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 │ 2023年01月03日 汽车2023年度策略 把握电动+智能化趋势下的自主崛起机遇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建议:强于大市 投资要点: 2022年回顾:乘用车市场整体承压,新能源维持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11月,今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1836.7万辆,同比增长1.8%,主要系今年国内疫情多地频发,线下营销渠道受阻,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市场整体承压。新能源乘用车全年维持高速增长,1-11月共实现零售销量573.3万辆,同比增长104.3%,渗透率达到27%。 2023年展望:我们认为,国家或地方后续会陆续出台具体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细则,叠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汽车消费需求有望提振,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376.2万辆,汽车整体销量有望维持在2750万辆水平。我们坚定看好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建议关注整车、轻量化、一体化压铸、热管理和智能化五大细分投资方向。 整车:关注自主崛起、混动、出海三大机遇。我们认为,2023年乘用车整体销售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补贴政策有望成为最终托底手段,保障整体销量稳定。新能源趋势已成,2023年有望持续高增,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将达到912万辆,其中插混车型有望凭借其较低的使用成本及补能便捷性实现占比进一步提升。借助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顺利崛起,并加快出海步伐,有望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建议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 轻量化:趋势明确,产业空间大。汽车轻量化能够帮助汽车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续航里程,趋势明确。铝合金是目前经济性较好的轻量化材料,随着单车用铝量的提升,我们测算中性情境下2030年车用铝合金材料市场空间有望超3000亿元。建议关注拓普集团、旭升集团、爱柯迪、泉峰汽车、众源新材、和胜股份、祥鑫科技。 一体化压铸:制造方式变革助力降本增效。一体化压铸能够从制造端降本增效,各企业积极布局。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48.3亿元,2021-2025年CAGR为230.9%,建议关注文灿股份、广东鸿图。 热管理:技术升级有望驱动量价提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燃油车有明显区别,目前以PTC为主的热管理方案未来有望逐步被热效率更高的热泵方案取代。随着热泵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建议关注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盾安环境。 智能化:技术革命孕育重大机遇。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崛起,2023年有望在智能化方向加快布局,智能汽车或将是下一个蕴藏多个投资机会的赛道。我们综合考虑成本、竞争格局、量产节奏等因素,推荐关注座舱域控制器、乘用车座椅、激光雷达、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车身/底盘域控制器和线控制动等优质/增量零部件,建议关注经纬恒润、华阳集团、继峰股份、科博达、德赛西威和伯特利。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相对大盘走势 汽车沪深300 % 0% 0% 0% 2022/1/12022/5/12022/9/12023/1/1 10% 0 -1 -2 -3 -40% 分析师:贺朝晖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1100002邮箱:hezh@glsc.com.cn 联系人黄程保 邮箱:huangcb@glsc.com.cn 联系人唐嘉俊邮箱:tjj@glsc.com.cn 相关报告 1、《11月乘用车市场低迷,新能源环比微增》 2022.12.08 2、《比亚迪(002594.SZ):11月销量再创新高,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2022.12.03 3、《智能座舱:自主品牌崛起,国内Tier1有望直接受益》2022.10.31 行业报告 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报告 1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正文目录 1寻找宏观改善下的强α赛道5 1.1指数多轮震荡,年底销量承压5 1.2政策托底、趋势明确6 2整车:自主崛起的新时代10 2.1自主品牌加速崛起10 2.2插混车型销量提升迅速11 2.3车企加速出海14 2.4政策延续利好16 2.5基础设施加速完善17 2.6投资建议:关注优势自主品牌18 3轻量化:趋势明确带来广阔市场19 3.1轻量化优势明显、趋势明确19 3.2轻量化潜在市场空间广阔22 3.3投资建议:关注铝合金零部件优势公司25 4一体化压铸:制造方式变革助力降本增效27 4.1各企业加速布局27 4.2产业升级铸就广阔空间29 4.3投资建议:关注一体化压铸先行者32 5热管理:技术升级驱动量价提升33 5.1热管理为新能源车增量零部件33 5.2热泵趋势逐渐明确34 5.3热管理系统“量价齐升”36 5.4投资建议:关注热管理优势零部件公司37 6智能化:技术革命孕育重大机遇38 6.1智能座舱:Tier1受益于自主崛起38 6.2智能驾驶:关注优质/增量零部件42 6.3投资建议:关注智能化细分龙头47 7风险提示49 图表目录 图表1:汽车行业指数走势(2022.1.1-2023.1.3)5 图表2:2022年乘用车月度批发销量走势5 图表3:2022年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5 图表4: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6 图表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历年销量及增速走势6 图表6:2017-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走势6 图表7:2022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7 图表8:2023年投资机遇分析8 图表9: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9 图表10: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建议关注组合9 图表11:国内历年乘用车分品牌销量份额10 图表12:国内历年新能源乘用车分品牌销量份额11 图表13:22H1全球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销售额及销量11 图表14:BEV与PHEV动力电池月度装机量(GWh)12 图表15:BEV与PHEV月度销量走势(万辆)12 图表16:秦DM-i与日产轩逸用车成本对比12 图表17:分使用习惯讨论包含折旧损失的6年用车成本13 