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第一上海证券]: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

2023-01-02第一上海证券李***
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

目录 2023年总体展望5 宏观经济和投资策略12 TMT软件互联网行业23 腾讯控股(700,买入)45 美团点评-W(3690,买入)47 金蝶国际(268,买入)49 中软国际(354,买入)51 金山软件(3888,买入)53 中国移动(941,买入)55 阿里巴巴(BABA.US/9988.HK,买入)57 京东(JD.US/9618.HK,买入)59 拼多多(PDD,买入)61 中国电信(728,买入)63 港交所(388,买入)65 TMT硬件行业67 比亚迪电子(285,买入)75 舜宇光学(2382,买入)77 半导体行业79 英伟达(NVDA,持有)89 中芯国际(981,买入)91 华虹半导体(1347,持有)93 时代电气(3898,买入)95 上海复旦(1385,买入)97 超微半导体(AMD,未评级)99 阿斯麦(ASML,未评级)100 高通(QCOM,未评级)101 台积电(TSM,未评级)102 汽车行业103 比亚迪股份(1211买入)115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117 英恒科技(1760,买入)127 京东方精电(710,买入)129 航运行业131 中远海控(1919,未评级)139 东方海外国际(538,未评级)140 中远海能(1138,未评级)141 有色金属和商品原材料行业143 紫金矿业(2899,买入)153 山东黄金(1787,买入)155 天齐锂业(9696,买入)157 煤炭行业159 兖煤澳大利亚(3668,买入)169 中国神华(1088,买入)171 兖矿能源(1171,买入)173 电力行业175 光伏行业181 华润电力(836,买入)193 龙源电力(916,买入)195 中国电力(2380,买入)197 协合新能源(182,买入)199 燃气行业201 新奥能源(2688,买入)209 华润燃气(1193,买入)211 中国燃气(384,买入)213 中国水务(855,买入)215 光大绿色环保(1257,买入)217 电子烟行业219 思摩尔国际(6969,买入)225 中国波顿(3318,买入)227 消费行业229 食品饮料行业232 贵州茅台(600519.SH,买入)241 五粮液(000858.SZ,买入)243 伊利股份(600887.SH,买入)245 蒙牛乳业(2319,买入)247 华润啤酒(291,买入)249 青岛啤酒(168,买入)251 重庆啤酒(600132.SH,买入)253 海天味业(603288.SH,买入)255 餐饮行业257 海底捞(6862,买入)263 海伦司(9869,买入)265 奈雪的茶(2150,买入)267 牧原股份(002714.SZ,买入)269 运动品行业271 李宁(2331,买入)273 安踏(2020,买入)275 澳门博彩行业277 银河娱乐集团(27,买入)279 金沙中国(1928,买入)281 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880,买入)283 房地产及物业行业285 万科(2202,买入)289 华润置地(1109,买入)291 中国海外(688,买入)293 碧桂园(2007,买入)295 华润万象生活(1209,买入)297 星盛商业(6668,买入)299 万物云(2602,未评级)301 贝壳(2423.HK/BEKE.US,买入)303 医药行业305 药明生物(2269,买入)325 中国生物制药(1177,买入)327 石药集团(1093,买入)329 康方生物-B(9926,买入)331 康哲药业(867,买入)333 远大医药(512,买入)335 中国中药(570,买入)337 同仁堂国药(3613,买入)339 复锐医疗科技(1696,买入)341 美股研究343 宏观策略345 苹果(AAPL,买入)355 特斯拉(TSLA,买入)357 波音(BA,买入)359 微软(MSFT,买入)361 2023年总体展望 地缘政治冲突叠加通胀高企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2年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和疫情导致的高通胀压力,各主要央行自3月份开始加息缩紧流动性以及退出财政 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加剧。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激进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11月加息25、50、75、75、75、75个基点,今年累计加息375个基点,预计到年底还会加息50个基点。欧洲央行自2011年时隔11年之后在今年7月首次加息,三度升息, 加息幅度累计达200个基点。日本央行虽然在利率上一如预期按兵不懂,却自1998年以来首次通过干预汇市来支撑日元。今年以来美国CPI不断上涨,六月达到9.1%的最高位,是1981年11月以来的最高通胀,十月通胀7.7%,通胀在加息背景下逐步降低。欧元区十一月通胀率为10%,当月通胀率放缓幅度为2020年以来最大,得益于能源和服务成本涨幅放缓,预期年底钱央行将加息57个基点应对通胀。 展望2023年,疫情之后的经济创伤尚未完全愈合,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达到2.7%的增长。预计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上半年陷入衰退的机率加大,亚太新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在大幅加息背景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中国疫情防控优化促进经济复苏,宏观经济有望增速提升 2022年,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0,18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5,300亿元,增长2.3%。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回顾2022年,受新冠疫情持续传播、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压力在前三季度面临增长压力。展望2023年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出台对疫情防控的进一步优化,我们预期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GDP在今年增长3.2%的基础上,2023年有望实现4.4%的增长。 迈向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减弱,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消费渐进式反弹,并带动中国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此外,政府不断加力实施稳投资、扩信用、宽货币等措施,支持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组合落地,大幅提升市场的信心。