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通信行业周报2023年第1期:政策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紫光股份拟全资控股新华三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通信行业周报2023年第1期:政策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紫光股份拟全资控股新华三

信息技术2023-01-07付晓钦、马成龙国信证券杨***
通信行业周报2023年第1期:政策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紫光股份拟全资控股新华三

行业要闻追踪:《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发布。政策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ICT技术与电力能源产业有诸多结合点,交叉领域的公司有望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长和盈利,建议关注:储能温控【英维克】、【申菱环境】,储能EPC及储能系统【中天科技】、【科华数据】等,储能电池及PCS【科士达】,控制器【拓邦股份】以及海缆【亨通光电】等。 紫光股份拟收购新华三49%股权。收购新华三剩余股权有望提升紫光股份盈利能力。假设相关交易于2023年完成(具体完成时点以公司公告为准),公司23-24年备考净利润有望达49/58亿元。建议关注【紫光股份】。 工信部调整微波通信频率使用规划。其中,首次新增毫米波频段规划,并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以及未来6G等预留了频谱资源,有望推动我国5G毫米波建设加速。建议关注通信主设备【中兴通讯】等。 行业重点数据追踪:1)运营商数据:据工信部,截至2022年11月,5G移动电话用户达5.42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2.2%;2)5G基站:截至2022年11月,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3)云计算及芯片厂商:22Q3BAT资本开支合计160亿元(同比-29%,环比-2%);22Q3海外三大云厂商及Meta资本开支合计394.55亿美元(同比+21%,环比+7%)。2022年12月,服务器芯片厂商信骅实现营收3.91亿新台币(同比+5.4%,环比-6.8%)。 行情回顾:本周通信(申万)指数上涨5.0%,沪深300指数上涨2.8%,板块表现强于大市,相对收益2.2%,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在我们构建的通信股票池里有157家公司(不包含三大运营商),本周平均涨跌幅为5.4%,其中可视化、企业数字化和IDC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9.4%、7.8%和7.6%。 投资建议:复苏赛道选龙头,景气赛道找弹性 复苏行业中,龙头受益确定性强,估值提升空间大,建议配置;高增长行业中,整体估值较高,市场份额有望提升的品种,业绩将实现超越板块的增长,弹性较大,建议配置: (1)复苏赛道:通信模组(移远通信,广和通)、智能控制器(拓邦股份)、汽车连接器(瑞可达、鼎通科技)、北斗(华测导航)、ICT设备(锐捷网络,菲菱科思)、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 (2)高景气赛道:卫星通信(国博电子)、工业通信(三旺通信)、储能温控(申菱环境、英维克)、海光缆(亨通光电)。 2023年1月份的重点推荐组合:中国移动、英维克、移远通信、国博电子、华测导航。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资本开支不及预期、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 产业要闻追踪 (1)国家能源局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 事件: 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蓝皮书)意见。蓝皮书结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和“双碳”发展战略研判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分析现有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念、内涵特征,研判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显著特点,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点评: 亮点一: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图1:新型电力系统四大基本特征 当且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面临以下问题:(1)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突出挑战;(2)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日益凸显,系统运行压力持续增加;(4)传统电力调度方式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业态,调控技术手段、调度机制、信息安全防护等亟待升级;(5)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偏低,电力系统科技创新驱动效能需持续提升;(6)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和风险挑战,亟需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图2:2021年全国各类电源装机占比 图3:2021年全国各类电源发电量占比 蓝皮书以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短期来看加速转型期的部分量化目标(至2030年):(1)提出期间要推动各产业用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2)分散化需求响应资源进一步整合,用户侧灵活调节和响应能力提升至5%以上,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开发利用和高效消纳;(3)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至35%以上,充分支撑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尽早达峰;(4)推动新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装机占比超过40%,发电量占比超过20%;(5)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图4: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蓝皮书提出七大重点任务:以助力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基本目标,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等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三维基础支撑作用。 表1:蓝皮书提出的总体框架与重点任务 亮点二:ICT赋能新能源,关注“通信+新能源”产业环节 信息技术(ICT)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帮助产业实现管理效率提升,能源信息化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中大有可为;能源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是众多智能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储能为例,我们在近期发布的《数字能源专题(三)-ICT赋能新能源,把握“通信+储能”黄金增长曲线》报告中提出,通信产业与储能产业拥有众多结合点,可实现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相互支撑与加强: (1)通信备电产能的迁移。