图表18:关键条件变化时6年平均用车成本差值13 图表19:新能源乘用车历年销售结构14 图表20:国内插混车型月度占比走势14 图表21:比亚迪亮相泰国车博会14 图表22:吉利汽车CMA架构14 图表23:部分传统车企出海情况统计15 图表24:部分造车新势力出海情况统计15 图表25: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16 图表26:2022年双积分修改案征求意见稿17 图表27: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走势(台)17 图表28: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走势(台)17 图表29:国内汽车行业批发销量预测(万辆)18 图表30: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20 图表31:乘用车整备质量与油耗分析21 图表32:乘用车整备质量与续驶里程分析21 图表33:主要轻量化材料的原材料价格与密度21 图表34:各类汽车轻量化材料特点22 图表35:车用铝合金材料降重经济性测算22 图表36:车用铝合金降重成本敏感性测算22 图表37:整车企业车身铝化之路23 图表38:燃油车和纯电车整备质量主要差异点23 图表39:A级燃油车与A级纯电车整备质量比较23 图表40:纯电车和燃油车用铝量差异24 图表41:全球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走势24 图表42:纯电动车与燃油车零部件单车用铝量及渗透率预测24 图表43:国内乘用车车用铝合金市场空间测算(亿元)25 图表44:一体化压铸优势28 图表45:ModelY与Model3后车体结构对比28 图表46:一体化压铸行业产业链29 图表47:国内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市场空间测算(亿元)29 图表48:特斯拉ModelS不同温度下行驶里程与速度33 图表49:温度对纯电动车续航的影响(时速100KM/H)33 图表50:汽车热管理系统架构对比34 图表51:汽车空调系统组成部件34 图表52:不同PTC产品对比34 图表53: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架构(热泵型)35 图表54: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35 图表55: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35 图表56:补气增焓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35 图表57:热泵空调与PTC制热方案对比35 图表58:液冷电池热管理示意图36 图表59:汽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对比37 图表60:汽车座舱发展历史38 图表61:传统座舱到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变化情况39 图表62:2019-2025年智能座舱各产品前装渗透率39 图表63:智能座舱6大单品国内市场规模测算40 图表64:2022年伟世通双8155芯片座舱域控制器方案40 图表65:2021-2025年国内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41 图表66:2021-2025年国内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41 图表67:2020年全球汽车座椅市场竞争格局42 图表68:2020年中国汽车座椅市场竞争格局42 图表69:2020-2025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42 图表70:2020-2025年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42 图表71:智能驾驶三大环节增量零部件43 图表72:禾赛科技固态补盲激光雷达FT12043 图表73:速腾聚创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43 图表74:2021-2025年中国汽车激光雷达出货量44 图表75:2021-2025年中国汽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44 图表76:东软睿驰行泊一体域控制器45 图表77:经纬恒润行泊一体域控制器45 图表78:2020-2025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出货量45 图表79:2020-2025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市场规模45 图表80: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底盘域控制器进展46 图表81:2020-2025年国内车身域控制器市场规模46 图表82:2021-2025年国内底盘域控制器市场规模46 图表83:2020-2025年国内线控制动出货量47 图表84:2020-2025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47 1寻找宏观改善下的强α赛道 1.1指数多轮震荡,年底销量承压 多因素影响,指数经历多轮震荡。2022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影响,汽车行业供给端和消费端均受到冲击,指数下挫明显。5月23日,国常会正式公布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的决定,市场迅速提振,指数强势反弹。下半年,疫情在多个汽车消费大省扩大,线下经销商闭店情况明显,指数再次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日,汽车指数下跌18.12%,沪深300指数下跌22.20%,汽车行业指数领先沪深300指数4.08pct,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7。 图表1:汽车行业指数走势(2022.1.1-2023.1.3) 汽车沪深300 5% 0% -52%022/1/110% 15% 20% 25% 2022/5/1 2022/9/1 2023/1/1 30% 35% 疫情冲击 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 购置税补贴政策 10% - - - - - - -40%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乘用车年底销量压力较大。下半年受疫情管控影响,消费者汽车消费意愿减弱,年底乘用车销量承受较大压力。从10月以来乘用车销量就呈下滑态势,11月尤为明显:11月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02.9万辆,同比-5.7%,环比-7.5%。11月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88,环比+6.82%,同比+39.26%,库存系数处在警戒线(1.5)之上。 图表2:2022年乘用车月度批发销量走势图表3:2022年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 250 2021(万辆)2022(万辆)YOY(右轴) 40% 30% 2.5 20212022 1.76 1.85 1.91 1.88 1.751.72 1.47 1.46 1.361.451.46 2 200 28.9% 150 100 50 5.1% -5.0% -10.5% 22.7%20.4% -16.9% 21.5% 7.3% 20% 10% 0% -9.2%-10% -20% -30% 1.5 1 0.5 -35.4% 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