模式可复制能力:根据不同区域或城市的实际情况,以需求为牵引,通过分层解耦和灵活设计,基于统一的基础能力体系部署与应用平台快速构建,产生产业应用价值。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编写组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实施,将消除交通管理与车辆管理之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