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固定收益专题: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固定收益专题: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

2023-01-11徐亮德邦证券看***
固定收益专题: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

固定收益专题 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 证券分析师 徐亮 资格编号:S0120521060004 研究助理 邮箱:xuliang3@tebon.com.cn 相关研究 1《.疫情冲击弱化,关注防御性品种 ——1月债市量化分析》, 2023.01.05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专题 深度报告 2023年1月11日 投资要点: 市场热议央行是否降息。但整体上我们认为绝大部分情形下,对于债市利好都有限。如果央行降息,我们预期银行存款利率相较LPR、OMO和MLF更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目前调低LPR空间很有限,主要原因是银行净利润在2022年压降已经比较多。再进一步压降LPR,会给银行体系造成更大的负担。调低OMO,MLF信号意义强,实质意义有限,因为7天逆回购利率已经显著低于OMO利率,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也显著低于MLF利率。我们认为监管引导银行调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性最大。监管一季度或可引导主要银行存款利率下调5-15BP。回顾 2022年,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有两次大面积降低存款利率。但即便如此,我 国净息差压力在2022年仍持续维持高位。截至9月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降至 1.94%,创历史新低,因此净息差可下降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银行定期存款占比 2《. 布局转债“春节躁动”行情-1月 持续上行,截至6月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为52.85%,而2020、2021年年中该 转债配置观点及十大转债推荐》, 2023.01.04 3.《如何看待1月的流动性和同业 存单利率?》,2023.01.03 数据为49.91%、50.10%,定期存款占比上升提高负债端成本,但也体现出银行存款负债较为稳定,给降低存款利率创造了条件。最后,我国外储及汇率压力较小,资本的流入及流出趋于稳定。因此,我们认为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但目前经济复苏态势整体较好,也不能排除降息完全落空的可能。如果只降存款利率,对于债市中性偏负面。如果降息完全落空,则对债市更加不利。如果调降 4《. 1月可再度观察国债期货做多的 了OMO,MLF利率,确实体现出了央行宽松的态度,但降息落地利好出尽,对于 超额价值》,2023.01.02 5.《资金宽松行情的下半场》, 2023.01.02 债市影响较为中性。 降息会导致资金外流等问题,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水平造成一定压力,因此我们从外汇储备的角度分析了此次降息的可行性。我国11月外汇储备为31175亿美元(前值为30524亿美元),有所回升,但和1月相比减少1041亿美元,下降幅度约为3.2%。横向对比,我国外储下降幅度相对较小,截至2022年11月,印 尼、巴西、韩国、日本、印度外储分别下降5.3%、7.9%、8.7%、12.3%及13.5%,均高于中国的3.2%。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令诸多新兴市场汇率承压,促使多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以支撑本币。 从我国的角度来说,2022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波动主要受三点因素的影响——贸易差额波动因素、汇率因素和资产因素。国际收支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贸易顺差持续保持高水平,为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11月我 国进出口数据增速均为负值,当月同比增长分别为-10.6%和-8.9%。出口和内需的同时转弱,让贸易差额的走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净误差与遗漏项看,2022年该项目负值减小,前三季度累计仅为-405亿美元(2021年全年为-1674亿美金),资金外逃有所减少,这对外储稳定有积极的影响。汇率及资产价值方面,美元指数走高、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外汇储备的估值降低,这是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由于美元指数走高,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量非美元外币以及海外主要资产纷纷贬值。同时,全球资产市场下跌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外储。截至2022年11月末,10年美债收益率从年初的1.63%上升至3.68%,与年初相比,标普500股票指数下跌15%,斯托克50指数下跌12%。 从进口支付、短债偿付和IMF设定的外储充足率指标三方面看,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充足的,既能为国际贸易提供相当充分的保障,又能对债务风险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外储规模的充足对进一步调整存款利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进口支付和短债偿付角度,我国外汇储备能轻松支撑二者的需求,从IMF外储充足 标准的角度,中国2020年资本账户开放度标准化指标(Chinn-Ito)仅为0.16,因此使用资本管制+浮动汇率的方式(外储充足指标=5%*出口+2.5%*广义货币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0%*短期债务+15%*其他负债)进行计算。根据IMF官方数据,我国2021年IMF外储充足指标为109%(前值为120%),高于100%的下限,我国外汇储备尚且充足。 风险提示:疫情传播超预期、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局势不稳 内容目录 1.市场热议降息,降息可能降哪一个利率?4 1.1.当前下调LPR的空间很小。4 1.2.当前调低OMO和MLF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强。但也要观察金融风险的发展。.41.3.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底部,也构成存款利率下调的重要因素4 1.4.银行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国民储蓄意愿提高,构成降低存款利率的条件5 1.5.当前下调存款利率可能是较好选择5 1.6.若调降存款利率,对于债市影响偏负面6 2.中国外汇储备情况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7 2.1.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情况回顾7 2.2.2022年世界外汇储备情况回顾8 3.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10 3.1.国际收支因素10 3.2.