传统的通信场景中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等对电池有较高的要求,相关公司在电化学和电子电力技术有所积淀,产线具有一定复用性,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可以发挥自身产线优势投身储能电池等生产环节,提供增量产能,同时通信场景配套所需的温控、消防等产品亦可为储能产线提供服务支持; (2)控制管理系统的升级优化(包含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传统智能终端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控制系统技术,拥有面板、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以及算法编码等,能够参与储能BMS等产品环节; (3)ICT技术全面赋能综合能源管理。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应用持续推广,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能力调度和温度控制等可以降低储能运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设施能够降低长期运维成为,提高质检效率等。 图5:通信+储能产业链全景图 储能也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建设需求旺盛。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 ,2022年前三季度 , 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933.8MW/1911.0MWh,功率规模同比+113%;新增规划、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规模73.3GW/177.0GWh。 图6: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应用分布(MW%) 据采招网数据,经不完全统计,2022年Q4,我国EPC项目招标规模超12GWh,储能系统招标规模超1GWh,需求持续旺盛。 图7:2022年分月份我国储能项目招标情况(GWh) 除储能外,新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系统走向低碳化的重要抓手,其中海风23年有望迎装机大年。“十四五”期间海风政策规划明确,全国多省已对“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建设提出规划。在各省“十四五”能源规划的基础上,多个地方市政府也在进一步细化海风装机规模的规划。 表2:部分沿海地区“十四五”海风规划 招标持续落地,奠定明年新增装机基础。从前瞻性的招标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海风招标持续推进落地,奠定23年新增装机的基础。海上风电实施在经历2022年的回落后,23年有望迎来招标与实施的大年。据三一重能公告,预计2023年风电装机容量为70-80GW,其中海风装机容量约为10GW左右。全球海风亦有望加速建设,如波罗的海八国签署“马林堡宣言”,计划2030年将其掌控的波罗的海地区海风装机容量提高至19.6GW 表3:22Q4部分海风招标项目 图8: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GW) 图9:欧洲海风新增装机容量预测(MW) 投资建议:政策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提升,储能作为重要环节加速发展。ICT技术与电力能源产业有诸多结合点,交叉领域的公司有望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长和盈利,建议关注:储能温控【英维克】、【申菱环境】,储能EPC及储能系统【中天科技】、【科华数据】等,储能电池及PCS【科士达】,控制器及储能产品解决方案【拓邦股份】以及海缆【亨通光电】等。 (2)紫光股份拟收购新华三49%股权 事件: 公司公告,HPE实体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49%股权,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股权,每股出售价格将根据《股东协议》约定按照2022年4月30日前12个月新华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税后利润的15倍除以行权通知之日新华三全部股份数量的方式确定,对价支付方式为现金。 点评: 亮点一:新华三是国内ICT龙头企业,多项产品市占率名列前茅 紫光股份是国内ICT龙头企业,公司定位“云网边端”全栈式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旗下公司新华三作为数字基座,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持续为客户提供从软硬件到综合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目前公司自产的设备包括网络、计算、云、安全等产品线,其中,交换机、WLAN、企业级路由器、安全硬件、超融合等多个产品市占率位于行业前两名,在政企市场的竞争优势明显。公司凭借自有及合作伙伴渠道,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有效触达各个层级客户。 图10:紫光股份数字平台架构图 新华三多项产品名列前茅。新华三主要产品线为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级路由器、企业级WLAN、X86服务器、企业级存储、安全硬件、超融合、SDN和云管理平台。 其主要产品均位居分市场前列,为智慧城市、政务、交通、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全场景提供数字化服务。 新华三深度布局“云-网-边-端”全产业链。公司拥有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AI视觉、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表4:新华三多项产品名列前茅 亮点二:收购完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交易完成后新华三将成为紫光股份全资子公司,将大幅提升公司利润总额。根据公司财报披露 ,2020-2021年新华三分别实现收入368.0/443.5亿元 ( 同比+20.52%/20.95%),实现净利润27.70/34.34亿元(同比+6.6%/22.24%)。 图11:新华三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 图12:新华三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 图13:紫光股份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 图14:紫光股份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 收购完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新华三2020-2021年净利率分别为7.5%/7.7%,紫光股份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5.4%/5.6%,交易完成后,有望提升公司整体的净利润以及ROE水平,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图15:紫光股份不同产品毛利率 图16:紫光股份毛利率、净利率变化情况 交易完成后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