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2022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22-12-15-新世纪评级港***
2022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公共融资部邬羽佳 经济实力: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 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随着疫后经济恢复,2021年全省经济呈现较快的恢复势头。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万亿元,继续位列全国第十一位;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八位;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0321元,比上年增加791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8:41.0:51.2。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1年全省投资、消费增速明显回升,进出口增速则维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以来,受疫情反弹拖累,全省经济低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33.2亿元、1.5万亿元和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4.1%和2.5%。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的发展格局。2021年除蚌埠市经济总量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市经济总量均实现较快增长。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2021年经济实力仍以较大优势领跑全省,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占全省的26.6%,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芜湖市和滁州市经济实力依然强劲,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2.6亿元和3362.1亿元;阜阳市、安庆市、马鞍山市和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1.5亿元、2656.9亿元、2439.3亿元和2167.7亿元;其余各地市现阶段经济体量依然相对有限,地区生产总值 位于95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核心产业有待持续扶持。从经济增速看,除蚌埠市外,省内其余各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普遍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安庆市、淮南市、淮北市和铜陵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增速均值为8.3%。2021年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前四位的地级市为芜湖市(11.6%)、六安市(11.0%)、池州市(10.2%)和宣城市(10.1%),经济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7.8个、6.9个、6.2个和6.1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较上年保持不变,但由于疫情反弹影响,经济总体表现出低速增长。 财政实力:安徽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增长、中央 财政持续支持以及土地出让景气度的提升带动全省财力不断增强。2021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且疫情后全省经济复苏明显,全省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而上级补助收入受上年一次性转移支付基数较高影响有一定下滑,但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依然保持小幅提升;同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回升,是当年财力增收的最大贡献因素。2021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2亿元,位次较上年提升1位至全国第10位,规模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升;其中税收收入为2389.9亿元,同比增长8.7%,税收比率为68.3%,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6.1%,较上年提升3.0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1.8%至3536.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92.2%,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2022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较上年同期增长8.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0.4%;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 从下辖各市情况看,2021年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总体欠佳,但受经济恢复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市税收收入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各地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2021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绝对领先地位,为844.2亿元,同比增长10.7%,且税收比重在全省排名第一,为75.7%,体现了相对较好的财政质量;芜湖市、滁州市和马鞍山市财政实力也相对较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61.2亿元、250.9亿元和196.5亿元。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铜陵市、淮北市、黄山市和池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安徽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93.5亿元、88.7亿元、88.3亿元和74.3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处于100亿元至160亿元区间。其中六安市和淮北市税收占比居全省前列。从增长情况看,2021年除阜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且增速均高于2020年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较2021年有些许变动,但合肥市依然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芜湖市和滁州市依然位列省内第二和三位。 2021年安徽省内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呈现差异化发展,但依然是各市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已获知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十个城市来看,合肥市依然以832.4亿元的规模优势位列全省首位,芜湖市、六安市和宿州市分别以 312.9亿元、251.8亿元和223.5亿元的规模位列第2至4位,包括合肥市在内,上述四个城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其中芜湖市较上年提高81.0%,是增幅最大的地级市;安庆市和蚌埠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200.0亿元和137.2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1.8%和22.4%,其中蚌埠市是降幅 最显著的地级市;淮南市、黄山市和池州市规模较小,2021年分别为64.6亿元、 55.7亿元和48.1亿元,其中池州市小幅增长,淮南市和黄山市则有较大幅度的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除合肥、黄山和淮南三市外,安徽省其余各地市土地出让总价较上年同期下降较为明显,后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或呈现收缩。 债务状况:安徽省市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近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控制合理,债务余额距财政部 下达的债务限额尚有一定空间,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力可为债务偿付提供保障。截至2021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11576.3亿元,居全国第11位。以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2021年末安徽省该比率为3.3倍,位居全国该指标降序排列第17位。考虑到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财政实力,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1年安徽省各地市政府债务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内, 其中合肥市、淮南市和铜陵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以2021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看,安徽省各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整体较大,各地市该比率均超过170%。其中阜阳市、六安市和毫州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最大,2021年末该比率分别为683.1%、562.2%和517.6%;合肥市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最轻,2021年末该比率为177.8%;其余各市该比率位于200%至450%区间。 2021年以来安徽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均扩张较快。截至 2022年9月末,全省城投债余额为5055.4亿元,居全国各省市第9位,位次较 2021年末无变化。安徽省已发债城投企业2021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1.48万亿 元,较2020年末增长11.4%,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名中居第10位。2021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在债券发行领域较为活跃,尤以合肥、阜阳、马鞍山、滁州和毫州等地为代表。2022年9月末,上述五市平台企业存量城投债余额占全省存量城投债余额的比重合计46.7%,存续城投企业2021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占全省的比重合计37.4%。相较于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马鞍山市和淮南市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及存量债券偿付压力均较大。2021年末上述地区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分别是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9.1倍、7.6倍、6.2倍、5.9倍和5.1倍。 一、安徽省经济实力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安徽省经济实力分析 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下,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优化。2021年,随着疫后经济恢复,全省经济呈现较快的恢复势头。同时,全省经济结构仍以服务业为主导,消费和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不仅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 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省内拥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其中横贯安徽省北部的陇海线,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地区,向东则可到达江苏省连云港出海;京沪、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可直达北京,南下可直达上海和香港,铁路营业里程达5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2165公里。近年来,安徽省加快连通长三角地区和省内城市城际铁路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网建设持续加快,铁路覆盖面持续扩大;合肥-巢湖-马鞍山-扬州城际铁路中的巢湖-马鞍山段已启动建设,该段建成通车以后,西与商合杭高铁接轨,南与江苏高铁网连接。公路方面,境内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已基本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根据安徽省编制的“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五 纵九横”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680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485公里 /万平方公里以上。航空方面,安徽省拥有6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枢纽干线机场,现已与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通航。此外,横贯安徽省南部的长江通道,连通安庆、铜陵、芜湖及马鞍山等多个重要港口直达上海。 安徽省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其中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是国家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同时,安徽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黄山、九华山等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受上年基数较低和疫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带动,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万亿元,继续列全国第十一位;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0.2个百 分点,增速列全国第八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0321元,比上年增加791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8:41.0:51.2。2022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趋缓。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33.2亿元、1.46万亿元和1.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4.1%和2.5%。 图表1.2010年以来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2.2021年安徽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