汇率及资产价格因素12 4.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充足性分析14 4.1.进口支付能力14 4.2.短债偿付能力14 4.3.IMF外储充足标准(ARA指标)16 4.3.1.中国是否应使用资本管制调整后的指标16 4.3.2.中国外储充足指标分析16 4.4.我国外汇储备充足性结论18 5.外汇储备规模预期18 6.风险提示20 信息披露21 图表目录 图1:不同类型银行净息差(截至2022年9月)5 图2:不同类型银行吸收存款占负债比(截至2022年9月)5 图3:不同类型银行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比(截至2022年6月)5 图4:存款利率调降后债市表现(截至2023年1月)6 图5:2001-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单位:百万美元,截至2022年11月)8 图6: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单位:亿美元,截至2022年11月)8 图7:各国2022年外汇下降幅度(截至2022年11月)8 图8:亚洲各国外汇储备情况(截至2022年11月)9 图9:亚洲各国本币汇率情况(截至2022年12月)9 图10:人民币汇率变化(截至2022年12月)9 图11:中国贸易差额(截至2022年11月)10 图12:净误差与遗漏项(单位: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10 图13: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对比(截至2022年11月)11 图14:中国外汇储备结构(截至2014年)12 图15:中国外储规模与美元指数走势(截至2022年12月)13 图16:我国外汇储备与主要资产变动幅度比较(截至2022年11月)13 图17:我国外汇储备与进口金额数据(单位:亿美元,截至2022年11月)14 图18:各国外汇储备覆盖进口比率(截至2022年6月)14 图19:我国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截至2022年9月)15 图20:各国短债占比情况(截至2022年6月)15 图21:我国外债规模及结构(单位: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15 图22:中国IMF资本充足指标(截至2021年)17 图23:全球诸国IMF外储充足水平(2021年未经资本管制调整后的数据)17 图24:美联储加息点阵图(2022年12月)18 图25:央行外汇占款情况(单位:亿元,截至2022年11月)20 表1:央行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表述(2022年9月-12月)15 1.市场热议降息,降息可能降哪一个利率? 1.1.当前下调LPR的空间很小。 根据我们之前报告《从银行角度分析lpr下调空间和30年国债性价比》,2022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信号引导银行持续进行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总共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通过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加大信贷支持等措施解决疫情下企业的融资需求。2021年12月以来,央行共调降了4次LPR,综合考虑LPR调降和加权贷款平均利率的下降大约减少银行收益1830亿元。二是通过优化银行的资金结构,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目前我国采取了包括降准、央行上缴利润、发放再贷款、存款基准利率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调降银行负债成本。其中4 月存款利率调降,预计节约银行成本474亿元,9月存款利率调降预计节省202 亿元;2021年12月以来两次全面降准预计节约银行成本178亿元;央行上缴利 润1.1万亿预计节约银行成本135亿元;调降商业银行的拨备率预计可节约银行成本38.14亿元-86.20亿元(由于拨备率实际下降较少,所以先不考虑);新增再贷款预计节约银行成本634亿元。由于2023年大幅下调拨备的可能性有限,在 不考虑调降拨备的情况下,2021年12月以来各项货币政策预计使得银行2022 年成本相比2021年减少约377-1053亿元。考虑收益和成本以后2022年银行净利润环比2021年约减少-1453~-777亿元,2022年的银行净利润环比2021年变化约-1341~-56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再进一步下调LPR空间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再进一步下调LPR,会进一步侵蚀银行息差。如果再下调5年期LPR,会进一步让银行存量房贷(和LPR挂钩)收益减少。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 下限。其中有38个城市符合下调的条件。未来如果房地产复苏不及预期,可从其他需求侧政策进一步入手,比如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放松、首二套房首付调降、增强居民对于民营房企的信心等方式。调低LPR并非一个好的选择。 1.2.当前调低OMO和MLF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强。但也要观察金融风险的发展。 MLF本身只占银行体系负债的一小部分,截至2022年12月,MLF余额是45500亿元,同业存单存量是141064.20亿元。但下调MLF的信号意义强。1月流动性关键在于央行对于金融风险的判断。关注城投债和二级资本债风险。近期的遵义最大城投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九江银行险些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城投债的风险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银行体系的压力来源于净利润的下降,不良资产的上升,其中包括房地产金融风险,城投债风险,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2022年开始已经多次展期,最终很可能大量劣变为不良),一旦显著的金融风险出现,特别是在两会前,央行极有可能快速选择调降MLF和OMO利率。如果MLF利率下调,则LPR跟随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1.3.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底部,也构成存款利率下调的重要因素 首先,从银行经营角度看,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22年9月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降至1.94%,创历史新低,较2021年年底回落0.14%,降低6.8%。细分不同类型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92%、1.74%、2.01%、2.06%,分别较2021年年底下调0.12%、0.17%、0.12%、0.27%,均处于历史低位。从银行资产端看,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一年期LPR目前为3.65%,同样为历史最低值。从银行负债端看,商业银行普遍在9月主动降低存款利率,短期内净息差压力能得到一定改善,但银行绝对的净息差水平仍处于很低的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监管仍有必要进一步引 导银行调低存款利率。 图1:不同类型银行净息差(截至2022年9月) 商业银行:净息差净息差:大型商业银行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