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芯国际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全年资本支出计划从人民币320.5亿元上调为人民币456.0亿元。 中芯国际大幅上调2022年资本支出,逆周期扩产得到进一步体现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全球半导体行业仍处在下行周期。然而,中芯国际拟将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从320.5亿元上调到456.0亿元,进一步加大逆周期投资力度。我们认为核心原因体现在:1)本土晶圆产能供需缺口依旧较大,2021年底中国大陆晶圆全球产能占比仅为16%(包含台积电、海力士等外资产能),远低于半导体销售额全球占比(35%),自主可控为逆周期扩产核心驱动力。我们统计发现,仅华虹集团、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四家晶圆厂未来合计扩产产能将过100万片/月。2022年8月26日,中芯国际拟在天津投资75亿美元建设12英寸产线,规划 产能10万片/月,进一步验证逆周期扩产需求。2)随着美国对中国大陆半相关研究导体制裁持续升级,本土晶圆厂持续加大对核心设备采购力度。 Q3业绩兑现延续高速增长,自主可控链条业绩最确定板块 1)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52%;其中2022Q3合计营收102亿元,同比+69%,收入端增长提速。2)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7和40亿元,同比+73%和+129%,明显高于收入端增速。3)截至2022Q3末,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达到133和284亿元,分别同比+69%和+76%,达到历史最高点,验证在手订单饱满。 考虑到已有订单取消概率不大,随着相关订单陆续交付,2022Q4和2023年行业业绩高增长有较强确定性。由此可见,无论是当前业绩还是未来业绩,半导体设备都是自主可控链条里面业绩确定性最强的细分板块之一。 制裁恐慌情绪逐步消除,看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随着美国对128层及以上NAND芯片、 18nm 及以下DRAM相关设备进一步管控,引发市场对于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后续扩产的担忧。短期来看,我们认为2022-2023年扩产影响不大,对相关设备公司业绩影响较小。2024年后虽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打压,会加速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参考2018年以来中国半导体设 备的长足进步:1)在业务规模方面,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实现快速突破,特此致谢东吴证券研究所对本最直观体现收入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华海清科、长川 科技、盛美上海、拓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较2017年增长87、15、10、8倍。2)在技术层面,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企业在 14nm 及以下逻辑、128L 3D NAND、19/17 nm DRAM等先进制程领域已有技术储备。展望未来,在已经实现0-1突破的基础上,2024年之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在 14nm 及以下逻辑、128L3D NAND、DRAM领域是否可以实现大规模突破,我们应该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看好制裁升级背景下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短期来看,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在手订单充足,2022-2023年业绩延续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看好制裁升级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024-2025年需求不必过分悲观。优先考虑存储收入占比较低及超跌品种,重点推荐【长川科技】、【至纯科技】、【拓荆科技-U】、【芯源微】、【华海清科】、【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峰测控】。建议关注【万业企业】、【精测电子】、【赛腾股份】。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投资不及预期、设备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1.逆周期扩产支撑设备需求,Q3板块业绩延续高速增长 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表现低迷。 图1:2022年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3% 中国大陆晶圆产能缺口较大,自主可控驱动本土晶圆厂逆周期大规模扩产。2021年底晶圆全球产能占比仅为16%,远低于半导体销售额全球占比(2021年约35%)。在自主可控驱动下,本土晶圆厂具备较强逆周期扩产诉求。中芯国际拟将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从320.5亿元上调到456.0亿元,进一步验证逆周期扩产需求。 2022Q3板块业绩表现出色,订单充足支撑2023年业绩高增。我们选取11家半导体设备标的【拓荆科技-U】【长川科技】【芯源微】【华海清科】【至纯科技】【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峰测控】【盛美上海】【万业企业】【精测电子】。 1)收入端: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46亿元,同比+52%; 其中2022Q3合计营收102亿元,同比+69%。2)利润端: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47亿元,同比+73%;其中2022Q3为22亿元,同比+11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129%,其中2022Q3为18亿元,同比+117%。3)净利率: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归母净利率为19.2%,同比+2.3pct。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扣非归母净利率为16.4%,同比+5.5pct。 4)毛利端: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销售毛利率为45.8%,同比+1.9pct。半导体设备行业毛利端快速提升,我们判断一方面受益于非Demo机台收入占比下降,产品均价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受益于零部件国产化、规模化采购的降本效应。5)费用端:2022Q1-Q3十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期间费用率为26.7%,同比-3.3pct。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下研发费用率等快速下降,驱动盈利水平进一步上行。受益于晶圆厂大规模扩建,半导体设备企业在手订单饱满。展望未来,考虑到已有订单取消概率不大,随着相关订单陆续交付,2022Q4和2023年半导体设备行业业绩高增长有较强确定性。 2.制裁恐慌情绪逐步消除,看好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10月7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升级,引发市场恐慌,核心体现在:1)考虑到本土 28nm 以下逻辑芯片扩产需求较少,市场担忧主要聚焦在2024年后存储扩产预期。2)对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美籍高管&技术人员担忧。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本次制裁升级应该更加理智看待,2024年以后行业预期不必过分悲观。具体来讲,我们认为本次制裁升级对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1)短期来看,我们认为2022-2023年存储扩产影响不大,对相关设备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小,2022Q4和2023年业绩受制裁影响不大。2)中长期来看,2024年之后存储及 14nm 或以下扩产需求虽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打压,会加速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参照2017年以来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长足进步,收入端实现数倍增长,技术层面上也在128L3D NAND、18nm DRAM领域已有一定储备。2024年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在128L3D NAND、18nm DRAM是否可以实现突破,我们应该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看好制裁升级背景下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国产替代驱动下,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实现快速突破,最直观体现在收入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2022年华海清科、长川科技、盛美上海、拓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较2017年增长87、15、10、8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主可控政策持续驱动下,多个环节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经实现了快速提升。以薄膜沉积设备和CMP设备为例,我们测算拓荆科技和华海清科在本土的市场份额分别由2018年的0.5%、1.5%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2.1%、14.1%。我们看好制裁升级背景下,本土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二者协同合作进一步加速解决128L 3D NAND、19/17 nm DRAM扩产技术瓶颈。 制裁升级事件刺激下,半导体设备板块出现大幅回调。以北方华创为例,10月10日-10月11日股价分别较9月30日下跌10%、19%,市场悲观预期已经充分体现。短期来看,十月中下旬以来市场恐慌情绪逐步解除,相关公司股价出现明显回弹。 此外,制裁升级将会加速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国产替代逻辑长期存在&空间广阔。 2022年1-10月份5家晶圆厂合计完成国产设备招标275台,国产化率约38%。细分设备来看,涂胶显影设备、刻蚀设备、CMP设备、炉管设备、去胶机、剥离设备国产化率较高,1-10月份合计国产化率分别为38%、55%、43%、31%、86%、55%。 3.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行业在手订单充足,2022-2023年业绩有强支撑。中长期来看,看好制裁升级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优先考虑存储收入占比较低及超跌品种,重点推荐【长川科技】、【至纯科技】、【拓荆科技-U】、【芯源微】、【华海清科】、【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峰测控】。建议关注【万业企业】、【精测电子】、【赛腾股份】。 4.风险提示 半导体行业投资不及预期;设备国产化不及预期。