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

2022-12-04杨畅中泰证券点***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

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2022年12月04日 分析师:杨畅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90004电话:021-20315708 Email:yangchang@r.qlzq.com.cn 联系人:夏知非 Email:xiazf@r.qlzq.com.cn 相关报告 投资要点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台湾地区针对入境、隔离、救治等措施不断调整; 上半年主导病毒为BA.2.3.7;从8月份开始,BA.4及BA.5逐步成为主导毒株; 如果只计算第二波疫情,自8月8日至12月3日,累计确诊人数为361万7356人;考虑死亡人数较确诊人数达峰滞后14天,自8月22日至12月3日,累计死亡人数4815人,约相当于确诊人数的1.33‰(千分之1.33,百万分之1331)。(注意:考虑到12月3日确诊人群可能在14天后才会出现对应的死亡人数,该数据可能被低估) 存在三类患者:无症状/轻症状患者、中症患者、重症患者,中症与重症是医疗资源救治对象; 10月,重症人数达到了2137人、中症人数达到了3170人,合计5307人,约占当月确诊人数的0.42%(千分之4.2,百万分之4200),对医疗资源救治能力形成考验; 通过NPI手段(非药物干预)压制疫情发展的峰值,有利于缓解后端医疗资源的压力; 11月绝对数量回落,但重症与中症占比不降反升,这也意味着对医疗救治能力的考验,并非短期,而是会持续一定的时间; 从8月份开始,死亡人数相对重症人数的比例持续较高,通过疫苗接种防重症或许仍是重点。 风险提示事件:1、政策变动风险。2、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 内容目录 1.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3- 2.风险提示.........................................................................................................-7- 图表目录 图表1:今年我国台湾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3- 图表2:台湾地区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死亡病例................................................-4- 图表3:台湾地区确诊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4- 图表4:台湾地区今年以来重症、中症、无症状/轻症状患者人数变化..............-5- 1.我国台湾地区疫情发展的一些数据 从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不断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入境要求的变化。例如在3月7日、5月9日、6月15日、10 月13日、11月28日,不断调整入境隔离的要求,从3月7日入境者隔离方案缩短为10+7(即“居家隔离天数”10天,“自主健康管理”为7天),逐级调降至10月13日的入境者隔离方案放宽为0+7(取消居家隔离, 需“自主健康管理”7天)。并且从12月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数限制。 第二类,针对确诊者与密接的隔离要求。在3月7日、4月6日、4月 26日、11月7日、11月14日,不断调整隔离确诊者以及密接的隔离 要求。从3月7日密接隔离天数缩短为10天,逐步调整至11月7日取消接触者“居家隔离”措施,全面采行“0+7天自主防疫”。 第三类,确诊病例分流收治。在4月14日、5月4日,对确诊病例的收治原则进行了优化调整。 图表1:今年我国台湾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 来源:台湾疾病管制署、中泰证券研究所 在相应政策调整下,从3月以来,台湾出现了两次疫情反复。 第一波疫情的反复出现在4月底,单日确诊人数的阶段峰值出现在5月 27日,达到94796人;单日死亡人数的阶段峰值出现在6月10日,达 到213人;死亡人数达峰较确诊人数达峰滞后14天。根据台湾疾病管制署公布的资料,该阶段的主导病毒是BA.2.3.7。 第二波疫情的反复出现在10月中旬,单日确诊人数的阶段峰值出现在 10月5日,达到54874人;单日死亡人数的阶段峰值出现在10月20 日,达到92人;死亡人数达峰较确诊人数达峰滞后15天。根据台湾疾病管制署公布的资料,首个BA.4病例在7月上旬从境外输入到台湾,首个BA.5病例发生在8月15号,随后BA.4及BA.5逐步扩散为第二波疫情的主导毒株。 图表2:台湾地区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死亡病例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两个时间段合并来观察,自3月1日至12月3日,累计确诊人数为833 万5728人,约相当于台湾2021年总人口2321万的36%;累计死亡人数13596人,约相当于确诊人数的1.63‰(千分之1.63,百万分之1631)。 由于主导毒株发生了变化,如果只计算第二波疫情反复,8月8日出现了阶段性低点,当日确诊人数为15407人,自8月8日至12月3日, 累计确诊人数为361万7356人;考虑死亡人数较确诊人数达峰滞后14 天,自8月22日至12月3日,累计死亡人数4815人,约相当于确诊人数的1.33‰(千分之1.33,百万分之1331)。(注意:考虑到12月3日确诊人群可能在14天后才会出现对应的死亡人数,该数据可能被低估) 图表3:台湾地区确诊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由于台湾地区公布三类不同症状的数据,无症状/轻症状患者、中症患者、重症患者。其中: 中症患者的定义:中症患者代表出现轻微肺炎症状、血氧浓度在未使用氧气鼻管时低于95%、有中度医疗需求者。 重症患者的定义:如果有住进加护病房(ICU)一定是属于重症;但除此之外,若已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败血性休克等严重症状,就算未被安排转入加护病房,也会被归为重症。 图表4:台湾地区今年以来重症、中症、无症状/轻症状患者人数变化 来源:联合新闻网、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中泰证券研究所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从月度数据来观察三类症状患者的情况,由于从8月份开始,BA.4及BA.5逐步扩散为第二波疫情的主导毒株,观察8月-11月这四个月的情况。 第一,重症与中症是需要医疗资源救治的对象,与确诊人数总量数据一致,从8月份至10月份,确诊人数在不断上行,与之相对于的是重症 与中症人数在不断上行,峰值出现在10月重症人数达到了2137人、中 症人数达到了3170人,合计5307人,约占当月确诊人数的0.42%(千分之4.2,百万分之4200);这对医疗资源的救治能力形成了考验。如果按台湾2021年总人口2321万来计算,需要医疗资源救治的人员占比,在10月达到了0.22‰(千分之0.22,百万分之228)。通过NPI手段 (非药物干预)压制疫情发展的峰值,有利于缓解后端医疗资源的压力。 第二,到11月虽然确诊人数出现了回落,重症人数与中症人数的绝对数量相应回落,但占比不降反升,合计达到了当月确诊人数的0.6%(千分之6,百万分之600),这也意味着对医疗救治能力,并非短期考验,而是会持续一定的时间。 第三,10月重症人数为2137人,由于存在14-15天的滞后期,从10 月15日起算,31天的死亡人数为1836人,死亡人数与重症人数的比例为85.9%。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3月以来的死亡人数与重症人数的比 例,8月为80%、9月为97%、10月86%,一旦发展成重症,死亡的概率仍然较高,通过疫苗接种防重症或许仍是重点。 2.风险提示 1、政策变动风险。2、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 评级 说明 股票评级 买入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5%以上 增持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15%之间 持有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5%之间 减持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10%以上 行业评级 增持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 中性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10%之间 减持 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10%以上 备注: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500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另有说明的除外)。 投资评级说明: 重要声明: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 本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事先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翻版、发布、复制、转载、刊登、篡改,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