展望2023年,中国的内需将会复苏,居民对未来的信心预期将会得到改善,但外围看由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有经济衰退的风险,外需将会偏弱。货币政策方面,预期2023年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将稳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方面,预计2023年财政仍是发力重点,广义财政赤字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减税降费、基建、政策性金融和财政直达消费可能是重点,地方政府发行债务中仍然会以专项债为主。 预计恒指和国企指数最高可升至23000点和9000点 港股方面,港股今年持续走弱,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导致的在内地多轮传播,今年3-6月上海、深圳和北京重要经济城市分别出现了封城管控现象,到10月份又出现了广州的封控,各主要经济城市出现的封控冲击着经济复苏;二是美联储为了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货膨胀,截止至今已累计加息6次,累计加息幅度达到375个基点,港币跟美元挂购,港股资金面也面临流动性压力;三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民营开发商债务危机,使得房地产市场承压,而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GDP比重的30%。此外中美关系的紧张等因素,叠加起来都造成了港股的走弱。截止2022年12月15日,恒生指数年初至今下跌17.830%,国企指数下跌21.9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63%。 展望2023年,我们对香港股市维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基于: 一、自2021年3月份到2022年10月,港股经历了有史以来长达18个月的熊市下跌,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因素叠加的影响。目前恒生指数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极低的水平,股息率也具吸引力,相较处于高通胀和估值依然较高的欧美市场,恒指的安全边际更足:恒生指数相当于2023年的9倍市盈率,恒生国企指数相当于2023年的8倍市盈率;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预期息率为3.7%和3.7%,相较欧美等股票市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二、“二十条”和“新十条”使得国内疫情优化进一步落地,利好明年国内经济疫后复苏反弹。疫情政策放开后,短期看新冠感染人数会增加,居民消费出行的意愿会受到冲击,但是长期看,疫情高峰过后,国内服务类、接触类、体验类消费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放开,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恢复正常的通关,不仅仅利好内地的消费市场,也带动香港澳门本地的消费,特别是澳门的博彩板块公司以及香港本地零售上市公司的营业的改善。 三、央企国企估值重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优质资产的重估将给港股带来价值提升机会。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本质又是中国优质资产的重估,特别是在港股国企指数当中的国央企、银行股以及高息的国央企存在重估的机会。此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将会帮助港股的估值从投资者结构中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韧性不会改变。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随着拖累今年经济增长的疫情反复和地产下行两大因素明显转向,尤其是房地产近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稳定房地产融资已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投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我们对明年总体经济复苏形势持相对乐观的判断 结合公司盈利的增长和估值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2023年恒生指数合理价位区间为18000-23000,对应预期市盈率为9-12倍;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区间为6000-9000,对应预期市盈率为7-11倍。和目前指数水平相比,恒指和国企指数2023年最高仍有29%和36%的上升潜力。 投资策略 展望2023年,我们建议投资者优先配置有持续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关注互联网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电信运营商、医药和优质央企国企公司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四大投资主线: 一、关注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优势的优质央企国企公司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这在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且现实的问题。从经营层面上看,国有上市公司在2016年以来的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相比非国企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国有上市企业等估值长期、普遍较低,未来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积极建设过程中,投资者有望逐步改善对上市国企板块价值的认知。我们重点推荐分红比例逐步提高,基础业务稳固和产业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941.HK)、中国电信(728.HK)、中国联通(762.HK)、中国民航信息网络(696.HK)、中国神华(1088.HK)、中国铁建(1186.HK)等。 二、关注中国电动车、新能源等核心高端制造公司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完整全备的产业链、大基建和人才红利四大优势,在充分利用中国有知识含量的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国能以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硬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是重要方向。我们重点推荐自主可控,拥有硬科技的公司,如时代电气(3898.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